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热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回归热(relapsing fever)是由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急起急退的发热、全身肌肉酸痛、1次或多次复发、肝脾肿大等,重症有黄疸和出血倾向。本病可分为虱传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两种。在我国流行的回归热主要是虱传型。
【流行特征】
病原为包柔体属(Borrelia),可引起人类疾病者有多种,虱传回归热的病原体称回归热包柔体(B.recurrentis);导致蜱传回归热者有B.duttoni、B.crocidurae、B.persica、B.latyshewi、B.hermsi等,因不同地区而异。包柔体革兰染色阴性,厌氧,长7~30μm,宽0.3~0.5μm;具3~10个粗大而不规则的螺旋、两端尖锐。在周围血液涂片中极易找到,在暗视野下可见灵活的螺旋状活动,向各方向作快速旋转游动。电镜下菌体两端各有1束由12~15条轴丝构成的鞭毛样物。在含血清、腹水、兔肾组织碎片的培养基中,2~3日后螺旋体可生长繁殖,但不易传代保存;也可将血清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中或实验动物体内。
, 百拇医药
回归热螺旋体以横断分裂进行繁殖,对干燥、热和多种化学消毒剂均较敏感,但耐低温,在血凝块中于0℃时可存活3月之久。虱传和蜱传回归热两者的病原间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反应。
虱传回归热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国内在解放后已很少有本病报道。不良卫生条件、居住拥挤等为发生本病的社会条件。本病常与虱传流行性斑疹伤寒同时流行,甚至1人同时感染两病。蜱传回归热散发于世界各国的局部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地区为著。发病季节以春、夏季(4~8月)为多,国内主要见于南疆、山西等地。
(一)传染源 患者是虱传回归热的唯一传染源,以人→体虱→人的方式传播。鼠类是蜱传回归热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体虱是虱传回归热的主要媒介,其他尚有头虱、臭虫等。当虱吸吮病人血液后,螺旋体在5~6日后即自胃肠道进入体液中大量繁殖,但不进入唾腺、卵巢及卵。螺旋体在虱体内仅存活至虱自然死亡(25~30日),不经卵传至后代。人被虱叮咬后因抓痒将虱体压碎,螺旋体自体腔内逸出,随皮肤创面进入人体,也可因污染手指接触眼结膜或鼻粘膜而导致发病。孕妇患者的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有将虱放口中嚼碎的恶习者,则病原体可经过口腔粘膜侵入体内。患者血液在发作间歇期仍具传染性,故输血亦可传播本病。
, 百拇医药
蜱的生命远较虱为长,吸入患者血液后病原体可在蜱体内存活数年以上,且可经卵传至下代。蜱的体腔、唾腺和粪便内均含有病原体。当蜱刺螫吸血时可直接将病原体从皮肤创口注入人体,其粪便和体腔内(压碎后)的病原体也可经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
(三)易感者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男女老幼的发病率一般无明显差别。患病后的免疫力短暂,1年后可再感染。
【发病机制】
病原体自皮肤、粘膜侵入体内后,即在血循环中迅速繁殖生长,产生大量包括内毒素类物质在内的代谢产物,从而导致发热和毒血症症状。当人体对螺旋体引起免疫反应产生以免疫球蛋白M为主的特异性抗体如溶解素、凝集素、制动素等后,螺旋体即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被吞噬和溶解,并从周围血中消失,高热骤退,转入间歇期;但血中病原体并未完全被杀灭,故仍具传染性。
回归热发作与间歇交替的原因是免疫反应的一种特殊现象。螺旋体抗原易产生变异,使初发产生的抗体不能凝集溶解复发的螺旋体,每次复发的螺旋体,在抗原性上是改变了的新种,复发的次数越多则不同抗原性的变种亦越多。目前已发现有9种抗原结构的变种,以A和B变种最常见。反复发作多次,至病原体抗原变异不能超越特异性抗体的作用范围时,复发不再出现。回归热的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一般可维持2~6月。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除引起毒血症症状外,尚可损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性贫血、出血倾向及黄疸等。螺旋体在间歇期隐藏于内脏,如肝、脾、肾、脑、骨髓等,尤其是有丰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中。
, http://www.100md.com
病变主要见于脾、肝、肾、心、脑、骨髓等,以脾的变化为最著。脾脏肿大,质软,有散在的梗塞、坏死灶及小脓肿,镜检可见巨噬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肝脏时有肿大,可见散在的坏死灶、出血、弥漫性充血和浊肿性退行性变。脾肿大,有滤泡灶性脓肿,偶可产生自发性脾破裂。心脏有时呈弥漫性心肌炎,有网状细胞浸润和间质性病变,肾浊肿、充血,曲管内有时可找到病原体。肺出血。骨髓显著充血,幼粒细胞高度活跃,在周围血液内可见螺旋体被白细胞吞噬现象。脑充血水肿,有时出血。本病的病理变化虽缺乏特殊性,但典型螺旋体在血、骨髓、肝、脾、脑、脑脊液、尿、前列腺液等处的检出,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临床表现】
