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肿瘤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一)表皮样和皮样囊肿 由皮肤外胚层组织在中枢神经中的胚性残余发展而成。国外资料其发生率占脊髓肿瘤的1.5~3.5%,本组见32例,占3.9%,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见17.3%。囊肿有完整包膜,呈球形或椭圆形,有时分叶。囊壁不厚,囊内含脱屑表皮细胞,皮样囊肿之内容尚混有皮脂腺分泌物或毛发。在镜检下,囊壁外层为胶原纤维,内层为复层鳞状或立方形上皮。皮样囊肿之囊壁中尚有皮脂腺、汗腺与毛囊。囊肿可为多发性。在同一患者中多发性囊肿可同属表皮样囊肿或皮样囊肿,或两者合饼发生;同一患者之几个肿物,大都局限于一处,但亦有相互远隔。约有30%患者在囊肿部位并发皮肤瘘(dermal sinus),后者由皮肤组织构成。其外端为1小孔,位于背部中线,与身体表面相通。内端到达椎管内。瘘管的完整程度不一;有时是一个由鳞状上皮覆盖的小管,有时仅为一胶原纤维带而没有内腔。皮肤瘘大都与皮样囊肿并发,与表皮样囊肿饼发者较少。患者可伴发脊柱闭合不全畸形 如脊髓裂、双脊髓、脊椎裂等。隐性脊柱裂尤为常见,见于30%患者。病变好发部位在脊柱之下部,位于胸9脊椎以下者占全数的75%,如图57-13所示。有报告囊肿占整个脊髓的中央管并伸入到延髓中去的情况。63%的囊肿位于硬脊膜内髓外,31%在髓内,6%在硬脊膜外。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为一般脊髓肿瘤的症状。由于这是先天性疾病,病人年龄多较轻,在20岁以下者占33%,平均年龄29.1岁(见图57-14)。又由于囊肿增大的速度较慢,病程则较长,文献中最长达43年,平均9.2年。患者若并发皮肤瘘,则感染可经瘘管进入椎管内,引起急性脑膜炎或截瘫。这类患者年龄都较轻。
治疗:手术切除囊肿。囊壁若与神经组织牢固粘着,可保留粘着部份不予切除。由于囊肿生长缓慢,可能在长期内不发生复发症状。由于囊肿巨大,脊髓往往被压成薄片,加以压迫时间甚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据文献及本组资料分析,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痊愈者9%,有进步者73%,无进步者9%,症状加重者4%。手术时若囊肿内容散入蜘网膜下腔中,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皮肤瘘感染与脊管内局限性感染,应紧急作手术消除感染和解除急性脊髓压迫症状。
(二)畸胎瘤与畸胎样瘤 位于椎管内的畸胎瘤和畸胎样瘤(不包括骶尾部的畸胎瘤)是少见病变。本组仅见3例,占椎管内肿瘤的0.5~2%。可发生在各年龄组,但在儿童中多见,60%小于15岁。病变多位于中胸段以下,但也偶见于颈段。可位于髓内、硬膜外或硬膜下髓外,而以后者多见,占70%。畸胎瘤由三个胚叶组织构成,畸胎样瘤由两个胚叶组织构成。患者常并发病变节段的脊柱畸形,如隐性脊柱裂,脊柱融合等。局部皮肤可见多毛,色素沉着,血管痣等。病变引起脊髓压迫症症状。病程多较长,良性病变用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 百拇医药
(三)肠源性囊肿 是起源于神经肠管的胚性残余,为少见病变。年龄分布于新生儿和65岁间,据47例文献资料统计,病变好发于颈胸段(C5~D2)和胸腰段(D10~L2),分别见15与16例,其余16例平均分布于其它节段。男女之比为2.6∶1。病变可发生在脊髓的腹侧、背侧或髓内。位于颈段者多见(占34%)。节段分布为:颈、颈胸、胸、胸腰、腰、骶段各占34、17、11、15、15和8%。病变呈囊肿、囊壁为结缔组织,可含有腺体,内腔由单层或复层柱状上皮覆盖。囊内多为无色液体,含粘蛋白,也可混浊与粘稠。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治疗可用手术切除,肉眼全切除后,有时仍可复发。
(四)脊索瘤 来源于外胚叶的脊索残留组织。大多数形成斜坡或脊椎肿瘤。脊椎脊索瘤起源于椎体或椎间盘,可向后侵入椎管内,或向前凸到颈部或胸、腹腔。少数脊索瘤起源于硬脊膜外,主体位于硬脊膜外,可有舌状瘤块向前侵入椎体。病理性质有良性、恶性之分。前者生长缓慢,可不引起临床症状,而是尸检时的偶然发现。恶性脊索瘤引起骨质局部破坏,可发生转移。脊索瘤的好发部位为斜坡(约占半数)与骶尾椎(约占1/3),位于其他脊椎者仅占15%。其中以颈椎和腰椎较常见,颈、胸、腰椎发病率之比约为4.5∶1∶4.5。肿瘤呈灰白色质软胶冻样组织,由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镜检可见多形性空泡细胞形成的不规则小
时。侵入椎管的脊索瘤引起慢性脊髓压病程可达1~3年,无特殊临床特征。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后仍要复发,并可见远处转移。术后生存期取决于病变节段。颈椎脊索瘤病人中,有2/3的术后生存期不足1年;胸、腰段者则1/3可达5年;然而,各节段都有10%的病人,其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 http://www.100md.com
