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133022
消化系统疾病专辑(2003.03.1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14期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胃溃疡

    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医院的贾作民医师临床观察了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患者男,36岁,因精神倦怠,上腹疼痛,肢体乏力等就诊,纤维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炎及胃溃疡,证属脾土虚馁,肝木乘袭,气滞挟瘀,治以益气健脾,佐行气化瘀,护膜止痛,药物组成:炙生芪15g,炙桂枝6g,炒白芍30g,蒲公英30g,陈皮10g,白及15g,煅乌贼骨30g,佛手片10g,九香虫10g,田三七粉2g(冲)、焦三仙10g,炙甘草5g,蜂蜜1匙(冲)、红枣4枚、生姜2片。用法:日1剂水煎饭前服,服后即左侧卧床30分钟。先后共服药30余剂,其间原方略作加减,经治疗后,胃痛消失,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嗳气减少,无泛酸,纤维胃镜复查,食道及胃底未发现异常,胃体大弯侧溃汤已愈合,不见疤痕,仅见粘膜粗糙,原水肿样结节已消失,未见溃疡及糜烂,胃角下略见花样改变,6个月未复发。

    详见《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第10卷第4期第46页
, 百拇医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

    柳州市卫校附院林小武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均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116)中制定的返流食管炎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加胃镜检查进行诊断。首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加味小陷胸汤,药物组成:黄连9g,制半夏10g,柴胡10g,全栝楼15g,丹参15g,蒲公英30g,枳壳20g。用法: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兑入荸荠粉20g,文火煎成稀糊状,分成3份,日3餐后服。并用雷尼替丁胶囊150mg,日2次口服。对照组用吗丁啉片,每次10mg,日3次饭前服;雷尼替丁胶囊150mg,日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周,疗程结束1周内复查胃镜。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食管病灶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胃镜复查食管病变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均无变化。本组38例患者,治愈2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对照组30例,治愈1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理气降逆和胃,清热化淤散结,中西药合用,疗效满意。
, http://www.100md.com
    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18卷第5期第28~29页

    益胃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疣状糜烂

    庞莎莎观察了益胃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疣状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两组。本组用益胃欣,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白术、薏苡仁、茯苓、陈皮、厚朴、半夏、五灵脂、当归、川芎、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鸡内金、山楂、甘草。用法:每次15g,日3次口服。3个月为1疗程。若症状严重,可辨证施治,症状缓解后,继续口服中成药。对照组用雷尼替丁(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提供)150mg,日2次口服,疼痛缓解后,每晚150mg,或2周后改为每晚150mg,日1次。3个月为1疗程。疗效标准:胃镜疗效:治愈:疣状糜烂全部消失。显效:疣状糜烂个数减少1/2以上。有效:减少不到1/2。无效:不减少或增加。病理疗效:显效:腺颈部上皮、幽门腺增生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不超过粘膜层的1/3。有效:病理程度减少一个级差。无效:病理无改变或加重。本组40例,胃镜疗效为治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病理疗效为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36例,胃镜疗效为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88%;病理疗效为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8.33%。两组胃镜、病理疗效比较,本组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证实:益胃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疣状糜烂疗效优于雷尼替丁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详见《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9卷4期50页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胡传美观察了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脾胃虚寒型治以健脾温胃,益气活血,用香砂六君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组成:木香6g,砂仁6g,升麻6g,柴胡6g,甘松6g,干姜6g,党参10g,茯苓10g,枳实10g。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12g,百合12g,党参10g,白术10g,柴参10g,枳实10g,沙参10g,白芍10g,甘草3g,升麻6g。脾胃湿热型治以清热化湿和胃降逆,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物组成:半夏10g,黄芩10g,黄连2g,干姜6g,木香6g,藿香6g,石见穿15g。用药3个月为1疗程,停用其他药物,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总结疗效。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饮食恢复正常,胃镜、病理检查胃粘膜无腺体萎缩或萎缩面积缩小2/3,TM消失或由重度转为轻度,HP检查阴性。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饮食恢复正常,胃镜、病理检查胃粘膜萎缩面积明显缩小且程度减轻,TM转轻度,HP阴性或明显抑制。无效:治疗后症状、胃镜、病理复查无好转或加重者。结果显示:本组78例,显效47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9%。临床疗效证实: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 http://www.100md.com
    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18卷第1期第9页

