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126186
中西医结合专辑(2003.01.30)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94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23例

    常发伟等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丙咪嗪,开始剂量为50mg/日,最大剂量为200mg/日。本组并用中药,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加减,其药物组成如下:柴胡15g,白芍15g,当归15g,白术15g,云苓30g,郁金15g,枣仁15g,夜交藤30g,炙甘草10g;心脾两虚型用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其药物组成如下:柴胡15g,白芍15g,当归15g,白术15g,茯神30g,枣仁15g,炙远志10g,黄芪10g,党参15g,炙甘草10g;肝肾阴虚型用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其药物组成如下:柴胡15g,白芍15g,当归15g,白术15g,茯神30g,熟地10g,泽泻10g,丹参10g,山茱萸10g,甘草6g。用法如下:均每日1剂,4周为1疗程。所采用的疗效标准为:痊愈:HAMD减分率大于等于80%。显进:HAMD减分率为60%~79%。进步:HAMD减分率为30%~59%。无效:HAMD减分率小于30%。本组共治疗了23例,其中痊愈14例,显进7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65%;对照组共治疗了21例,痊愈11例,显进5例,进步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0.95%。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本组治疗后焦虑/躯体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副反应(便秘、噬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据此认为,以上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安神定志的作用,用其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详见《国医论坛》2002年第17卷第3期第36~37页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潘显明等观察了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具体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本组采用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s穿刺技术,经对侧股动脉置入5F导管于病侧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造影。用75%复方泛影葡胺15毫升,高压注射造影,同时连续拍摄,清晰地显示血管各期影像,然后根据血管走向将导管超选择插入旋股内侧动脉开口,行DSA观察股骨头的血供情况,然后经导管注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0毫升,尿激酶10万单位,低分子右旋糖酐10毫升及川芎嗪20mg。将导管略退出,再将其置入旋股外侧动脉、闭孔动脉,注入同样等量药品。注药后再行DSA检查,观察注药前后同时相股骨头供血情况。取出导管,局部加压包扎,术毕。静卧24小时,每日静脉输入尿激酶10万单位、复方丹参注射液40mg,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及川芎嗪40mg。2~3个月内患肢不得负重。1个月后可行第2次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牵引或髋人字石膏制动;理疗、体外反搏;用复方丹参口服,血塞通等,用川芎嗪每次5mg肌注,每日1次。所用疗效标准如下:优:疼痛消失,髋关节各方向运动度数的总和在260度以上,行走正常,X线或MRI示股骨头结构正常,患者满意。良:疼痛明显减轻,髋关节各方向运动度数的总和在190~260°,行走基本正常,X线或MRI示股骨头结构基本正常或原病变静止未发展,患者较满意。可:疼痛减轻,髋关节功能及行走步态有所改善,X线或MRI示股骨头结构无明显变化。差:症状体征无变化,X线或MRI示股骨头结构继续发展。本组共治疗了26例,其中优3例,良14例,可6例,差3例,总有效率达88.5%;对照组共治疗了25例,其中优2例,良5例,可5例,差13例,总有效率达48.0%。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据此认为,上述中西医结合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中国骨伤》杂志2002年15卷第5期第285~286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疗效观察

    刘维军等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菌素分2次静滴,进食少者用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呼吸困难者吸氧,痰多者用羧甲司坦口服液。本组并用基本方,其药物组成如下:麻黄6g,杏仁9g,苏子12g,半夏9g,细辛4.5g,紫菀12g,款冬花12g,甘草6g,黄芩9g。每日1剂水煎服。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显效:咳嗽气喘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肺部X线表现恢复正常,血象恢复正常。有效:咳嗽气喘减轻,肺部罗音减少,肺部X线表现未完全恢复。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恶化。本组共治疗了30例,其中10日疗效86.7%,15日疗效96.6%;对照组共治疗了30例,其中10日疗效63.3%,15日疗效93.3%。本组10日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据此认为,上述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宣肺散寒、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用其治疗肺炎疗效显著。
, http://www.100md.com
    详见《辽宁中医杂志》2002年29卷第5期第286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伤寒疗效观察

    阳文飞医生日前撰文阐述了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伤寒的临床疗效。方法如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氨苄青霉素2.5g加生理盐水100ml,每日2次静滴;氯霉素1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

