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临床运用
编号:10334139
经方临床运用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20日 清阳客栈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经方在临床的运用中,历代医家的实践证明,无论是经方自身的完善,还是临床疗效都有长足的发展,充分体现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兹介绍一些个人的肤浅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 桂枝汤的运用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有群方之冠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然其方中主药桂枝入血通阳,芍药入血滋阴,甘草、姜、枣为脾胃药,又如何发挥其调和营卫、解肌发汗的功效而成为解表的良方?这就应从桂枝汤的整体结构和表虚证的生理、病理来理解。因为汗血同源,表虚自汗不固,说明营卫之气不和,其汗为风邪劫迫汗液外泄。所以用桂枝、白芍通阳和血,配甘草、姜、枣调和脾胃,使谷气充,气血生化之源充实,滋生汗液有来源,故服桂枝汤后,辅以啜粥,以充胃气,其汗自出,此汗为生理之汗,尤在泾说得好,桂枝汤是取正汗以祛邪汗。通俗地说,桂枝汤所治表虚自汗,是风邪迫使汗出,属病理的汗,服桂枝汤后所出的汗,是水谷滋生的汗,属生理的汗,这就是桂枝汤无汗能发,有汗能收的生理、病理的道理所在。
, 百拇医药
    根据这个原理,桂枝汤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一是以桂枝汤本方加味的运用,如治虚人外感,加黄芪、防风;加防风、辛夷治过敏性鼻炎;加葛根、桑枝、姜黄治颈椎增生;加桑枝、姜黄、当归、川芎治肩周炎;加防风、路路通治皮肤搔痒;加防风、秦艽、桑枝、威灵仙、独活,治风湿身痛,加藿香、厚朴治夏日腹泻,加龙骨、牡蛎、浮小麦治自汗盗汗,加桑枝、条芩等治肺部感染均能取一定的疗效或缓解症状,如治一女性,39岁,四肢肌肉疼痛多时,两上肢从肘至腕关节处,肌肉抽掣样痛,膝以下肌肉亦跳动,六脉平和,舌苔薄白而润,查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处方:桂枝10g,白芍10g,桑枝15g,牛膝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4剂后肌肉痛基本消失,又4剂巩固,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二是以桂枝汤合其他方同用,能加强疗效,如合玉屏风散、小柴胡汤、二陈汤、平胃散、五苓散等治疗多种内伤杂病,拓展了经方运用,提高了临床疗效,很有临床意义。如治一老翁,年68岁,经常感冒,冬天穿2件棉衣,夏大也不能单衣,且鼻流清涕,精神萎倦,诸身酸楚,纳谷不香,脉浮虚小数,舌淡润少苔。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黄芪15g,防风10g,白术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日1 剂。服7剂后病者自述,药后身暖如日浴,身体清爽,精神较佳。此后,每于身体不适服上方5~7剂,即恢复健康,先后3年的调治,已是七旬有五,是体仍健康。此外,由桂枝汤化裁的桂枝甘草汤与芍药甘草汤又是临床的常用方:(1)桂枝甘草汤,《伤寒论》治发汗后,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其实临床凡是心率不齐的病变,如冠心痛心绞痛、窦性心律不齐、心肌炎、心动过缓等以桂枝甘草汤加味均有很好的疗效,如一工人发热2天后出现心悸心慌,心电图诊断为心肌炎,用桂枝10g、炙甘草10g、北沙参15g、生黄芪15g、苦参10g、丹参15g、生龙牡各15g,服10剂,心悸得以控制,后以原方巩固。又以桂枝甘草汤加生黄芪、党参(实为参桂保元汤)、丹参、橘络、郁金、香附、玄胡索等治冠心痛心绞痛,临床有很好的疗效,可以长期服用,无任何副作用。
, 百拇医药
    (2)芍药甘草汤,论中以是方治脚挛急,实际它对平滑肌的疼痛均有疗效,如胃脘痛、腹痛、阑尾炎、胆囊痛、子宫痛、附件痛等均能奏效。笔者善用此方合四妙散治湿热痹证,运用多年,病例数以百计,凡腰以下两膝、踝关节疼,脚抽筋有奇特的效果,一般是以赤白芍各10~20g、炙甘草10g、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5g、生苡米15g,或加鸡血藤15g、伸筋藤15g,或加木瓜10g、蚕砂15g,每日1剂,可服10~20剂或更多均可。曾治一女42岁,在午睡后醒来即感腰以下疼痛,两脚自膝至踝关节疼痛,不能屈伸,不能着地,转身即疼痛难忍,呻吟落泪,卧床2天,舌淡苔薄黄,脉细弦数。处方:赤白芍各15g,炙甘草10g,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5g,生苡米15g,伸筋藤15g,桑寄生20g。服1剂即脚膝疼痛消失,伸屈如常,2剂痊愈。

