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川卜商 写就文明几千年
山河环抱的百里怀川人杰地灵,孕育出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土育等历史名人,写下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但是,2500年前的另一位名冠华夏的民族先哲至今仍鲜为人知,他就是百代宗师卜子夏。
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公元前507年出生于今温县林肇乡卜杨门村,是孔子七十二贤和十哲之一,为创立儒学、弘扬儒学、培养贤才、改革国政、推进中华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贫苦童年 讨学炼就雄心壮志
公元前507年的一个月夜,温邑卜杨门村外的一座古庙里,一位讨饭的年轻妇女即将临产,站在她身边的丈夫急得手足无措。也许是妻子的腹痛停息了,丈夫赶快扶着她想到村里去生产,谁知刚刚走到庙外的一棵大树下,女人腹痛又起,依着大树生下了一个男孩儿。望着筋疲力尽的妻子,丈夫脱下身上的破衣盖在妻子身上,然后跑回村里借来一辆独轮车,将妻子和儿子推回村中。此时,天已快亮了,望着刚刚出生的儿子,年轻的父亲扭头看了看窗外,发现明亮的商星正在升起,于是便为儿子取名卜商。
, http://www.100md.com
卜商家里很穷,父母靠讨饭为生。卜商从小乖巧可爱,十分讨人喜欢,邻居有了好吃的,都会给他送一点。就这样,卜商在乡亲们的关照下渐渐长大。六七岁的时候,卜商开始显露出异样的聪明,虽然每天食不果腹,但卜商求知的欲望远远大于对衣食的需求。卜商的父亲原是晋国大臣之后,他知道,让儿子多学点知识或许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但是,卜家太穷了,卜商的父亲只好带着儿子一边要饭一边讨学,看到读书和识字的人家便向人家求教。有时主人不太愿意教,卜商就远远地站在人家的窗外静心听讲。
卜商不但学文,而且习武。他用文化修炼自己的品德,又用武术锻炼自己的意志。卜商随家乡武艺高强的人练功,有时还跑到太行山、王屋山,接受大自然的陶冶。
大志齐天 闯府拜师孔夫子
公元前493年,卜商已经15岁了。这一年,他听说孔子在卫国的帝丘(今河南淇县)一带收徒讲学,于是辞别父母,背上行囊,带着干粮到帝丘去拜访孔子。卜商到了帝丘才知道,要想到孔子门中求学,还得送一笔厚礼。卜商身无分文,决定空手去闯孔府。虽然闯孔府不太礼貌,但卜商的诚心还是打动了孔子,孔子决定破格收卜商为徒,并亲自为他择取一字曰:子夏。
, 百拇医药
在孔子的弟子中,文有颜回、曾参,武有子路、子夏,其中卜子夏可谓全才。卜子夏的文学(典籍)功底出类拔萃,武功也十分高超,深得孔子信任。有一次,卫灵公要拜见晋国的重臣赵简子,孔子便推荐卜子夏随行。赵简子认为卫灵公是弱国之君,会见时十分傲慢,故意穿着睡衣相见。卜子夏见状,立即拔剑上前,推开赵简子的侍卫,扯住赵简子的胳膊道:“君不朝服以礼相待,汝将以颈血溅君之服。”赵简子大吃一惊,只得换上朝服,以君礼相见。
在随孔子求学期间,卜子夏不仅勤奋努力,而且勤于思考。孔子在评价自己的弟子时说:“在我门下求学者众多,而道义精通者七十有二人,他们各有所长。长于德行者有颜渊、仲弓,长于政事者有冉有、季路,长于言语者有宰我、子贡,长于文学者有子游、子夏……”
卜子夏常随孔子外出讲学,并多次为恩师解答难题。一次,孔子到东周都城洛阳去讲学,路过修武(今修武五里堡与孔庄),被一群孩子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个名叫项橐的顽童带着同伴在大路中央用泥巴垒了一座城池,拦住孔子的车驾问道:“是车绕城走?还是城让车行?”孔子一时答不上来,卜子夏礼貌地走上前去问孩子们:“自古大道是行车还是筑城呢?”孩子们答不上来,便推倒泥城,羞愧地跑开了。
, 百拇医药
