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骨质疏松症
编号:10189484
北京协和医院:“综合治理”骨质疏松症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7日 科技日报
     本报讯

    在日前召开的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孟迅吾教授牵头完成的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髋部、脊椎及腕部骨折是三种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据估计,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髋部骨折发生在亚洲。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徐苓教授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年龄标化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女性为88/10万,男性为97/10万,这是国内首次得到经有效性验证的关于髋部骨折发生率的人群流行病学资料,该文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跨国家研究项目中唯一被纳入的中国大陆资料。

    徐苓等的研究显示:北京市区50岁以上的妇女脊柱骨折总患病率为15%,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年龄标化后的脊柱骨折患病率较美国白人妇女低5.5%,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唯一有标准化质量控制的中国北京人与美国白人骨密度的比较资料,该文发表在著名的美国骨矿研究杂志上,并在2000年全美骨矿研究大会(ASBMR)上报告并获奖。

    孟迅吾和周学瀛教授、邢小平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还在我国大陆首先揭示了调节骨代谢的主要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降钙素受体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在中国汉族人群与西方人之间以及中国人与统属蒙古人种的日本人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别,这些发现填补了世界上这一领域中国汉族人群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阐明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基础提供了理论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部分依据。

    协和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在国内首家完成了对编码人的骨钙素基因(BGP)的克隆和扩增,并成功地自创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人骨钙素放射免疫分析法。

    早期发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以及预测骨折危险性,是减少骨质疏松症危险的关键。近15年来,放射科余卫教授等相继采用5种方法测定患者骨密度及预测骨折危险性。林守清等通过对绝经前后妇女骨丢失以及骨密度测定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绝经后骨丢失按绝经时间分为快速丢失、稳定和再丢失三阶段。徐苓提交了国内第一份关于专业运动员骨密度的报告,提示长期运动无论是对松质骨还是密质骨的骨积累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亦可减少随年龄增长而导致的骨丢失。研究组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面也成绩斐然。历时10年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个短效、口服、天然雌激素制剂———戊酸雌二醇片(协和爱坤片),已于2000年获得国家药品管理局的新药证书,并由北京协和药厂正式投产。, 百拇医药(段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