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经筋疗法
编号:192555
(下篇-第三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18.筋性类胃肤痛的经筋疗法)
http://www.100md.com 《经筋疗法》
     18.筋性类胃肤痛的经筋疗法

    【病症概述】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十二指肠所处的相应部位,反复性疼痛的病症。在既往的认识概念,由于胃脘区的疼痛常见于溃疡病、浅表性胃炎等病症,故有胃脘痛即等于胃病的观念;将治疗胃脘痛的医疗手段,局限于纯粹治疗胃病范畴。诚然,胃脘区域的疼痛,有胃及十二指肠等脏器病变症状的可触及成分,但中医和西医,从来都不把二者划等号。

    经筋疗法,从体表的筋肉同内脏的关系课题临床探索认为,胃脘区的疼痛,就该区的表里病症关系而言,存在三种病症情况:①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体表反应。②胃十二指肠十体表肌筋病变并存。③筋性类胃脘痛。本节叙述的内容,是筋性类胃脘痛的筋肉病症,是诸多筋性病变,类似脏腑病症表现的特殊病症的一种。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筋性类胃脘痛,由于它是筋肉病变为主的病症表现,故其胃脘之痛,具有筋性特点:①胃脘区的疼痛发作,多于上腹部受牵张时症状明显。例如,患者在乎卧时的乎伸或突然起床时收腹动作、劳动中的收腹动作等,导致胃脘区、肋弓下区的疼痛出现或加重。②可伴见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部分症状,如胃脘区的钝胀感乃至隐痛感,轻微的不适感及嗳气、消化功能降低等,多于机体受凉、劳累、饮食失调时症状出现;可能是腹部皮肤及肌筋病变影响到内脏功能所致。
, 百拇医药
    病灶体征:经筋查灶检查,可查到隐型性的阳性筋结病灶:①第五肋骨表面腹肌的附着点病灶,采用垂直位检查法,可检查到附着点内缘,产生豆样颗粒的“痛性小结”。②腹宜肌内缘与肋弓成角交叉点,可触及膜性结节点,可能由于筋与骨强力牵拉性擦伤所形成。该点于患者作挺胸及收腹时,疼痛症状出现。③中脘穴位点,病灶呈小索样型,质地僵硬;令病人腹部放松,用“柑弓手”的拇指尖作垂直位切拨法多可查及。④右肋弓下第二道腱划线外侧点,常可触粟状型的筋结病灶。⑤歧骨尖点(剑突尖),部分病人可于其歧骨尖,触及局部粗糙样的反应病灶。

    上述病灶,无论是在筋性类胃脘痛及胃十二指肠病变病例,一般皆可查到其阳性形征表现。因此,对这些病灶穴位施治,具有治疗筋性类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剑突综合征、肝(脾)曲综合征等的功效。

    【治疗方法】

    本病症的治疗,贯彻整体调机与局部治疗同时并举的治疗方法。所谓整体调机,对于本病症而说,乃是通过综合理筋手段,来消除其影响机体功能失衡的因素;在对于本病症的具体整体调节治疗方面,从“胸气街”的机体节段调控机制入手,将背部与胸部,尤其是华佗夹脊的肌筋,施以边查灶。边消灶的机能调整治疗。胸腹局部的治疗,关键在于查明筋结病灶的分布位置,为治疗提供准确施治穴位,保证施治直达病所。这是经筋疗法区别于其他疗法的基本点。上述列举的五个常见筋结病灶点,可作为多数病例的施治穴位。具体的施治方法是①理筋法治疗:胸腹部的理筋,乃在“以灶为腧”法则前提下,采用“柑弓手”的穴位切拨法。切按法、揉抹法,令筋结病灶获得初步松解。②针刺疗法:对固结难解的筋结病灶,分别分次给予“固灶行针”点刺治疗,视病灶及病人承受情况,给予适当的治疗量,一般的病例,每次刺治穴位2~3个。③拔罐治疗:于针刺的穴位皮肤表面及背部华伦夹脊穴,投拔火罐治疗。
, 百拇医药
    经筋疗法对筋性类胃脘疼痛症,具有特殊的治疗功效。其基本因素归纳起来有如下两点:①筋性致因的上腹部痛症,投放胃肠道的治疗药物者,药不对症。②致伤的筋性结灶的治疗,经筋疗法以“以灶为腧”的“固灶行针”治疗方法,具有施治直达病所,打开结点的修复吸收机制,获得病灶的吸收消散,形成“通则不痛”的疗效。从根本上揭示筋性病变隐蔽性,实现治病必求于本的宗旨。

    【病例择举】

    病例姚某,男性, 36岁,伐木工人,广西派阳山林场职工,患上腹部心窝歧骨(剑突)下隐性疼痛十年。于起卧动作时,症状加重,尤其是夜间入睡时,于平卧伸直躯身时,及早晨起卧动作后,局部持续性隐痛1~2个小时之久。由于具有典型的心窝隐痛,被当作胃脘痛服药打针治疗。但疗效欠佳,遂作胃镜直视检查,疑诊慢性浅表性胃炎。按胃炎医治,病情未减。投向经筋科求治。经筋检查,发现右胸第五肋肌筋附着点处,及其腹直肌内缘与肋弓交叉成角点处,分别触及筋性结灶各一枚。予综合消灶法施治两次,病症消除。追踪观察两年,未见病情复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