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素
http://www.100md.com
中国传统文化网
字洁古,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创始人,约生于1151年,卒于1234年。一生著述较多,但流失也较多。
据说,他与号称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只是年辈略晚,并且其出名也是由于诊治了刘完素的疾病,用且只用了一剂药就冶愈了其七、八日皆未好转的顽疾—伤寒。可以说他在医方面是晚器大成,因他是在其仕途之路破灭后才开始学医,当时已近三十,似是而非他能惜时如金,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终于自成一体,成为易水学派的创始人,为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张璧、李杲、王好古、罗天益等著名医家都是这一学的创始人。
另外,他对《内经》深有研究,在治疗上又推崇张仲景,并广泛吸取王叔和、钱仲阳以及河间学说的理论和经验,因此在脏腑辨证、制方用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1 对于脏腑辨证学说,他认为,脏腑与经络及六气密切相关,把五脏六腑与十四经和自然界的五运六气融为一体。如对脾胃而言,脾经本部在肌肉,为湿,属己土,旺于四季,主长夏,与胃为表里,足太阴是其经。对于脏腑病变,他根据脏腑本气及经络循行部位,结合寒热虚实进行辨证,把脏腑病分为“本病”、“标病”和“所生病”等。治疗上根据脏腑的本病、标病,辨别其虚实寒热而分别用药,其原则为“实则泻其子,虚者补其母”。
2 在制方遣药上,他认为“古方今病,不相能也”。也就是说,前人用药情形和现今用药不是绝对一致的,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一些经验,灵活应用于现在。所以,在前人关于药物气味厚薄、寒热升降、酸苦甘辛咸五味和五脏苦欲等理论的基础上,他就药物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和制方大法等方面都有重要发挥。并根据药物的气味厚薄和升降浮沉,结合升长化收成之理,把药物分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5大类。
正因他重视脏腑辨证,强调脏腑与经络的关系,才发明了药物归经和并引经报使说,使药物能专入一经而增加疗效。
根据《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脏腑苦欲的有关理论,他提出了五脏五味补泻的具体用药范例。此外,他还在治病不拘古方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许多制方大法,研创了很多新方,广泛流传于后世。
3 在治疗上,他注重内因,认为“养正积自除”,告诫要慎用下法。同时在总体上强调脾胃,偏重于温补。对后世影响很大,贡献可谓卓著。, 百拇医药
据说,他与号称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只是年辈略晚,并且其出名也是由于诊治了刘完素的疾病,用且只用了一剂药就冶愈了其七、八日皆未好转的顽疾—伤寒。可以说他在医方面是晚器大成,因他是在其仕途之路破灭后才开始学医,当时已近三十,似是而非他能惜时如金,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终于自成一体,成为易水学派的创始人,为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张璧、李杲、王好古、罗天益等著名医家都是这一学的创始人。
另外,他对《内经》深有研究,在治疗上又推崇张仲景,并广泛吸取王叔和、钱仲阳以及河间学说的理论和经验,因此在脏腑辨证、制方用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1 对于脏腑辨证学说,他认为,脏腑与经络及六气密切相关,把五脏六腑与十四经和自然界的五运六气融为一体。如对脾胃而言,脾经本部在肌肉,为湿,属己土,旺于四季,主长夏,与胃为表里,足太阴是其经。对于脏腑病变,他根据脏腑本气及经络循行部位,结合寒热虚实进行辨证,把脏腑病分为“本病”、“标病”和“所生病”等。治疗上根据脏腑的本病、标病,辨别其虚实寒热而分别用药,其原则为“实则泻其子,虚者补其母”。
2 在制方遣药上,他认为“古方今病,不相能也”。也就是说,前人用药情形和现今用药不是绝对一致的,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一些经验,灵活应用于现在。所以,在前人关于药物气味厚薄、寒热升降、酸苦甘辛咸五味和五脏苦欲等理论的基础上,他就药物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和制方大法等方面都有重要发挥。并根据药物的气味厚薄和升降浮沉,结合升长化收成之理,把药物分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5大类。
正因他重视脏腑辨证,强调脏腑与经络的关系,才发明了药物归经和并引经报使说,使药物能专入一经而增加疗效。
根据《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脏腑苦欲的有关理论,他提出了五脏五味补泻的具体用药范例。此外,他还在治病不拘古方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许多制方大法,研创了很多新方,广泛流传于后世。
3 在治疗上,他注重内因,认为“养正积自除”,告诫要慎用下法。同时在总体上强调脾胃,偏重于温补。对后世影响很大,贡献可谓卓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