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68001
面对疫情我们该怎么办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20期
     时值初春,大地复苏,煦风拂面,但乍暖还寒,天气变化剧烈,正是多种流行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如感冒、肺炎、麻疹、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去冬今春,一些地区的流行性感冒和非典型性肺炎,曾引起人们的恐慌和对一些药物的抢购。面对重大疫情的预警和应变防范工作、国际医学协作、滥用抗生素问题和公众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心理应激能力等,一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改变、免疫损害宿主的不断增加、病原体的变异和抗生素耐药率的显著上升,都使这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面临许多棘手问题。中医药在一场大的流行性疾病到来时,如何发挥其作用和优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采访了大内科主任、呼吸热病科主任周平安教授。

    周平安教授1965年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1980年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近40年来,周平安教授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曾协助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进行热病和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还师从疑难病专家宋孝志,在中医治疗急性热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在呼吸热病上有独到治疗经验。1998年北京流感大流行时,以周平安教授为主的医务人员配制的中药感冒合剂,病人轻症1日1剂,重症1日2剂,分4次温服,多数病人当日退热,疗效显著。当时全院职工加班加点加工袋装合剂,昼夜供应京城和外地的大量病人,使许多已花了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药费、输液打针仍不能退烧的病人,吃了几剂几十元钱的中药就病愈了。当时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疗效轰动京城,不到一个月时间医院就治疗了十几万人次,深受广大病人欢迎,也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扬。
, 百拇医药
    周平安教授说,流行性疾病是指能在较短时间内广泛蔓延的传染病,常见有流感、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甲肝,以及前些日子在广东地区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等,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应对流行性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传染病,周平安教授主要谈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天气剧变,做好预防措施

    周平安教授从多年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体会,特别是对流感的历史研究、追踪观察研究方面,首先谈了流行性疾病的发病规律。

    通过对从公元前4世纪以来中外每一次流感的研究,发现其发生的天气规律,都是天气较暖而后突然寒流袭来,大风降温,使原本代谢旺盛、毛孔开张的机体,在突降的寒冷环境中免疫能力下降,又加上保暖不当和疲劳而发病。《伤寒论·序》中就记载了建安年间在寒流后暴发的一场流感,这是对《伤寒论》中描述的症状体征、传变规律、治疗方药和有关历史资料分析得出的结论。又如1998年岁末,北方久旱无雪,气温偏高,即“非其时而有其气”,之后又突然大风降温引起流感。当时病人不分男女老少,症状相似,急诊爆满。前几年欧洲的一次流感,在本不是流感高发年发生,就是因为具备了这一天气条件。尽管我国的实验室研究发现,去冬我国北方流感病毒甲3型较活跃,但因为没有外界天气变化条件,所以去冬没有流感流行,今春也不易发生流感大流行。所以每当天气剧烈变化,尤其是天气温暖后又突遇降温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在有可能发生大的疫情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周平安说,中医药预防流行性疾病,已有几千年历史,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秋冬或冬春气温剧烈变化时,注意防寒保暖,使阳气固秘不外泄,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功能;二是注意隔离病人,避免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尽量不到人多的场所,还要开窗换气或用食醋熏蒸、消毒空气;三是用中草药预防。我们多年来吸取历代经验,研制了以贯众、板蓝根、羌活、甘草为主的预防感冒合剂,效果显著,这种方法虽无特异性,但有普遍性和广谱性,在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疫情到来,发挥中医药优势

    医生对一些常见流行性疾病要敏感,比如对流感,每年一入冬,直到来年春天,都要对其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早下手做些准备,包括思想上和物质上的。这也就是针对广东地区发生非典型性肺炎后有人提出的预警和应变防范机制。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往往来势凶猛,一旦发生大的流行,许多病人常到大医院、西医院就诊,没想到求治于中医,而中医药恰恰在防治上有一定的优势。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侧重于宏观,历来重视“天人合一”、外因与内因的统一,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中医对于感冒和流感的辨证,多以寒热论治,夏令兼顾湿证,对于燥证的论述较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暖气进入千家万户,室内空气夏天阴凉,冬季温暖,与外界形成巨大反差。人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冬季在家中应寒反暖,致使热邪内生;室外风寒不断,尤其在气候骤变,寒流袭来之时,易被寒邪外束,形成“内热外寒”。内热蕴郁肺胃,不得发散,使热势越来越高;外寒如冰,紧束肌表,使全身酸楚疼痛。因此,对于冬春的感冒或流感,仅从表寒、表热、温燥、凉燥分类,显然不够,必须内外兼顾,表里同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以清里,散寒透邪、通经舒络而解表。

