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石药录》滑石为首 石板笔名垂青史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华夏民族,肇始炎黄。上古之时,瘟疟横行,神农炎帝,跋山涉水,济世救民,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乃祖国医药的伟大创始者,为后人留下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传说……
《石药录》滑石为首 石板笔名垂青史
整座大青山,以青石为主体。多少年的日晒风吹,雾雨浸润,分化只见于部分皮表。不少山丘或尖峰,甚至是一块巨大山石。当然山中也有不少其它石料,如沙层岩、石灰岩及各种五颜六色的矿石。四圪蛋及其背后的山峦,这种嶙峋怪石尤多。嘭嘭咔嚓的刨土凿石声,在山谷中悠悠回响。炎帝带领柴旺等人,早已又采药于山间。
昨晚返回柴胡苑后,炎帝恐怕太乙先生再次进山,劳累尚属小事,万一年老手足欠灵,这山险涧峻,非同儿戏。因而转思一策道:“太乙先生,本王外出多日,久不闻及政事。临魁又值年轻,涉事不深,谋略尚缺,恐于国事不利。本王特央请先生,明日随护送药品队员,返回明堂,佐临魁操持。”太乙本不愿返回,但明白炎帝用心之良苦,自己年事又高,上山时确让众人担心,因此也会意地点头,并说:“老夫自当竭力佐保王子,但瑶姬可不必陪我!”炎帝道:“此次采药,新见品种甚多,虽多维先生悉知,但他忙于馆务,且又诊病颇多,恐无暇顾及宣讲各药性能。本王意欲让瑶姬返回,一则护送先生,以慰我心。二则让多维先生之四子杂合,一并同回太医馆,既能帮国老三先生之忙,又可给各位医药人员宣讲药性,同时增加课徒部师资,以尽快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太乙、柴旺闻听,言之在理,并都赞同。因此今晨起来,炎帝依依不舍地目送太乙远去后,便与柴旺、辨象、辨病、辨时及随行药工等,一齐过得四圪蛋,直奔水泉沟而上。
, 百拇医药
水泉沟,位于四圪蛋背后正中,是大青山主峰下的一条小山沟。山路虽不好走,但一层一层的小山顶上,都有一块大小不等的稍平坦开阔地。而每个平台之间,或有绕山小径,或有人行蹬踩而成的上攀石阶。各层之中,也都有一条长短不等的瀑布,可以想象,一旦冰雪溶化,一条银河彩带,飘飞而下蔚然壮观。众人上得第三平台,此处防风特多,便动起手来。采到下午未时,除往返运回后的药品外,尚比昨日多出两倍。炎帝见时候也已不早,便让众人停采休息。甫一坐定,炎帝便指着东坡上一处白色山石道:“那处山上白石,看去似有人挖采痕迹,不知是何缘故?”辨象等三兄弟接口道:“若非大王提及,此一重要药品差点遗漏。”炎帝奇怪道:“白石头也能作药使用?”辨病道:“此石名唤滑石,能利六腑之涩结。”辨时恐怕大王听不明白,接道:“经反复多年多人验证,‘滑石味甘寒,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一般而言,主要在于通利水道,是临症时不可缺少的药品之一。”听说石头入药,炎帝顿感新奇道:“石头如何服用?”辨时接着道:“将滑石砸成细面,手拈时有细腻滑利之感,然后以水煎煮,约半个时辰,便可去渣饮汤。”炎帝立即命药工人员趁天时尚早,上去挖采一些,以便明日运回。然后又说:“天地造化,高不可测,区区石头,竟有如此作用!”辨象插话道:“此石的用处远远不止此,我等及病机所学知识,此石功不可没。”接着便与柴旺一起,将滑石与治学关系,详加演说。
, 百拇医药