虱传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前者较后者为重。潜伏期(虱传型2~14日,蜱传型4~9日)平均约1周。绝大多数起病急骤,缓慢起病者较多见于蜱传型,可有1~2日前驱期,如头痛、乏力、低热等。体温于1~2日内迅速高达40℃左右,大多呈持续型,少数为驰张型或间歇型。剧烈头痛及全身肌肉骨骼疼痛为本病突出症状,尤以腓肠肌为著。部分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咽痛、咳嗽等。早期可出现轻度鼻衄、镜下血尿;后期因肝脏损害可出现持续性鼻衄及广泛性瘀斑。高热期间可有神志不清、谵妄、抽搐、眼球震颤、脑膜刺激征等(虱传型30%、蜱传型8%~9%)。偶见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和颅内大出血。发热期面部及眼结膜充血、呼吸次数增加、肺底闻及罗音、脉快,可有奔马律及室性过早搏动,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也非罕见。约3/4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约2/3的病例肝脏肿大伴压痛,重症病例可出现黄疸。淋巴结可肿大。皮肤在发热期有时出现一过性点状出血性皮疹。少数病例可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百拇医药
发病3~7日后(蜱传型3~4日),绝大多数患者的高热在2~4小时内骤降至常温或常温以下,伴大量出汗,甚至休克。在无热间歇期,多数患者感乏力、精神萎靡,但大部症状消退,肝脾缩小,黄疸亦见减轻。经平均约9日的无热期后多数病人有复发,此时全部症状再度出现,复发除第1次以外大多较轻,病程也较短,间歇期则逐次延长。虱传型复发1次者约50%,2次者约20%,2次以上者约1%~2%,无复发者约25%。虱传型的复发较蜱传型为少,后者一般复发3~9次,有多至14次者。
蜱传型在发病前可因蜱刺螯而局部产生紫红色皮炎,中央隆起,痒感,稍痛,搔破后易感染化脓,局部淋巴结经常肿大。蜱传型症状较轻,体温为不规则间歇热,上呼吸道症状多,第一次发作时间较短,平均为3~6日。无热期较长,平均7日。复发周期较虱传型略长(大于2周),反复次数较多。脾肿大见于1/3以上患者,肝肿大约1/5,有黄疸者约1/10,出现皮疹者约1/3,1/5患者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者约1/10。很少有持久性后遗症。
, 百拇医药
【实验检查】
(一)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可升达1.5~2万/mm3,蜱传型中2/3和虱传型中1/3的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贫血在多次复发后显著,血小板可减少,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但凝血酶原时间常延长。在发热期取血(或骨髓)作涂片或暗视野检查,可发现典型的疏螺旋体(蜱传型的血中病原体常较少)。可作厚血片或离心浓缩后染色检查(必要时采血1~2m1接种于小鼠腹腔中,一般于1~2日内在血中可检出病原体)。
(二)尿和脑脊液 尿中常有少量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有时出现"急性出血性肾炎"的表现,不少患者的尿中和前列腺液中有活的螺旋体。少数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可稍增高,蛋白质和淋巴细胞增多;脑脊液中也可发现病原体,涂片检查及动物接种均可采用。
(三)血清免疫学试验 取血清作补结、凝集、制动和杀螺旋体等试验,以检测特异性抗体;如增高4倍以上,也有助于诊断。由于病原体种株不同,且多变异,阳性率不高,故很少采用。虱传型患者的血清华康氏试验5~10%呈假阳性,也可出现变形杆菌OX19、OXk等低效价的阳性反应。
, http://www.100md.com
(四)血生化试验 血SGPT升高,严重者血清胆红素上升,有达16mg/dl者。
【诊断说明】
季节、地区、个人卫生情况,野外作业史、有无体虱、蜱发现等均有参考价值。临床表现如骤然起病,严重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腓肠肌剧痛拒按、剧烈头痛、鼻衄、肝脾肿大、皮疹或黄疸,均属典型症状,也有助于诊断。当发热呈回归型而有多次复发时则诊断可基本成立。血、尿、脑脊液等中或动物接种后发现回归热病原体为确诊的依据。
本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易与流行性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感、疟疾、伤寒、肺炎等相混淆。一经复发,诊断较易确定。
【治疗说明】
(一)一般和对症治疗 高热时卧床休息,给以高热量流质饮食,酌情补液,大便保持通畅。发生神经精神症状时,给以镇静药物。热退时注意发生休克及心脏循环衰竭。毒血症严重时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口服或静注。
, http://www.100md.com