    加味麦冬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沈永顺观察了自拟加味麦冬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首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用自拟加味麦冬饮:麦冬10g,党参20g ,百合20g ,当归10g ,法半夏10g ,乌药10g ,香附10g,陈皮10g ,炙甘草3g ,大枣5枚。随症加减: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g,丹参12g ,蒲公英15g ;阴虚症状明显加沙参12g ,石斛12g;胃粘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加天花粉10g ,白花蛇舌草20g。用法:日1剂水煎分2次饭前温服。对照组用养胃冲剂,每次1包,日3次饭前温开水冲服,维酶素每次6片,日3次。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连续服药3周为1疗程,3疗程后复查胃镜及病理。疗效标准: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标准评估。显效:自觉症状、体征消失,食欲增加,胃粘膜灰白区消失,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未见蓝色血管,胃粘膜无腺体萎缩。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粘膜灰白区范围缩小1/2以上,蓝色血管数减少,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程度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胃镜及病理检查无好转。结果显示:本组68例,显效33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68例,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0.59%。
, http://www.100md.com
    详见《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9卷4期52~53页

    乌螵清胃汤治疗返流性胃炎

    陈尚书观察了乌螵清胃汤治疗返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先后分两组。本组用乌螵清胃汤,药物组成:乌药15g,海螵蛸15g ,半夏10g ,陈皮10g ,蒲公英15g ,川楝子10g,三七(切片)5g 。随症加减:肝胃不和型加柴胡10g ,郁金10g,代赭石15g ,佛手10g ,旋复花(包煎)10g;肝胃郁热型加生白芍15g ,栀子15g ,柴胡10g ,郁金10g,青皮10g ;脾胃虚弱型加党参15g ,炒白术10g ,吴茱萸7g,干姜5g ,茯苓10g ;阴虚胃燥型加黄芪10g ,白术10g ,石斛10g,玉竹10g 。用法: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用泰胃美0.4g,吗丁啉10mg,均日3次口服。疗程同上。治疗期间均忌食酒类及辛辣、油腻之品,以清淡饮食为宜。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液澄清,幽门口胆汁返流消失,组织学改变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复查胃粘液变浅,幽门口胆汁返流明显减少,组织学改变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胃粘膜组织无改变或症状加重。本组55例,痊愈15例,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5%;对照组55例,痊愈2例,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69.1%。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内镜下所见,本组治愈率27.3%,对照组为5.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 http://www.100md.com
    详见《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9卷4期59~60页

    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

    张家口市中医医院的刘冰观察了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脾虚水泛型,药用基本方,其药物组成如下:黄芪30g,丹参30g,茯苓30g,土茯苓30g,连翘30g,赤芍10g,泽泻10g,白术10g,白茅根10g,紫河车10g。湿热壅盛型,药用基本方去黄芪、紫河车,加茵陈10g,金钱草30g。脾肾两虚型,药用基本方重用黄芪,加灵芝10g。瘀血症瘕型,用基本方加益母草30g,桃仁10g,红花10g。阴虚血热型:用基本方去黄芪、白术,加炒三仙30g,丹皮10g,玉竹10g。肝肾阴虚型,用基本方加枸杞子10g,女贞子10g。其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显效:腹水消退,自觉症状改善,肝功能改善或稳定。好转:腹水减轻,自觉症状及肝功能改善或稳定。无效:腹水不减,其它指标无改善,或因肝昏迷或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其结果如下:本组80例,显效62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据此认为,上方健肺益气,渗利水湿,活血化瘀,消症化积,用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24卷第4期第31页

