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冷思考——事业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人才·药材·评价体系
中医药“独占”我国医疗市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近百年来现代医药的迅速扩张,已夺去大部分医疗市场份额,从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全国卫生统计数据也可证明:西医人员558.39万人,中医40.72万人,中医占11.4%;西医院1.68万个,中医院0.26万个,中医占15.47%。在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中医院的盈利项目中,西医项目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照此滑下去,要不了多少年,中医医疗的市场份额将趋于零,可以这样说:“中医药发展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难道中医药的市场竞争力真的就如此脆弱了吗?除现代医药迅速发展将不断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等客观因素外,中医药人才的“异化”、中药材的“变种”和中医药评价体系的“西化”,已成为严重制约甚至阻碍中医药发展的三大“瓶颈”,概括起来就是三个“缺乏”。
瓶颈一:缺乏优秀人才
, 百拇医药
中医药目前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与近几十年来的中医药教育的失误有很大关系。从表面上看,中医药教育在短短的几十年就从跟师带徒单体式“传宗接代”过渡到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些人才产品中有多少是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技术的高级人才呢?有人说中医药人才一代不如一代,其实并不是这些人才的智商不高,而真正的原因却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出现了问题。
1.错选人才“种苗”
中医药学在基本知识构成、学术思想、思维方式上,都不同于以数理化为学术基础,以原子论、机械论、实验、定量、现代逻辑为思维特征的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不同的知识体系,应有不同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然而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大学生都是从为培养现代科技人才的高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由于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知识这两种知识体系存在“不兼容性”,很难改变学生已初步形成的认识观和思维方式,因此不少学生对中医药教育产生强烈的抵触,在学习中对中医药知识怀疑,在临床中对运用中医药技术治病缺乏信心。
, 百拇医药
2.不尽合理的课程设置
国家鼓励发展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在西医院校中,课程设置能保持以西医为绝对核心的完整教育体系;但在中医院校中,对中医的课程设置却只能保持相对的多一些,似乎已找不到一所纯粹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哪一所不是“中西混杂”?
大学本科教育应当以相对成熟的知识体系传播为主,如果将仍存在相当距离且在思维方式上十分冲突的中西医两种知识同时向学生灌输,必然容易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加之这些大学生是从已接受过现代知识体系训练的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因此在遇到学习思维冲突后很自然地就站到西医的角度来看问题,极易失去对中医药独有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的认同、理解,因而很难学习领悟中医学的知识精髓,更不可能运用中医药独有的学术语言、思维方式来进行知识创新和指导临床实践。接受过这种“中西混杂”教育的不少学生,在面对病人时首先想到的这是西医的什么病,往往忽略甚至丢弃了中医药最为重要的“辨证施治”。不辨证施治的中医师治病能有疗效吗?因此有人评价现在的中医大学生是“中医不精,西医不通”。
, http://www.100md.com
本文无意反对中医的现代化高等教育,而是认为应调整不合理的课程设置,目前的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中医药知识的有效传授。
瓶颈二:缺乏优质药材
由于现代环境的污染、农药的大量使用,药材变性,农药、重金属残留量增加,使中药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野生药材数量减少、濒危动植物药材的保护、优质药材作为资源的“优先”出口,使药源更加局限。不法商贩的唯利是图,更加扰乱了中药材市场的发展。据国家药监局2001年11月21日发布的“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抽验情况”的报告,对全国17个药材市场的5122个门店、摊位,1327批样品,167种药材,按《中国药典》2000版及相关标准检验,结果678批、109个品种不符合规定,情况较好的河北安国药材市场的不合格率也高达25%。主要存在伪品(如用小米染黄伪造菟丝子等)、劣品(如严重走油的火麻仁、柏子仁,茎多钩少的钩藤等)、掺假(如带梗、叶的金银花)、栽培质量变差(如变粗大、白心的丹参等)。
, 百拇医药
药材质量难以保证,怎能稳定地发挥中医的临床疗效?又怎能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瓶颈三:缺乏合适的评价体系
在世界上我国是最重视传统医药的国家,虽然已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其基本构架和评价方式却是在西医药的“影响”下形成的。无论中医医疗还是中药产品,都要接受这种难以突出中医药特色且并非十分合适的管理。
在这种评价方式和管理体系的影响下,一些中医院不在发展中医医疗上下功夫,却在不同程度上积极扩大西医项目的经营,以致在不少中医院的盈利中西医占了多半。同时,还要求中医人员强化西医知识,将那些西医基础不好的中医师送去“进修”、“提高”,还美其名曰“要具备医学的基本知识”。须知,中西医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中医师须具备的知识首先应该是中医药理论和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百拇医药 这种情况多年来不断蔓延,不仅导致了中医医疗整体水平的下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它反过来又影响了中医药的教育和中医药学生的就业,使本已问题严重的“中西混杂”的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找到了存在和延续的理由,因而有个别中医学院院长也认为,中医学生不学西医在医院里能行吗?中医药教育管理者们在接受了这种错误信号的影响后,在他们管理的学校中还能培养出精通中医药技术的人才吗?
