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要闻集萃
编号:10416365
医生怎样从“单位”走出来?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17日 《北京晚报》
     前不久,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不限制医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相关管理文件正在拟订之中,有望今年出台——

    早在2000年,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就已提出,“医疗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这个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发生很大作用。原因是“笼统、没有操作性、没有具体配套措施”。目前,医务人员未经单位批准而外出行医的现象被人称为“走穴”,即未经允许的个人行为。怎样对待此事,正如一位资深专家所说“这个问题到该解决的时候了”。

    医生“走穴”愈发火爆 医院想管无据可依

    ■医疗市场有需求空间,兼职出现可追忆到几十年前。

    ■兼职、走穴或会诊,几个概念无明确界限。

    ■医院无规范可依,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百拇医药
    李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副院长

    李宁:医生兼职最初是以一种“会诊”的方式存在,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追忆到几十年前。例如一家医院有了医疗疑难问题,就会找这个领域内比较优秀的医院的专家,“会诊”都是通过医院之间进行的会诊。

    所谓“走穴”就是没有通过医院,个人之间进行的技术援助,这确实是现实存在的一个问题。一些小型医院要开展某种手术,但技术上有困难,或者由于地区限制,某个患者来北京做手术不能报销,于是就把能够做这种手术的专家请到当地医院去做。这种支援可能是私下的,医生往往凭着一个电话,就去会诊,不通过医院。不管是走穴也好、协作也好,按照医疗市场的逐步成熟来判断,这是一个趋势。

    陈同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副秘书长

    陈同鉴:我不赞成用“走穴”这样刺激性的语言来形容医生兼职,但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对于医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本地或者外地会诊、做手术的问题,应该理性地审视。
, 百拇医药
    目前来讲,我国的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患者纷纷涌向大医院,病人分流不尽合理,医院和医生的压力负担非常大,病人挂号排队也很困难。大医院的门诊流量每天都在3000—5000人次,每个医生每天要看几十个病人,平均分配给每个病人的时间有多少呢?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充足,但是在基层,尤其在西部一些省份却相对不足;大城市的一些基层医院的技术也较薄弱,所以他们希望请一些高水平医生来会诊、做手术,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这本身没有错。

    李定纲: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李定纲:“兼职”也好,“走穴”也好——这种现象目前是客观存在的,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其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医疗市场有需求空间。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是:高层次的医生相对集中在大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而一些地方医院确实有着缺医少药的状况,而且某些地方非常严重。如果当地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需要治疗,但没有相应的医生,当地医院肯定会找大医院里有名气的医生去开展业务。
, http://www.100md.com
    朱军:北京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

    朱军:其实在2000年卫生部就发布了医生可以兼职的文件,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配套的规范,医院即使想规范也没有依据,所以医生兼职一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目前,请医生会诊的现象比较普遍,私下也好,朋友之间也好,但是这种会诊没有通过医院。所以说兼职、走穴或者会诊,这几个概念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从目前兼职的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不在一线上的老专家、老教授所占的比例多一些,因为时间上比较充裕;而医院因为没有规范可依,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大部分中青年专家教授,很难有空闲时间去兼职。

    医生从“单位” 走向社会 “人才共享”波及其他行业

    ■打破医院壁垒,使医疗技术得到传播。

    ■患者能“见到想见的专家”,不再花冤枉钱。
, 百拇医药
    ■使医生价值得到尽情发挥,并波及其他行业促成人才良性循环。

    于小千:北京海淀医院院长

    于小千:首先,会在医患之间产生影响:会给部分病人带来实惠。例如北京的大医院有很好的医生,但是对于外地患者来说,来京看病要花交通费、住宿费等各种费用,而且即使花了很多额外的钱却不见得就能看上病,不见得就能见到想见的专家。如果大医院的医生能到当地兼职的话,就可以使更多的病人享受尚没有享受到的医疗服务。

