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外科医师难道不应参与抗肿瘤化疗吗
本次讨论的问题虽是抗肿瘤化疗是否需要专业资质认定或肿瘤外科医师是否不应涉及化疗的具体问题,其本质也反映了医学今后如何发展及各专业之间如何更好地进行分工协作的问题。诚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不但分工会越来越细,而且知识更新也愈益加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难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如何适应?各专业之间又如何加以协调,以满足患者治病的需要?我个人认为,在讨论此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到三个前提:一是如何符合医学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如何有利于病人;三是我国的具体国情。
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将近半个世纪,专职作肿瘤外科也逾35年的外科医师,我深有感触:肿瘤外科与普通外科医师虽同执操刀之业,但由于专业要求不同,而各有所异。前者要求其在熟练掌握外科技能之余,还须对肿瘤生物学及综合治疗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及掌握,也即日常所谈之“一专多能”。这里绝无抬高肿瘤外科医师身价而贬低普通外科医师之意,后者自也有其“多能”之处,诸如对急症处理、营养补充、感染控制以及众多非肿瘤疾病的诊治等。正由于以上的“专”“能”之差,效果也就各异。一般而言,专业性的研究机构或医院对以外科治疗为主的肿瘤的治疗效果要较一般综合性医院为佳,其因也即于此。
, http://www.100md.com
医学进入了21世纪,除了各项技术及知识有了快速发展外,另外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以人为本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成为医学发展的主流。现代医学如何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正是我们面临而须解决的课题。现代医学由于分工过细,患者进入现代化大医院后往往有如某高度分工、组织严密的工厂的“加工件”,按诊疗的各个环节,依次传送,但常因缺乏一名对患者主要负责的经治医师,使患者有无所适从的恐惧感,某些医院开展的首诊负责制即是为解决此矛盾而设。我个人认为,按当前的医学发展,外科治疗仍是众多恶性实体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从患者进入医院就诊开始,就由外科医师为其进行各种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给予初步诊断,并为其提出各种治疗方法的建议,制订治疗方案,接着进行术前准备,施行手术,术后严密观察及治疗,直至出院,出院时提出今后治疗的建议,是否需要做辅助化疗,用何种方案,以及出院后每隔三月的随访等都由外科医师进行,一旦病情出现复发或转移也由外科医师将这不好的消息告诉患者。作为患者当然也愿意由熟悉自己病情的外科医师为其经治。因此,肿瘤外科医师当仁不让应是各种实体瘤诊治工作的实施者及制订综合治疗方案的组织者,这是客观要求赋予肿瘤外科的任务,由此也要求肿瘤外科医师应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地充实自己。其实这种以各种不同的治疗手段或检查方法,机械地将疾病的诊治割裂开来的传统做法正在受到各种日新月异的新诊疗方法的冲击。例如,放射科医师开展的腔内或血管内的介入治疗,超声科医师开展的射频治疗,核医学科开展的导向治疗等等,各种诊断科室均已纷纷介入临床治疗工作。内科医师也早就迈向了手术操作,如各种心血管疾患的微创介入治疗、早期胃癌的内镜下黏膜切除等等。上述这些由于既有助于医学发展,也有利于患者,因此早已被大家接受而习以为常。而且,影像诊断科也正在改变以CT、MRI、X线等以不同设备划分专业为以消化系、呼吸系等人体不同系统发展亚科的趋势。国内外某些肿瘤专业机构也正在以不同脏器或瘤种组织专业科室,其目的无非均是希望各传统的专业之间能进行更好的融合,以适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主体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尤其随着新辅助化疗的问世,实体瘤的辅助化疗有逐渐从术后转向术前的趋势,乳腺癌、直肠癌均已有肯定的效果,某些胃癌、肺癌也显示了良好的苗头。试想,如果肿瘤外科医师不掌握化疗并亲自实施,何以能掌握最佳时机?何以能施以最适当的手术?
