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研快迅
编号:10176202
三大靶点被列入肺癌的靶向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6日
     肺癌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2002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占肿瘤死亡的28%以上,超过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总和,其原因在于肺癌诊断与治疗的难度大。化疗的完全缓解率低于1%,总有效率低于50%,85%的患者在确诊1年内死亡。目前的化疗药物主要通过破坏肿瘤的细胞的DNA而起效,因此对肺癌细胞几乎没有特异性。

    靶点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癌细胞和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之间的差异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Iひ蜃蛹捌涫芴宓囊种萍潦墙昀吹难芯咳鹊悖鏴rb癌基因家族 (erb-1erb-2erb-3和erb-4即Her1-4),分别编码上皮生长因子、Her2/neu、Her3和Her4受体。它们由胞外部分、跨膜部分和胞内部分组成,通过磷酸化而被激活。早期及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小细胞肺癌中却极少表达。

    一些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超量表达与化疗耐药及生存率低相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肺癌治疗的理想靶点。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方法包括抗体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临床前试验中,嵌合型抗体C225(cetuximab)和人源抗体ABX-EGFP能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并已通过人体I期临床试验。它们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也在研究之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9和OSI-774能高选择性地、不可逆地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它们对那些反复化疗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仍能达10%。药物有效剂量与其最大毒性剂量相距甚远。药物毒性作用主要为可逆性的皮疹,并与剂量相关。ZD1829的对1个或2个化疗方案无效的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每天250mg剂量组与500mg剂量组的主、客观有效率均无差别。
, http://www.100md.com
    靶点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在肺癌中显得尤为重要。血管生成抑制剂种类很多。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bevacizumab的临床试验是其中一项最大的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在Ⅱ期临床试验中,bevacizumab与泰素帝或卡铂联合运用,有利于改善肿瘤进展时间和生存率。肺出血是罕见的致死性毒性反应,东部肿瘤协作组正在开展一项Ⅲ期随机研究。SU5461也因有效性的问题中止了临床试验。许多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超量表达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合成酶和前列腺素2。而且,它们与预后差相关。环氧化酶-2抑制剂celecoxib与泰素帝的联合应用正在临床试验之中。

    靶点3: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分子

    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也被列入治疗的靶点。例如Ras蛋白和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蛋白激酶C-α抑制剂和维甲酸通路抑制剂也分别在临床试验之中。先前的临床研究认为肺癌的疫苗治疗无价值,最近的研究给后者带来了希望。针对小细胞肺癌神经节苷脂的独特型单克隆抗体BEC2与非特异性免疫刺激物的联合应用,有望用于诱导化疗或放疗。转染粒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基因的自体肿瘤细胞的疫苗也被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在CT引导下,细针注射p53的基因治疗的I、Ⅱ期临床试验业已完成,结果发现单用疗效并不理想,而与化疗或放疗联合应用则有效率较高。其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蛋白激酶C-α的反义基因ISIS 3521也进入了临床试验。

    总而言之,上述肺癌的分子靶点治疗将在不久的将来显示出其优于单用化学治疗的潜能。(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医药经济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