既然要发展中医药事业,就应遵循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制定出有利于突出中医药特色的政策法规和评价审批体系,使中医医疗和中药产业能够健康地发展。
启 示
一、中医药的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如果培养的中医药人才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不能认同和接受,那么,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寄希望于他去搞好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工作?如果不从中医高等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学生来源上进行深刻的反思、调整,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精通中医药的高级人才,也许还会不断培养出中医药的“掘墓人”,这根本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参照艺术院校的方式,尽快开办中医学院附中,在中小学健康课程中加入中医内容,编印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中医药科普图书画册,“中医药教育,也应当从娃娃抓起”。
, http://www.100md.com
二、严格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积极推广实施GAP,加大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的不法企业和商贩,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使广大患者能够吃上放心药。
三、应开展国际执业中医师、国际执业中药师、外国留学生从业资格、国际传统医药考试、中药产品质量等一系列认证,并制定权威的国际中医药临床诊断标准、治愈标准。
结 语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本文作者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歧黄传人,出于对中国传统医药文明的崇敬和历史责任感,经过数日的“冷冷”思索,终于将多年来对中医药发展问题的若干思维片段“串接”了出来,拼凑成了这篇万余字的“一家之言”。
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每每完成写作任务都很吃力,因而通常在写完一篇稿件后,总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然而这次却始终轻松不起来,反而愈觉心情沉重。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磨砺、迈进20世纪后,却受到了来自现代科技的猛烈撞击和挑战,中医药将何去何从?这确实是一个已经折磨了我们几十年也还未找到解决方案的问题。然而在这些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更猛烈的知识经济巨浪又向我们扑面而来,全球经济正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世界发展大趋势。因此在今天跨入21世纪时,我们必须对争论了几十年的中医药发展问题来一个“大盘点”,否则仍然带着“无聊的学术话题”和“徒劳的科研努力”,已难以再在这个世界上快乐地“活着”。
炮制这篇“一家之言”,其初衷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务实地研究中医药的发展问题,以少一些民族情结、多一些客观理智的态度,来看待作为科学技术的中医药。
我愿以本文作为“学术批判资料”奉献给同道,同时我也愿虚心接受大家的批判。本文所言,大家可以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但只要不被认为是在搞“恶作剧”,我也就满足了。<完>, http://www.100md.com(毛嘉陵)
中医药“独占”我国医疗市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近百年来现代医药的迅速扩张,已夺去大部分医疗市场份额,从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全国卫生统计数据也可证明:西医人员558.39万人,中医40.72万人,中医占11.4%;西医院1.68万个,中医院0.26万个,中医占15.47%。在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中医院的盈利项目中,西医项目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照此滑下去,要不了多少年,中医医疗的市场份额将趋于零,可以这样说:“中医药发展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难道中医药的市场竞争力真的就如此脆弱了吗?除现代医药迅速发展将不断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等客观因素外,中医药人才的“异化”、中药材的“变种”和中医药评价体系的“西化”,已成为严重制约甚至阻碍中医药发展的三大“瓶颈”,概括起来就是三个“缺乏”。
瓶颈一:缺乏优秀人才
, 百拇医药
中医药目前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与近几十年来的中医药教育的失误有很大关系。从表面上看,中医药教育在短短的几十年就从跟师带徒单体式“传宗接代”过渡到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些人才产品中有多少是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技术的高级人才呢?有人说中医药人才一代不如一代,其实并不是这些人才的智商不高,而真正的原因却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出现了问题。
1.错选人才“种苗”
中医药学在基本知识构成、学术思想、思维方式上,都不同于以数理化为学术基础,以原子论、机械论、实验、定量、现代逻辑为思维特征的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不同的知识体系,应有不同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然而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大学生都是从为培养现代科技人才的高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由于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知识这两种知识体系存在“不兼容性”,很难改变学生已初步形成的认识观和思维方式,因此不少学生对中医药教育产生强烈的抵触,在学习中对中医药知识怀疑,在临床中对运用中医药技术治病缺乏信心。
, 百拇医药
2.不尽合理的课程设置
国家鼓励发展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在西医院校中,课程设置能保持以西医为绝对核心的完整教育体系;但在中医院校中,对中医的课程设置却只能保持相对的多一些,似乎已找不到一所纯粹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哪一所不是“中西混杂”?