孔子晚年为学生们上课时,常让卜子夏代他讲课,很多时候卜子夏讲的哲理深为孔子所赞许。有一年春天,孔子的学生子张从池塘里捉了几条鱼回来,想给孔子补补身体。孔子狠狠地批评了他,并让他立即将鱼放回池塘。子张很不明白,孔子就让卜子夏给他讲道理。卜子夏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仁人君子应怜其弱小,助其茁壮,不应肆意捕杀幼苗。”孔子听后,赞赏道:“子夏所言甚是,仁人之心,仁者之政,泽被众生,仁可及人,以至万物。竭泽而渔,龙不至焉;杀鸡取卵,凤不翔焉……”
公元前484年,孔子返回鲁国,决定修编《诗》、《书》、《礼》、《易》、《乐》、《春秋》诸经。由于卜子夏钻研《春秋》成绩突出,孔子便将他安排在身边,一边照料自己的身体,一边帮助修编经书。卜子夏修养高深,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积极与恩师探明求源,为孔子著书作出了杰出贡献。孔子称赞他:“商之于诗,胜众弟子一筹,丘未失眼力也!”
倡导儒学 教诲百姓千古文明
, 百拇医药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卜子夏为师送葬并守孝3年。期满后,他决定编撰《论语》一书,丰富孔子的儒学思想。后来,卜子夏和冉雍等用3年多时间,遍访各国受过孔子教导的学生,由卜子夏主笔,编撰完成了《论语》一书。之后,他们又为《诗》作《序》,为《易》作《传》,为《礼》作《表服》等,完成了五经的注疏工作。
卜子夏中年时期,以博达的学识、傲然的气质、高尚的品德成为一代师表。卜子夏曾做过齐国和燕国的上大夫,后弃官从教,在卫国境内教授弟子,弘扬光大儒学。
卜子夏在教学中不拘泥古法,不断改革和创新,创立了章句教学之法。卜子夏把文章加上标点符号,分章分段地进行讲授,解决了孔子在教学中长时间、非大财力无法学成的困难,为儒学之风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428年,魏文侯赴东方礼聘卜子夏到魏国为师。在卜子夏的建议下,魏文侯招贤纳才,改革变法,很快便国富民强。
, 百拇医药
卜子夏活到108岁,死后葬在魏国温邑(今温县),墓冢高3米、宽66米。由于历史的变迁,卜子夏墓前的历代石碑都已被破坏,现仅存清康熙二十九年、民国十九年之碑碣。
卜商故里 千古遗风今犹在
卜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名列第四位,在十哲中名列第十位,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出现的第二代宗师。他的文化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不但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而且讲究实际,孕育了法家的启蒙思想,培养出法家鼻祖李悝、吴起等政治家、军事家,荀子、商鞅的出现,终使秦统一了中国,使中华民族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由于卜子夏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历代帝王均有很多敕封。西汉武帝独尊儒学;东汉明帝亲赴鲁祠,祭拜孔子及七十二贤;唐太宗下诏抄录卜子夏等22人书;唐玄宗增封卜子夏为魏侯;宋太宗封卜子夏为河北公,命做《卜商赞》;清太祖赐卜里卜家翰林顶、登云靴、下马牌和土地若干。
如今,海内外卜子夏的后裔纷纷到温县寻根问祖。卜子夏的家乡温县林肇乡卜杨门村在焦作市旅游战略的带动下,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在温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下,卜商故里正利用名人文化开展文化交流和卜氏寻根活动,目前已联系卜氏后裔20万余人。如果我们能通过研究卜子夏文化、修建卜商故里纪念性建筑来弘扬民族文化、开发新的旅游景点的话,一定会为我市的旅游开发作出积极的贡献。(范光), 百拇医药
