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经筋疗法
编号:192514
经筋疗法(上篇-第一章经筋结构在机体的作用地位-第二节经筋是经络系统的组成成分-)
http://www.100md.com 《经筋疗法》
     经筋与经脉的关系,实际是“筋与脉”的关系。“筋与脉并为系”,成为机体诸系统中的一体系,其起自人生体形形成之伊始,之后随后天之演化完善。《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恼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夫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大惑》曰:“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气血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上述经文,不仅阐明了“筋与脉”在机体分化过程中演进完善,而且说明了筋肉以骨为躯体支架,裹撷着骨与气血,发挥着“刚与墙”的作用;配合皮肤之身形,外卫坚固的作用,以保证“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之机体需要,“筋与脉并为系”,在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中,均有充分的体现。

    总而言之,经筋与经脉,是构成经络系统完整性的内容,二者密切联系,不可绝然分割,经筋为经脉提供“着床”基地,网络经脉,保护经脉,相随并行,同道交织,无处不达;为完成血气、精津的运行供给发挥生理功能作用,是机体生存与活动能力来源之根本。
, http://www.100md.com
    经筋同经脉之显著区别是①一二络筋不直接录属脏腑,故名称不冠脏腑之名。②十二经筋之起始,皆自四肢末端开始。故手三阴经筋及足三阳经筋均呈反折走向。③经筋缺乏循经流注传递的经间关系,不像经脉那样具有顺序流注传递,终而复始,如环无端的运转。④经筋“中无有空”不直接运输血气,其所需的血气,依赖经脉的渗透濡灌。⑤经筋可由机体的“心脑”直接指挥,具有产生主动性随意运动能力;而经脉缺乏随意运动作用,但经筋运动对经脉发生影响。

    经脉与经脉关系及区别,《类经·十二经筋结支别》“盖经脉营行表里,放出入脏腑,依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行之部,多与经脉相同,然其所结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脂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干肘腕,系于膝关,联于肌肉,上于颈项,终于头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

    附:(一)十二皮部图解(二)十二经别图解(三)十二经筋与十经脉图解。
, 百拇医药
    (一)十二经别图解

    (1)足少阴、足太阳经别图足太阳、足少阴经别:十二经别中的一对(合)。足太阳 经别:进入中,当能下5寸处分出进入肛门部,瞩于 膀胱,分散到肾,沿脊旁筋肉上行向内散布于心,直行的上出于项,又连续于足太阳经,足少阴经别:至中分出,走向足太阴,会合上行至肾,当十四椎(第二腰椎)处出来,瞩带脉;直行者向上联系舌本,又出于项,台于足太阳经。《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用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足少阴之正,至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 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 阳,此为一合。”

    (2)足厥阴、足少阳经别图

    足少阳、足厥阴经别:十二经别中的一对(合)。足少阴经别:绕行髋部,进入毛际(阴部),会合足厥阴经;分支进入季胁部,沿胸里属于胆,散布到肝,通过心,向上挟食管(咽)旁,出于下颌中,散布面部,联系目系(眼后连系组织),当外眦处合于足少阳经。足厥阴经别:从足背部分出,上至毛际(阴部),会合足少阳经别一起上行。《灵枢.经别》载: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颌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
, http://www.100md.com
    (3)足太阴、足阳明经别图

    足阳明、足太阴经别:十二经别中的一对(合)。足阳明经别:上至大腿部,进入腹内,属于胃,散布到脾,向上通过心,上沿食管(咽)旁出于口腔,上鼻根,目下,联系目系(眼球后),合于足阳明经。足太阴经别:上至大腿部,会合足阳明经别一起上行,向上络于食管(咽),通贯舌中。《灵枢·经别》载:“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额出颌,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4)手少阴、手太阳经别图

    手太阳、手少阴经别:经络名,十二经别中的一对(合)。手太阳经别:当肩关节部分出,进入腋内,走向心,联系小肠。手少阴经别:进入腋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气管,出于面合于目内眦(手太阳经)。《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属为四合也。”
, 百拇医药
    (5)手厥阴、手少阳经别图

