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128865
临床病例讨论——发热、多关节痛、杵状指(趾)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7期
     病历摘要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发热、多关节痛1年,杵状指(趾)10个月”入院。患者于2001年10月无诱因发热,达39℃以上,伴寒战、盗汗,双侧大关节疼痛,较剧烈,双腕及双踝肿胀明显,静脉用地塞米松2~3周后症状缓解,改泼尼松30 mg /日口服,以后逐渐减停,其间症状反复。2002年1月于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有杵状指趾表现,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予美洛昔康莫比可及中药治疗无效。2个月后杵状指(趾)明显加重,指(趾)端呈黑紫色,予氯喹 0.25 g和雷公藤多甙 10 mg, 每日3次,美洛昔康15 mg /日治疗2 个月,能控制症状,但是停药1~2 天症状即反复。当时查胸部CT未见异常。2002年6月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1个月,杵状指趾及其黑紫减轻,继续治疗并加用地塞米松4.5 mg /日(每10天减0.75 mg至停药)、雷公藤、环孢素A及阿司匹林等治疗,症状无缓解,发热38℃,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可控制。2002年10月以“发热、杵状指原因待查”收入我院。
, http://www.100md.com
    入院查体 T 37℃,R 18/min,P 76/min,BP 120/70 mmHg。无明显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唇色略暗但无明显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腹部无包块,肝脾未触及肿大,杵状指趾明显(图1),右肘、踝轻微压痛,双下肢不肿。

    图1

    杵状指趾

    诊治经过 入院后查血红蛋白Hb波动于73~110 g/L,WBC、PLT正常;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沉103 mm/1h末。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40.9 s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比值 1.46R,凝血酶原时间 13.2 s,凝血酶原活动度 88%,凝血活酶原时间国际比值 1.09R,纤维蛋白原 733 mg/dk。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1.4 ng/mk。狼疮抗凝物 36 s。免疫球蛋白正常。抗链“O” 37 IU/mk。抗核抗体ANAS 180,抗双链DNAdsDNA-抗心磷脂抗体、可溶性核抗原、抗中性粒胞浆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均(-)。肺癌筛查正常。3次静脉血培养(-)。心电图示左室肥厚。腹部B超正常,泌尿系B超:膀胱壁局部增厚,前列腺稍大。胸片正常。手足相(图2):双手足骨质疏松及桡骨、尺骨、柘骨骨膜增生,不规则,腕关节间隙窄,末节指(趾)增大;骶髂关节像正常;胸CT示左肺尖陈旧结核灶。肺核素灌注显像正常。骨髓涂片正常。入院后予NSAIDs控制体温和止痛。2002年11月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轻度增大,左房实性占位,轻度二尖瓣相对狭窄。经食管超声:左房内实性占位,考虑黏液瘤的可能性大,二尖瓣后叶腱索条状回声,考虑赘生物可能。
, http://www.100md.com
    图2

    手足相

    骨膜增生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1)

    一般认为杵状指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肺癌、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等。在心血管疾病中主要见于发绀型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BE)等。患者杵状指表现突出,我们首先考虑肺部疾病,但患者无任何上述肺部疾病史,缺乏肺部症状,肺部影像学检查也仅有1个陈旧的结核病灶,肺癌筛查无异常发现,所以肺部疾病引起杵状指的可能不大。

    从临床表现上有发热、关节痛、贫血和杵状指应该考虑到SBE,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黏液瘤,可能在黏液瘤基础上并发 SBE,但是不好解释的是未听到该患者的心脏杂音,3次血培养(-)。
, http://www.100md.com
    患者发热、多关节疼痛或肿胀,在外院曾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NSAIDs治疗可以暂时控制症状,不能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风湿性疾病。但患者无晨僵,化验检查上看也无支持点,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均阴性,其他自身抗体也无有意义的提示,影像学上有腕关节间隙窄、骨质疏松,这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存在,但并无特异性,且患者有突出的骨膜增生,末节指(趾)增大,用RA不能解释。讨论后认为心房黏液瘤在二尖瓣上方,故无心脏杂音,部分黏液瘤脱落造成细小栓塞,引起杵状指;或在心脏黏液瘤基础上并发 SBE。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手术结果

