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足适履新解 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温建民教授
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1989年至1992年到澳大利亚留学进修,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创立的小切口截骨手法治疗拇外翻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拇外翻(脚孤拐)是一种骨科疾病,有遗传倾向。此病多发于女性,在一些国家发病率高达50%,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大约在20%到30%左右,属于常见病。该病以脚拇趾根部突出为特征,由于疼痛而不能走长路,严重时甚至不能穿鞋。该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一般认为是行走时脚掌受力不合理,鞋子选择不合适所致,尤其是高跟鞋更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故国外也称之为“高跟鞋脚”。对于该病的传统治疗只有大切口手术一条出路,但手术切口大,易感染,须用钢针和石膏予以内外固定,病人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复发率较高、合并症较多、病人痛苦大。以往中国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除非万不得已,一般都对治疗退避三舍。现在随着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意愿也有相应提高,但却依然受到传统治疗手段的制约。温建民教授在总结国内外治疗拇外翻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结合中西医所长,开创了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的新方法,笔者近日就此采访了温教授。
, http://www.100md.com
谈到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方法的诞生,温教授说:“骨伤科是中西医结合开展较早的领域,我们要以中医的整体观来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及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应用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既可以先中后西,也可以先西后中,更可以中西结合。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始终遵循中医的思想和理念,即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将中医的整复骨折方法运用到矫形方面。相对而言,中医是宏观的,西医是微观的,中医在治疗中有整体观,治疗时要考虑患者整体素质。在治疗中,我的总体思想是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尽可能使用中医的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手法等方法,这样既能够确实解决问题,也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这些治疗方法和手段都闪耀着先贤的思想火花,咱们中医有那么多好方法为什么不采用?何乐而不为。对于拇外翻,我同样是如此考虑。既然必须截骨整复,那么能不能使切口小一些?能不能甩掉钢针石膏让病人恢复得快一些?如何把中医的手法结合在整复当中?可不可以使用夹板纸压垫外固定?等等,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总结出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的新方法。”
, 百拇医药 他又介绍说:“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现代医学成就且老百姓容易接受的微创技术,待截骨后用中医的手法整复畸形,以纸压垫、绷带、粘膏取代钢针、石膏,对患者实施生物学固定。其特点是损伤小、病人恢复快、矫形满意、痛苦少。因此,病人术后两三天即可下地活动,治疗当中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减轻了患者及其家人的负担。由于前述优点,故几乎没有术后合并症且不易复发,不会延误病人的康复,充分体现了中医简便验廉的原则。”
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这一中西医结合的成果一经临床应用,迅即得到患者的赞誉,现在温教授每年要做500多例拇外翻手术。8年前,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患有重度拇外翻,因同时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而不敢进行治疗。经友人介绍来温教授这里,但咨询了几次她仍然犹豫不决,后来实在走不动路了才痛下决心。术后,她表示万万没有想到手术真的只有20分钟,而且第三天就可以行走了,若早能如此,何至于忍受几十年的痛苦。据随访得知,这位老太太的情况一直很好,而且作为一个大学的老教授又恢复了活跃的学术活动。一种能够切实解除病痛的方法,在没有丝毫张扬的情况下很快传遍四面八方,靠的是口碑。而口碑的作用不仅招来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同时也招来了远隔重洋的外国友人。如有一位印尼老人,慕名找到温教授做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发现其他病房里住满了治疗拇外翻的病人,详加询问后得知有了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的新方法,效果极佳。她的两个女儿恰巧都患有拇外翻,于是当即打电话安排她的女儿专程到中国做手术。由于口碑相传,又先后来了不少印尼病人。温教授近年来收治了50多位国外病人,影响波及印尼、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为弘扬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了成绩,为我国传统医学赢得了声誉。
温教授现在已着手做从分子水平研究拇外翻发病机理的准备,并继续在对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进行深入研究。他认为,中医还有很多东西有待发掘与继承,中医骨科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关键是要脚踏实地的去干!中医有其独到之处,中医骨科更是比较容易中西医结合的学科,现在中医骨科医生必须掌握西医的方法,做到知己知彼,经过不懈努力,就会治疗很多西医现在治疗不了的病,光大祖国医学。