, 百拇医药
其实多年前肿瘤专业是一门隶属于外科的三级学科,以后才发展成拥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及放疗科的肿瘤二级学科。不论是外科、内科或放疗科,首先是肿瘤专业。因此,所谓的肿瘤外科医师不应介入化疗无异于神经外科医师不能使用神经内科药物,心脏外科医师不能使用心内科药物,这岂不是医学上的大倒退。
当然,由于内、外科终究是属不同专业而各有所长,所以,外科一般仅参与各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辅助化疗。因此就化疗而言,肿瘤内科医师理应较肿瘤外科医师更为高明,更为熟悉,用药技巧也更高,这些均是勿庸讳言的。我认为这种差异完全可以通过会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且,各种传播新知识的继续教育学习班以及诊疗指南的制订、各种推荐化疗方案的实施,也均将会有很大裨益。切忌由于非肿瘤内科专业的医师实施肿瘤化疗而发生医疗差错就因噎废食,划地为界,非肿瘤内科专业医师就不得进行抗肿瘤化疗。其实,各种治疗过头或不足等治疗不当现象,在强调个体化治疗的今天,即使肿瘤内科专业医师也难以绝对避免。多年前,本人曾赴东马讲学,东马虽领土不小于西马,但由于无注册的肿瘤内科医师,其他医师又不能施行化疗,因此,每周一由一名肿瘤内科医师自西马吉隆坡飞抵古晋(东马的首府),给从东马各地飞抵古晋的肿瘤患者制订各种化疗方案,其狼狈情景不难想像。试想我国幅地辽阔,如果也照此办理,那么广大农村地区的患者是否也将面临缺医的窘境?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前年在有二万余人参加的美国临床肿瘤学术大会上,有一名医师因组织著名的NSABP各种化疗方案的临床试验,历时20余年,推动了抗肿瘤化疗的发展而受到大奖,他就是著名的Bernard Fisher教授,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外科医师。无独有偶的是,多年来从事同样工作的亚洲临床肿瘤学会主席田口铁男教授也是著名的大阪大学医学院的外科教授。这些事实均充分说明了我们不应拘泥于学科不同的门户之见,而是应共同致力于提高临床医师的素质,普及肿瘤诊疗知识,制订各种规范及方案,提高我国肿瘤诊疗工作的水平。, http://www.100md.com(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外科 徐光炜)
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将近半个世纪,专职作肿瘤外科也逾35年的外科医师,我深有感触:肿瘤外科与普通外科医师虽同执操刀之业,但由于专业要求不同,而各有所异。前者要求其在熟练掌握外科技能之余,还须对肿瘤生物学及综合治疗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及掌握,也即日常所谈之“一专多能”。这里绝无抬高肿瘤外科医师身价而贬低普通外科医师之意,后者自也有其“多能”之处,诸如对急症处理、营养补充、感染控制以及众多非肿瘤疾病的诊治等。正由于以上的“专”“能”之差,效果也就各异。一般而言,专业性的研究机构或医院对以外科治疗为主的肿瘤的治疗效果要较一般综合性医院为佳,其因也即于此。
, http://www.100md.com
医学进入了21世纪,除了各项技术及知识有了快速发展外,另外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以人为本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成为医学发展的主流。现代医学如何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正是我们面临而须解决的课题。现代医学由于分工过细,患者进入现代化大医院后往往有如某高度分工、组织严密的工厂的“加工件”,按诊疗的各个环节,依次传送,但常因缺乏一名对患者主要负责的经治医师,使患者有无所适从的恐惧感,某些医院开展的首诊负责制即是为解决此矛盾而设。我个人认为,按当前的医学发展,外科治疗仍是众多恶性实体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从患者进入医院就诊开始,就由外科医师为其进行各种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给予初步诊断,并为其提出各种治疗方法的建议,制订治疗方案,接着进行术前准备,施行手术,术后严密观察及治疗,直至出院,出院时提出今后治疗的建议,是否需要做辅助化疗,用何种方案,以及出院后每隔三月的随访等都由外科医师进行,一旦病情出现复发或转移也由外科医师将这不好的消息告诉患者。