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产业催生“天药”模式
以“科技为先导”,立足中药现代化大方向,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科技成果工程化、运行机制规范化、发展方向市场化”,以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为主线,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这是吉林天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是在以健康为主题的时代下催生出来的,健康的概念首先是要预防疾病。而恰恰是在这个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警钟频频响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医学模式变更等等,向人类社会提出了共同的挑战。医原性、药原性疾病的增加,正在动摇着人们对西医西药的依赖。世界各国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把希望的目光转向了中医中药。然而全世界每年医药交易额在600亿美元左右,而中药占了不到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药成分不清、化学结构不明、治疗机理不清,很难为国际药品主流市场接受。对此,王本祥教授(原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新药研究中心主任,)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经过十年努力,终于提出现代中药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确定口服药中药复方吸收入血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分析,开发现代中药制剂。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实验室研发新药的思路、方法和设施进行考察和论证,确认该研究思路符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极大的实用性。按此思路能够开发更多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家一、二类新药。该方法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处于领先地位。
, http://www.100md.com
“知”与“资”的完美结合
1995年3月,在长春中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王本祥教授组建了新药研究中心,当时中心的实验室面积为400平方米,配备各科科研人员14人和必备的仪器设备。截至2001年2月实现股份制改造之前,该研究所在王本祥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完善“中药复方研究理论”,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注册专利3项、完成5个中药新药(3个II类、2个III类)和1个保健药的临床前研究。2000年4月,该中心通过竞标获得了科技部 “建设国家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的专题项目。随着项目的进展,新药研究中心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仪器设备相对落后制约着科研的进展,5个中药新药由于无专门人员申报和协调也不能转化。资金匮乏严重制约着新药的研究开发。就在这个阶段,以李玉奇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家们确定了“进军科技领域,投资朝阳产业”的大方向,吉林中药现代化的“大题材”,使他们找到了民营资本投入的最佳点。于是他们决定进军投资回报慢但前景广阔后劲足的现代中药研发领域。2001年2月,在长春市政府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由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新药研究中心和以王本祥为代表的科研人员以及李玉奇为代表的民营资本三方共同组建了“吉林天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吉林省首家研究单位的股份制改造。
, 百拇医药
民营资本与科研资本的对接,推进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两年来,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了15000平方米的国内一流的中药研究大楼和中试生产基地,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了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206套,可完成中药化学分析何结构确定;从整体药理到分子药理学作用的生物活性分析及I-IV类新药的临床前研发工作。为科研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吉林天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这一思路确定了发展方针:以中药理论为先导,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医临床研究为基础,用现代医学及生物科学技,通过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分析,二次开发能够进入国际药品主流市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制剂。
用机制激励人才
天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后,严格按照股份制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规范运作,在明晰产权、明确责任的同时,围绕“在经营管理上稳重求进,在制度执行上严格执法,在形象建设上突出特色,在工作业绩上奖罚分明”的原则,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 百拇医药
以股份为纽带把科技人才优势和社会风险投资有机的结合起来。公司坚持靠政策激励人、靠环境吸引人、靠感情留住人的原则,建立了科学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吸引、激励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一是公司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激励科研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制定了科研工作奖惩条例,对开发新药、申报专利的科研技术人员给予丰厚的奖励。对特别优秀的中青年技术带头人,采取高薪聘用及股权激励的方式,把他们吸引到公司,委以重任。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人才不惜重金投入,先后培养了两名在职博士、一名在职硕士,为他们支付学费及生活补贴,让他们学成后回到公司,为公司发展出力。目前王本祥教授带了7名研究生,他们学成后大部分留在企业工作,为企业充实了科技力量,增加企业后劲,同时,还为社会输送人才,成为中药人才孵化中心。二是为科研人员创造最优越的条件让他们发挥潜能。公司建设了宽敞的实验大楼,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了高效的服务体系,为科研技术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开发出更多的新药产品。三是公司管理层十分关心科研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经常与科研人员交流思想,以诚相待,让科研人员真正的感受到“尊重?/font>