(二)抗菌治疗 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均为特效药物,能清除血液内螺旋体。但易产生赫氏反应,甚至导致死亡。此反应于发热自然骤降时也可出现。系螺旋体大量溶解时所出现的休克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血内螺旋体数量的消失及被清除的速度有关。故初次剂量不宜过大,在最初2次用药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青霉素G每日60万~80万u,分2次肌注。四环素每日30mg/kg,分4次口服。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每日成人剂量100~200mg。为防止反复发作,疗程可延长至7~10日。
【并发症】
患者病程中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常为致死原因。孕妇易发生流产或早产。脾出血、脾破裂、阑尾炎样急性腹痛偶有发生。此外,尚可有中耳炎、结膜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腮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膜脑炎、颅神经炎、心内膜炎等。蜱传回归热的并发症以眼部及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局限性偏瘫、失语、颅神经麻痹等有时出现较晚,并可成为后遗症。
, http://www.100md.com
【预后说明】
预后取决于治疗的早晚、年龄及有无严重并发病等。儿童预后良好,但年老衰弱、孕妇及1岁以下幼儿的预后不良。并发严重黄疸、支气管肺炎、心内膜炎、脑膜脑炎等者的病情险恶。及时应用四环素治疗,病死率介于2%~6%之间;未治者虱传型和蜱传型的病死率分别为40%和>20%。未经特效治疗的蜱传型,其眼和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见。
【预防说明】
在整个流行过程中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控制传染源也需同时进行。目前尚无有效的保护人群的人工免疫方法。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必须住院隔离及彻底灭虱。蜱传型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必须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及防蜱、灭蜱工作。
(二)切断传播途径 用各种方法杀灭蜱、虱。灭虱措施参阅24节"流行性斑疹伤寒"。蜱主要存在于地面、屋角和道路两侧,可定期喷洒杀虫剂。
(三)保护易感者 主要为个人防护,灭虱时要穿防护衣,在野外作业时必须穿防蜱衣,必要时可口服强力霉素或四环素以防发病。, 百拇医药
回归热(relapsing fever)是由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急起急退的发热、全身肌肉酸痛、1次或多次复发、肝脾肿大等,重症有黄疸和出血倾向。本病可分为虱传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两种。在我国流行的回归热主要是虱传型。
【流行特征】
病原为包柔体属(Borrelia),可引起人类疾病者有多种,虱传回归热的病原体称回归热包柔体(B.recurrentis);导致蜱传回归热者有B.duttoni、B.crocidurae、B.persica、B.latyshewi、B.hermsi等,因不同地区而异。包柔体革兰染色阴性,厌氧,长7~30μm,宽0.3~0.5μm;具3~10个粗大而不规则的螺旋、两端尖锐。在周围血液涂片中极易找到,在暗视野下可见灵活的螺旋状活动,向各方向作快速旋转游动。电镜下菌体两端各有1束由12~15条轴丝构成的鞭毛样物。在含血清、腹水、兔肾组织碎片的培养基中,2~3日后螺旋体可生长繁殖,但不易传代保存;也可将血清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中或实验动物体内。
, 百拇医药
回归热螺旋体以横断分裂进行繁殖,对干燥、热和多种化学消毒剂均较敏感,但耐低温,在血凝块中于0℃时可存活3月之久。虱传和蜱传回归热两者的病原间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反应。
虱传回归热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国内在解放后已很少有本病报道。不良卫生条件、居住拥挤等为发生本病的社会条件。本病常与虱传流行性斑疹伤寒同时流行,甚至1人同时感染两病。蜱传回归热散发于世界各国的局部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地区为著。发病季节以春、夏季(4~8月)为多,国内主要见于南疆、山西等地。
(一)传染源 患者是虱传回归热的唯一传染源,以人→体虱→人的方式传播。鼠类是蜱传回归热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体虱是虱传回归热的主要媒介,其他尚有头虱、臭虫等。当虱吸吮病人血液后,螺旋体在5~6日后即自胃肠道进入体液中大量繁殖,但不进入唾腺、卵巢及卵。螺旋体在虱体内仅存活至虱自然死亡(25~30日),不经卵传至后代。人被虱叮咬后因抓痒将虱体压碎,螺旋体自体腔内逸出,随皮肤创面进入人体,也可因污染手指接触眼结膜或鼻粘膜而导致发病。孕妇患者的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有将虱放口中嚼碎的恶习者,则病原体可经过口腔粘膜侵入体内。患者血液在发作间歇期仍具传染性,故输血亦可传播本病。