作为患者当然也愿意由熟悉自己病情的外科医师为其经治。因此,肿瘤外科医师当仁不让应是各种实体瘤诊治工作的实施者及制订综合治疗方案的组织者,这是客观要求赋予肿瘤外科的任务,由此也要求肿瘤外科医师应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地充实自己。其实这种以各种不同的治疗手段或检查方法,机械地将疾病的诊治割裂开来的传统做法正在受到各种日新月异的新诊疗方法的冲击。例如,放射科医师开展的腔内或血管内的介入治疗,超声科医师开展的射频治疗,核医学科开展的导向治疗等等,各种诊断科室均已纷纷介入临床治疗工作。内科医师也早就迈向了手术操作,如各种心血管疾患的微创介入治疗、早期胃癌的内镜下黏膜切除等等。上述这些由于既有助于医学发展,也有利于患者,因此早已被大家接受而习以为常。而且,影像诊断科也正在改变以CT、MRI、X线等以不同设备划分专业为以消化系、呼吸系等人体不同系统发展亚科的趋势。国内外某些肿瘤专业机构也正在以不同脏器或瘤种组织专业科室,其目的无非均是希望各传统的专业之间能进行更好的融合,以适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主体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尤其随着新辅助化疗的问世,实体瘤的辅助化疗有逐渐从术后转向术前的趋势,乳腺癌、直肠癌均已有肯定的效果,某些胃癌、肺癌也显示了良好的苗头。试想,如果肿瘤外科医师不掌握化疗并亲自实施,何以能掌握最佳时机?何以能施以最适当的手术?
, 百拇医药
其实多年前肿瘤专业是一门隶属于外科的三级学科,以后才发展成拥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及放疗科的肿瘤二级学科。不论是外科、内科或放疗科,首先是肿瘤专业。因此,所谓的肿瘤外科医师不应介入化疗无异于神经外科医师不能使用神经内科药物,心脏外科医师不能使用心内科药物,这岂不是医学上的大倒退。
当然,由于内、外科终究是属不同专业而各有所长,所以,外科一般仅参与各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辅助化疗。因此就化疗而言,肿瘤内科医师理应较肿瘤外科医师更为高明,更为熟悉,用药技巧也更高,这些均是勿庸讳言的。我认为这种差异完全可以通过会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且,各种传播新知识的继续教育学习班以及诊疗指南的制订、各种推荐化疗方案的实施,也均将会有很大裨益。切忌由于非肿瘤内科专业的医师实施肿瘤化疗而发生医疗差错就因噎废食,划地为界,非肿瘤内科专业医师就不得进行抗肿瘤化疗。其实,各种治疗过头或不足等治疗不当现象,在强调个体化治疗的今天,即使肿瘤内科专业医师也难以绝对避免。多年前,本人曾赴东马讲学,东马虽领土不小于西马,但由于无注册的肿瘤内科医师,其他医师又不能施行化疗,因此,每周一由一名肿瘤内科医师自西马吉隆坡飞抵古晋(东马的首府),给从东马各地飞抵古晋的肿瘤患者制订各种化疗方案,其狼狈情景不难想像。试想我国幅地辽阔,如果也照此办理,那么广大农村地区的患者是否也将面临缺医的窘境?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前年在有二万余人参加的美国临床肿瘤学术大会上,有一名医师因组织著名的NSABP各种化疗方案的临床试验,历时20余年,推动了抗肿瘤化疗的发展而受到大奖,他就是著名的Bernard Fisher教授,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外科医师。无独有偶的是,多年来从事同样工作的亚洲临床肿瘤学会主席田口铁男教授也是著名的大阪大学医学院的外科教授。这些事实均充分说明了我们不应拘泥于学科不同的门户之见,而是应共同致力于提高临床医师的素质,普及肿瘤诊疗知识,制订各种规范及方案,提高我国肿瘤诊疗工作的水平。, http://www.100md.com(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外科 徐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