    如患者系儿童则参照《儿科学》(第四版)的剂量使用。应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的处理。本组同时采用连朴饮合白虎汤加减,由以下药物组成:川连10g,厚朴10g,山栀10g,天花粉10g,知母10g,银花15g,滑石15g,薏苡仁15g,生石膏30g,芦荟20g,苍术6g。并随时注意随症加减:热重于湿时加蒲公英15g,大青叶15g;湿重于热时加白蔻仁6g,白茅根12g;有发热咽痛者加连翘10g,桔梗10g;出现脘腹痞满症状加枳壳10g,神曲10g,山楂10g;便结者加大黄10g;大便潜血加槐米12g,地榆15g。用法: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两组均7日为1疗程。疗效标准:显效:发热,头胀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脾肿大恢复正常,血常规:白细胞>4×10(9)/L,血、大便培养无伤寒杆菌生长。有效:发热、腹胀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等部分体征未完全恢复,血、大便培养尚为阳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结果:
, 百拇医药
    1个疗程结束后,本组34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30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具有清热化湿的作用,配合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详见《浙江中医杂志》2002年37卷1期6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疹并发支气管肺炎疗效好

    济宁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马建国临床探讨了治疗麻疹并发支气管肺炎更有效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中医辩证分型加服中药,两组治疗后进行比较。其结果如下: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平均治疗7.6天。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平均治疗10.5天。据此得出如下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疹并发支气管肺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 百拇医药
    详见《济宁医学院学报》2002年25卷第2期第32~3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好

    菏泽市立医院的李爱群在临床上探索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方法。其具体治疗SAP的方法如下:基本支持治疗加清胰汤、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1)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初期(急性反应期)、进展期(感染期)和恢复期,使用早期活血化瘀法的治疗,有些患者可不经进展期直接进入恢复期,从而提高了治愈率。(2)治疗组病死率11.42%,对照组病死率4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据此得出如下结论: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能提高SAP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用费用较低,使用方便。

    详见《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15卷第8期第894~896页

, http://www.100md.com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临沂市中医医院周峰然、张红观察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发病期用自拟抗感饮,药物组成:荆芥6g,防风6g,牛蒡子6g,桔梗6g,黄芩6g,大贝6g,连翘9g,黄芪9g,贯众9g,甘草3g,大青叶10g。随症加减: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咳嗽重者加杏仁6g,款冬花6g,鱼腥草12g。日1剂水煎服。间歇期用自拟防感饮,药物组成:黄芪9g,党参6g,白术6g,补骨脂6g,防风6g,贯众6g,黄芩6g,炙甘草3g,大枣5枚。随症加减:伴有夜惊盗汗者加龙骨10g,牡蛎10g,钩藤6g。用法:隔日1剂水煎服,连服30剂。以上中药为4~6岁小儿剂量,其他年龄可酌情增减。两组均用西医治疗:发病期间两组患儿凡体温在38℃左右者用解热镇痛药口服,体温超过39℃以上者用复方氨基比林肌注,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以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时,分别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V等常规剂量静滴,同时给予止咳、镇静等对症处理;间歇期预防复发,两组均予左旋咪唑2.5mg/kg/日,每周服2日,3个月为1疗程。疗效标准:治愈:1年内未发病或发病不超过2次,且病情较以往发病时明显减轻,病程少于3日。有效:1年内发病3~5次,病情较以往发病时减轻,病程较治疗前缩短。无效:发病在1年内超过5次,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病程无明显缩短,同时伴有较严重的下呼吸道及其他并发症。本组70例,治愈6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50例,治愈14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 百拇医药
    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18卷第5期第29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盘状角膜炎

    德州联合医院李真等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盘状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有感冒、发烧史。具体方法如下:结膜下注射胎盘(或人体胎盘球蛋白)0.5ml、氟美松2mg、利多卡因0.5ml,日1次,连注5日,5日后改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日。并用自拟角膜炎1号方,药物组成:银花30g,防风10g,黄精10g,党参10g,青箱子10g,蝉衣10g,当归10g,谷精草15g,草决明15g,密蒙花12g,钩藤20g,黄芪20g。常规抗病毒、抗菌药水点眼,用1%阿托品眼水散瞳。疗效标准:治愈:视力达0.9以上,角膜基质水肿完全消失,无瘢痕出现者。显效:视力达0.5~0.8,角膜基质水肿消失,仅在周边部有薄弱者。有效:视力在0.1~0.4,角膜基质水肿消失,但角膜遗留明为白斑者。结果显示:本组共146例患者,其中治愈117例,显效2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临床疗效证实: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散风的作用,中西药合用治疗盘状角膜炎,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18卷第5期第32~3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荆州湖北省职工医学院张恒文、易琨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均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具体方法如下:用甘石创愈散2.0g,地塞米松针剂5mg,加生理盐水150ml混合成灌肠液,日1次,保留灌肠,冬天灌肠液加温至35℃左右,灌肠后身体交替置于臀部垫高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各10分钟,以保证药达病所,15日为1疗程,急性期患者配合全身支持疗法。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见溃疡消失,粘膜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缩小,粘膜轻度充血、水肿。无效:症状无改善,溃疡面无变化。结果显示:本组共有15例患者,基中治愈10例,好转5例。临床疗效显示:本方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 http://www.100md.com
    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18卷第5期第30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期性精神病