    2 五苓散的运用

    五苓散的功用是化气利水,从临床运用看,桂枝与肉桂可因症分别选用,如化膀胱气用桂枝,如温化下焦则用肉桂,方后均载有捣为散,白饮和服,说明古人用本方以散剂为是,用白饮(即米汤)和服,以加强其化气利水之功,但汤剂与散剂,利水作用有很大区别,汤剂差,散剂优,这是事实。
, http://www.100md.com
    五苓散是常用方,常与平胃散、五皮饮、桂枝汤等合用,本方为治湿热发黄、蓄水、霍乱吐下、水肿、痰饮等的通治方,如从其“化气利水”的功用看,异病可以同治。凡气化不利者皆可用之。笔者以本方加味治小儿遗尿、尿崩症、尿路感染、老年夜尿、“茶黄”(湘、赣有些地方喝茶习惯将茶叶嚼碎吞之,吃多了引起的脾虚发黄)、肾炎水肿、前列腺肥大、漏汗等病均以五苓散取效。兹择3则特殊病例介绍如下:

    2.1 尿崩症 患某,男,5岁,近2年间小便多,饮水多,喝饮与小便交替,饮一溲一,夜间亦需喝饮,小溲多次,其他无异常,发育良好,经各大医院确诊为尿崩症,用过尿崩宁之类药,不能控制。笔者视其体态发育良好,智力聪颖,脉舌正常,用五苓散加芡实、桑螵蛸(白术6g,茯苓10g,猪苓5g,泽泻5g,桂枝5g,芡实10g,桑螵蛸10g),当日服1剂,晚间安睡,既未喝水亦未小便,合家欣喜,谓药神奇。此后服用五苓散加味,已近I年多,小孩发育良好,上小学一年级,能完整听一节课,上下午喝2~3次水,每次约50~60ml,尿1~2次,清长,服药期间长期服健脾益气冲剂,每日1包,早上空腹服,中途还插用熟地、山茱萸、淮山、杜仲、菟丝子、巴戟、五味子、金樱子、芡实类药,从补肾求治,但服药后渴饮更甚,遂停药,仍守前五苓散加味,症状控制较为理想。但尿比重仍低。本病与五苓散之间的许多问题,如中医如何解释尿崩症,五苓散为什么能治尿崩症,从理论上还难以沟通,有待研究。
, http://www.100md.com
    2.2 前列腺肥大 本病是老年常见病,轻则小便不畅,重则点滴全无,痛苦至极,不少医者以为用活血化瘀,诸如穿山甲、王不留行类药取效,殊不知本病除手术治疗外,中药的攻坚破积是于病无益的,老年前列腺肥大既是病理变化,也是生理的必然,岂能再活血攻破药根治,这是不符合临床事实的。但从膀胱气化不利,肾虚不能布化来认识其小便淋漓不通,是有道理的。西医手术是根本治疗办法,但用中药也不失为有效之举。患者刘某,男,68岁,因前列腺肥大,准备手术,余诊视,少腹坠胀,小便点滴,烦躁不安,大便每1~2天1次,质软,脉弦缓,舌淡润,薄白苔,用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0g、猪苓10g、桂枝10g、台乌10g、牛膝10g、炒小茴10g,嘱服2剂。药后膀胱坠胀明显减轻,小便能自行排出,尿量增加,共服4剂,小便流畅。