(一)表皮样和皮样囊肿 由皮肤外胚层组织在中枢神经中的胚性残余发展而成。国外资料其发生率占脊髓肿瘤的1.5~3.5%,本组见32例,占3.9%,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见17.3%。囊肿有完整包膜,呈球形或椭圆形,有时分叶。囊壁不厚,囊内含脱屑表皮细胞,皮样囊肿之内容尚混有皮脂腺分泌物或毛发。在镜检下,囊壁外层为胶原纤维,内层为复层鳞状或立方形上皮。皮样囊肿之囊壁中尚有皮脂腺、汗腺与毛囊。囊肿可为多发性。在同一患者中多发性囊肿可同属表皮样囊肿或皮样囊肿,或两者合饼发生;同一患者之几个肿物,大都局限于一处,但亦有相互远隔。约有30%患者在囊肿部位并发皮肤瘘(dermal sinus),后者由皮肤组织构成。其外端为1小孔,位于背部中线,与身体表面相通。内端到达椎管内。瘘管的完整程度不一;有时是一个由鳞状上皮覆盖的小管,有时仅为一胶原纤维带而没有内腔。皮肤瘘大都与皮样囊肿并发,与表皮样囊肿饼发者较少。患者可伴发脊柱闭合不全畸形 如脊髓裂、双脊髓、脊椎裂等。隐性脊柱裂尤为常见,见于30%患者。病变好发部位在脊柱之下部,位于胸9脊椎以下者占全数的75%,如图57-13所示。有报告囊肿占整个脊髓的中央管并伸入到延髓中去的情况。63%的囊肿位于硬脊膜内髓外,31%在髓内,6%在硬脊膜外。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为一般脊髓肿瘤的症状。由于这是先天性疾病,病人年龄多较轻,在20岁以下者占33%,平均年龄29.1岁(见图57-14)。又由于囊肿增大的速度较慢,病程则较长,文献中最长达43年,平均9.2年。患者若并发皮肤瘘,则感染可经瘘管进入椎管内,引起急性脑膜炎或截瘫。这类患者年龄都较轻。
治疗:手术切除囊肿。囊壁若与神经组织牢固粘着,可保留粘着部份不予切除。由于囊肿生长缓慢,可能在长期内不发生复发症状。由于囊肿巨大,脊髓往往被压成薄片,加以压迫时间甚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据文献及本组资料分析,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痊愈者9%,有进步者73%,无进步者9%,症状加重者4%。手术时若囊肿内容散入蜘网膜下腔中,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皮肤瘘感染与脊管内局限性感染,应紧急作手术消除感染和解除急性脊髓压迫症状。
(二)畸胎瘤与畸胎样瘤 位于椎管内的畸胎瘤和畸胎样瘤(不包括骶尾部的畸胎瘤)是少见病变。本组仅见3例,占椎管内肿瘤的0.5~2%。可发生在各年龄组,但在儿童中多见,60%小于15岁。病变多位于中胸段以下,但也偶见于颈段。可位于髓内、硬膜外或硬膜下髓外,而以后者多见,占70%。畸胎瘤由三个胚叶组织构成,畸胎样瘤由两个胚叶组织构成。患者常并发病变节段的脊柱畸形,如隐性脊柱裂,脊柱融合等。局部皮肤可见多毛,色素沉着,血管痣等。病变引起脊髓压迫症症状。病程多较长,良性病变用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 百拇医药
(三)肠源性囊肿 是起源于神经肠管的胚性残余,为少见病变。年龄分布于新生儿和65岁间,据47例文献资料统计,病变好发于颈胸段(C5~D2)和胸腰段(D10~L2),分别见15与16例,其余16例平均分布于其它节段。男女之比为2.6∶1。病变可发生在脊髓的腹侧、背侧或髓内。位于颈段者多见(占34%)。节段分布为:颈、颈胸、胸、胸腰、腰、骶段各占34、17、11、15、15和8%。病变呈囊肿、囊壁为结缔组织,可含有腺体,内腔由单层或复层柱状上皮覆盖。囊内多为无色液体,含粘蛋白,也可混浊与粘稠。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治疗可用手术切除,肉眼全切除后,有时仍可复发。
(四)脊索瘤 来源于外胚叶的脊索残留组织。大多数形成斜坡或脊椎肿瘤。脊椎脊索瘤起源于椎体或椎间盘,可向后侵入椎管内,或向前凸到颈部或胸、腹腔。少数脊索瘤起源于硬脊膜外,主体位于硬脊膜外,可有舌状瘤块向前侵入椎体。病理性质有良性、恶性之分。前者生长缓慢,可不引起临床症状,而是尸检时的偶然发现。恶性脊索瘤引起骨质局部破坏,可发生转移。脊索瘤的好发部位为斜坡(约占半数)与骶尾椎(约占1/3),位于其他脊椎者仅占15%。其中以颈椎和腰椎较常见,颈、胸、腰椎发病率之比约为4.5∶1∶4.5。肿瘤呈灰白色质软胶冻样组织,由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镜检可见多形性空泡细胞形成的不规则小
时。侵入椎管的脊索瘤引起慢性脊髓压病程可达1~3年,无特殊临床特征。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后仍要复发,并可见远处转移。术后生存期取决于病变节段。颈椎脊索瘤病人中,有2/3的术后生存期不足1年;胸、腰段者则1/3可达5年;然而,各节段都有10%的病人,其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