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编号:10161549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周围血液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大于400~450/mm3时称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在临床上常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嗜酸粒细胞计数正常值为50~250/mm3,在内源性糖皮质类固醇水平升高的早晨常稍有降低。

    【嗜酸粒细胞的生成】

    细胞因子IL-5能特异地促进嗜酸粒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成熟,是引起嗜酸粒细胞生成增加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嗜酸粒细胞主要留居于组织中如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与深层组织之间的界面上,寿命可长达数周。血中嗜酸细胞数并不能确切反映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多少。本症主要是骨髓内嗜酸粒细胞生成增多,以致血液和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过份积聚。嗜酸粒细胞浆内含有特异的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决定了细胞的染色和功能特征。嗜酸粒细胞除具吞噬功能外,还有一系列的免疫功能,具有细胞毒作用的阳离子颗粒蛋白对不能被吞噬的蠕虫类寄生虫有杀伤作用,即能参与宿主抗寄生虫感染。嗜酸粒细胞合成的脂类介质如:环内过氧化物、白三烯C4、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能引起呼吸道平滑肌收缩,粘膜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变。嗜酸及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同时可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参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嗜酸粒细胞大量破坏后,其颗粒中的蛋白质聚合而成的夏-莱(Charcot-Leyden)晶体可见于患者的痰、粪和组织内,是嗜酸粒细胞相关疾病的标志。嗜酸粒细胞参与正常免疫防御反应的同时,也能造成组织损伤。
, 百拇医药
    【与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的原发疾病】

    (一)寄生虫感染 是嗜酸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单细胞的原虫感染一般不引起嗜酸粒细胞增高,而多细胞的蠕虫、吸虫可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其程度与虫体,特别是幼虫侵入组织的数量和范围相平行。限于肠道腔内的感染如:蛔虫、绦虫,一般不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临床对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增多者必须仔细了解患者生活环境及饮食史,检查粪便以发现虫卵或幼虫。但有的寄生虫如旋毛虫、丝虫感染,并不能从粪便中检出。因而有寄生虫接触史者,有哮喘发作,移位性肺炎,肝肿大等蚴虫移行征表现者,必须进行有关的血液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二)变态反应性疾病 包括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过敏反应等均可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药物过敏反应可仅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一旦出现药物热和器官受累时应立即停药。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嗜酸粒细胞不但在血液内增多,而且在尿液中亦可被检出。
, 百拇医药
    (三)感染性疾病 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常可引起嗜酸粒细胞增高,在恢复期大多回复正常。有的真菌(曲菌和球孢子菌)病和慢性结核病亦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四)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idiopathic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本征是以嗜酸粒细胞持续、过量地生成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诊断标准为:①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00/mm3,持续半年以上;②缺乏明确的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因;③有器官受累的症状和体征。由于患者主要受累的器官不一,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神经精神症状、瘙痒、皮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水肿等。最严重的是心内膜下血栓形成和纤维化,腱索纤维化,导致房室瓣返流,最终发生进行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探查可用于诊断和监测。来自心脏的栓塞、弥漫性脑病、周围神经病,特别是多发性单神经炎是神经系统受累的主要表现。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亦常受累。主要脏器累及者预后差。表现为血管性水肿者,心脏常不被累及,预后较好。
, 百拇医药
    (五)肿瘤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罕见。该病除白血病常见的发热、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心、肺、神经系统和皮肤浸润症状比较突出,因而亦有将其归入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者(详见"少见和特殊类型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少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肿特别是起源于能产生粘蛋白的上皮细胞癌、蕈样肉芽肿、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亦常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六)皮肤病 多种皮肤病包括肿瘤、天疱疮、疱疹性皮炎、剥脱性皮炎、湿疹、牛皮癣、疥疮、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及妊娠期的某些皮肤病均可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七)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pulmonary infiltrationwith eosinophilia,PIE)这是一组并不少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多与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但病因尚不确切。临床特点是咳嗽、胸闷、气急。血嗜酸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肺部有斑片云雾状的散在或游走性浸润灶和肺组织活检示嗜酸粒细胞增多为其诊断要点。可分为以下不同类型:
, http://www.100md.com
    1.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Laffler'ssyndrome) 可能为寄生虫感染或药物引起的肺泡一过性变态反应。症状轻,一般无需治疗,常于一月内自愈。

    2.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症状较明显,病程亦较长。肺部X线表现为不规则片状阴影,常呈双侧分布,可为游走性或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最后导致局部纤维化或蜂窝状变化。肺部病灶病理检查可见密集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伴多核巨细胞或嗜酸性肉芽肿形成。巨噬细胞内可见夏-莱二氏结晶。显微镜下痰液内也含大量嗜酸粒细胞。在明确诊断后,一般用泼尼松治疗,30~40mg/d,症状好转即减量维持。为防止复发,疗程需长达一年。

    3.哮喘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40~60岁起病;女性多见,以反复咳嗽、哮喘为特征,多发生于对曲菌或念珠菌、花粉、烟雾等过敏者。患者咳嗽较剧,痰内含大量嗜酸粒细胞和(或)真菌菌丝。阻塞性通气障碍明显,且可逆性较差。少数患者有胸腔渗液、心包积液、多发性关节炎、荨麻疹、肝脏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胸部X线检查肺上部常有阴影,以双侧多见,可有支气管阻塞或扩张的表现。如以曲菌制备的抗原做皮试可见即刻型和迟缓型阳性反应。明确诊断后应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症状,防止复发。
, 百拇医药
    4.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本症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发病与丝虫感染和过敏密切相关。肺部病理除嗜酸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外,还有小支气管坏死和嗜酸性脓肿形成,甚至在病灶中心可见微丝蚴及其残骸。X线示两肺弥漫性肺纹增深,散在细小结节。治疗用枸橼酸乙胺嗪(海群生)治疗,症状重者可加用泼尼松。亦可用左旋咪唑驱虫治疗(参阅"丝虫病")。

    5.肺变应性血管炎与肉芽肿 是最严重的PIE。病变还常累及其它系统的脏器。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欠佳,预后较差。详见"肺嗜酸粒细胞浸润"节。

    (八)嗜酸粒细胞胃肠炎 发病与免疫有关,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甚至腹水、肠梗阻等。血中嗜酸粒细胞可高达60%~85%,消化道粘膜至浆膜层有广泛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病程可长达10多年,个别发展为淋巴瘤。

    此外,炎症性肠病包括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也可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 百拇医药
    (九)免疫性疾病 血管炎(过敏性血管炎、变态反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嗜酸粒细胞性筋膜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后常有嗜酸粒细胞增多。

    (十)其它疾病 浆膜炎症、长期腹透、腹部照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或垂体功能低下等疾病。损伤或反复穿刺引起的胸膜非特异性反应,胸水和血中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诊断说明】

    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增高即可诊断本症。关键是病因诊断,必须详细全面检查,以确定原发疾病。对诊断不肯定者应定期随访。

    【治疗说明】

    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不应周旋于嗜酸粒细胞的杀伤。

    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减少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必要时加用羟基脲、长春新碱或苯丁酸氮芥。对难治性或不能耐受上述治疗者α干扰素可能有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