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公元前507年出生于今温县林肇乡卜杨门村,是孔子七十二贤和十哲之一,为创立儒学、弘扬儒学、培养贤才、改革国政、推进中华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贫苦童年 讨学炼就雄心壮志
公元前507年的一个月夜,温邑卜杨门村外的一座古庙里,一位讨饭的年轻妇女即将临产,站在她身边的丈夫急得手足无措。也许是妻子的腹痛停息了,丈夫赶快扶着她想到村里去生产,谁知刚刚走到庙外的一棵大树下,女人腹痛又起,依着大树生下了一个男孩儿。望着筋疲力尽的妻子,丈夫脱下身上的破衣盖在妻子身上,然后跑回村里借来一辆独轮车,将妻子和儿子推回村中。此时,天已快亮了,望着刚刚出生的儿子,年轻的父亲扭头看了看窗外,发现明亮的商星正在升起,于是便为儿子取名卜商。
, http://www.100md.com
卜商家里很穷,父母靠讨饭为生。卜商从小乖巧可爱,十分讨人喜欢,邻居有了好吃的,都会给他送一点。就这样,卜商在乡亲们的关照下渐渐长大。六七岁的时候,卜商开始显露出异样的聪明,虽然每天食不果腹,但卜商求知的欲望远远大于对衣食的需求。卜商的父亲原是晋国大臣之后,他知道,让儿子多学点知识或许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但是,卜家太穷了,卜商的父亲只好带着儿子一边要饭一边讨学,看到读书和识字的人家便向人家求教。有时主人不太愿意教,卜商就远远地站在人家的窗外静心听讲。
卜商不但学文,而且习武。他用文化修炼自己的品德,又用武术锻炼自己的意志。卜商随家乡武艺高强的人练功,有时还跑到太行山、王屋山,接受大自然的陶冶。
大志齐天 闯府拜师孔夫子
公元前493年,卜商已经15岁了。这一年,他听说孔子在卫国的帝丘(今河南淇县)一带收徒讲学,于是辞别父母,背上行囊,带着干粮到帝丘去拜访孔子。卜商到了帝丘才知道,要想到孔子门中求学,还得送一笔厚礼。卜商身无分文,决定空手去闯孔府。虽然闯孔府不太礼貌,但卜商的诚心还是打动了孔子,孔子决定破格收卜商为徒,并亲自为他择取一字曰:子夏。
, 百拇医药
在孔子的弟子中,文有颜回、曾参,武有子路、子夏,其中卜子夏可谓全才。卜子夏的文学(典籍)功底出类拔萃,武功也十分高超,深得孔子信任。有一次,卫灵公要拜见晋国的重臣赵简子,孔子便推荐卜子夏随行。赵简子认为卫灵公是弱国之君,会见时十分傲慢,故意穿着睡衣相见。卜子夏见状,立即拔剑上前,推开赵简子的侍卫,扯住赵简子的胳膊道:“君不朝服以礼相待,汝将以颈血溅君之服。”赵简子大吃一惊,只得换上朝服,以君礼相见。
在随孔子求学期间,卜子夏不仅勤奋努力,而且勤于思考。孔子在评价自己的弟子时说:“在我门下求学者众多,而道义精通者七十有二人,他们各有所长。长于德行者有颜渊、仲弓,长于政事者有冉有、季路,长于言语者有宰我、子贡,长于文学者有子游、子夏……”
卜子夏常随孔子外出讲学,并多次为恩师解答难题。一次,孔子到东周都城洛阳去讲学,路过修武(今修武五里堡与孔庄),被一群孩子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个名叫项橐的顽童带着同伴在大路中央用泥巴垒了一座城池,拦住孔子的车驾问道:“是车绕城走?还是城让车行?”孔子一时答不上来,卜子夏礼貌地走上前去问孩子们:“自古大道是行车还是筑城呢?”孩子们答不上来,便推倒泥城,羞愧地跑开了。
, 百拇医药
孔子晚年为学生们上课时,常让卜子夏代他讲课,很多时候卜子夏讲的哲理深为孔子所赞许。有一年春天,孔子的学生子张从池塘里捉了几条鱼回来,想给孔子补补身体。孔子狠狠地批评了他,并让他立即将鱼放回池塘。子张很不明白,孔子就让卜子夏给他讲道理。卜子夏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仁人君子应怜其弱小,助其茁壮,不应肆意捕杀幼苗。”孔子听后,赞赏道:“子夏所言甚是,仁人之心,仁者之政,泽被众生,仁可及人,以至万物。竭泽而渔,龙不至焉;杀鸡取卵,凤不翔焉……”
