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于中医事业的科技之星 ——记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刘平教授
求实创新,科研的领头雁
刘平教授先后师从著名老中医刘树农教授和王润玉教授,从老一辈专家学者的身上学到了精湛的医学之道,又继承了他们热爱中医、发展中医、培养新人的品德。他刻苦攻读,求实创新,成为我国第一批中医学科的医学博士,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在国内建立了胶原酶的检测方法,使上海中医药大学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多年来,他经常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常常是研究所里下班最晚的人,在星期日或节假日,最容易在实验室里看到他的身影。
刘平教授知识渊博,思维活跃,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等科研课题;被授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土学位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模范党员”等多项称号和奖励,已是硕果累累。为了培养年轻人,他千方百计地给他们创造条件,改善实验条件,使肝病研究所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研究室;建立每周一次的小报告会,由所业务骨干作专题报告和研究生作阶段性实验汇报,由此不仅使研究生获得了更多更新的专业信息,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刘平还鼓励博士们申报课题,给他们提建议,并一次次给他们修改标书到深夜。
, 百拇医药
担任了繁忙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领导工作后,不管学校工作多忙,他每天都要抽时间来研究所,检查所里的工作和学生的实验进程,研究讨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有的研究生实验基本技能生疏,为了使他们能尽快掌握实验技能,保证实验质量,刘平提出以老带新,即研究生从进肝病研究所开始,就进实验室跟上届研究生学习实验操作,正由于此,他的学生们都能高水平地完成毕业课题及论文。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刘平常常说的一句话是“研究生的教育不仅是技能训练,更主要的是科研思路训练”,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刘平常常与学生交谈,修改实验方案,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
谆谆善诱,学生的良师益友
刘平在担任了研究生的中医科研设计的教学任务,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精粹,启发学生中医科研的思路,他亲自查阅国内外研究动态,写教学卡片、笔记和教案,概述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把中医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给学生,扩大学生的视野,他谆谆教育大家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知识,要熟读中医经典著作;要敢于创新,在中医科研工作中要运用先进技术,说明中医理论的问题,真正地做到挖掘、整理、提高,将中医与现代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医与世界接轨。
, 百拇医药
刘平不仅重视教书,传授知识,更注重育人,把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再三强调在科研工作中的事实求是,研究结果要经得起他人的检验,来不得半点虚伪,并经常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对原始实验记录数据和书写规范整理都严格把关。他对学生的学术论文一丝不苟,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刘平不仅在工作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也对他们给予关心和帮助。一次,一个研究生不慎丢失了一个月的生活费,刘平教授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钱给了他。在刘平的关心和培养下,他的学生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有3名学生现在独立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部市级科研项目,有7名学生曾获部市级科研成果奖。
仁心仁术,患者的希望
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刘平坚持临床实践。让实践的真知与科学的论述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刘平学术研究的一大显著特色。学生们在跟刘平教授上临床时,感触最深的是他对病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个慢性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病人的心理波动很大,刘平教授对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不仅治病人身体的疾病,还针对病人心理活动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对病情复杂的病人更是一丝不苟地检查病情。一次,被外院诊断为肝癌晚期的一位病人找到了刘平教授,刘平教授认真地复查了病情并补充了一系列化验后,排除了肝癌的可能。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的病人,在刘平教授的精心治疗下延长了生命,病人感动地说:“水平高的医生也许不难找,难得的是刘医生的一颗心,一颗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的仁慈之心,看到刘医生就像看到了希望。”
有学者曾说:“不有艰难,何来圣僧,为学若能终身如此,则去道不远矣,为人若能终身如此,则去仁不远矣”。这正是刘平教授为学之道、为人之道的写照。, 百拇医药(乐 娃)
刘平教授先后师从著名老中医刘树农教授和王润玉教授,从老一辈专家学者的身上学到了精湛的医学之道,又继承了他们热爱中医、发展中医、培养新人的品德。他刻苦攻读,求实创新,成为我国第一批中医学科的医学博士,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在国内建立了胶原酶的检测方法,使上海中医药大学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多年来,他经常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常常是研究所里下班最晚的人,在星期日或节假日,最容易在实验室里看到他的身影。
刘平教授知识渊博,思维活跃,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等科研课题;被授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土学位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模范党员”等多项称号和奖励,已是硕果累累。为了培养年轻人,他千方百计地给他们创造条件,改善实验条件,使肝病研究所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研究室;建立每周一次的小报告会,由所业务骨干作专题报告和研究生作阶段性实验汇报,由此不仅使研究生获得了更多更新的专业信息,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刘平还鼓励博士们申报课题,给他们提建议,并一次次给他们修改标书到深夜。
, 百拇医药
担任了繁忙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领导工作后,不管学校工作多忙,他每天都要抽时间来研究所,检查所里的工作和学生的实验进程,研究讨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有的研究生实验基本技能生疏,为了使他们能尽快掌握实验技能,保证实验质量,刘平提出以老带新,即研究生从进肝病研究所开始,就进实验室跟上届研究生学习实验操作,正由于此,他的学生们都能高水平地完成毕业课题及论文。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刘平常常说的一句话是“研究生的教育不仅是技能训练,更主要的是科研思路训练”,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刘平常常与学生交谈,修改实验方案,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
谆谆善诱,学生的良师益友
刘平在担任了研究生的中医科研设计的教学任务,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精粹,启发学生中医科研的思路,他亲自查阅国内外研究动态,写教学卡片、笔记和教案,概述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把中医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给学生,扩大学生的视野,他谆谆教育大家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知识,要熟读中医经典著作;要敢于创新,在中医科研工作中要运用先进技术,说明中医理论的问题,真正地做到挖掘、整理、提高,将中医与现代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医与世界接轨。
, 百拇医药
刘平不仅重视教书,传授知识,更注重育人,把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再三强调在科研工作中的事实求是,研究结果要经得起他人的检验,来不得半点虚伪,并经常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对原始实验记录数据和书写规范整理都严格把关。他对学生的学术论文一丝不苟,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刘平不仅在工作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也对他们给予关心和帮助。一次,一个研究生不慎丢失了一个月的生活费,刘平教授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钱给了他。在刘平的关心和培养下,他的学生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有3名学生现在独立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部市级科研项目,有7名学生曾获部市级科研成果奖。
仁心仁术,患者的希望
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刘平坚持临床实践。让实践的真知与科学的论述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刘平学术研究的一大显著特色。学生们在跟刘平教授上临床时,感触最深的是他对病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个慢性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病人的心理波动很大,刘平教授对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不仅治病人身体的疾病,还针对病人心理活动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对病情复杂的病人更是一丝不苟地检查病情。一次,被外院诊断为肝癌晚期的一位病人找到了刘平教授,刘平教授认真地复查了病情并补充了一系列化验后,排除了肝癌的可能。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的病人,在刘平教授的精心治疗下延长了生命,病人感动地说:“水平高的医生也许不难找,难得的是刘医生的一颗心,一颗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的仁慈之心,看到刘医生就像看到了希望。”
有学者曾说:“不有艰难,何来圣僧,为学若能终身如此,则去道不远矣,为人若能终身如此,则去仁不远矣”。这正是刘平教授为学之道、为人之道的写照。, 百拇医药(乐 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