    手少阳、手厥阴经别:十二经别中的一对(合)。手少阳经别:从头上分出,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下走上、中、下三焦,并散布于胸中。手厥阴经别,当腋下三寸处进入胸中分别属于上、中、下三焦;向上沿气管(喉咙)出于耳后,当完骨部合于手少阳经。《灵枢.经别》:“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颠,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手心主之正,指天,别于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

    (6)手阳明、手太阴经别图

    手阳明、手太阴经别:十二经别中的一对(合)。手阳明经别:当肩骨界部分出,进入颈部(柱骨),下走大肠,同于肺;出缺盆(锁骨上窝),合于手阳明经。手太阴经别:手太阴经分出,进入腋内,当少阴(前,进入胸内走向肺,散布到大肠;上方出缺盆(锁骨上窝),又合于手阳明经。《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子循鹰乳,别于肩,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
, http://www.100md.com
    (三)附: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对照图解 图1之(1)手太阴经经筋标本图

    手太阴经筋:十二经筋之一。见《灵枢. 经筋》。起于大指上边,沿指上行,结于鱼际后;经寸口动脉外侧,沿前臂结于肘中;经上臂内侧,进入腋下,上出缺盆(锁骨部),结于肩前,上边结于缺盆,下边结于胸里,分散通过膈(贲),会合胁下,到达季胁。

    图1之(2)手太阴肺经经脉图手太阴肺经脉: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作肺手大阴之脉,其循行路线从中焦(胃部)开始,向下络于大肠,回转沿胃上口,穿过横膈;属于肺。从“肺系”(气管)横出腋下,下沿上臂内(桡)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下边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上“鱼”(大鱼际部),沿边际,出大指的末端。一支从腕后走向食指内(桡)侧,出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图2之(1)手少阴经筋标本图
, http://www.100md.com
    手少阴经筋;十二经筋之一。见《灵枢.经筋》。起于小指内侧,结于豆骨(锐骨);向上结于肘内侧;向上进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伏于乳里,结于胸中;沿膈(贲)向下联系于脐部。

    图2之(2)手少阴心经经脉图

    手少阴心经脉: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作心手少阴之脉,其循行路线,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系”(意指心脏的系带),通过横膈,属于小肠。一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管(咽),连系“目系”,(眼后与脑的连系)。主干又从“心系”回过来上肺,向下出于腋下,沿上臂内侧后边--走手太阴、手厥阴之后,下向肘内侧,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掌后锐骨(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接手太阳小肠经)。

    图3之(1)手厥阴经筋标本图手厥阴经筋:十二经筋之一,见《灵枢.经筋》。起于中指,同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内侧;经上臂内侧,结于腋下;向下分散前后,挟胁旁。分支进入腋下,散布胸中,结于膈(贲)。
, 百拇医药
    图3之(2)手厥阴心包经经脉图手厥阴心包经脉:脉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作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其循行路线,从胸中起始,出来属于心包,通过横膈,经历上、中、下三部,络于三焦。支干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乳头旁)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走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屈腕肌腱、掌长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内廉、桡侧)出于末端。一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图4之(1)手太阳经经脉筋标本图

    手太阳经筋:十二经脉筋之一,见《灵枢·经筋》。起于小指上边,结于腕部,上沿臂内侧,结于肱骨内上髁(肘内锐骨)后,进入结于腋下,分支走向腋后侧,上桡肩胛,沿颈旁,走足太阳经筋的前边,结于耳后完骨(乳突);分支进入耳中。直行者,出耳上方,向下结于下颌部,上边属目外眦。颈部的一支,上向下颌角,沿耳前,属目外眦,上额,结于头角。

    图4之(2)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图
, 百拇医药
    手太阳小肠经脉: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作小肠手太阳之脉。其循行路线,从小指末端开始,沿手掌尺侧上向腕部,出尺骨茎突部,直上沿尺骨下边(尺侧)出于肘内侧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绕肩胛,交会肩上,进入锁骨上窝(缺盆)、络于心,沿食管(咽)通过横膈,经胃,属于小肠。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旁上向面颊,到目外眦;回过来进入耳中。一支从面颊部分出,上向目下,靠鼻旁到目内眦(接足太阳膀胱经)。

