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
编号:10122751
专家对机械化煎中药提出质疑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9日 《健康时报》 2002.08.29
     高压锅 煎出的中药能保疗效吗?

    严成

    沿用了一两千年的直火煎煮中草药的方式受到了挑战。最近几年,由于发明了机械化煎煮中草药的高压大蒸锅后,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几乎所有医院甚至有些药店都采用了煎药机代替传统的直火煎药,这的确方便了那些没时间和没条件煎药的人,在医院取完中药后,等上个把小时,十来副药就煎好了。然而,这种“高压锅焖牛肉”式的机械大蒸锅煎出的中药,药效到底怎么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任医师孟广义教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破坏了中医精华孟教授从事药检已有50多年,对中草药煎煮的方法颇有研究,他认为,在使用汤剂时,煎药方法是影响药效疗效的关键问题,任何煎煮工艺的改革是否成功,主要是看药物有效成分浸出率的高低。多数煎药机破坏了中医精华。传统的直火煎药方法能保证认真执行“脚注”(先煎后下),煎药前对药物的浸泡、煎煮用水、火候、搅拌次数及煎煮次数等各道工序的正确执行,最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提高临床疗效。煎药机不分先煎后煎,不分大火小火焖上60分钟,在此期间,无法做到直火煎药的各道工序,所以,药效和疗效也难以保证。
, 百拇医药
    去掉了中医脚注机器煎药不能保证“脚注”、另煎兑入等各道工序的正确执行。先煎药矿石类、动物贝壳类,这些药物因质地坚硬,所含有效成分在规定的煎煮时间内难以煎出,应采取先煎20至30分钟,然后再放群药。

    处方中有些清热解表的药物,含有挥发油成分,泻下药含有甙类药物,均不宜煎煮时间过长,应在出锅前5分钟至10分钟投入,否则,有效成分被破坏而降低药效。仅这一点多数煎药机都做不到,如大黄泻下的主要成分是番泻甙AB起作用,由于受热时间不同,而泻下的作用也不同,煎煮时间越长,泻下力越低,但止泻、活血化淤增强。煎药机因无法处理后下药,将大黄放入群药中煎煮60分钟,医生用药的意图本来是泻下,但由于煎的时间过长,药理作用发生了变化,转为健脾、止泻、活血化淤了。

    免去了搅拌过程搅拌是为了让药物上下受热均匀,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而煎药机是将十副八副中药集中装在无纺布里,密闭煎煮,无法进行搅拌,药效很难充分溶出。还有一个最大问题,如果水放多了,需要量小,造成药液浪费,水放少了,出锅时无纺布袋上有1/3还没有着水,药效根本没有保证。不但严重地浪费了药源,还降低了药效,本应一个疗程能看好的病,必然要延长,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就诊次数。
, 百拇医药
    省去了二次煎煮煎药机只煎一次,煎药时间约一个小时,有效成分煎出率在50%左右,药效不能充分溶出。药物中所含的甙类、有机酸及有机盐、酶类等多种成分几乎都能溶于水,树脂与脂肪油虽不溶于水,但与其他药物混合都能分解,直火煎药到一定程度时,有效成分从组织内向外渗出,当药材和药液浓度相等时,溶出停止,此时必须滤出药液,第二次煎时一定要加开水,使其重新建立浓度差,才有利于有效成分继续溶出。为什么要加开水?这也关系到药物有效成分煎出率。目前人们普遍做法是,在沸点后或第二煎补充凉水。孟教授认为,这是错误的做法。第二煎应加开水,使锅内温度保持平衡状态。如果加凉水,锅内温度骤然下降,药材的毛细管孔隙突然遇冷,立即收缩,蛋白质变性,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阻止水分渗入药材内部,使有效成分在规定的煎煮时间内难以向外扩散,造成渗出率下降,从而降低药效。实验证明,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效果要好得多,药液浸出率能达到80%至90%。

    孟教授希望科学工作者能对煎药机的功能加以改进,以提高药效。

    (摘自8月19日《北京晚报》严成/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