    其次,会在院际之间产生影响。大专家的流动对医疗技术的提高非常有利。据我了解,他们确实把中小医院技术含量低的科室给带起来了。而且兼职人员也有意识地培训其兼职医院的医生,提高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再次,对医生定位会产生影响。医生传统的定位和走向可能会发生根本改变,使得医生最终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实际上就是好医生的技术成为了全社会的财富。所以医生兼职的法规出台,可能会引领传统医生职业的改变,冲破医院的壁垒,使医生发挥其价值——而目前大医院专家太密集,并非每个人都能100%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 百拇医药
    同时,对医生兼职问题的火爆讨论,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我个人认为如果医生兼职的规则出台,不但会引起医疗市场的很大反响,也会波及社会其他方面,促进人才由单位走向社会,形成人才资源共享,这样人才才不会“窝”。只有正确地利用人才,才会使得人才流动形成良性循环。

    李定纲:我个人觉得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使高级医疗人才走出医院。医生兼职是医疗事业改革的一个深化,这是一个进步。目前来讲,我国医生的绝对数目并不少,但是整体质量并不高。这是一个矛盾。要想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仅靠几个专家远远不够,而是有赖于一支高水平的医生队伍。如果有章可循,专家从大医院、大城市走出去,也能对基层医生进行培训,这对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很重要。

    医生兼职牵涉多方利益 兼职规则不能“一刀切”

    ■怎样把好事做好,规则最重要。

, http://www.100md.com     ■兼职涉及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等各方利益。

    ■在“大规则”之下,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

    李宁:兼职这种医疗行为应该有一个规范,医院和医院之间必须有一个协议。开句玩笑,甲A联赛的球星也不能想去哪儿踢球就去哪儿踢球,总该有一个“游戏规则”。

    如果缺乏规则很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在本职工作中,根本看不到这个医生,每个星期除必需的半天查房,其余时间他都在从事所谓的会诊。但是,他的本职工作是全日制,去别处工作占用其本职工作时间,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医院给他的报酬是否要减去其兼职时间的收入?因为医院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能占用了医院为其提供的资源,却不为医院做贡献,而且获得的劳务报酬和医院没有关系。所以我个人觉得虽然兼职是一件好事,但没有一个规则,恐怕会适得其反。

    陈同鉴:制定规范要注意适宜性不能一刀切,各地应根据各地、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管理思路要改变。
, http://www.100md.com
    首先,不要把医生单纯作为“单位人”去管束,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医疗行为的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在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其次,制定的规范不是去“堵”,而是疏导;第三,要按照《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医院对允许兼职的医生要进行资格审核。对于其资格不要单纯追求学历、学位和职称,要重视其实际水平、临床经验、能力和医德,以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关于允许医师兼职,不是单纯“兼职”的问题,将涉及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我国还缺乏经验,建议先试点,再普遍推行,尽可能减少因考虑不周而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李定纲:有些问题确实要考虑:医生兼职以多长时间比较合适,怎样平衡与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怎样保证在本单位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这就需要规范,需要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如果没有基本规则,单纯允许医生兼职,可能会造成一个混乱。估计光靠行业规范或许不够,最终是要靠立法的手段。然后再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规则,使得市场规范有序。
, http://www.100md.com
    兼职无法回避的难题

    1、本职兼职,孰轻孰重?

    陈同鉴:必须做好本职工作是医生兼职的前提。在做好第一执业地点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医生发挥自己的专长,是有益于社会的事。但是如果医生的心思都放在兼职上,耽误本职工作,就不好了。所以要加强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以便使医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李宁:医生确实是个很特殊的职业,没有严格的礼拜天、节假日之分,因为病人生病可不分时间。并不像某些医生所说的“星期六、日是我的自由时间,由我任意支配。”因为躺在那儿的是你的病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打电话却找不到人,怎么办?一个技术很硬的外科专家,在外面兼职了5、6家医院,收入是提高了,但是时间呢?恐怕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做本职工作,势必和自身工作发生冲突。所以,出台的规范必须要经过细致考虑。

    于小千:医生兼职也要处理好本职、兼职之间的关系,各医院必须做出明文规定,做出自己医院的细则。有时候不见得是个人兼职,可能是一个专业组,因为有些手术需要良好地协作,这非常重要。例如两个医院之间的骨科专业组可以相互协作。但是我个人觉得,壁垒不能太多,否则这职也就白兼了。
, http://www.100md.com
    2、兼职收入,如何分配?

