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25775
《内经》脏腑功能与临床应用的系统思维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90期
     (接本报1月16日6版)

    肾者有作强之能。肾主骨生髓,而脑为髓海,精髓足则智慧充,故出技巧所谓“肾脑同源”。又肾主水而藏命门之火,职司二便,命火上蒸三焦,腐熟水谷使百体皆温。人之活动能量与肾有关,小儿肾气盛故常动,老人肾气衰故常静,此自然之变化也。肾气上通于心,心肾相交则水火既济,既济是生理,未济是病理。

    一例因案牍烦劳,致心肾不交,梦遗频繁影响眠食,而白日精神不振,颇以为苦。一般治法补肾涩精,此局部疗法,其久服无效。宜师朱丹溪、叶天士治此病的方法:治上宜清心宁神如生地、百合、枣仁之类,治中宜健脾益气如参芪白术之类,治下宜益肾葆精,如山药、芡实、金樱、桑螵蛸、龟板、淫羊藿(本品通精止遗),尤为要药。此交通心肾,重在脾升胃降之整体调节。但应注意生活规律和工作节奏。

    肾开窍于耳。耳聋治肾,用磁朱六味地黄丸,所谓治病求本,上病下取也。
, 百拇医药
    三焦者含胸腔、腹腔,有决渎之能。“上焦如雾”,司气化,宗气出于上焦;“中焦如沤”,司腐熟水谷,营气出于中焦,“下焦如渎”出二便,卫气出于下焦。三焦的整体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造血、泌尿等系统和能量的产生,当然也就包括了近代所提的淋巴、油膜、水液平衡等作用在内。所以《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如《伤寒论·阳明篇》:“阳明病,胁下满(少阳证),不大便而呕(阳明证),舌上白苔者(未完全化热,虽不大便不可妄用承气),可与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仲景自注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宋本230条),说明“胁下硬满”是上焦不通的标志。用小柴胡汤调整枢机,则汗自出而大便自行,体现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膀胱为贮尿之所,故津液藏焉。“上口来源于肾盂之输尿管”。水之化者由气,有化有入,是谓气化则能出矣。但气化能出则与整体有关。

    1.《灵枢·本藏篇》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故天暑衣厚则汗多尿少,天寒衣薄则汗少尿多,汗尿之多少互为代谢,此皮毛与泌尿之关系也。
, 百拇医药
    2.“导水必自高源”。如一例小便癃闭,用利水抽尿,不愈反剧。中医诊得脉浮而气短,认为病在上不在下,用黄芪20g,桔梗5g,升麻10g,紫菀15g,杏仁12g,桑白皮15g,一剂拔去抽尿管而小便如注,3剂便尿如常。此陈修园《三字经》:“上窍开则下窍泄,”重全身气化不斤斤于局部形质,所以收效甚速。此肺之肃降通调与泌尿之关系也。

    3.益气温中促进循环与利尿的关系。如一妇患水肿(诊为慢性肾炎,颜面及四肢大腹肿而无汗尿少,用发汗利尿,不效而反剧。诊之,面色虚浮,舌质淡胖而润,脉细弱。用《冷庐医话》所载的单味黄芪重用30g~60g,因腹中肠鸣乃配合《金匮》的附子粳米汤(附片6g,粳米1小酒杯),每日1剂,10日小便增长,而精神振作,黄芪加至100g(日),连服1月,汗出、小便畅利而水肿消,尿蛋白由原来+++减至微量,肠已不鸣,去附片粳米,再10剂而疗效巩固。清·邹润安《本经疏证·黄芪条》云:“阳得正其治于上,阴自顺其化于下”,此促进循环,心与泌尿之关系也。

    4.“中气不足与泌尿的关系。如一例妇女患慢性肾盂肾炎而急性发作,求治于中医。尿频尿急,尿检有红、白细胞、脓球,诉神疲气乏,每次小便刺痛有坠胀感,下午晚间更甚,舌质淡红,苔薄白,惧尿多不敢饮水。据证分析属阴虚气陷,此《灵枢·口问》所云:“中气不足则溲便为之变”。与补中益气汤加女贞、旱莲、仙鹤草每日1剂,服1星期上述症征消失,再服7剂尿检正常而愈,后未复发。此中焦运化与泌尿之关系,亦即整体疗法以调整局部也。
, 百拇医药
    5.肝主疏泄与利尿的关系。1例男性情绪易激动而善怒,一夕小例点滴,淋闭不通有明显胀痛难忍,前医无效,乃跪地求治。诊其目赤,口苦,而脉弦上出鱼际,此《难经十六难》所说:“肝病者,闭淋、溲便难”是也。乃取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重用白芍30g~45g之旨,甘草3g,日1剂,连服5天小便畅通,自诉阴部痉挛感亦消失。此白芍并无解挛作用,乃肝之疏泄与泌尿之关系也。

    6.肺脾肾与泌尿的关系。华佗云:“肾气盛则水归于肾,肾气虚则水散于皮”。如1例慢性肾炎水肿,遇感冒则反复发作,西药利尿则肿消,停药又复肿,尿蛋白+++,中医认为不宜单纯治肾而利尿,应肺脾肾同治而重在脾肾。据形寒肢冷,口淡舌和,脉弦细,断为脾肾阳虚。因其反复发作,而胸闷气短,乃用真武汤(白术15g,茯苓20g,白芍15g,附片10g,生姜10g)加黄芪30g,真武治阳虚水泛,黄芪则强心利尿,每日1剂;10剂肿消,再加玉米须60g;又20剂尿蛋白(—),形寒肢冷消失,即以此方附片由10g减为3g,服1月疗效巩固。此整体疗法以改善局部,既肺脾肾与泌尿的关系也。
, http://www.100md.com
    整体观点是系统方法的核心。现代医学认为:“心、肺、脑为三死门”,而祖国医学更强调“生气之原的肾间动气”,《难经·八难》:“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亦名守邪之神(即免疫功能),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肾间动气即元气,为中医学术思想体系的基本理论,以此衡之,肾为生气之原才是根本。“气聚则生,气散则死”,这是民族传统的自然哲学的高度概括。《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指呼吸、饮食停止),则神机化灭”;“升降息(指循环运动停止),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死);非升降则无以生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近人研究,“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与心、肺、脑三死门之西说,形近而实不同。其岐异在于元气论与原子论,整体观与局部观,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综合与分析,中西医之学术思想体系不同。

    中医的学术体系是重在系统思维,治病必须治人,世界医疗模式的转变,是趋同这一原则的。所以要按照中医自身学术规律发展,中西医并重,首先贵在自重,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本文作者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百拇医药(刘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