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11521
揭开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21期
     中医整脊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颈腰疾病,其疗效是众所周知的,但其治疗机理长期以来却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由于得不到科学的解释,所以在外行看来,中医整脊术就很“神秘”。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医骨科高级研修班——整脊专题研修班上,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主任医师提出的“一说二论”,即“脊柱圆筒枢纽学说”、“椎曲论”和“椎体板块移动论”,科学地诠释了中医传统的六大整脊疗法,即旋转法、牵引法、悬吊法、垫枕法、枕缸法和整盆法的治疗机理,自此揭开了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为中医整脊技术进一步数据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开辟了道路。

    韦以宗在深入研究中医整脊术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800多例颈腰痛病例进行临床治疗的体会,认为中医传统整脊技术是依据中医整体观的脊柱认识论作指导的,而中医的脊柱认识论与现代机能解剖学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机能解剖学是现代新兴的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机能的角度认识人体解剖,认为人体的机能与形态结构是统一的。韦以宗的“一说二论”,就是从脊柱机能解剖学的整体观、系统论着手,在将脊柱系统分为静态骨结构系统、静态关节结构系统、动力肌肉韧带系统和神经调控系统四大系统的基础上,发挥中医传统的“体相观”,对中医整脊术的治疗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
, 百拇医药
    一、圆筒枢纽学说

    中医自《内经》的“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之说,到明代名医汪机的“有诸中,必形诸外”,都是认为人体内部结构会反映在体表,所以可从体相来认识人体内在结构,这就是中医的“体相观”。《医宗金鉴》指出,正骨需“素知体相,识其部位”,韦以宗据此将中医整脊术与中医的“体相观”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三圆筒四枢纽”说,即将躯体比拟为由脊柱作为轴心支柱的三个圆筒,这三个圆筒分别为头颅、胸廓和骨盆,连接这三个圆筒的脊柱上有四个“枢纽关节”,它们是头颅与颈椎连接的“颅椎枢纽关节”、颈椎与胸椎相邻的“颈胸枢纽关节”,胸椎与腰椎相邻的“胸腰枢纽关节”,腰椎与骶椎相邻的“腰骶枢纽关节”。

    韦以宗认为,“圆筒”在脊柱运动中起到了起点和支点的作用,因为人体的脊柱运动,首先是“圆筒”在肌肉带动下产生运动,然后通过相关的枢纽关节带动各段椎体关节,产生脊柱的屈伸、旋转、左右侧弯的六大运动功能。对于枢纽关节的作用,韦以宗结合临床实际,运用局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理,阐述了枢纽关节在脊柱运动中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调控功能。他根据国际上公认的脊柱直立时中轴垂线经过的椎体和为适应功能而形成的脊柱的四个弯曲,绘出了四大枢纽关节力的作用线,并根据局部解剖学所揭示的枢纽关节力的作用线范围内椎体结构的近似性和功能活动的适应性,指出了枢纽关节结构的特殊性及正是由于其结构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脊柱运动中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调控功能。枢纽关节的调控功能从临床上脊椎侧弯的病例也可以得到证实,如临床上脊椎侧弯的病人颈胸、胸腰均是“S”状,也即腰椎侧弯到了胸腰枢纽则反向侧弯,颈椎侧弯到了颈胸枢纽也反向对方倾斜。这充分证明了枢纽关节在脊柱关节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百拇医药
    韦以宗指出,中医整脊术运用的旋转复位法,实质上是通过“滚圆筒”,即通过旋转头颅以旋转颈椎、旋转胸廓以旋转胸腰椎、旋转骨盆以旋转腰椎达到治疗目的的。临床上,如果注意到枢纽关节力的作用线,科学地利用此作用线施行旋转复位则更科学,也可避免误伤;如果明白枢纽关节的协调和制约功能,就能进一步运用调胸整颈法、调胸整腰法进行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用调胸整腰法对2~3度腰椎滑脱可复回到1度。中医整脊运用的牵引法、悬吊法等,也可通过圆筒枢纽学说得到圆满的解释并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二、椎曲论

    人体组织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而功能反过来又影响结构,特别在人体的生长发育期,运动系统的结构是与功能相辅相成的。

