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卜贤养生诀
常璩
在炎黄子孙中讲健康长寿,必然要谈中华养生,在举国上下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庆祝九九国际老人年的今天,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华养生知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华养生,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康寿系统工程,是中国医家养生、道家养生、儒家养生、佛家养生、武术家养生等五大家养生学派的历史上共同创造的。中华养生知识,包含生卜商所编撰的《诗经》、《论语》中撷取孔圣卜贤养生诀奉献给海内外黄子孙,愿君健康长寿,以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实现"三寿"目标
人们通过对中华养生知识更全面的了解,以能更自觉地去实现中华民族于2500多年前在《诗经》中提出的"三寿"目标:有更多的人超过"下寿"(80岁),达到"中寿"(100岁),接近"上寿"(120岁)。
二、孔子养生诀
, http://www.100md.com
(一)"德润身"和"仁者寿"
孔子主张"德润身",与人为善者寿。意在讲道德的人才能身心健康,得以高寿。他讲人有三死:寝处不适、食欲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兵共杀之。上述疾病死。服刑死、争战死者都与道德有着密切关系。一个讲礼义者,不会贪得无厌,举止不端;一个讲理性着,不会纵欲行凶图财害命;一个讲道德者,不会轻动干戈。可见加强道德修养可避三死之灾。
养生贵在终生。孔子提出的"仁者寿"哲学是贯串终生的养生之道。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把自己的思想行为纳入时代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与人为善,温良恭俭让。用现代的语言说,置身于群众之中,与群众共呼吸,同命运;乐吾乐以及尊重别人和尊重人类赖以上存的环境;帮助邻里,回报施恩于我们的人和社会,为他人分解忧愁,尽力使世界变得美好。
(二)养生"三戒"
, 百拇医药
孔子根据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的生理发展特征,及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演化,精辞地提出养生"三戒":少之时,血气来定,戒之在色(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年壮时,血气正旺盛,要警觉争强好斗);及至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年老了,血气衰退,应誓觉贪得无厌)(《论语·季氏》)。一个人年轻时,生理和心理都趋向成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金色年华,倘若象初生牛犊,恃其初勇,贪图声色,执拗不羁,无异于竭泽而渔,只顾眼前,不思后果,势必刚戕害身心,到头来留下终身的无虞。及至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成了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处于成家立业的年华,如日中天,如果任性,凭方刚血气,过分追求名利,欲望难镇,势必刚愎自用,心术乖戾,伤元损气,损害身心,启开疾病侵袭的缺口。及至老年,从社会的大舞台回到家庭的小圈子,相对来说,思想上由动转向静,生活上由开放转向封闭,必然产生包括思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全方位不适应,这时就要"戒得",即做到清心寡欲。若未能及时调适人生方向,面对现实,仍汲于当年之勇,那么伴随而来的将是隔绝、孤独和没落之感,结果紊乱血气,招来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丛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许多疾病,溯其根,究其源,皆植根于壮年和青年,甚至少年或童年,只是当时潜伏,今朝暴发而已。一个人欲求健康长寿,固然老时需要讲究养生,但更重要的必须从呱呱坠地开始,根据生理发展规律和扮演的社会角色特点,探求与之相应的维护健康之道,身体力行,终生不渝。
, http://www.100md.com
(三)饮食有节
在食品的选择和加工上要讲究卫生。在《论语·乡党》中孔子提出"五不食"的观点,即食饐而猖(粮食霉变),鱼绥而肉败(鱼肉变质),色恶(外观不新鲜),臭恶(气味异常),失饪(烹调失当),不时(未到进餐时间),均不得食用或就餐。他劝告人不要吃得过饱,"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喝酒也不要过量,"唯酒无量,不得乱"。他还举实例论述了"丰年多病,饥年少疾"的道理,强调"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不可为食损命"。所以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千极望出"蚁食"(进食宜少)之论,自有其一定道理。
三、卜商养生诀
(一)诗养生:卜夫子,写诗序。咏诗者,可长寿。
(二)德养生:尊夫子,讲礼义。仁为本,和为贵。
(三)心养生:欲养身,先养心。养好心,方健身。
(四)首养生:指梳头,捋耳轮。拘唇鼻,旋眼眉。
(五)躯养生:抡头射,蹬足心。抚胸腹,运脐根。
(六)气养生:叩齿嗽,纳液津。常吸肛,入太阴。, 百拇医药