    图5之(1)手少阳经筋标本图

    手少阳经筋;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甲乙》作三寸)”约当诸、阳池处;“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约当角孙,丝竹空、瞳子等穴处。《灵枢.经筋》:起于无名指端,结于腕部,沿臂上行结于肘,经上臂外侧,上肩,走颈,会合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颌角部进入舌本;分支上下颌角,沿耳前,属目外眦,上额,结于头角。

, 百拇医药     图5之(2)手少阳三焦经脉图

    手少阳三焦经脉:脉二经脉之一,《灵脉·经脉》称作三焦脉少其之脉。其循行路线,从无名指末端起始,向上出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向上通贯肘尖,沿上臂外侧,上向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缺盆),分布于纵膈中(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横膈,广泛于上、中、下三焦。一支从膈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颈旁,连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弯过来下向颊,到目下,一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目外眦(接足少阳胆经)。

    图6之(1)手阳明经筋标本图

    手阳明经筋:十二经筋之一,见《灵枢.经筋《。起于次指端,结于腕;沿臂上行,结于肘外侧,经上臂,结于肩部。分支绕肩胛,挟脊旁。直行者,从肩上颈;分支上面颊,结于鼻旁(劓)。直行者,上出手太阳经筋之前,上头角,络头部,下向对侧下颌部。
, 百拇医药
    图6之(2)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图

    手阳明大肠经脉: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作,经上称作大肠手阳明之脉。其循行路线,从食指末端起始,沿食指桡侧缘,出第一二掌骨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经上臂外侧前边,上肩,出肩峰部前边,向上交会大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缺盆),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一支从锁骨上窝上颈旁、通过面颈,进入下齿槽,出来夹口旁,交会人中部--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接足阳明胃经)。

    图7之(1)足太阳经筋标本图

    足太阳经筋;十二经筋之一,见《灵枢.经筋》。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下方沿足外侧,结于脚跟,上沿跟腱结于;其分支结于腿肚(腓)外,上相内侧,与中一支并行,结于臀,向上夹脊旁上项,分支进入舌本;直行者结于枕骨上,上头,下额,结于鼻部;其分支形成“目上网”(《太素》作“目上纲”,指上睑),下结于鼻旁(劓)另一分支从腋后侧结于肩部.分支入腋下,上出缺盆部向上结于完骨(乳实),另一分支出缺盆部,斜上出鼻旁(劓)。
, http://www.100md.com
    图7之(2)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图

    足太阳膀胱经脉: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作膀胱足太阳之脉。其循行路线,从从内眼角开始上向额部,交会于头顶,一支从头顶到耳上角。其直线,从头顶进入络于脑,回出来在项部分开下行,沿肩胛内侧,夹脊到腰中,进入沿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腰部分支,从腰中向下,夹脊旁贯通臀部,进入腋窝中。背部另一支,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边向下,会合于腋窝中。-向下通过腓肠部,出外踝后方,沿第五跖骨粗隆到小趾的外侧(接足少阴肾经)。

    图8之(1)足少阳经筋标本图

    足少阳经筋:十二经筋之一,见《灵枢.经筋》。起于足无名趾,向上结于外踝;上沿胫骨外缘结于膝外侧;分支另起于腓骨部,上行股骨外侧,前面结于伏兔上部(股四头肌外),后面结于骶(尻)。直行者,上经腰侧、季胁、腋前,联系胸乳部,结于缺盆(锁骨部)。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足太阳经筋之前,沿耳后,上额角,在头顶(颠上)交叉,下走下颌部,上边结于鼻旁(劓);其分支结于目外眦形成“外维”。
, 百拇医药
    图8之(2)足少阳胆经经脉图

    足少阳胆经脉: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在但足小阳之脉。其循行路线,从目外眦起始,向上到额角,下耳后,沿颈旁走手少阳经之前,到肩上推后,交出手少阳经之后,进入锁骨上窝(缺盆)。一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另一支从目外眦分出,下向大迎(面动脉部),会合手少阳经到目下(掘);下边叠过颊车下向颈部,会合于锁骨上窝(缺盆)。-下向胸中,通过横膈,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腹股沟动脉部(气街),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髀厌)。主于从锁骨上窝下腋,沿胸侧过季胁,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髀厌)。-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向腓骨头之前,直下到腓骨下段,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进入第四趾末端,分支:从足背上分出,进入大趾趾缝间,沿第一、第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贯通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图9之(1)足阳明经筋标本图