    基于这一科学理论,在长期临床观察的基础上,韦以宗对脊柱矢状面的一个中轴线、四个弯曲,从生长发育到微细解剖、生物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椎曲的排列决定了椎管和椎间孔的排列,也决定了脊神经及其各分支以及颈椎动脉的排列。如果一旦椎曲改变,椎间孔、椎管长度和宽度(如果是颈椎并发椎动脉循环改变)就会发生变化。椎曲改变久而久之,其椎体间突和椎体板块会向椎管突入,同时,椎管内容物后纵韧带、黄韧带由于长期的张力充血而变性、增厚,会导致继发性椎管狭窄。因此,临床常见的椎管狭窄症,其主要病因病理改变是椎曲的改变,椎间盘突出和椎管内容物增多仅仅是并发症和诱因,并非是不可逆的。根据这一理论,韦以宗认为,椎管狭窄症非手术也能治疗。近年来他就采取非手术疗法,通过用中医传统的整脊法调整椎曲到正常形态,成功地治愈了28例严重椎管狭窄症。这更进一步证明了椎曲改变是脊柱运动力学及结构力学病理改变的主要体征,是诊断及康复的主要依据。
, 百拇医药
    韦以宗在介绍中医整脊手法调整椎曲的原理时强调,胸曲和骶曲的形成源于胚胎发育的自然位置,而颈曲和腰曲则不同,颈曲形成开始于胎儿第7周后伸头“喘息反射”的出现,而腰曲则是婴儿出生后从坐到站立行走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颈曲和腰曲的形成是人体发育进化的肌肉动力所决定的。中医整脊很重视“理筋”,即要恢复椎曲的正常生理曲度,首先要恢复肌肉动力,这就是中医“正骨先理筋,筋柔骨正,骨正曲还”的科学性所在。

    三、脊椎椎体板块移动论

    脊椎的椎体是椭圆形的板块结构,脊柱通过椎体间的三角形关节组合,完成其三维空间活动。因此,椎体板块是脊柱的核心结构。根据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脊椎椎体运动是以旋转、平动为主,但其旋转、平动时,由于关节突关节结构作用均可同时出现成角活动,也即同时有两个轴心方向移动和转动。所以椎体一旦旋转超越生理限度,即可发生椎体倾斜、脊柱侧弯。

    韦以宗据此论述了椎体板块移动与椎曲、椎管和椎间孔及枢纽关节的关系。他认为,任何—个椎体板块发生位移,都会发生椎曲、椎管及椎间孔的变形,进而伤及椎动脉和脊髓、神经,而中医整脊的六大疗法,都是以恢复椎体板块的位移为治疗核心的,特别在腰椎,由于关节突关节的侧突关节,椎体一旦旋转、倾斜,即出现侧弯,而且是绞链式的旋转侧弯。中医的悬吊复位法、攀索叠砖法就是通过恢复椎体的旋转、倾斜来解决这种绞链式旋转侧弯。由于枢纽关节对脊柱运动有调控作用,当椎体板块发生位移时,枢纽关节可起到制约其位移的作用。中医整脊术依据此原理,采用调胸整颈法、调胸整腰法恢复椎体位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韦以宗还用椎体板块移动论解释了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他认为椎间盘就像两个椎体板块之间的气囊,正常情况下可随板块运动而前后左右伸张和缩小,当椎体位移超过了正常的生理限度,椎间盘就向外突出,一旦椎体板块的位移得到纠正,椎体的旋转、倾斜恢复,其突出的椎间盘也就能恢复到原来位置。这就是所谓的“还纳”现象。韦以宗说,椎间盘的“还纳”只有在青壮年时期才发生。人到了中老年,椎间盘退化、纤维环变性、髓核纤维软骨化后,整个椎间盘弹性减弱乃至消失,突出的椎间盘(有资料证明60%的人有椎间盘突出,但没有症状)不可能随椎体转动而伸缩,也就不可能通过整脊术“还纳”,一旦椎体板块因外伤、劳损等原因发生位移,诱发椎间孔变窄,原有突出的椎间盘因突发的椎间孔变形而刺激到神经根,即引起急性腰腿痛。根据“既能动歪,就能动正”的原理,对中老年急性腰腿痛采取俯卧位,痛肢外展牵引,后旋转将位移的椎体板块复位,俾“骨正筋柔”,最终“抬进来”的患者,就能“走回去”。, 百拇医药(白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