早在多维青少年时期,聪颖过人,好学强记,人称过目不忘之才。其时忽有一喜好游历老人,淡于世俗,对任何人均不以名姓示告,但知见广博,经常往返于名山大川。闻知多维品学,乃专门给以启化,且不厌其烦地从远处带来古籍,限定时间,促多维熟读,一部读毕,他另换一部,如此数载,多维学识猛增。自老人末次来过后,多维即对山石草木等细作考究,以后更与柴旺共同研讨,因而学显大成。深究医药之际,除草木之外,见古人有滑石等治病传闻,因而更加细心钻研,终于撰成《石药录》一书。书中除滑石外,更将丹砂、云母、玉泉、石钟乳、矾石、硝石、朴硝、空青、曾青、禹粮石、白石英、紫石英、五色石脂、雄黄、雌黄、硫黄、水银、石膏、磁石、寒水石、阳起石、理石等,均一一探讨,辨析其形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使无用之石头,变为治病之宝。
在所有的石药之中,其质地以滑石最软,砸之可碎,研之成粉,磨之能光,雕之成型。且以此石画于它石,则能明见笔痕。经多维反复思考,取青黑之石磨平后,再用滑石写画,字迹逼真而醒目。因此,他独自进入深山,专挑大青石被风化后的石块,设法使其成为薄片,背回后磨光。再将滑石打成小块,以后锯成小指粗细之石条。这样,青石作板,白石作笔,可随意图写,也可随意擦洗。既往所读古籍,曾在石板上以石笔背写数过。后来又依据石板之大小,制成不同的正方和长方板块,给其四子及病机等,作为练字习学之用。他与柴旺的家中,各立一块特大石板,如逢授课,必手持石笔。有疑难者,则书写板上,以辅口授之不足。历经十余载之多,五人学见猛进,且互为切磋琢磨,是以进步殊快。近几年无论学识及医技等,均声誉近乎其父。世皆称辨象、辨病、辨时、杂合、病机为“山林五贤”。而多维、柴旺,人称“塞北两友”。此七人不隐私,不藏秘,心胸坦荡,潇洒倜傥,时人尽皆敬慕而师事之。
听完辨象讲述滑石制板,炎帝对这石药更加青睐,顺口念道:
滑石甘寒入胃膀,利水通淋收湿疮,清热解暑治湿热,湿郁三焦是主方。
吟毕又道:“不知杂合走时,是否将《石药录》带去?”辨象道:“已全稿带去,以备太医馆参考。”炎帝道:“很好,明日即告有关执事,令加紧刊刻该书,以利光大。”稍顿须臾,炎帝又吩咐药工,明日来时,让执理再派几名金石雕工,专门前来雕制大量石板石笔,尔后分发各分部落,作为样品,让各地因地制宜仿做,作为启发童蒙及记载要务之用。, 百拇医药(孟琳升 孟仲岐)
《石药录》滑石为首 石板笔名垂青史
整座大青山,以青石为主体。多少年的日晒风吹,雾雨浸润,分化只见于部分皮表。不少山丘或尖峰,甚至是一块巨大山石。当然山中也有不少其它石料,如沙层岩、石灰岩及各种五颜六色的矿石。四圪蛋及其背后的山峦,这种嶙峋怪石尤多。嘭嘭咔嚓的刨土凿石声,在山谷中悠悠回响。炎帝带领柴旺等人,早已又采药于山间。
昨晚返回柴胡苑后,炎帝恐怕太乙先生再次进山,劳累尚属小事,万一年老手足欠灵,这山险涧峻,非同儿戏。因而转思一策道:“太乙先生,本王外出多日,久不闻及政事。临魁又值年轻,涉事不深,谋略尚缺,恐于国事不利。本王特央请先生,明日随护送药品队员,返回明堂,佐临魁操持。”太乙本不愿返回,但明白炎帝用心之良苦,自己年事又高,上山时确让众人担心,因此也会意地点头,并说:“老夫自当竭力佐保王子,但瑶姬可不必陪我!”炎帝道:“此次采药,新见品种甚多,虽多维先生悉知,但他忙于馆务,且又诊病颇多,恐无暇顾及宣讲各药性能。本王意欲让瑶姬返回,一则护送先生,以慰我心。二则让多维先生之四子杂合,一并同回太医馆,既能帮国老三先生之忙,又可给各位医药人员宣讲药性,同时增加课徒部师资,以尽快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太乙、柴旺闻听,言之在理,并都赞同。因此今晨起来,炎帝依依不舍地目送太乙远去后,便与柴旺、辨象、辨病、辨时及随行药工等,一齐过得四圪蛋,直奔水泉沟而上。
, 百拇医药
