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海外教学
编号:10335039
林珠治疗情志病的临床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7日 清阳客栈
     情志病是由于情志因素而引起的神志异常病证。前人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概括为“七情”、“五志”,它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保持机体“形神合一”、“阴平阳秘”的重要因素。情志与一定的脏腑生理功能有着密切联系,五脏各有所主、所藏,心主血藏神,肝主疏泄藏魂,肺主呼吸藏魄,脾主运化藏意与智,肾主藏精合志。《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如果情志过激,就会直接伤害所主脏器的功能,使气机紊乱,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从而引起机体病变,不良情绪不仅是人体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消极情绪又会延长病程,加重病情使病情恶化。因此情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康复过程都有极为重要影响。现将林老师治疗情志病经验总结如下:

    一、首重治肝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人体气机,保持情志条达的作用,肝气以调畅为顺,林老师认为调肝在情志病中居首要地位,基于“五脏六腑,阴阳升降,非气不生,神静则宁,情动则乱”的认识,强调情志病着重气机的调理,而调气又首重调肝。正如前人所云:“肝为万病元贼,肝和则其气升发,诸脏生化,若肝炎疏泄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故有“万病不离于郁,诸郁皆属于肝”之说。临床上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均是精神疾患的重要致病因素,诸郁之生也多先始于气郁,而气郁归于肝,根据肝的生理病理特点,肝具有郁结、上扰、下迫、横乘、流窜之性,可演变为肝郁、肝火、肝阳、肝风等证。而且肝易犯它脏,有克脾、乘胃、冲心、侮肺、耗肾之变,故治疗情志病时强调治肝的重要,通过治肝而和五脏。对肝病的治疗,气升当降,气逆当调,气郁当行,气盛当平。具体治法:
, 百拇医药
    1、疏肝解郁法

    肝为多气易郁之脏,由于恼怒抑郁,肝气不达,疏解失职,则郁结为患,疏肝理气解郁为基本治法。此为治肝诸法中最常用的一种,诚如朱丹溪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盖情志病,大凡多由于郁,肝气为之抑遏,故治疗着眼于一个“疏”字,以疏运肝木,通调气机为先。

    例:精神抑郁,胸闷太息,两胁作疼,腹胀嗳气,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解郁合欢汤加减

    合欢花10g、川郁金10g、当归10g、百芍15g、丹参15g、炒栀子10g、炒柴胡10g、厚朴10g、广木香10g、沉香粉(分冲)3g

    2、舒肝和胃法

    肝郁为病,郁气不得升散,乘其所胜,加临脾胃而为肝胃不和,治疗则遵循“肝用宜疏,胃脘宜通”的原则,调肝和胃为治。
, 百拇医药
    例:生气后情绪不畅,善太息,胸胁胀疼,胃脘堵闷,嗳气呃逆,不思饮食,舌苔白,脉弦。

    方药:左金丸合平胃散加减

    厚朴10g、法夏10g、白蔻10g、炒苍术10g、陈皮10g、生甘草6g、炒莱菔子10g、香附12g、广木香10g、炒枳实10g、川郁金10g

    3、清肝安神法

    肝郁日久化火,肝火扰魂,神魂不宁,症见心烦易怒,难以入寐,头晕且胀,精神抑郁或焦虑不安,治当清泄肝火,安神定魂。

    例:女,35岁。神经衰弱数年,平素性情急躁,易生气,彻夜难眠,头晕烦热,心悸健忘,胸闷胁胀,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证为气郁不舒,郁而化火,肝火扰魂而致失眠。

    方药:天麻12g、青皮12g、乌药10g、香附10g、胆草10g、栀子10g、薄荷6g、天竺黄10g、茯神10g、远志10g、清夏10g、酸枣仁30g、珍珠母30g、辰砂面(分冲)1.5g
, 百拇医药
    方中胆草、薄荷凉肝泄热;栀子宣透解郁,泄热除烦;因肝火由郁而发,故以青皮、香附、乌药疏理肝气,气机舒展,肝火自平而神安;茯神、远志、枣仁、珍珠母、辰砂养心安神定魂。服药5剂,烦减眠增,继以原方随证化裁而获效。临床上用此方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肝郁化火型)取得满意疗效。

    4、平肝熄风法

    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风由火生,火从气郁而化,临床所见痫证患者,发作多与精神因素有关。由于肝气不舒,气郁化火,火郁生痰,火升风动,挟痰上蒙清窍以致痫发。无论其气、火、风、痰皆由肝致,故病机责之于肝。治疗当以疏肝郁、泻肝火,熄肝风、开窍定痫,独重治肝。

    例:女,30岁。患有癫痫病史10年,每半月至两月发作一次,发作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人。平时多伴头晕、胸闷等症,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清肝疏郁,平肝熄风。