    2.3 漏汗 漏汗是汗出多如水,淋漓不尽。患者储某,女性60岁,自51岁绝经后汗出增多,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治疗多年,未能根治。1999年国庆前后,逐渐加重,每天换10多次衣服,自觉恶寒肢冷,背恶寒特甚,须穿羽绒衣,盖大棉被,面色恍白,四肢清冷而肿胀,大便稀软,小便量偏少,口淡,舌胖有齿印,夜难安卧,偶有心慌,脉缓而弱。拟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浮小麦等,服5剂无任何好转,继服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等,并长期用凤凰衣辅食,均无效应,再审视全身症状,似是水饮为病,病者出汗和身冷始终未改善,背部似冷水浇样,遂从水饮论治,用五苓散加味:白术10g,茯苓2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生黄芪15g,防风10g,水煎温服,日1剂,小便明显增多,一夜尿5次,汗随尿止,次日感全身舒适,肌肤清爽,5剂后,汗出基本停止。全身肿胀感减轻,面色较红润,大便成形,守上方共服25剂,汗出身暖,精神倍增,临床痊愈,未见反复。
, http://www.100md.com
    五苓散为化气利水专方,用其治漏汗,尚属首次,它之所以能取得显效,这应从病机、药理去理解,如此平淡之方,治好多年痼疾,难道不应深思!

    3 四逆散的运用

    四逆散是由柴胡、白芍、枳壳、甘草4药组成的小方。《伤寒论》以四逆散放在少阴病篇,多数医家认为属“阳郁四逆”,非少阴四逆,此说可从。笔者以为,本方为“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代表方。4味药可分为2组:一是柴胡、芍药为肝药,一是枳实、甘草为脾药。此外,枳实、芍药相配又是《金匮》枳实芍药散,为妇人良方,合论之,本方实有疏肝理脾,和营消满之功效,是临床常用之方。

    究其功用,凡临床符合从肝论治的疾病,诸如颈颌下淋巴结核、乳房小叶增生、肋间神经痛、胃脘痛、胆囊炎、胆道蛔虫、肝炎胁痛、腹痛、泄泻等,常以本方化裁,有的学者还以本方治阳痿、不射精、头痛等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不少软组织挫伤,民间称为“老伤”,以及软肋炎等用本方加味,既安全又有效,无须动则是山棱、莪术、血竭等活血化瘀重剂,耗气伤血,不为有益,反而有害,因为服山棱、莪术以及虫类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缓慢图功,实为稳妥。
, 百拇医药
    四逆散可加疏肝药、行气药、化痰药、软坚药、清热药等同用,亦可与小陷胸汤、良附丸、左金丸、小柴胡汤、金铃子散、六君子汤等合用,临床上凡与肝的藏腑、经络有关的病变,诸如胃脘痛、淋巴结肿、乳房小叶增生、肋间神经痛、睾丸鞘膜积液、慢性肠炎、腹痛、甲状腺囊肿、淋巴结大、咳嗽、肝硬化、耳鸣耳聋等均可以本方加味运用。

    一男性病者,54岁,患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西药及中成药(胃药)无所不用,终日胃脘绵绵作痛,有时痛剧,腹胀气滞,大使溏软,脉缓有力,舌淡苔薄白。以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6g,良姜10g,香附10g,郁金10g,水煎,日1剂,服5剂后疼痛基本控制,后拟四逆散合六君子汤调治,近期疗效显著。

