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西洋参
编号:211583
西洋参的中国缘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26期
     西洋参原产于北美,但它的发现、应用和研究都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据历史考证得知,西洋参是一种古老植物,原产于大西洋沿岸北美原始森林中,当地印地安人采其茎叶食用,也作清热药治疗。约在1670年左右,法国牧师雅图斯在中国辽东地区传教,知道关于人参治病消息后,写了一篇《鞑靼植物人参》的文章,介绍长白山中人参的形态特征以及药用价值,并附绘制的原植物图,在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发表,被在加拿大的法国传教士法郎士·拉费多看到。法郎士·拉费多在当地印地安人帮助下,在蒙特利尔地区大西洋沿岸丛林中找到了与中国人参相似的同属不同种五加科野生植物。这种植物因采自大西洋沿岸,故命名为“西洋参”。后来,中国广东省梅氏兄弟在加利福尼亚地区也发现了西洋参,为区别于加拿大所产,以美国星条旗命名称“花旗参”。

    刚开始,加拿大所采集的西洋参在当地无用途,也无销路,就送到了中国当时的清太医院,约为清康熙30年,公元1690年,正值康熙为表示对满清祖先发祥地的尊敬,在康熙25年左右下令禁伐森林,不准动一草一木。几年时间参源断绝,人参供应紧张,先是高丽参,继而日本东洋参销到中国。此时送来的西洋参,御医们日夜研究,按中医药学理论研究确定了西洋参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当时儒医汪昂撰编《本草备要》,将西洋参等列入新增的第一种药,谓西洋参:“苦寒微甘,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世界上首次将西洋参收载于医药文献中。1756年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1772年清太医院编《药性考》,都收载西洋参,后者论之说:“西洋参似辽参之白皮泡丁,味类人参,唯性寒甘苦,补阴退热。”以后诸家本草均记述西洋参性凉、味苦,微甘,入肺、胃二经,功能补阴生津止渴,均认为中国人参属温补,西洋参属凉补,疗效各有长短。清末张锡纯认为,西洋参“能补助气分,兼能补益血分,为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医学衷中参西录》)1852年王孟英著《温热经纬》载清暑益气汤(李东垣方)的人参改用西洋参而有较好疗效。曹炳章在《增订伪药条辨》中认为:“西洋参滋阴降火……凡是阴虚火旺、劳嗽之人,每用真西参,则气平火敛,咳嗽渐平。”北京的药店曾将《济生拔粹》清金丸方中人参改用西洋参,易名为洋参保肺丸则疗效更佳,制售有百年历史。

    西洋参原产北美,而最早是由中国医药学家认定,按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研究并最早收载于医药文献,在中国应用的西洋参已有300多年历史。由于中国的大量药用,西洋参由采挖到移栽,引为家种,已发展成重大产业。中国从1948年在江西庐山试种成功,1980年吉林集安收获了四年生自种西洋参,以后又在北京怀柔、河北涿鹿、山东莱阳等地大面积试种成功,1989卫生部第一个发给怀柔生产批准文号,明确与进口西洋参等同入药,表明国产西洋参质量不低于进口品。现在,西洋参已完全从国外到中国落户,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发展。, 百拇医药(陶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