    足阳明经筋:十二经筋之一,见《灵枢.经筋》。起于足中间三趾(二、三、四趾),结于脚背,斜向外侧的一支,盖过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髋关节部(髀枢),上沿胁部,属于脊椎。其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分支结于腓骨部,会合足少阳经筋。直行者,上沿伏兔部(股四头肌处),上结于股骨前,会聚于阴部;向上分布腹部,结于缺盆(锁骨骨),上颈、挟口旁,会合于鼻旁(劓)。下边结下鼻部,上边会合足太阳经筋。足太阳经筋形成“目上网”,足阳明经筋形成“目下网”,(《甲乙》、《太素》“网”作“纲”)。其分支,从两颊结于耳前。
, 百拇医药
    图9之(2)足阳明胃经经脉图

    足阳明胃经脉: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作足阳明之脉。其循行路线,从鼻旁鼻开始,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出来夹口旁,环绕嘴唇,下边交会承浆沿;退回沿下颌,出大迎,沿颊车,上耳前,经上关,沿发际,至额颅中部,一支从大迎前向下,经人迎,沿喉咙,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通过横膈,属于胃,络于髀。外行的从缺盆向下,经乳部,向下夹脐旁,进入腹骨沟动脉(气街)部。一支从胃口开始,向下沿腹里,至腹骨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向下经髋关节会合(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下向膝髌中,沿胫骨外侧,下向足背,进入中趾缝(出端趾末端)。分支:从膝下三寸处分开,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次趾末端)。一支从足背上分出,进入大趾趾风,出其端(接足太阴脾经)。

    图10之(1)足太阴经筋标本图

    足太阴经筋:十二经筋之一,见《灵枢.经筋》。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上结于内踝。直行者结于膝内侧胫骨内踝(内辅)上沿大腿内侧,结于股骨,会聚于阴部。上向腹部,结于脐;沿腹里,结于胁,散布于胸中,里面附着于脊椎。
, 百拇医药
    10之(2)足太明脾经经脉图

    足太阴脾经脉:十二脉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作脾足太阴之脉。其循行路线,从大趾末端起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核骨”(第一遮骨小头)后,上向内踝前边,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交出足胃部分出,通过横膈,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又脾之大络名大包,从渊液下三寸处出来,分布胸胁部。厥阴经之前,上膝、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属于脾,络于胃,通过横膈,夹食管(咽)旁,连舌根,散布舌下,一支从胃部分出,通过横膈,注入心中(结手少阴心经)。又脾之大络名大包,以渊腋下三寸处出来分布胸胁部。

    图11之(1)足少阴经筋标本图

    足少阴经筋:十二经筋之一,见《灵枢.经筋》。起于足小趾下边,同足太阴经筋并行斜向走内踝下方,结于脚跟,同足太阳经筋会合,上结于胫骨内踝(内辅)下同足太阴经筋并行,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脊椎夹脊旁肌肉,上达后项,结于枕骨,同足太阳经筋会合。
, 百拇医药
    图11之(2)足少阴肾经经脉图

    足少阴肾经脉: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作肾足少阴之脉,其循行路线,从小脚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出于舟骨粗隆(然骨)下,沿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中,上向小腿内侧、出窝内侧,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直行线,从肾向上贯通肝、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舌根旁。一支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图12之(1)足厥阴经筋标本图

    足厥阴经筋:十二经筋之一。见《灵枢.经筋》起于足大趾上边,上结于内踝前方,上沿胫骨内侧,结于胫骨内踝(内辅)下,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联络各筋。

    图12之(2)足厥阴肝经经脉图

    足厥阴肝经脉:十脉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作肝足厥阴之脉。其循行路线,从大趾背毫毛背起始,向上沿足背内侧,离内踝一寸,上小腿内侧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之后,上膝内侧,沿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到小腹,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向上通过横膈,分而胁肋部,沿喉咙(气管)之后,向上进入喉头及鼻咽部(颃颡),连接“目系”下向口颊里,环绕唇内。一支又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结手太阴肺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