    入院第10天行心脏直视手术,经右房切口探查,房间隔大部分被肿瘤侵犯,肿瘤侵犯左房顶、左心耳、二尖瓣后瓣后中间交界;手术切除受肿瘤侵犯的房间隔、部分左房顶及部分后瓣,清除左心耳内肿瘤。二尖瓣下可见1.5 cm长灰黄色条索样赘生物,清除赘生物送细菌培养阴性,冲洗心腔,缝合修补。术后病理为左房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图3),免疫组化:Vimentin(++)、CD31(-)、Desmin(-)、SA(-)、F8(-)、SMA(+)。手术当日患者关节痛症状完全缓解,术后发热,给予头孢曲松2 g /日 3日后体温完全正常,停用头孢曲松,杵状指趾逐渐减轻,复查手足相正常。
, 百拇医药
    图3

    手术标本

    病例讨论(2)

    手术证实该病人为心房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手术切除后未用抗生素、NSAIDs及激素,发热和关节痛消失,杵状指逐渐减轻,复查手足相正常,说明这些表现是由肿瘤引起。杵状指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太清楚,可能是肿瘤影响血液循环,或是有肺淤血影响氧气交换,或是肿瘤引起的一些免疫反应(白细胞介素-6等),甚至就是副癌综合征的表现,如果随访有肿瘤复发同时又出现发热、关节痛、杵状指,则更证明症状由肿瘤所致。该患者在院外长期按RA治疗,疗效不佳,当杵状指找不到常见的原发病时,要警惕心脏肿瘤。

    心脏原发性肿瘤发病率约0.0017%,其中25%是恶性的,且几乎都是肉瘤。Shah 1978年报告首例MFH。MFH从儿童到老年均可起病,平均年龄47.1岁,国外统计女性较男性为多,而国内有学者认为男女并无差别。 最常受累部位为左房,左房后壁及房间隔近下部较多,心脏其他部位也有报告。病理分型瘤细胞分4型:多形性型、黏液型、炎症型和血管瘤型,病理分型与预后有一定关系。MFH的临床表现多因肿瘤阻塞心脏瓣膜口引起,最常见为呼吸困难、心衰,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有的表现为咯血、咳嗽,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表现并不常见,少数有心包及胸膜的渗出或疼痛,个别表现有肺栓塞、头痛、偏瘫、意识障碍、视野缺损、腹部不适等,可能为血栓或瘤栓远处转移所致。曾有1例表现为多关节炎的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报道,但该例没有杵状指的表现。
, 百拇医药
    心脏MFH查体上无特征性表现,心脏杂音的位置和特点与肿瘤生长位置、大小、可否活动等有关。有的患者会表现为血压下降,肺部罗音常见;肝脾大少见;淋巴结一般不肿大。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部分患者有血沉或(和)CRP升高。超声心动图是发现心脏肿瘤的可靠方法,但很难鉴别心脏肿瘤的性质,CT及MRI除发现心脏肿瘤外,还可以了解有无转移。

    心脏MFH首选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应尽量彻底,术中要小心栓子及扩散转移。但是能完全彻底切除的MFH并不多术后多有复发且多是原位复发,患者情况允许可再次手术。术后放、化疗效果不确定,并有副作用。转移部位有脑、肺、肾、肝、脾、皮肤、肢体、动脉壁等,淋巴结转移不常见。MFH预后差,多在数月至2年间死亡。因易原位复发,经食道超声是很好的随访方法。

    心脏MFH要和左房良性黏液瘤鉴别,二者均好发于左房,性别分布无差异,症状表现相似,超声检查也很难鉴别。MFH极度恶性,而左房良性黏液瘤手术效果佳。其他部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转移到心脏的并不少见,也可以引起相似的症状,建议只要可疑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超声心动图就应作为常规检查。

    点评:

    这是1例有突出的杵状指(趾),伴发热、多关节疼痛的病例,入院前近1年按RA治疗未明确诊断。当杵状指不好解释时,应该想到SBE,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该病例与SBE不相符的表现是未闻及心脏杂音,多次血培养(-),这时应考虑可能是心脏肿瘤。最后经手术证实是心房罕见的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刘晓红, 百拇医药(史旭华 陈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