, 百拇医药
蜱的生命远较虱为长,吸入患者血液后病原体可在蜱体内存活数年以上,且可经卵传至下代。蜱的体腔、唾腺和粪便内均含有病原体。当蜱刺螫吸血时可直接将病原体从皮肤创口注入人体,其粪便和体腔内(压碎后)的病原体也可经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
(三)易感者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男女老幼的发病率一般无明显差别。患病后的免疫力短暂,1年后可再感染。
【发病机制】
病原体自皮肤、粘膜侵入体内后,即在血循环中迅速繁殖生长,产生大量包括内毒素类物质在内的代谢产物,从而导致发热和毒血症症状。当人体对螺旋体引起免疫反应产生以免疫球蛋白M为主的特异性抗体如溶解素、凝集素、制动素等后,螺旋体即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被吞噬和溶解,并从周围血中消失,高热骤退,转入间歇期;但血中病原体并未完全被杀灭,故仍具传染性。
回归热发作与间歇交替的原因是免疫反应的一种特殊现象。螺旋体抗原易产生变异,使初发产生的抗体不能凝集溶解复发的螺旋体,每次复发的螺旋体,在抗原性上是改变了的新种,复发的次数越多则不同抗原性的变种亦越多。目前已发现有9种抗原结构的变种,以A和B变种最常见。反复发作多次,至病原体抗原变异不能超越特异性抗体的作用范围时,复发不再出现。回归热的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一般可维持2~6月。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除引起毒血症症状外,尚可损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性贫血、出血倾向及黄疸等。螺旋体在间歇期隐藏于内脏,如肝、脾、肾、脑、骨髓等,尤其是有丰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中。
, http://www.100md.com
病变主要见于脾、肝、肾、心、脑、骨髓等,以脾的变化为最著。脾脏肿大,质软,有散在的梗塞、坏死灶及小脓肿,镜检可见巨噬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肝脏时有肿大,可见散在的坏死灶、出血、弥漫性充血和浊肿性退行性变。脾肿大,有滤泡灶性脓肿,偶可产生自发性脾破裂。心脏有时呈弥漫性心肌炎,有网状细胞浸润和间质性病变,肾浊肿、充血,曲管内有时可找到病原体。肺出血。骨髓显著充血,幼粒细胞高度活跃,在周围血液内可见螺旋体被白细胞吞噬现象。脑充血水肿,有时出血。本病的病理变化虽缺乏特殊性,但典型螺旋体在血、骨髓、肝、脾、脑、脑脊液、尿、前列腺液等处的检出,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临床表现】
虱传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前者较后者为重。潜伏期(虱传型2~14日,蜱传型4~9日)平均约1周。绝大多数起病急骤,缓慢起病者较多见于蜱传型,可有1~2日前驱期,如头痛、乏力、低热等。体温于1~2日内迅速高达40℃左右,大多呈持续型,少数为驰张型或间歇型。剧烈头痛及全身肌肉骨骼疼痛为本病突出症状,尤以腓肠肌为著。部分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咽痛、咳嗽等。早期可出现轻度鼻衄、镜下血尿;后期因肝脏损害可出现持续性鼻衄及广泛性瘀斑。高热期间可有神志不清、谵妄、抽搐、眼球震颤、脑膜刺激征等(虱传型30%、蜱传型8%~9%)。偶见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和颅内大出血。发热期面部及眼结膜充血、呼吸次数增加、肺底闻及罗音、脉快,可有奔马律及室性过早搏动,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也非罕见。约3/4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约2/3的病例肝脏肿大伴压痛,重症病例可出现黄疸。淋巴结可肿大。皮肤在发热期有时出现一过性点状出血性皮疹。少数病例可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百拇医药
发病3~7日后(蜱传型3~4日),绝大多数患者的高热在2~4小时内骤降至常温或常温以下,伴大量出汗,甚至休克。在无热间歇期,多数患者感乏力、精神萎靡,但大部症状消退,肝脾缩小,黄疸亦见减轻。经平均约9日的无热期后多数病人有复发,此时全部症状再度出现,复发除第1次以外大多较轻,病程也较短,间歇期则逐次延长。虱传型复发1次者约50%,2次者约20%,2次以上者约1%~2%,无复发者约25%。虱传型的复发较蜱传型为少,后者一般复发3~9次,有多至14次者。
蜱传型在发病前可因蜱刺螯而局部产生紫红色皮炎,中央隆起,痒感,稍痛,搔破后易感染化脓,局部淋巴结经常肿大。蜱传型症状较轻,体温为不规则间歇热,上呼吸道症状多,第一次发作时间较短,平均为3~6日。无热期较长,平均7日。复发周期较虱传型略长(大于2周),反复次数较多。脾肿大见于1/3以上患者,肝肿大约1/5,有黄疸者约1/10,出现皮疹者约1/3,1/5患者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者约1/10。很少有持久性后遗症。
, 百拇医药
【实验检查】
