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各科保健 > 儿科保健知识 > 小儿消化病防治270问
编号:10142790
中医对小儿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如何认识?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中医将腹泻称为泄泻,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便次增多为其主要的病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下:

    (1)内伤饮食

    小儿处于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满足机体的需要。小儿脾胃功能虚弱,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也较差。许多母亲盼望小儿成长心切,对孩子的饮食不加节制,肆食生冷、油腻饮食,给胃肠道造成很大的负担。这样,不仅不能把多吃进的食物消化吸收,相反,却损伤了脾胃,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伤则不能运化,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从而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发生泄泻。过早给小儿添加粗糙食品,或油脂类、生冷类饮食,都可造成脾胃内伤,而致腹泻。

    (2)感受外邪

    指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而引起脾胃功能紊乱形成的泄泻。古人有“无湿不成泻,湿多或重泻”之说。因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损伤脾阳,使脾失健运,水湿相杂而走大肠,成为泄泻。

    气候与泄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小儿出汗多,体内水分减少,体内废物排泄不畅快,这些废物刺激肠胃而形成泄泻。另外,小儿喂养时的奶嘴、奶瓶等器具消毒不够,最容易发生泄泻。

    (3)脾胃虚弱

    小儿脾胃本身就虚弱,或先天禀赋不足,但多数是由于后天失养导致的。小儿暴饮暴食、生冷无度,损伤了脾胃。脾的功能是运化转输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胃的功能是容纳消化吃进去的食物。脾胃功能失调,则喝进的水停留于脾胃而成了湿邪,吃进的食物积于脾胃而成了积滞,并走于大肠而致泄泻。久泄可以加重脾胃虚弱,不能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4)脾肾阳虚

    此证比脾胃虚弱病情更重,属于寒泻。一般多因小儿先天不足,或治疗疾病时过服苦寒攻伐之药,或大病之后调养不当,或久泄不止,损伤了脾肾之阳而形成。

    此外,由于小儿存在脏腑娇嫩、病情多变之特点,泄泻日久损伤气液,常会发生“伤阴”“伤阳”之变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