这种发展模式是在以健康为主题的时代下催生出来的,健康的概念首先是要预防疾病。而恰恰是在这个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警钟频频响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医学模式变更等等,向人类社会提出了共同的挑战。医原性、药原性疾病的增加,正在动摇着人们对西医西药的依赖。世界各国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把希望的目光转向了中医中药。然而全世界每年医药交易额在600亿美元左右,而中药占了不到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药成分不清、化学结构不明、治疗机理不清,很难为国际药品主流市场接受。对此,王本祥教授(原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新药研究中心主任,)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经过十年努力,终于提出现代中药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确定口服药中药复方吸收入血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分析,开发现代中药制剂。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实验室研发新药的思路、方法和设施进行考察和论证,确认该研究思路符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极大的实用性。按此思路能够开发更多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家一、二类新药。该方法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处于领先地位。
, http://www.100md.com
“知”与“资”的完美结合
1995年3月,在长春中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王本祥教授组建了新药研究中心,当时中心的实验室面积为400平方米,配备各科科研人员14人和必备的仪器设备。截至2001年2月实现股份制改造之前,该研究所在王本祥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完善“中药复方研究理论”,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注册专利3项、完成5个中药新药(3个II类、2个III类)和1个保健药的临床前研究。2000年4月,该中心通过竞标获得了科技部 “建设国家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的专题项目。随着项目的进展,新药研究中心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仪器设备相对落后制约着科研的进展,5个中药新药由于无专门人员申报和协调也不能转化。资金匮乏严重制约着新药的研究开发。就在这个阶段,以李玉奇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家们确定了“进军科技领域,投资朝阳产业”的大方向,吉林中药现代化的“大题材”,使他们找到了民营资本投入的最佳点。于是他们决定进军投资回报慢但前景广阔后劲足的现代中药研发领域。2001年2月,在长春市政府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由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新药研究中心和以王本祥为代表的科研人员以及李玉奇为代表的民营资本三方共同组建了“吉林天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吉林省首家研究单位的股份制改造。
, 百拇医药
民营资本与科研资本的对接,推进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两年来,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了15000平方米的国内一流的中药研究大楼和中试生产基地,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了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206套,可完成中药化学分析何结构确定;从整体药理到分子药理学作用的生物活性分析及I-IV类新药的临床前研发工作。为科研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吉林天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这一思路确定了发展方针:以中药理论为先导,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医临床研究为基础,用现代医学及生物科学技,通过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分析,二次开发能够进入国际药品主流市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制剂。
用机制激励人才
天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后,严格按照股份制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规范运作,在明晰产权、明确责任的同时,围绕“在经营管理上稳重求进,在制度执行上严格执法,在形象建设上突出特色,在工作业绩上奖罚分明”的原则,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 百拇医药
以股份为纽带把科技人才优势和社会风险投资有机的结合起来。公司坚持靠政策激励人、靠环境吸引人、靠感情留住人的原则,建立了科学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吸引、激励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一是公司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激励科研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制定了科研工作奖惩条例,对开发新药、申报专利的科研技术人员给予丰厚的奖励。对特别优秀的中青年技术带头人,采取高薪聘用及股权激励的方式,把他们吸引到公司,委以重任。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人才不惜重金投入,先后培养了两名在职博士、一名在职硕士,为他们支付学费及生活补贴,让他们学成后回到公司,为公司发展出力。目前王本祥教授带了7名研究生,他们学成后大部分留在企业工作,为企业充实了科技力量,增加企业后劲,同时,还为社会输送人才,成为中药人才孵化中心。二是为科研人员创造最优越的条件让他们发挥潜能。公司建设了宽敞的实验大楼,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了高效的服务体系,为科研技术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开发出更多的新药产品。三是公司管理层十分关心科研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经常与科研人员交流思想,以诚相待,让科研人员真正的感受到“尊重?/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