(一)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可升达1.5~2万/mm3,蜱传型中2/3和虱传型中1/3的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贫血在多次复发后显著,血小板可减少,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但凝血酶原时间常延长。在发热期取血(或骨髓)作涂片或暗视野检查,可发现典型的疏螺旋体(蜱传型的血中病原体常较少)。可作厚血片或离心浓缩后染色检查(必要时采血1~2m1接种于小鼠腹腔中,一般于1~2日内在血中可检出病原体)。
(二)尿和脑脊液 尿中常有少量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有时出现"急性出血性肾炎"的表现,不少患者的尿中和前列腺液中有活的螺旋体。少数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可稍增高,蛋白质和淋巴细胞增多;脑脊液中也可发现病原体,涂片检查及动物接种均可采用。
(三)血清免疫学试验 取血清作补结、凝集、制动和杀螺旋体等试验,以检测特异性抗体;如增高4倍以上,也有助于诊断。由于病原体种株不同,且多变异,阳性率不高,故很少采用。虱传型患者的血清华康氏试验5~10%呈假阳性,也可出现变形杆菌OX19、OXk等低效价的阳性反应。
, http://www.100md.com
(四)血生化试验 血SGPT升高,严重者血清胆红素上升,有达16mg/dl者。
【诊断说明】
季节、地区、个人卫生情况,野外作业史、有无体虱、蜱发现等均有参考价值。临床表现如骤然起病,严重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腓肠肌剧痛拒按、剧烈头痛、鼻衄、肝脾肿大、皮疹或黄疸,均属典型症状,也有助于诊断。当发热呈回归型而有多次复发时则诊断可基本成立。血、尿、脑脊液等中或动物接种后发现回归热病原体为确诊的依据。
本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易与流行性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感、疟疾、伤寒、肺炎等相混淆。一经复发,诊断较易确定。
【治疗说明】
(一)一般和对症治疗 高热时卧床休息,给以高热量流质饮食,酌情补液,大便保持通畅。发生神经精神症状时,给以镇静药物。热退时注意发生休克及心脏循环衰竭。毒血症严重时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口服或静注。
, http://www.100md.com
(二)抗菌治疗 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均为特效药物,能清除血液内螺旋体。但易产生赫氏反应,甚至导致死亡。此反应于发热自然骤降时也可出现。系螺旋体大量溶解时所出现的休克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血内螺旋体数量的消失及被清除的速度有关。故初次剂量不宜过大,在最初2次用药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青霉素G每日60万~80万u,分2次肌注。四环素每日30mg/kg,分4次口服。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每日成人剂量100~200mg。为防止反复发作,疗程可延长至7~10日。
【并发症】
患者病程中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常为致死原因。孕妇易发生流产或早产。脾出血、脾破裂、阑尾炎样急性腹痛偶有发生。此外,尚可有中耳炎、结膜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腮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膜脑炎、颅神经炎、心内膜炎等。蜱传回归热的并发症以眼部及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局限性偏瘫、失语、颅神经麻痹等有时出现较晚,并可成为后遗症。
, http://www.100md.com
【预后说明】
预后取决于治疗的早晚、年龄及有无严重并发病等。儿童预后良好,但年老衰弱、孕妇及1岁以下幼儿的预后不良。并发严重黄疸、支气管肺炎、心内膜炎、脑膜脑炎等者的病情险恶。及时应用四环素治疗,病死率介于2%~6%之间;未治者虱传型和蜱传型的病死率分别为40%和>20%。未经特效治疗的蜱传型,其眼和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见。
【预防说明】
在整个流行过程中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控制传染源也需同时进行。目前尚无有效的保护人群的人工免疫方法。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必须住院隔离及彻底灭虱。蜱传型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必须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及防蜱、灭蜱工作。
(二)切断传播途径 用各种方法杀灭蜱、虱。灭虱措施参阅24节"流行性斑疹伤寒"。蜱主要存在于地面、屋角和道路两侧,可定期喷洒杀虫剂。
(三)保护易感者 主要为个人防护,灭虱时要穿防护衣,在野外作业时必须穿防蜱衣,必要时可口服强力霉素或四环素以防发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