    愈疡灵有利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李杰观察了愈疡灵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如下:用自拟愈疡灵,药物组成:党参15g,玄参15g,白术20g,甘草15g,生大黄10g,蒲公英15g,三七5g,白及20g,延胡索10g,黄连15g,乌贼骨15g,枳壳15g,香附15g,陈皮20g。用法:日1剂,半月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效标准:治愈:主要症状消失,内镜检查溃疡面消失至白色疤痕期。好转:主要症状减轻,内镜检查溃疡面缩小。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内镜检查溃疡面无变化或增大。结果显示:胃溃疡40例,治愈2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十二指肠溃疡60例,治愈

    4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临床疗效证实:愈疡灵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健脾化瘀,除湿热的作用,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吉林中医药》2002年22卷1期37页

    九香散治疗疣状胃炎

    永康市中医院吴天安观察了九香散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如下:用九香散,药物组成:九香虫(研粉吞)10g,炒茅术10g,制川朴10g,煨草果10g,煨葛根10g,佛手片10g,炙甘草10g,白及10g,云茯苓30g,淡吴萸3g,沉香曲20g,马齿苋20g,炒党参15g,炙黄芪15g。用法:日1剂水煎服,九香虫研粉后分2次吞服,连服2周为1疗程,1~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作为评定标准。疗效标准:治愈:上腹疼痛消失,胃镜示胃粘膜上疣状或丘疹样隆起变平或消失,顶端粘膜缺损糜烂愈合。显效:上腹痛基本消失,胃镜示疣状或丘疹样隆起变平或减少,顶端粘膜缺损或糜烂基本愈合。有效:上腹疼痛缓解,胃镜示疣状或丘疹样隆起有所减少,顶端粘膜缺损或糜烂有所好转。无效:上腹疼痛未见缓解,胃镜未见明显减轻。结果显示:本组共有15例患者,其中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1例。临床疗效证实:本方具有温中理气止痛的作用,治疗疣状胃炎,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18卷第1期第16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靖边县医院任子美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西米替丁400mg,每日2次口服;阿莫西林0.5g,每日3次口服;果胶铋2片,每日3次口服;均4周为1疗程。本组并用,治以生肌止痛、柔肝理脾,用自拟方,其药物组成如下:白芍15g,香附15g,甘草30g。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虚者加党参、白术;寒者加炒良姜、肉桂;热者加黄芩、黄连或黄柏;实者加大黄(炒焦)、枳实;痛甚加玄胡;吐甚加半夏或竹茹;出血加藕节、乌贼骨或三七。治疗前后行2次电子胃镜检查,观察病灶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症状变化,6个月后,治愈患者复查胃镜,观察有无复发。其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镜下溃疡面完全消失。显效: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溃疡病灶2/3愈合。有效:主次症均减轻,溃疡病灶愈合1/2以上。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未恶化者。其治疗结果如下:两组各30例,分别治愈率为86.2%、73.2%,总有效率为98.2%、88%(P<0.05)。据此认为,上方安脾和血,缓中止痛,用其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陕西中医》杂志2002年第23卷第7期第630页

    健脾益胃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厌食症

    王文、于树青、郑忠志观察了健脾益胃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厌食症的临床疗效。首先他们将患者随机分两组。本组用健脾益胃汤,药物组成:党参15g,黄芪25g ,白术15g ,茯苓15g ,淫羊藿12g ,当归15g ,白芍15g,半夏15g ,陈皮10g ,佩兰12g ,鸡内金10g ,谷芽15g ,麦芽15g。随症加减:阳虚加肉桂;阴虚加枸杞子;胃热加南沙参;胃寒加高良姜;伴胃痛加梭椤子;恶心呕吐加生姜、竹茹。用法:日1剂水煎浓缩至150ml,早、晚分服。20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用普瑞博斯(每片5mg,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每次5mg,日3次,疗程同本组。疗效标准:有效:食欲改善,上述伴随症状减轻,营养状况指标有改善,1个月内无复发。无效: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营养状况指标无明显改善或症状有改善,但1个月内复发。本组28例,有效21例,无效5例,退出观察2例;对照组2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退出观察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体重、左上臂三头肌皮褶厚度、转铁蛋白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疗效证实:健脾益胃汤具有补气健脾、行气和胃之功效,在减轻症状、改善营养状况方面较西药治疗为佳。

    详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22卷4期279页,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