温教授从1997年开始带研究生,培养了2名博士和5名硕士,把自己的才智传授给了后来者。他本人也刚刚45岁,正是年富力强,期盼他早日获得更大的成功。, http://www.100md.com(秦 秋 温建民)
拇外翻(脚孤拐)是一种骨科疾病,有遗传倾向。此病多发于女性,在一些国家发病率高达50%,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大约在20%到30%左右,属于常见病。该病以脚拇趾根部突出为特征,由于疼痛而不能走长路,严重时甚至不能穿鞋。该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一般认为是行走时脚掌受力不合理,鞋子选择不合适所致,尤其是高跟鞋更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故国外也称之为“高跟鞋脚”。对于该病的传统治疗只有大切口手术一条出路,但手术切口大,易感染,须用钢针和石膏予以内外固定,病人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复发率较高、合并症较多、病人痛苦大。以往中国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除非万不得已,一般都对治疗退避三舍。现在随着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意愿也有相应提高,但却依然受到传统治疗手段的制约。温建民教授在总结国内外治疗拇外翻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结合中西医所长,开创了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的新方法,笔者近日就此采访了温教授。
, http://www.100md.com
谈到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方法的诞生,温教授说:“骨伤科是中西医结合开展较早的领域,我们要以中医的整体观来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及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应用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既可以先中后西,也可以先西后中,更可以中西结合。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始终遵循中医的思想和理念,即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将中医的整复骨折方法运用到矫形方面。相对而言,中医是宏观的,西医是微观的,中医在治疗中有整体观,治疗时要考虑患者整体素质。在治疗中,我的总体思想是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尽可能使用中医的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手法等方法,这样既能够确实解决问题,也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这些治疗方法和手段都闪耀着先贤的思想火花,咱们中医有那么多好方法为什么不采用?何乐而不为。对于拇外翻,我同样是如此考虑。既然必须截骨整复,那么能不能使切口小一些?能不能甩掉钢针石膏让病人恢复得快一些?如何把中医的手法结合在整复当中?可不可以使用夹板纸压垫外固定?等等,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总结出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的新方法。”
, 百拇医药 他又介绍说:“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现代医学成就且老百姓容易接受的微创技术,待截骨后用中医的手法整复畸形,以纸压垫、绷带、粘膏取代钢针、石膏,对患者实施生物学固定。其特点是损伤小、病人恢复快、矫形满意、痛苦少。因此,病人术后两三天即可下地活动,治疗当中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减轻了患者及其家人的负担。由于前述优点,故几乎没有术后合并症且不易复发,不会延误病人的康复,充分体现了中医简便验廉的原则。”
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这一中西医结合的成果一经临床应用,迅即得到患者的赞誉,现在温教授每年要做500多例拇外翻手术。8年前,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患有重度拇外翻,因同时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而不敢进行治疗。经友人介绍来温教授这里,但咨询了几次她仍然犹豫不决,后来实在走不动路了才痛下决心。术后,她表示万万没有想到手术真的只有20分钟,而且第三天就可以行走了,若早能如此,何至于忍受几十年的痛苦。据随访得知,这位老太太的情况一直很好,而且作为一个大学的老教授又恢复了活跃的学术活动。一种能够切实解除病痛的方法,在没有丝毫张扬的情况下很快传遍四面八方,靠的是口碑。而口碑的作用不仅招来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同时也招来了远隔重洋的外国友人。如有一位印尼老人,慕名找到温教授做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发现其他病房里住满了治疗拇外翻的病人,详加询问后得知有了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的新方法,效果极佳。她的两个女儿恰巧都患有拇外翻,于是当即打电话安排她的女儿专程到中国做手术。由于口碑相传,又先后来了不少印尼病人。温教授近年来收治了50多位国外病人,影响波及印尼、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为弘扬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了成绩,为我国传统医学赢得了声誉。
温教授现在已着手做从分子水平研究拇外翻发病机理的准备,并继续在对小切口截骨与手法治疗拇外翻进行深入研究。他认为,中医还有很多东西有待发掘与继承,中医骨科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关键是要脚踏实地的去干!中医有其独到之处,中医骨科更是比较容易中西医结合的学科,现在中医骨科医生必须掌握西医的方法,做到知己知彼,经过不懈努力,就会治疗很多西医现在治疗不了的病,光大祖国医学。
温教授从1997年开始带研究生,培养了2名博士和5名硕士,把自己的才智传授给了后来者。他本人也刚刚45岁,正是年富力强,期盼他早日获得更大的成功。, http://www.100md.com(秦 秋 温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