, 百拇医药     方药:天麻15g、青黛10g、郁金12g、香附10g、磁石30g、栀子10g、天竺黄15g

    方中天麻平肝熄风定痉,青黛、栀子凉散肝经郁火,香附、郁金开气机之郁结,磁石镇肝潜阳、安神定躁,天竺黄清热化痰定惊,诸药合用使木平、风熄而神安。

    5、柔肝和胆法

    肝旺胆怯,症见胸脘痞闷,胁痛易怒,遇事心惊胆战,惶惶不安,呕吐苦水,苔黄,脉弦。治宜柔肝和胆。

    方药:法夏10g、陈皮10g、云茯苓15g、胆星10g、炒枳实10g、竹茹10g、黄连6g、夏枯草15g

    二、理肺舒郁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居高原,主一身之气,为百脉所朝,气机之“清浊升降皆出于肺”,肺气通调则全身气机畅达,情志病也可直接罹肺为害,故治疗情志病,不能仅局限于疏理肝气,还要宣肃肺金,以斡旋全身气机。
, 百拇医药
    例:吴xx,男,42岁。近一周蒙事悲伤忧郁,气机不畅,肺清肃之气不能下行,肺气不降则痰湿凝聚,气滞痰郁,胸阳不振,肺郁为病,症见神情郁闷,胸膈痞闷,纳差不饥,呕吐痰涎,治以宣肃肺气以清展枢机。

    方药:杏仁10g、苏子梗各10g、枇杷叶10g、瓜蒌皮15g、薤白10g、降香10g、桔梗10g、半夏10g、川贝10g、橘红10g、桑白皮10g、香附10g

    方中杏仁、桔梗宣肺主升,苏子、降香肃肺主降。香附、半夏、橘红、桑白皮、瓜蒌皮化痰开郁,薤白通阳行气,气降痰开其症自消。

    三、运脾化痰

    脾胃为五脏六腑之仓廪,脾胃健运,后天生化有源,脾又主统摄血液,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神赖气血奉养而精明,气血盛则神旺,气血衰则神疲,若思虑伤脾,脾虚失运,运化乏源而使气血亏损,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志异常症状。正如《素问》所云:“气血者,人之神”。故人之神志与脾胃功能有着密切联系。
, 百拇医药
    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气健旺则津液四布,营养充足,若脾虚运化无力,可致停水积饮,聚湿生痰,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临床许多精神症状如癫、痫、狂等多由痰起,而痰之所生无不由于脾胃。

    另外脾胃居于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阳之气得宣则神得煦养而聪明充沛,浊阴之气得降则神无邪扰而安和如常。朱丹溪云:“脾胃居中……有不平则中气不得和顺而先郁”。临床不少郁症也因饮食不节,气滞不畅而致脾胃损伤为其病理基础。故治疗情志精神疾病,调理脾胃气机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情志病从脾论治则侧重于痰与气。

    1、气郁痰结,治宜疏达化痰法

    七情抑郁,木郁不伸,肝郁损伤脾土,运化失司,聚而为痰,气郁痰结,上蒙心神而为精神异常。

    例:女,40岁。因吵架后终日思虑,郁郁寡欢,胸闷太息,心悸胆怯,夜寐不安,恶梦惊扰,有时喃喃自语,纳食不香,咯痰粘稠,苔薄白腻,脉缓。证为情志所伤,气郁痰结,神明失主。
, 百拇医药
    治法:疏达肝木,健脾化痰,开通心窍

    方药:姜半夏10g、陈皮10g、菖蒲10g、白术10g、香附10g、郁金10g、茯神15g、胆星10g、炙草10g

    朱丹溪提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以治其本”。“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对痰病的治疗不可单纯见痰治痰,应以健脾理气为大法,方中陈皮、白术健脾运,脾健痰自化;香附、郁金疏肝调气,气顺痰自不凝。服药10剂,诸症好转。

    2、痰热内盛,治以泻火涤痰法

    气火有余,火郁生痰,痰热蔽阻心窍,以致精神失常。

    例:女,30岁。精神受刺激后哭笑无常,多疑幻听,语无伦次,心烦易急,头晕心悸,夜寐不安,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肝郁化火,火热灼津成痰,痰热内盛,蒙蔽心窍。
, 百拇医药
    治法:清热泻火,涤痰开窍,辅以疏肝安神。

    方药:天麻10g、钩藤30g、川连10g、山栀10g、菖蒲10g、郁金10g、法夏10g、远志10g、枳实10g、竹茹10g、磁石30g、胆星10g、生龙牡各30g

    本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而成。法夏、竹茹、胆星清化热痰,川连、山栀清热泻火,天麻、钩藤、菖蒲、远志平肝开窍,磁石、生龙牡镇静安神,枳实行气开郁,诸药合用痰清火降而神安。

    四、宁心安神

    心主神明,是人体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素问》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均说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情志化生于五脏而由心所统。

    1、忧思过度,耗伤阴血,心失濡养而心神不宁,治宜养血安神法。
, 百拇医药
    例:女,26岁。因忧郁而致失眠、心悸、头晕、目眩,血虚无以养心,心虚神不守舍,治宜养血安神法。

    生熟地各10g、生白芍10g、当归10g、茯神15g、夜交藤30g、炒枣仁30g、合欢皮10g、生龙牡各30g

    方中生熟地、当归、白芍滋阴养血而奉养心神,茯神健脾宁心,枣仁、夜交藤养心肝之血而安神,合欢皮既安心神又解郁舒气,龙牡镇惊安神。诸药合用,心血得充,心神得安而症愈。

    2、血虚肝旺,治宜养血柔肝法。

    失眠,惊悸惶恐,头晕,手心灼热,自汗盗汗,舌红,脉弦细。证属肝旺血虚、血少涵养。

    治法:养血柔肝,益心安神。

    方药:大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菊花10g、远志10g、炒枣仁15g、浮小麦10g、桂元肉10g、丹参30g、生龙牡各15g、莲心10g, 百拇医药(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 马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