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学会看病
每个人都可能患病。患病后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确诊、开药,病人回家服药,逐渐康复,这是一个不成文的定式。但在以上诸多环节中,如何做得科学、合理,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的。这其中往往会产生许多误区,以致延误治疗。
一、小痛小病,一“扛”就成
感冒、发烧、腹痛、腹泻等是一些常见病,许多人认为不需看医生,家中有什么药就随便服一些了事;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好,不用服药,就带病坚持上班;还有一些面临紧张复习、考试的学生,常常带病坚持上学……殊不知这么一来,既有可能“扛”过去,也有可能就此“扛”出了大病,因为许多疾病的初期症状非常类似于感冒。
一个lO岁男孩,感冒发烧,家长给他服了一些成人用的感冒药就送孩子上学了。几天后,烧退了,但咳嗽加重,等到医院就诊时,已发展成肺炎。经住院治疗半个多月才痊愈。这样算来,还不如早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三五天就好了。还有一些儿童患感冒后,由于不及时治疗,发展成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炎等,造成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这就是“小病失治,大病酿成”。
, http://www.100md.com
还有的儿童患了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水痘等,医生明确告知要注意隔离休息,而家长觉得孩子几天不上课损失太大,于是一边服药—边坚持上学,其结果如何呢?笔者曾在风疹流行的季节,—个上午诊治了同一所小学、同—个班级的十几个风疹患儿,一问才知,全班已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患了风疹,不知是谁传染了谁。像这样于人于己都不利的事,还是请家长不做为好。
二、疗效好坏,全在医生
一些人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只要到医院看过医生,剩下的就是大夫的事了,病好病坏,全在医生。病好了,那是大夫医术高超;病要没好,换个医生继续治疗。
有一孩子夜间发烧,家长天不亮就带孩子到某医院就诊。医生诊为上感。开了些药。回家后孩子服药一次,到中午烧没退,家长急了,又带孩子到第二家医院就诊。诊断如前,又开了一些药,与上一家医院开出的药同类不同种。家长停了第一家医院的药,改服新药。到了晚上,烧仍未退,于是家长又带孩子到了第三家医院。此时家长的情绪已不冷静,在叙述病史时,抱怨前两家医院的大夫诊断错误、药不对症……听其讲完,大夫耐心解释道:目前孩子仍为上感。一般情况下,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过程,而病毒性感冒的发烧有可能持续3至5天、甚至更长,现在发烧l天,所以有可能继续发烧。此外,任何药物治疗大都要有一个过程。家长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每一种药物都只服了l至2次,很难见到疗效。感冒发烧时需要多喝水、注意休息,如果一天跑几家医院,休息、护理都谈不上。在路上、在医院里还存在交叉感染、患上其他疾病的可能。
, 百拇医药
还有一位慢性肝病患者,病情本来不很严重,医生让其按时服药、注意休息、戒烟禁酒。过了一段时间再去个化验,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各项指标反而恶化了。经追问才知,病人只执行了“按时服药”,其他两条没有执行,理由是工作忙,责任重,经常出差,交友应酬,酒得照喝。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患者的康复既有赖于医术高超、责任心强的医生,同时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中医所谓疾病“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说患者应以良好的心态执行医嘱,科学合理地调护自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三、自看医书,对号入座
慢性病患者大多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于是就买许多医学参考书,然后将有关自己病情的章节反复阅读,对号入座。他们往往向最严重的症型和后果上对,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病情加重。
一位患慢性乙肝数年的患者,翻阅过大量医学书籍。他向医生诉说自患病以来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担心自己的病转化成肝癌,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他经常失眠,体重下降,病情加重。经认真查体和化验后,医生认为,他的病情并不像其想象的那样严重,让他精神放松,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再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明显好转。
, http://www.100md.com
医学参考书及医学科普读物暖和来让人们了解医学常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护理方法、保健养生知识的,是为了更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千万不可成为增加心理压力、加重病情的“紧箍咒”。
四、迷信“专治”,广告显灵
一段时间以来,“专家”、“专治”、“专药”等在媒体是广为泛滥。归纳这些医疗广告不能看出,凡是发病率高的、病程长的、无特效药的疾病,其医疗广告就多,“专家”及“专药”也就多。如: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目前又无特效药,这正好给“江湖大夫”以可乘之机。近年来,专治乙肝的“专家”、“专药”如雨后春笋般,有的还美其名曰“祖传专治”,殊不知“乙肝”之名是60年代初才有的,先辈们是如何“专治”乙肝的呢?
