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代全科医生闪亮登场
您去医院看病,是否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肠胃不好,挂了消化内科,内科医生告诉你,你的病属于外科,先去肛肠外科看。到了外科,医生又说还是先回内科看。于是你回转去,得到的是一张常规化验单。一上午在排队等候中度过,到底是什么病也没弄明白。现在好了,有全科医生帮你高效率看病
9月13日,31位医生从"北京市首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班"毕业,自此,我国有了第一代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
这31位医生是北京市卫生局于1999年6月启动"北京市全科医生培训工程"以来所选拔的第一批学员。他们来自本市一、二级医院,均是各院的专科骨干,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录取后,经过两年的规范化培训,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
什么是全科医生
目前国内医学界对全科医生还没有明确定义,但有这样的共识:全科医生是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基层卫生工作者。这一解释至少作出了两方面的介定:一是全科医生所要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远远超过目前大医院内专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二是全科医生的工作岗位是社区医疗机构。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办公室的蒋保季教授说,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都应是极高的。在国外,全科医生比专科医生在各方面的要求都更高。他们不仅是某方面的专家,还必须对所有学科都有深入了解。
过去人们对全科医生有两种误解,一是认为全科医生就是"赤脚医生",而实际上赤脚医生大多是能看就看不能看就走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有一种误解认为现在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就是全科医生。其实目前北京市社区医院的医生大多是分专科的,少数看常见疾病的医生,从学历层次和知识技能上看,远远达不到全科医生的标准。曾有报道说北京市已有1091名全科医生,记者专门为此咨询了蒋保季教授,蒋教授说这些医生是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工程转岗培训的人员,他们通过自学,获得了"全科医生考试合格证书"。该证书是被社区服务中心聘用的依据,也就是上岗证,他们并未授予"全科医生"的名称。
全科医生到底做什么
"全科医生什么病都能看吗?"这是记者随机调查中人们的普遍疑问。蒋保季教授说: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是对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做准确诊断,妥善处理。对于治不了的病人,他知道该往哪家大医院转诊最合适。比如心衰病人,全科医生能将病人在抢救时间内迅速转院,不会延误治疗时机。"
, 百拇医药
也有人认为生病了没必要去社区医院,直接去大医院更好。心血管专家曾昭耆教授说:"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看病挂号难现象,如果有了全科医生,将使很多病人在家附近就可看病,大大减少大医院的拥挤。此外,全科医生能够指导病人如何吃药:比如一个同时患有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在两个专科门诊开了两种药,可这两种药同时吃有相互抵消疗效的作用。如果有全科医生在社区对病人进行指导,将使治疗更加合理化。培养全科人才无模式可循
"目前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所面临的困难不是经费问题,也不是培训内容的问题",蒋保季教授说,"问题在于无现成的模式可遵循。"
北京市政府每年拨出100万用于全科医学人才的培训,去年还投入1600万进行社区医疗基地建设,并计划今年继续投入180万。全科医生的培训内容,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培养全科医生的模式尚在摸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符合国情的经验。模式主要是指在我国从专科医生中选拔培养全科医生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培训一个全科医生所应用的时间。现在北京采取的是在2年至3年的较短时间内完成必须学习的内容。
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北京需要2000名全科医生。现在毕业的第一批31位全科医生,将赴各社区医院担任领导职务。来自丰台区方庄第一医院的外科医生胡海鹰,现在已是一名全科医生了。他说经过学习,对全科医学模式有了深入的认识,对内、外、妇、儿科,急救科等专科的常见病都可以处理了。他将回到原医院开展全科医疗的工作。
摘自:北京晨报, http://www.100md.com
9月13日,31位医生从"北京市首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班"毕业,自此,我国有了第一代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
这31位医生是北京市卫生局于1999年6月启动"北京市全科医生培训工程"以来所选拔的第一批学员。他们来自本市一、二级医院,均是各院的专科骨干,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录取后,经过两年的规范化培训,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
什么是全科医生
目前国内医学界对全科医生还没有明确定义,但有这样的共识:全科医生是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基层卫生工作者。这一解释至少作出了两方面的介定:一是全科医生所要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远远超过目前大医院内专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二是全科医生的工作岗位是社区医疗机构。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办公室的蒋保季教授说,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都应是极高的。在国外,全科医生比专科医生在各方面的要求都更高。他们不仅是某方面的专家,还必须对所有学科都有深入了解。
过去人们对全科医生有两种误解,一是认为全科医生就是"赤脚医生",而实际上赤脚医生大多是能看就看不能看就走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有一种误解认为现在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就是全科医生。其实目前北京市社区医院的医生大多是分专科的,少数看常见疾病的医生,从学历层次和知识技能上看,远远达不到全科医生的标准。曾有报道说北京市已有1091名全科医生,记者专门为此咨询了蒋保季教授,蒋教授说这些医生是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工程转岗培训的人员,他们通过自学,获得了"全科医生考试合格证书"。该证书是被社区服务中心聘用的依据,也就是上岗证,他们并未授予"全科医生"的名称。
全科医生到底做什么
"全科医生什么病都能看吗?"这是记者随机调查中人们的普遍疑问。蒋保季教授说: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是对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做准确诊断,妥善处理。对于治不了的病人,他知道该往哪家大医院转诊最合适。比如心衰病人,全科医生能将病人在抢救时间内迅速转院,不会延误治疗时机。"
, 百拇医药
也有人认为生病了没必要去社区医院,直接去大医院更好。心血管专家曾昭耆教授说:"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看病挂号难现象,如果有了全科医生,将使很多病人在家附近就可看病,大大减少大医院的拥挤。此外,全科医生能够指导病人如何吃药:比如一个同时患有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在两个专科门诊开了两种药,可这两种药同时吃有相互抵消疗效的作用。如果有全科医生在社区对病人进行指导,将使治疗更加合理化。培养全科人才无模式可循
"目前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所面临的困难不是经费问题,也不是培训内容的问题",蒋保季教授说,"问题在于无现成的模式可遵循。"
北京市政府每年拨出100万用于全科医学人才的培训,去年还投入1600万进行社区医疗基地建设,并计划今年继续投入180万。全科医生的培训内容,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培养全科医生的模式尚在摸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符合国情的经验。模式主要是指在我国从专科医生中选拔培养全科医生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培训一个全科医生所应用的时间。现在北京采取的是在2年至3年的较短时间内完成必须学习的内容。
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北京需要2000名全科医生。现在毕业的第一批31位全科医生,将赴各社区医院担任领导职务。来自丰台区方庄第一医院的外科医生胡海鹰,现在已是一名全科医生了。他说经过学习,对全科医学模式有了深入的认识,对内、外、妇、儿科,急救科等专科的常见病都可以处理了。他将回到原医院开展全科医疗的工作。
摘自:北京晨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