在炎黄子孙中讲健康长寿,必然要谈中华养生,在举国上下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庆祝九九国际老人年的今天,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华养生知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华养生,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康寿系统工程,是中国医家养生、道家养生、儒家养生、佛家养生、武术家养生等五大家养生学派的历史上共同创造的。中华养生知识,包含生卜商所编撰的《诗经》、《论语》中撷取孔圣卜贤养生诀奉献给海内外黄子孙,愿君健康长寿,以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实现"三寿"目标
人们通过对中华养生知识更全面的了解,以能更自觉地去实现中华民族于2500多年前在《诗经》中提出的"三寿"目标:有更多的人超过"下寿"(80岁),达到"中寿"(100岁),接近"上寿"(120岁)。
二、孔子养生诀
, http://www.100md.com
(一)"德润身"和"仁者寿"
孔子主张"德润身",与人为善者寿。意在讲道德的人才能身心健康,得以高寿。他讲人有三死:寝处不适、食欲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兵共杀之。上述疾病死。服刑死、争战死者都与道德有着密切关系。一个讲礼义者,不会贪得无厌,举止不端;一个讲理性着,不会纵欲行凶图财害命;一个讲道德者,不会轻动干戈。可见加强道德修养可避三死之灾。
养生贵在终生。孔子提出的"仁者寿"哲学是贯串终生的养生之道。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把自己的思想行为纳入时代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与人为善,温良恭俭让。用现代的语言说,置身于群众之中,与群众共呼吸,同命运;乐吾乐以及尊重别人和尊重人类赖以上存的环境;帮助邻里,回报施恩于我们的人和社会,为他人分解忧愁,尽力使世界变得美好。
(二)养生"三戒"
, 百拇医药
孔子根据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的生理发展特征,及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演化,精辞地提出养生"三戒":少之时,血气来定,戒之在色(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年壮时,血气正旺盛,要警觉争强好斗);及至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年老了,血气衰退,应誓觉贪得无厌)(《论语·季氏》)。一个人年轻时,生理和心理都趋向成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金色年华,倘若象初生牛犊,恃其初勇,贪图声色,执拗不羁,无异于竭泽而渔,只顾眼前,不思后果,势必刚戕害身心,到头来留下终身的无虞。及至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成了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处于成家立业的年华,如日中天,如果任性,凭方刚血气,过分追求名利,欲望难镇,势必刚愎自用,心术乖戾,伤元损气,损害身心,启开疾病侵袭的缺口。及至老年,从社会的大舞台回到家庭的小圈子,相对来说,思想上由动转向静,生活上由开放转向封闭,必然产生包括思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全方位不适应,这时就要"戒得",即做到清心寡欲。若未能及时调适人生方向,面对现实,仍汲于当年之勇,那么伴随而来的将是隔绝、孤独和没落之感,结果紊乱血气,招来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丛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许多疾病,溯其根,究其源,皆植根于壮年和青年,甚至少年或童年,只是当时潜伏,今朝暴发而已。一个人欲求健康长寿,固然老时需要讲究养生,但更重要的必须从呱呱坠地开始,根据生理发展规律和扮演的社会角色特点,探求与之相应的维护健康之道,身体力行,终生不渝。
, http://www.100md.com
(三)饮食有节
在食品的选择和加工上要讲究卫生。在《论语·乡党》中孔子提出"五不食"的观点,即食饐而猖(粮食霉变),鱼绥而肉败(鱼肉变质),色恶(外观不新鲜),臭恶(气味异常),失饪(烹调失当),不时(未到进餐时间),均不得食用或就餐。他劝告人不要吃得过饱,"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喝酒也不要过量,"唯酒无量,不得乱"。他还举实例论述了"丰年多病,饥年少疾"的道理,强调"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不可为食损命"。所以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千极望出"蚁食"(进食宜少)之论,自有其一定道理。
三、卜商养生诀
(一)诗养生:卜夫子,写诗序。咏诗者,可长寿。
(二)德养生:尊夫子,讲礼义。仁为本,和为贵。
(三)心养生:欲养身,先养心。养好心,方健身。
(四)首养生:指梳头,捋耳轮。拘唇鼻,旋眼眉。
(五)躯养生:抡头射,蹬足心。抚胸腹,运脐根。
(六)气养生:叩齿嗽,纳液津。常吸肛,入太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