    一男性43岁,工人,患淋巴结炎,病者形体消瘦,发热不退(37.5-39℃),已持续2个多月,全身淋巴肿,两腋淋巴结大如鸡蛋,颌下两边有2个蚕豆大,腹股沟右侧有一如鸽蛋大,其他部位大小不等多个,头部前额左侧1个如梅核大,经某院病理切片诊断为淋巴结炎,除外肿瘤,经用抗生素、抗结核治疗热不退,饮食少,消瘦,以小柴胡汤加葛根、青蒿、忍冬藤等,服7剂,热退食增,精神好转,全身淋巴肿胀有所减轻,继以四逆散加味:柴胡10g,赤芍15g,枳壳10g,青皮10g,郁金10g,夏枯草15g,生牡蛎15g,浙贝10g(研末冲服),猫爪草15g,花粉15g,香附10g,每日1剂,分2次服,后加生黄芪15g、太子参15g,上方共服50余剂,淋巴结肿全部消退,临床痊愈。治疗中未见波折,停药未反复,全程只用小柴胡汤与四逆散2方,收到预期疗效。
, 百拇医药
    一男32岁,患睾丸肿胀。病者右侧睾丸肿大如鸭蛋,肿胀质硬,附睾、精索均有肿胀,手不可近,并牵引少腹胀坠不舒,二便正常,查血象正常,脉弦缓,舌苔薄白滑润。拟用四逆散加味:柴胡10g,赤芍15g,枳壳10g,炙甘草5g,橘核15g(打碎),荔枝核15g(打碎),香附10g,台乌10g,生牡蛎15g,郁金10g,青皮10g,滑石15g,水煎,日1剂,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后加花粉15g、忍冬藤20g,继服7剂后痊愈,本病所以从肝论治,是以“肝脉绕阴器”这一论点为依据,因其血象不高,故未用清热解毒药,但因其睾丸硬结明显,放用青皮、橘核、荔枝核、郁金、香附以疏肝理气,软坚散结,其中用滑石是时令消暑药,加忍冬藤旨在清泄下焦湿热。

    4 竹叶石膏汤的运用

    竹叶石膏汤是《伤寒论》最后一方,治诸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虚之证。全方由竹叶、生石膏、党参、麦冬、法夏、炙甘草、粳米组成,其中参可酌情用党参、北沙参、太子参等。本方在临床上用治出血的病证,如血小板减少的牙齿出血、鼻衄,以及白血病的出血现象,有学者还用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取得奇效。笔者认为本方是白虎汤变局,主旨是清阳明胃热,符合其病机者,即可运用。
, http://www.100md.com
    一病者魏某,女性,61岁,患者经常牙龈出血,皮下有多处出血点和瘀斑,面色青苍,多有瘀点,精神疲惫,稍食燥热辛温之食物则牙龈出血增加,有时早晨起床满口为血所糊,血小板计数56。10O’/L,脉虚细数,舌红苔薄白。处方:竹叶15g,生石膏20g,北沙参20g,麦冬10g,法半夏10g,生黄芪15g,白茅根20g,粳米一撮,日1剂,历经半年的治疗,先后服药80多剂,出血基本控制,血小板10万多,面容转清晰,食纳增加。

    一病者刘某,男性38岁,患鼻出血反复多时,或左或右,或两鼻孔均出血,过去用西药塞鼻,能止1 h,稍食燥热,或用手扣鼻则随时出血,血多时从口腔流出,脉弦数,舌红、苔薄黄,用竹叶石膏汤加味:竹叶10g,生石膏20g,北沙参15g,法半夏10g,白茅根20g,桑白皮15g,麦冬10g,炙甘草5g,粳米一撮。水煎,日1剂,上方服5剂,出血停止,再5剂巩固,近期疗效明显,未见反复。

    以上所列4方只是常用方的一个侧面,论中还有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朴杏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理中汤、小柴胡汤类方,朴姜夏草参汤、真武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等,都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在临床上还常以经方与经方、经方与时方合用增强了临床疗效,拓宽了经方的运用。

    临床要用好经方,首先要了解经方的组方规律,因为它是方剂的鼻祖,继之要懂得经方的化裁,因为仲景在经方中充分体现其原则性和灵活性,如桂枝汤类方,原方的结构极其严密,原则性很强,而桂枝汤的化裁,又极其灵活,他如柴胡汤类方、泻心汤类方等,都很明确地体现了其原则性和灵活性,以及其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思维方法。此外,还应了解经方与后世方的关系,如小柴胡汤与逍遥散,半夏泻心汤与《脾胃论》中脾胃湿热同治方的关系,小柴胡汤、桃仁承气汤与血府逐瘀汤的关系,等等。如能竖看经方,横看时方,把这种竖的横的、纵横交错的方剂相互关系搞清楚,对提高经方运用的准确性,颇有裨益。, 百拇医药(陈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