    黄卫东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均用抗精神病药物,用量按氯丙嗪折算每日≤200mg。本组并用达营汤,药物组成:三棱60g,莪术60g,大黄30g,赤芍30g。用法: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疗程。症状控制后药量减半治疗3个月。对照组用复方炔诺酮于月经来潮后3~5日用,每晚服1片,22日为1疗程。症状控制后继续维持治疗3个月,药量不减。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疗效标准: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药物副作用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痊愈:BPRS≥80%。显效:51%~79%。好转:30%~50%。无效:<30%。结果:本组19例,痊愈13例,显效5例,好转1例;对照组18例,痊愈12例,显效4例,好转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1周、第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4周及第6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2例出现轻度锥体外系副反应,1例呕吐。对照组出现副作用13例,其中呕吐5例,闭经3例,白带多3例,体重增加1例,轻度锥体外系副反应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1~3年随访,本组患者未见复发。对照组患者有3例复发后用达营汤治疗痊愈。
, 百拇医药
    详见《山西中医》2002年18卷1期27~28页

    中西药合用治疗丘疹性痤疮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卢俊明、吴小山、马志舜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丘疹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粉刺的诊断标准,以丘疹性皮损为主。方法:用中药自拟方,药物组成: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鱼腥草15g,连翘15g,蒲公英15g,枇杷叶15g,丹参30g,甘草6g,生地20g,知母10g,黄柏10g,桑白皮10g。随症加减:便秘者加生大黄6~10g(后下);妇女经前加重或月经不调者加柴胡10g,郁金10g,益母草15g;日久血淤或结节、囊肿者加红花10g,赤芍10g。用法:日1剂水煎服,15剂为1疗程。另外用痤疮平软膏,日2次涂于患处;并用维生素B6片,每次20mg,日3次口服。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效标准:痊愈:皮肤损害消失,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结果显示:本组共有56例患者,痊愈24例,好转29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4.7%。临床疗效证实:本方具有滋肾泻火,清肺解毒的功效,治疗丘疹性痤疮,疗效满意。
, http://www.100md.com
    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18卷第5期第28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严汉银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泼尼松及维生素类药物。本组并用桃红四物汤,药物组成:当归20g,桃仁6g,红花6g,赤芍10g,川芎9g,白术9g,生地9g,枳壳6g,党参12g。随症加减:早期胸胁胀痛,精神抑郁,头痛,舌暗红有瘀点,脉弦涩者加逍遥散;后期视力恢复较缓、视盘色淡,腰酸胁痛,脉细无力者加金匮肾气丸。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0ml,日1次静滴,并用地巴唑口服。两组均2周为1疗程。疗效标准:痊愈:视力提高至5.0以上或至发病前,视野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有效:视力提高2行。无效:治疗前后视力无变化或提高不到1行。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本组36例,痊愈12例,显效11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26例,痊愈4例,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1.54%。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 百拇医药
    详见《吉林中医药》2002年22卷1期4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

    解放军第461医院的侯志宏等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其方法如下:将6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其治疗结果如下:溃疡愈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88%,对照组为66%(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中西医结合组为75%,对照组为50%(P<0.05)。中西医结合组中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根除者24例,6个月以后胃镜复查,溃疡无复发,幽门螺杆菌均阴性。据此得出如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

    详见《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28卷第3期第306~307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卫辉市人民医院的郭廷华探索了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PU)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其具体方法如下:治疗组34例PU用中药复方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加法莫替丁20

    mg,每日2次;对照组30例PU采用法莫替丁20mg、阿莫西林0.5g每日2次口服,治疗3周。均作胃镜复查溃疡愈合情况。其临床治疗结果如下:2周以内症状缓解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有显著差异(P<0.05),溃疡复发率无差异。据此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PU是有效组合方案。

    详见《新乡医学院学报》2002年19卷第3期第226~227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效果好

    广州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系的刘燕等观察了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其具体方法如下:对单独使用止呃止吐药爱茂尔无效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在继续使用西药爱茂尔注射液4ml,每6小时肌肉注射一次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代赭旋复花汤,每日1剂,分3次服。其结果如下:1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2

    天呃逆消失者7例,治疗3 天呃逆消失4例,治疗4天呃逆消失者1例,其中1例复发者,加服中药2剂后治愈。据此得出如下结论:神经阻滞剂爱茂尔伍用重镇降逆、下气消痰的中药代赭旋复花汤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有互补作用,且见效快,疗效比较巩固。值得推广。

    详见《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年18卷第2期第151~152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