盲目相信广告,有病乱投医,只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五、治疗疾病,专家才行
, 百拇医药
有的患者看病非大医院不呆、非专家不行。这些患者忽略了一个事实:专家的门诊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能难更多的患者诊治,专家们不得不缩短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况且不少专家年事已高,连续面对许多病人,精力和体力都难以保持最佳状态,这有可能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在门疹中,经常会遇到病人或家属提出找一个“好大夫”的要求。其实,个别高年资的大夫诊疗技巧却可能一般;相反,有的大夫年纪轻轻,却成绩斐然;“好医生”,不能惟年龄、学历是图,只有钻研学术、对病人认真负责,才是一个好医生。
六、开方治病,药贵则灵
患的是普通的常见病,却动辄要求吃高价进口药、用高级抗生素,成为门诊中的常见现象。
抗生素的滥用曾给人们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四环素牙”。如果现在仍给患者滥用抗生素,谁能保证20-30年后不会再有新的后遗症出现呢?合理用药不仅是医生的责任,也是患者应遵守的规则。在患病后,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辩证论治,而不是以金钱论“英雄”,这样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人的一生难免患这样那样的疾病,也难免和医生打交道。在患病后,关键是要保持良好心态,“走出误区,学会看病”。(王国玮), http://www.100md.com
一、小痛小病,一“扛”就成
感冒、发烧、腹痛、腹泻等是一些常见病,许多人认为不需看医生,家中有什么药就随便服一些了事;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好,不用服药,就带病坚持上班;还有一些面临紧张复习、考试的学生,常常带病坚持上学……殊不知这么一来,既有可能“扛”过去,也有可能就此“扛”出了大病,因为许多疾病的初期症状非常类似于感冒。
一个lO岁男孩,感冒发烧,家长给他服了一些成人用的感冒药就送孩子上学了。几天后,烧退了,但咳嗽加重,等到医院就诊时,已发展成肺炎。经住院治疗半个多月才痊愈。这样算来,还不如早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三五天就好了。还有一些儿童患感冒后,由于不及时治疗,发展成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炎等,造成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这就是“小病失治,大病酿成”。
, http://www.100md.com
还有的儿童患了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水痘等,医生明确告知要注意隔离休息,而家长觉得孩子几天不上课损失太大,于是一边服药—边坚持上学,其结果如何呢?笔者曾在风疹流行的季节,—个上午诊治了同一所小学、同—个班级的十几个风疹患儿,一问才知,全班已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患了风疹,不知是谁传染了谁。像这样于人于己都不利的事,还是请家长不做为好。
二、疗效好坏,全在医生
一些人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只要到医院看过医生,剩下的就是大夫的事了,病好病坏,全在医生。病好了,那是大夫医术高超;病要没好,换个医生继续治疗。
有一孩子夜间发烧,家长天不亮就带孩子到某医院就诊。医生诊为上感。开了些药。回家后孩子服药一次,到中午烧没退,家长急了,又带孩子到第二家医院就诊。诊断如前,又开了一些药,与上一家医院开出的药同类不同种。家长停了第一家医院的药,改服新药。到了晚上,烧仍未退,于是家长又带孩子到了第三家医院。此时家长的情绪已不冷静,在叙述病史时,抱怨前两家医院的大夫诊断错误、药不对症……听其讲完,大夫耐心解释道:目前孩子仍为上感。一般情况下,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过程,而病毒性感冒的发烧有可能持续3至5天、甚至更长,现在发烧l天,所以有可能继续发烧。此外,任何药物治疗大都要有一个过程。家长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每一种药物都只服了l至2次,很难见到疗效。感冒发烧时需要多喝水、注意休息,如果一天跑几家医院,休息、护理都谈不上。在路上、在医院里还存在交叉感染、患上其他疾病的可能。
, 百拇医药
还有一位慢性肝病患者,病情本来不很严重,医生让其按时服药、注意休息、戒烟禁酒。过了一段时间再去个化验,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各项指标反而恶化了。经追问才知,病人只执行了“按时服药”,其他两条没有执行,理由是工作忙,责任重,经常出差,交友应酬,酒得照喝。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患者的康复既有赖于医术高超、责任心强的医生,同时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中医所谓疾病“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说患者应以良好的心态执行医嘱,科学合理地调护自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三、自看医书,对号入座
慢性病患者大多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于是就买许多医学参考书,然后将有关自己病情的章节反复阅读,对号入座。他们往往向最严重的症型和后果上对,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病情加重。
一位患慢性乙肝数年的患者,翻阅过大量医学书籍。他向医生诉说自患病以来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担心自己的病转化成肝癌,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他经常失眠,体重下降,病情加重。经认真查体和化验后,医生认为,他的病情并不像其想象的那样严重,让他精神放松,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再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明显好转。
, http://www.100md.com
医学参考书及医学科普读物暖和来让人们了解医学常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护理方法、保健养生知识的,是为了更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千万不可成为增加心理压力、加重病情的“紧箍咒”。
四、迷信“专治”,广告显灵
一段时间以来,“专家”、“专治”、“专药”等在媒体是广为泛滥。归纳这些医疗广告不能看出,凡是发病率高的、病程长的、无特效药的疾病,其医疗广告就多,“专家”及“专药”也就多。如: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目前又无特效药,这正好给“江湖大夫”以可乘之机。近年来,专治乙肝的“专家”、“专药”如雨后春笋般,有的还美其名曰“祖传专治”,殊不知“乙肝”之名是60年代初才有的,先辈们是如何“专治”乙肝的呢?
盲目相信广告,有病乱投医,只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五、治疗疾病,专家才行
, 百拇医药
有的患者看病非大医院不呆、非专家不行。这些患者忽略了一个事实:专家的门诊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能难更多的患者诊治,专家们不得不缩短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况且不少专家年事已高,连续面对许多病人,精力和体力都难以保持最佳状态,这有可能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在门疹中,经常会遇到病人或家属提出找一个“好大夫”的要求。其实,个别高年资的大夫诊疗技巧却可能一般;相反,有的大夫年纪轻轻,却成绩斐然;“好医生”,不能惟年龄、学历是图,只有钻研学术、对病人认真负责,才是一个好医生。
六、开方治病,药贵则灵
患的是普通的常见病,却动辄要求吃高价进口药、用高级抗生素,成为门诊中的常见现象。
抗生素的滥用曾给人们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四环素牙”。如果现在仍给患者滥用抗生素,谁能保证20-30年后不会再有新的后遗症出现呢?合理用药不仅是医生的责任,也是患者应遵守的规则。在患病后,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辩证论治,而不是以金钱论“英雄”,这样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人的一生难免患这样那样的疾病,也难免和医生打交道。在患病后,关键是要保持良好心态,“走出误区,学会看病”。(王国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