水泉沟,位于四圪蛋背后正中,是大青山主峰下的一条小山沟。山路虽不好走,但一层一层的小山顶上,都有一块大小不等的稍平坦开阔地。而每个平台之间,或有绕山小径,或有人行蹬踩而成的上攀石阶。各层之中,也都有一条长短不等的瀑布,可以想象,一旦冰雪溶化,一条银河彩带,飘飞而下蔚然壮观。众人上得第三平台,此处防风特多,便动起手来。采到下午未时,除往返运回后的药品外,尚比昨日多出两倍。炎帝见时候也已不早,便让众人停采休息。甫一坐定,炎帝便指着东坡上一处白色山石道:“那处山上白石,看去似有人挖采痕迹,不知是何缘故?”辨象等三兄弟接口道:“若非大王提及,此一重要药品差点遗漏。”炎帝奇怪道:“白石头也能作药使用?”辨病道:“此石名唤滑石,能利六腑之涩结。”辨时恐怕大王听不明白,接道:“经反复多年多人验证,‘滑石味甘寒,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一般而言,主要在于通利水道,是临症时不可缺少的药品之一。”听说石头入药,炎帝顿感新奇道:“石头如何服用?”辨时接着道:“将滑石砸成细面,手拈时有细腻滑利之感,然后以水煎煮,约半个时辰,便可去渣饮汤。”炎帝立即命药工人员趁天时尚早,上去挖采一些,以便明日运回。然后又说:“天地造化,高不可测,区区石头,竟有如此作用!”辨象插话道:“此石的用处远远不止此,我等及病机所学知识,此石功不可没。”接着便与柴旺一起,将滑石与治学关系,详加演说。
, 百拇医药
早在多维青少年时期,聪颖过人,好学强记,人称过目不忘之才。其时忽有一喜好游历老人,淡于世俗,对任何人均不以名姓示告,但知见广博,经常往返于名山大川。闻知多维品学,乃专门给以启化,且不厌其烦地从远处带来古籍,限定时间,促多维熟读,一部读毕,他另换一部,如此数载,多维学识猛增。自老人末次来过后,多维即对山石草木等细作考究,以后更与柴旺共同研讨,因而学显大成。深究医药之际,除草木之外,见古人有滑石等治病传闻,因而更加细心钻研,终于撰成《石药录》一书。书中除滑石外,更将丹砂、云母、玉泉、石钟乳、矾石、硝石、朴硝、空青、曾青、禹粮石、白石英、紫石英、五色石脂、雄黄、雌黄、硫黄、水银、石膏、磁石、寒水石、阳起石、理石等,均一一探讨,辨析其形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使无用之石头,变为治病之宝。
在所有的石药之中,其质地以滑石最软,砸之可碎,研之成粉,磨之能光,雕之成型。且以此石画于它石,则能明见笔痕。经多维反复思考,取青黑之石磨平后,再用滑石写画,字迹逼真而醒目。因此,他独自进入深山,专挑大青石被风化后的石块,设法使其成为薄片,背回后磨光。再将滑石打成小块,以后锯成小指粗细之石条。这样,青石作板,白石作笔,可随意图写,也可随意擦洗。既往所读古籍,曾在石板上以石笔背写数过。后来又依据石板之大小,制成不同的正方和长方板块,给其四子及病机等,作为练字习学之用。他与柴旺的家中,各立一块特大石板,如逢授课,必手持石笔。有疑难者,则书写板上,以辅口授之不足。历经十余载之多,五人学见猛进,且互为切磋琢磨,是以进步殊快。近几年无论学识及医技等,均声誉近乎其父。世皆称辨象、辨病、辨时、杂合、病机为“山林五贤”。而多维、柴旺,人称“塞北两友”。此七人不隐私,不藏秘,心胸坦荡,潇洒倜傥,时人尽皆敬慕而师事之。
听完辨象讲述滑石制板,炎帝对这石药更加青睐,顺口念道:
滑石甘寒入胃膀,利水通淋收湿疮,清热解暑治湿热,湿郁三焦是主方。
吟毕又道:“不知杂合走时,是否将《石药录》带去?”辨象道:“已全稿带去,以备太医馆参考。”炎帝道:“很好,明日即告有关执事,令加紧刊刻该书,以利光大。”稍顿须臾,炎帝又吩咐药工,明日来时,让执理再派几名金石雕工,专门前来雕制大量石板石笔,尔后分发各分部落,作为样品,让各地因地制宜仿做,作为启发童蒙及记载要务之用。, 百拇医药(孟琳升 孟仲岐)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矿物类 > 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