大学本科教育应当以相对成熟的知识体系传播为主,如果将仍存在相当距离且在思维方式上十分冲突的中西医两种知识同时向学生灌输,必然容易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加之这些大学生是从已接受过现代知识体系训练的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因此在遇到学习思维冲突后很自然地就站到西医的角度来看问题,极易失去对中医药独有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的认同、理解,因而很难学习领悟中医学的知识精髓,更不可能运用中医药独有的学术语言、思维方式来进行知识创新和指导临床实践。接受过这种“中西混杂”教育的不少学生,在面对病人时首先想到的这是西医的什么病,往往忽略甚至丢弃了中医药最为重要的“辨证施治”。不辨证施治的中医师治病能有疗效吗?因此有人评价现在的中医大学生是“中医不精,西医不通”。
, http://www.100md.com
本文无意反对中医的现代化高等教育,而是认为应调整不合理的课程设置,目前的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中医药知识的有效传授。
瓶颈二:缺乏优质药材
由于现代环境的污染、农药的大量使用,药材变性,农药、重金属残留量增加,使中药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野生药材数量减少、濒危动植物药材的保护、优质药材作为资源的“优先”出口,使药源更加局限。不法商贩的唯利是图,更加扰乱了中药材市场的发展。据国家药监局2001年11月21日发布的“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抽验情况”的报告,对全国17个药材市场的5122个门店、摊位,1327批样品,167种药材,按《中国药典》2000版及相关标准检验,结果678批、109个品种不符合规定,情况较好的河北安国药材市场的不合格率也高达25%。主要存在伪品(如用小米染黄伪造菟丝子等)、劣品(如严重走油的火麻仁、柏子仁,茎多钩少的钩藤等)、掺假(如带梗、叶的金银花)、栽培质量变差(如变粗大、白心的丹参等)。
, 百拇医药
药材质量难以保证,怎能稳定地发挥中医的临床疗效?又怎能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瓶颈三:缺乏合适的评价体系
在世界上我国是最重视传统医药的国家,虽然已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其基本构架和评价方式却是在西医药的“影响”下形成的。无论中医医疗还是中药产品,都要接受这种难以突出中医药特色且并非十分合适的管理。
在这种评价方式和管理体系的影响下,一些中医院不在发展中医医疗上下功夫,却在不同程度上积极扩大西医项目的经营,以致在不少中医院的盈利中西医占了多半。同时,还要求中医人员强化西医知识,将那些西医基础不好的中医师送去“进修”、“提高”,还美其名曰“要具备医学的基本知识”。须知,中西医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中医师须具备的知识首先应该是中医药理论和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百拇医药 这种情况多年来不断蔓延,不仅导致了中医医疗整体水平的下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它反过来又影响了中医药的教育和中医药学生的就业,使本已问题严重的“中西混杂”的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找到了存在和延续的理由,因而有个别中医学院院长也认为,中医学生不学西医在医院里能行吗?中医药教育管理者们在接受了这种错误信号的影响后,在他们管理的学校中还能培养出精通中医药技术的人才吗?
既然要发展中医药事业,就应遵循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制定出有利于突出中医药特色的政策法规和评价审批体系,使中医医疗和中药产业能够健康地发展。
启 示
一、中医药的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如果培养的中医药人才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不能认同和接受,那么,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寄希望于他去搞好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工作?如果不从中医高等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学生来源上进行深刻的反思、调整,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精通中医药的高级人才,也许还会不断培养出中医药的“掘墓人”,这根本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参照艺术院校的方式,尽快开办中医学院附中,在中小学健康课程中加入中医内容,编印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中医药科普图书画册,“中医药教育,也应当从娃娃抓起”。
, http://www.100md.com
二、严格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积极推广实施GAP,加大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的不法企业和商贩,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使广大患者能够吃上放心药。
三、应开展国际执业中医师、国际执业中药师、外国留学生从业资格、国际传统医药考试、中药产品质量等一系列认证,并制定权威的国际中医药临床诊断标准、治愈标准。
结 语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本文作者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歧黄传人,出于对中国传统医药文明的崇敬和历史责任感,经过数日的“冷冷”思索,终于将多年来对中医药发展问题的若干思维片段“串接”了出来,拼凑成了这篇万余字的“一家之言”。
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每每完成写作任务都很吃力,因而通常在写完一篇稿件后,总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然而这次却始终轻松不起来,反而愈觉心情沉重。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磨砺、迈进20世纪后,却受到了来自现代科技的猛烈撞击和挑战,中医药将何去何从?这确实是一个已经折磨了我们几十年也还未找到解决方案的问题。然而在这些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更猛烈的知识经济巨浪又向我们扑面而来,全球经济正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世界发展大趋势。因此在今天跨入21世纪时,我们必须对争论了几十年的中医药发展问题来一个“大盘点”,否则仍然带着“无聊的学术话题”和“徒劳的科研努力”,已难以再在这个世界上快乐地“活着”。
炮制这篇“一家之言”,其初衷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务实地研究中医药的发展问题,以少一些民族情结、多一些客观理智的态度,来看待作为科学技术的中医药。
我愿以本文作为“学术批判资料”奉献给同道,同时我也愿虚心接受大家的批判。本文所言,大家可以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但只要不被认为是在搞“恶作剧”,我也就满足了。<完>, http://www.100md.com(毛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