    在对付流感上,我们每年都对气候特征、天气变化、人群状态等进行分析,并经多年研究和实践总结,制备了系列药物。我们研制的感冒合剂,经初步观察,多数病人服药2~3剂即能显效或治愈,另对伴高热者配有感冒解热合剂,咳嗽者有感冒咳嗽合剂。对于夏季暑热夹湿,我们配有感冒清暑合剂;对特殊病人如糖尿病患者用人参叶、黄芪、生地等药益气养阴解表。这是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市民饮食起居特点而确定的治疗原则。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治疗流感的优势在于速效、特效,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既省钱又无毒副作用。中医通过调整整体机能状态,提高抗病能力,驱邪外出。中药可以抑制病毒,还可以通过发汗解表,将病毒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排除体外,缩短病程。中医更重视因人制宜,兼顾并发症,如糖尿病人患流感,在用药上一方面照顾气阴两虚的体质,一方面用些透邪药物,驱邪外出,标本兼治,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避免气阴两虚与外邪相互作用而使糖尿病加重。同样,冠心病、中风病、肺心病等患者在患流感时,中医治疗都会标本兼顾,因人制宜,加用不同的药物,防止因流感而使旧病加重。

    三、正确引导,防止恐慌

    流行性疾病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群发病,使医院很快接诊大量病人,医护人员应接不瑕,医院若无应急措施,易造成慌乱现象,甚至使医护人员相继染病。

    其实在大量人群发病、就诊过程中,医护人员面临着既要对病人治疗,又要自身防护的问题,所以我们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还要有及时得当的防治措施。可以让与病人接触密切的人员服用金银花、贯众、板蓝根等中药煎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有一点要说明,有些媒体宣传板蓝根可治流感和非典型性肺炎,这是不恰当的。板蓝根是大苦大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中药,主要用于温毒,其虽有抑杀病毒作用,但对有些流行性疾病早期的表证阶段没有发汗解表作用,只能配合中药辨证处方或在邪入营血时运用,单用不仅难有疗效,甚或损伤脾胃。另外开窗通气、空气消毒等也非常必要。在用醋薰蒸房间时一定要用食醋,因为有些白醋不是粮食酿造的,而是用醋酸稀释调制的,对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尚无确定的杀灭作用。所以在重大疫情时,医护人员及媒体的正确宣传引导至关重要。
, http://www.100md.com
    对于流行性疾病,一定要分清病原微生物,不能一见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症状就马上用抗生素。对病毒所致疾病,除了合并细菌感染,抗生素没有治疗作用,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和菌落失调,还会增添别的病,提请大家特别注意。

    周平安教授根据多年来的防治经验,也总结出了一些教训。如老年人和儿童发病后,因为体质等原因,症状多不太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一旦治疗不及时或误治,又易引起并发症。如流感可引起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喉炎等,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结束了对周平安教授的采访,记者还在思考。流行性疾病不但危害人体健康,还会造成社会的恐慌、公众的心理危机。在十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十届会议期间,大会收到多份提案,建议政府成立对突发事件诸如大的疫情的指挥中心和协调机构,组织专业队伍,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各方面职责和行为,提高民众的识别能力、应变能力。面对疫情,无论是政府、医疗机构,还是媒体和广大民众,都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措施。政府部门要有相关的应对机制,如专家提出的预警机制、国际医学援助机制等,还要有指定的信息发布机构,以稳定人心;医院要成立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医护人员要有应对疫情的能力和措施;媒体要及时正确地宣传,不要危言耸听或道听途说,一定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进行宣传;有关机构也要对广大民众进行防疫宣传,使群众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对谣传的识别能力,避免不必要的心理危机;中医药要尽快介入其中并发挥作用和优势,不要到了西药没办法时再想起用中药。相信随着我国各项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我们会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建立起多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疫情危机处理机构和体系,中医药也将在对流行病的防治中展现魅力及其卓著疗效。, 百拇医药(海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