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风采:刘燕池
姓名:刘燕池
出生年月:1937年10月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职务: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顾问
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医时间:1956年~1962年
从医时间:1962年至今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肝病、肾病、冠心病、胃病、哮喘、过敏性疾病、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乳腺病、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
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危亦林、张介宾、吴鞠通、傅青主、孔伯华、刘奉五、刘渡舟、任应秋。
最喜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类经》、《景岳全书》、《温病条辨》、《世医得效方》、《傅青主女科》、《刘奉五妇科经验》、《孔伯华医论集》等。
印象最深的中医格言:大医精诚、仁医仁术、救死扶伤、济世济民。
最常用的处方:银翘散、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小青龙汤、逍遥散、二陈汤、清胃散、辛夷散、苍耳子散、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理中汤、半夏泻心汤、温经汤、暖宫定痛汤等。
最常用的中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天王补心丹、生脉散、紫雪散、清开灵等。
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刘燕池出身于中医世家,师承北京名医刘奉五,为清末太医院御医韩一斋隔代传人。是国内外知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1962年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至今,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成就卓著。对中医五行学说系统结构的制化调节和胜复调节有所阐发,并对中医病机学说的系统整理,在层次和结构规范化方面提出了创新见解,为病机学说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主持并参与了《中医基础理论》五版统编教材和六版规划教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卷》、《大百科·中医》等书的编写工作。出版了《中国传统医学精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详解中医基础理论》(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中医基础学》、《中医辨证论治概要》和《糖尿病证治概要》(台湾志远书局)等论著35种。发表《冠心病心绞痛治验》、《慢性肾变期肾炎治疗报告》等论文50余篇,主持并担负部局级科研和校级科研多项,研究方向为脏腑调控机理的系统整理和实验研究、高强磁场损伤和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防治及实验研究,获得进展与好评。先后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宣传先进个人和北京先进教育工作者等。
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有何意见和建议:
一、中医药学应现代化,应广泛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包括西医学),重视建立能发展自己的实验科学体系。
二、应从中医学的理论思维出发,探索和建立能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学。
三、为加速发展中医药学,应加大力度进行基础理论诸如脏腑调控、经络联系等突破性研究。, 百拇医药
出生年月:1937年10月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职务: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顾问
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医时间:1956年~1962年
从医时间:1962年至今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肝病、肾病、冠心病、胃病、哮喘、过敏性疾病、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乳腺病、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
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危亦林、张介宾、吴鞠通、傅青主、孔伯华、刘奉五、刘渡舟、任应秋。
最喜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类经》、《景岳全书》、《温病条辨》、《世医得效方》、《傅青主女科》、《刘奉五妇科经验》、《孔伯华医论集》等。
印象最深的中医格言:大医精诚、仁医仁术、救死扶伤、济世济民。
最常用的处方:银翘散、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小青龙汤、逍遥散、二陈汤、清胃散、辛夷散、苍耳子散、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理中汤、半夏泻心汤、温经汤、暖宫定痛汤等。
最常用的中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天王补心丹、生脉散、紫雪散、清开灵等。
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刘燕池出身于中医世家,师承北京名医刘奉五,为清末太医院御医韩一斋隔代传人。是国内外知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1962年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至今,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成就卓著。对中医五行学说系统结构的制化调节和胜复调节有所阐发,并对中医病机学说的系统整理,在层次和结构规范化方面提出了创新见解,为病机学说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主持并参与了《中医基础理论》五版统编教材和六版规划教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卷》、《大百科·中医》等书的编写工作。出版了《中国传统医学精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详解中医基础理论》(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中医基础学》、《中医辨证论治概要》和《糖尿病证治概要》(台湾志远书局)等论著35种。发表《冠心病心绞痛治验》、《慢性肾变期肾炎治疗报告》等论文50余篇,主持并担负部局级科研和校级科研多项,研究方向为脏腑调控机理的系统整理和实验研究、高强磁场损伤和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防治及实验研究,获得进展与好评。先后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宣传先进个人和北京先进教育工作者等。
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有何意见和建议:
一、中医药学应现代化,应广泛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包括西医学),重视建立能发展自己的实验科学体系。
二、应从中医学的理论思维出发,探索和建立能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学。
三、为加速发展中医药学,应加大力度进行基础理论诸如脏腑调控、经络联系等突破性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