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内科按摩学
编号:191816
第二章 各论(第二十八节 消渴)
http://www.100md.com 《内科按摩学》
     消渴是由于肺、胃、肾三脏的阴亏燥热灼伤津液,消灼水谷所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或以消瘦、尿甜为特征的疾病。

    消渴之名,始见于《内经》:“二阴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脉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饮”的理论。当时根据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名称也各有不同。如消渴、消瘅、膈消、消中等。

    历代医学家对本病论述甚详。如《古今录验》说“消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甘者,皆是消渴病也。”《卫生宝鉴》说“夫消渴者……小便频数,其色浓如油,上有浮膜,味甘甜如蜜。”以把消渴病的特征描述至尽。后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其主要临床征候不同,归纳分为:上、中、下三消。如《医学心悟》说:“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至今仍然沿用这一分类,作为辩证施治的依据。消渴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但其证候性质则一,均与肺、胃、肾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圣济总录》中所说:“原其本为一,推其标有三。”
, 百拇医药
    总之,消渴病之发生,主要由于肺、胃热盛伤津,或肾燥精虚所致。其治疗原则是上消应当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中消应当清胃养阴;下消应当滋阴补肾。

    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病,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治。

    (病因病理)消渴病之起因,与平素胃热肾虚有一定的关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久病是导致胃热肾虚的主要根源。

    1.饮食不节 醇酒厚味,过食甘肥损伤脾胃,运化失职,酿成内热,消谷耗津,而发为消渴。如《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丹溪心法》曰:“酒面无节,酷嗜炙赙……府脏生热,躁热炽盛,津液干焦,渴引水浆而不能自禁。”说明饮食不节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

    2.情志所伤 精神刺激,忧郁日久,郁而化火,消灼津液,致使阴虚、阳亢、热燥津涸而引起此病。如《灵枢.五变篇》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兼之忧愁思虑,久久不解,心脾精血俱亏,心阴虚则心火亢盛,上灼胃阴,下伤肾阴,使胃肾同病,精竭液涸,促进消渴形成。
, http://www.100md.com
    3.肾虚不固 姿情纵欲,年老肾虚,肾虚精耗。肾虚则固摄无权,精耗则气化水,故小便多而消渴。

    综上所述,消渴之病不外肺燥、胃热、肾虚,其关键是阴亏。由于阴亏则致火旺,火胜则阴更伤,二者互为因果,其始则异,其终则同。《临证指南》曰:“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外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可见本病的特点在于阴亏阳亢,阴损及阳,亦可有阴阳俱虚证。

    (辩证论治) 消渴虽由躁热和阴虚所引起,但在临床上却表现有肺燥、胃热、胃虚的区别。肺热者以口渴、多饮为特征,属上消;胃热者,以多食善饥为特征,属中消;肾虚者,以多尿如脂似膏带甜味者为特征,属下消。实际上三个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临床表现仅各有偏重而已。故三者症状之偏重常为辩证施治的重要标志。

    1.上消

    主证 烦渴多饮,随饮随渴,口干舌燥,尿频量多,尿色混黄,舌边火红,苔黄,脉象洪数。
, http://www.100md.com
    分析 肺胃热盛,津液耗伤,故烦渴引饮,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量频多,是因燥火内燔,故渴欲饮水以自救,饮水虽多,亦不转化为津液,加之肺燥气失调节布散,致水谷精微直趋膀胱,从小便排出,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均为里热炽盛之象。

    治则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选穴 肺俞、脾俞、三焦俞、上脘、中脘、粱门、曲池、手三里、合谷。可重用揉摩胸胁润肺法,敲击腹生津法,揉压任脉止渴法,按揉阳明清热法,配用提拿颞肌健运法。

    2.中消

    主证 多食易饥,形体日瘦,大便干结,苔黄燥,脉滑实有力。

    分析 由于阳明邪热炽盛,灼伤津液阴虚火旺,壮火食气,故多食易饥,精血虚少不足以养肌肤,久之而致形体消瘦,胃火炽盛,消灼津液,大肠失去濡润,则见大便干结。舌苔黄燥,脉滑而有力,是为躁热里实之象。
, 百拇医药
    治则 清胃养阴,泻火通便。

    选穴 脾俞、三焦俞、中脘、粱门、曲池、手三里、合谷。可重用揉拨背俞清胃法,揉抹上腹养阴法,敲击腹部通便法,揉压任脉止渴法,配用按揉阳阴清热法。

    3.下消

    主证 便频,数量多,尿液混浊,如脂膏或带有甜味,口干多饮,五心烦热,腰膝发软,头昏无力,舌质红少苔,脉象沉细而数。

    分析 由于肾精亏虚,肾气虚惫,封藏失职,约束无权,故小便频数量多;肾阴亏耗,肾气失固,脾失输化统摄,水谷精微下注于肾,随小便排出,故小便混浊,如脂如膏且带甜味;阴虚则火旺,虚火上乘肺胃,则口干多饮;虚热内扰则五心烦热。腰为肾之府,精血枯涸则头昏乏力,腰膝发软。舌质红少苔,脉沉细而数,均为阴虚火盛之象。

    治则 滋阴补肾,生津清热。
, 百拇医药
    选穴 三焦俞、肾俞、命门、中脘、中极、关元、水分、曲池、合谷。可重用推抚全身滋阴法,按压俞穴补肾法,揉压任脉止渴法,配用敲击上腹生津法,按揉阳明清热法。

    (基本手法)

    1.推抚全身滋阴法 详见失眠。

    2.揉拨背俞清胃法 患者俯卧,医者双拇指分别揉两侧膀胱经内侧线肝俞至三焦俞一段,以脾、胃、三焦俞为重点;单手多指揉以上部位,拇、食指晃拨胃俞。

    3.揉摩胸胁润肺法 详见咳嗽。

    4.敲击上腹生津法 详见反胃。

    5.揉压任脉止渴法 医者单掌推,双拇指交替按压,掌根揉、轻轻压颤任脉路线腹段,以脐下为重点。

, http://www.100md.com     6.揉抹上腹养阴法 单掌摩上腹部,掌揉以上部位,两手多指交替下抹上腹部。

    7.按压俞穴补肾法 详见耳鸣耳聋。

    8.敲击腹部通便法 详见便秘。

    9.按揉阳明清热法 详见胃痛。

    本病除按摩治疗外,生活饮食,不可偏嗜,务使病人精神安静,避免过度紧张,防止情绪波动,化火伤阴。更应远房帏,节制欲念,以固肾气。注意饮食节制,不可过饥过饱,禁忌辣刺激之品和膏粱厚味。重视劳逸结合,以免耗散精气。如《千金要方》曰:“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施踵。……其所慎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不知此者,纵有金舟,亦不可救。”以上所述说明本病当与生活饮食悉悉相关,极为重要不可不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