    李宁:我认为将要制定的规则,应该既能体现医生的技术价值和身份,同时又能够包含国家和医院对这个专家的培养,这两个方面应该兼顾。因为医院在引进、培养人才方面是有很大投入的。医院用有限的资源培养了医生,也应该得到回报。

    在市场经济下,要求实现个人价值,是社会的进步。之前我们不懂资本运作,但现在过于强调个人利益也不行,个人与集体之间也应该有个规则。如果只强调经济利益,给人感觉不是一个医生。虽然我们的收入只有国外医生的百分之几,但待遇也在不断提高,况且我们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

    于小千: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进行调控。我个人认为医生兼职的收入跟目前的纳税规章走也未尝不可,医院可直接扣除所得税,别让医生主动申报——这样比较麻烦。聘请医生兼职的医院应该把兼职医生纳入人事规范,出台一个实事求是的地方规范,上报备案。如果兼职收入要和医院按比例分配,那么一定给医生大部分才合适。因为,医生在外兼职也是医院的荣誉;其二各医院要兼顾平等,实际上难以拿出更多的报酬专门给某位高水平的医生。
, 百拇医药
    李定纲:医生兼职的劳动所得是一定要照章纳税的,所以配套的政策必须要完善。如果医生的收入能够得到一个合理定位,“红包”问题会有所改善的;而且目前年轻医生队伍不是很稳定,要想办法稳住这支队伍。

    3、发生事故,责任谁担?

    李宁:如果没有医院之间的协议,私底下进行的兼职,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出了医疗事故,谁来负责?所以如果缺少完善的规则,很可能会出现混乱。怎样才能使得这样一个健康的事情能够健康地发展,这是我们医疗卫生界的管理者应该认真研究探讨的大事。

    于小千:医疗事故多出现在一些私人操作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为当地的条件不适合开展某种手术,本来技术支援是件好事,但反而出现了坏效果。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规范。规范一定要透明化,出了医疗事故,首先应该兼职的医院负责,别让病人不知道去告谁。

    李定纲:手术如器官移植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主刀的医生只是做了主要的工作,而不是全部。围手术期,即与手术有关的工作,包括从麻醉、辅助检查,手术前准备,手术中配合,手术后监护等,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这种合作能力,那么很可能导致好的治疗但没有产生好的结果。因此“团队型”的兼职更加有利。 J082
, http://www.100md.com
    单位不是“围城”

    目前,病人、医生分流都不尽合理。医生都希望来大医院工作,大医院专家多,但并非每个专家都能100%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同时小医院、偏远地区却极度缺乏医疗人才,病人都愿意到大医院看病,甚至不远千里。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对高档医疗需求的迅猛增加,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医生兼职的前景逐渐明朗。

    在古代,医生是自由职业者,但是在今天,医生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高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创新手术的复杂程度增加,使得医疗行业更需要团体协作。但是医生不应该仅仅是医院“高墙”之内的宝贵资源,也应该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当然,目前医生兼职还存在几个不确定问题:如何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如何协调兼职、本职工作,如何保证收入透明,等等。所以,医生从“单位”走出来或许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一路好走,不摔跟头。

    正如专家们所建议的:各种迹象表明,医生兼职是一个趋势,但是医生兼职需要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如何制定这个“游戏规则”,使医生走出医院后,能够真正的在阳光下,给更多的病人带来健康,给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其实兼职是个具有社会性、普遍性的话题,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人才良性流动、循环,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少些限制、多些空间,不知被多少人期盼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