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诊断
编号:10160052
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系列介绍: 难得一见的中医诊断专书《望色启微》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16期
     此书问世于明末清初,在国内一直没有流传。此次与大家见面的版本源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这是一本明代以后不可多得的诊断学专著,此书序中,作者直言不讳地讲了著此书的目的:“惜后之医者,惟习脉法,以望闻两窍之学弃如弁髦……而孰知三指之外,别有了了之道耶?”撰著中“更将《灵》、《素》望色之旨反复细释。一句、二句,阐化一章。日之,月之,积而成集”、“释其文,绘其图,犹恐千虑一失”。说这部书难得,是指在中医诊断一派脉学书中,独树一帜,特别强调了望诊的重要性,且从医经中引经据典,对望诊的理论、分类、医案作了认真阐述,是一本第一次从望诊的角度系统整理《内经》中相关内容的专书。全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望色启微》三卷,82论。其中一、二两卷60论,以摘引《灵枢》、《素问》中的望色部分,加叙加议予以论述。第三卷的22论中,其中18论是整段引自《灵枢经》的“阴阳二十五人篇”、“卫气篇”、“论勇篇”、“本脏篇”、“师传篇”等。

    第一卷26论,首即“望色论”,其中有“人有疾病,必本色脉。”、“五脏虽隐于中,望之不见,然而传之为窍,发之为荣,列之为部分,分之为五官,此皆在外者也。在外者,望之可见,譬之草木,观其叶即可以知其根,观其华即可以知其实”。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望诊认识之深刻。在此卷中,作者摘引《灵》、《素》经典,列出“五色所自生”、“五色配脏法”、“五色吉凶法”、“五色主病法”、“望色浅深动静法”、“色脉相合法”等诸论。第二卷34论,作者不只是整理经文,摘录推崇,且结合临床上个人体会予以评述。不迷信古人,结合临床实践,注意一般与个别,提出病象,也注重常象。文中有“近世‘脉诀’中,竟以翠羽、鸡冠、蟹腹、子膏、乌羽五者为吉为生,而无一字谈及平色。《脉诀》果为王叔和所著?”、“外有五态殊其性,五形异其形,四方因风土而不一,贵贱因劳逸而不同。老少有别,寒暑殊常,是皆各有平色,细陈于后”、“至于病黄疸则通面俱黄,患酒齄则一鼻皆赤,癜风有赤白之斑,黑斑因血气之滞,大风毛脱,顽癣皮枯,种种不能尽述,是皆病气使然。……”再一次从各个角度列出观其色之重要和观其色之方法、角度、适宜诸方面。第三卷则是以2/3篇幅摘录《灵枢经》原文,下面以“示吉曰”作以评论。评论以阐发经文,谈及体会。如第六篇“望五脏小大高下坚脆偏倾主病法”,引自《灵枢》的“本脏篇”,作者评注曰:“五脏藏于躯壳之中,犹果核之藏于果中,不可得见。然果皮红者其核红,可由色理以知之也。果大者其核大,果长者其核长,可由骬、肩背、喉胁等以知之也。果叶肥则核亦肥,果枝瘦则核亦瘦,可由唇耳以知之也。……”由此可以看到作者对望色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认识之深。
, 百拇医药
    《望色启微》后集又包括《医意商》和《伤寒翼》两部分。《医意商》包括20例不同的类案。从各论的题目上可以看出是作者以自己在临床上的心得体会向读者展示对中风、痨瘵、小儿顿咳、疮疡初起、酒病、少年富贵志乐生病、症瘕积聚、鼓胀、血证等疾病的诊断、辨证与治疗方法。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记录了早期在民间施行的刮痧法,如打痧、提痧法。此部分还记录了对烟性、烟毒的本草治疗。书中虽少有理论考据,但作者对某些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经验之谈,使内容非常充实难得。

    《伤寒翼》也是一部单独作序的小册子。书前序文明确表示,“《伤寒翼》者,实非伤寒书”。此书当专为瘟疫而设,且与明代吴有性的《瘟疫论》前后问世,作者也曾参阅了吴氏之说,并以为自己所论更有所创见。书中共分十三论,均以“瘟疫”为题,于瘟疫治疗提出了自己在临床上应用的心得体会。应该说此书也是今天研究中医治疗瘟疫病的重要参考文献。

    作者蒋示吉,字仲芳,号了汉,今江苏苏州(古吴)人,明末医家。蒋氏幼学孔孟,博通诸子百家,至青年时代立志以医济人,遂深究岐黄之书,并旁及历代名医之著,在家乡医名远噪。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将其心得不断予以著书立说,而《望色启微》是一部很能体现作者医学思想及观点,并有所创见的中医诊断学著作,只是这部书不为国内的广大读者所熟悉。作者传世影响最大的医书当属《医宗说约》六卷,从问世至今已翻印了40余次,广大业内人士并中医爱好者都会对此书有深刻印象,相信《望色启微》与大家见面后,同样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除此之外,作者还著有《山居述》、《医宗小补》、《通医外治》、《针灸会元》。, 百拇医药(王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