公元前484年,孔子返回鲁国,决定修编《诗》、《书》、《礼》、《易》、《乐》、《春秋》诸经。由于卜子夏钻研《春秋》成绩突出,孔子便将他安排在身边,一边照料自己的身体,一边帮助修编经书。卜子夏修养高深,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积极与恩师探明求源,为孔子著书作出了杰出贡献。孔子称赞他:“商之于诗,胜众弟子一筹,丘未失眼力也!”
倡导儒学 教诲百姓千古文明
, 百拇医药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卜子夏为师送葬并守孝3年。期满后,他决定编撰《论语》一书,丰富孔子的儒学思想。后来,卜子夏和冉雍等用3年多时间,遍访各国受过孔子教导的学生,由卜子夏主笔,编撰完成了《论语》一书。之后,他们又为《诗》作《序》,为《易》作《传》,为《礼》作《表服》等,完成了五经的注疏工作。
卜子夏中年时期,以博达的学识、傲然的气质、高尚的品德成为一代师表。卜子夏曾做过齐国和燕国的上大夫,后弃官从教,在卫国境内教授弟子,弘扬光大儒学。
卜子夏在教学中不拘泥古法,不断改革和创新,创立了章句教学之法。卜子夏把文章加上标点符号,分章分段地进行讲授,解决了孔子在教学中长时间、非大财力无法学成的困难,为儒学之风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428年,魏文侯赴东方礼聘卜子夏到魏国为师。在卜子夏的建议下,魏文侯招贤纳才,改革变法,很快便国富民强。
, 百拇医药
卜子夏活到108岁,死后葬在魏国温邑(今温县),墓冢高3米、宽66米。由于历史的变迁,卜子夏墓前的历代石碑都已被破坏,现仅存清康熙二十九年、民国十九年之碑碣。
卜商故里 千古遗风今犹在
卜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名列第四位,在十哲中名列第十位,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出现的第二代宗师。他的文化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不但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而且讲究实际,孕育了法家的启蒙思想,培养出法家鼻祖李悝、吴起等政治家、军事家,荀子、商鞅的出现,终使秦统一了中国,使中华民族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由于卜子夏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历代帝王均有很多敕封。西汉武帝独尊儒学;东汉明帝亲赴鲁祠,祭拜孔子及七十二贤;唐太宗下诏抄录卜子夏等22人书;唐玄宗增封卜子夏为魏侯;宋太宗封卜子夏为河北公,命做《卜商赞》;清太祖赐卜里卜家翰林顶、登云靴、下马牌和土地若干。
如今,海内外卜子夏的后裔纷纷到温县寻根问祖。卜子夏的家乡温县林肇乡卜杨门村在焦作市旅游战略的带动下,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在温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下,卜商故里正利用名人文化开展文化交流和卜氏寻根活动,目前已联系卜氏后裔20万余人。如果我们能通过研究卜子夏文化、修建卜商故里纪念性建筑来弘扬民族文化、开发新的旅游景点的话,一定会为我市的旅游开发作出积极的贡献。(范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