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肿瘤学
编号:10162668
颅内肿瘤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urs)是指生长于颅腔内的新生物,简称脑瘤。它可原发于颅内的各种组织,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各年龄组都有发病,但以20~40岁者最多。除脑膜瘤以外,均以男性略多于女性。也可从身体其他部位扩散而来,称转移性或继发性颅内肿瘤。

    【病因】

    原发性脑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伴发于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的颅内肿瘤与遗传有关。已经知道,神经纤维瘤病可由染色体17q11.2,双侧听神经纤维瘤病可由22q11~q13.1,小脑视网膜血管瘤病可由3p26~p25,结节性硬化可由9q34.1~q34.2、11q14~q23、12q22~q24.1座位的基因突变引起。

    遗传因素很可能也参与一般脑瘤的发病。22q12.3~qter的基因突变与脑膜瘤有关。胶质瘤常有染色体9p、10、17p和22q上等位基因的丧失。近年发现,胶质瘤是由于19q上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能是染色体10和/或17上某个基因突变后发生的单克隆肿瘤。
, 百拇医药
    个别脑膜瘤、胶质瘤的发病可能由局部受损引起。在石油加工业等某些职业,曾有胶质瘤少量聚发的报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或组织可停止生长而残留于颅内,以后可发展而形成脑瘤,称为先天性脑瘤,只占颅内肿瘤的一小部分,它虽然具有胚胎组织残留的特点,但这些残留组织的增殖仍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影响的结果。

    【临床表现】

    脑瘤的具体表现形式决定于肿瘤的性质、大小、生长速度和部位。一般为缓慢起病,症状的演变以月、年计。转移性脑瘤的发展较快,病情的变化以日、周计。肿瘤栓塞或肿瘤内出血呈卒中样起病。一部分脑瘤生前并无症状,于尸检时被意外发现。大约半数的病人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由于肿瘤直接压迫或牵拉局部痛敏感结构而引起部位固定的局限头痛,可伴局部压痛。天幕上肿瘤多数为病侧头痛,后颅凹肿瘤的头痛常位于眼后、耳后或枕部。

    20%脑瘤病人的初发症状为癫痫。长期不易控制癫痫而行颞叶切除术者,相当一部分发现为肿瘤。
, 百拇医药
    最初的症状也可能为认知、情感等脑功能微细的改变或人格障碍,这些并无明确定位意义的脑功能弥漫失调症状往往不引起家属或医师的重视。

    (一)局灶症状 一部分病人以肿瘤所在局部神经结构的刺激或破坏症状(局灶症状)起病。随肿瘤体积的增大逐渐出现邻近神经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至后期可发生颅内压增高症状和远隔症状。

    1.大脑半球

    (1)中央区:可引起局限性单纯体感性发作或单纯运动性发作,可进而扩散为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局限性运动性发作终止后,抽搐肢体可有短暂的发作后瘫痪。可表现为肿瘤对侧的中枢性面瘫、不完全性单肢瘫或偏瘫,相应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病变对侧身体可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的缺陷和失形体辨别觉,但皮肤的一般感觉大多不受影响。

    (2)额叶:可出现工作能力减退,丧失主动精神,理解、判断迟缓,记忆减退,不注意整洁等。表现双眼向一侧(通常向病损对侧)转动的全身性发作或无局限起始的全身性发作。可有尿失禁和步态障碍。损及左侧额下回后部时发生运动性失语。
, 百拇医药
    (3)颞叶:可有情绪、行为、睡眠等改变及幻觉,有的类似功能性精神病。表现发作性幻嗅(钩回发作)、精神症状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统称颞叶癫痫。也可表现转动性发作或无局限起始的全身性发作。深部病变出现对侧同向上象限视野缺损。

    (4)顶枕叶:可出现失用、空间定向及体象障碍、对侧同向偏盲。主侧受累尚可出现失语、失读、失写等交往障碍。

    2.蝶鞍区

    (1)垂体腺瘤:具有内分泌活性的垂体腺瘤过多产生垂体激素,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血液中有关激素浓度的增高。泌乳素腺瘤为最常见,引起溢乳和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阳萎)。情感易于波动。其次为生长激素腺瘤,表现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引起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促甲状腺素腺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少见原因。促性腺激素腺瘤大多引起性功能减退。较大的垂体腺瘤则除激素增多症状外,瘤体向上生长压迫视交叉而引起双眼颞侧视野的偏盲,甚至双眼先后失明,视神经乳头原发萎缩。无内分泌活性的垂体腺瘤引起垂体功能减退和视交叉损害的症状。病人常有头痛,可能是由于牵引鞍隔引起,可放射至头顶、眶后、额颞、额枕或枕颈区。
, 百拇医药
    垂体腺瘤向外侧可侵及海绵窦而引起眼球运动神经的麻痹。也可更向上压迫下丘脑。鞍旁生长可伸向前、中或后颅凹,出现额叶、颞叶或脑干损害的症状。

    (2)颅咽管瘤:多数位于鞍上,大约15%长于鞍内。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或视束而出现各种视觉障碍,阻断脑脊液通路而引起颅内压增高,侵及下丘脑而发生性功能减退、肥胖、尿崩症、嗜睡等。

    3.小脑 主要表现为肢体或躯干运动的进行性共济失调和眼球运动异常。可出现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蚓部肿瘤在早期就引起第四脑室阻塞而发生颅内压增高。

    4.桥小脑角 以听神经鞘瘤为最常见。常以一侧耳鸣起病,伴进行性听力减退或眩晕。以后可陆续出现同侧三叉神经、面神经的部分麻痹和小脑及椎体束受损的症状。

    5.脑室 第三脑室的肿瘤阻塞室间孔,引起脑积水,产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在早期,肿瘤呈活瓣样,间断性阻塞室间孔,颅内压增高呈发作性。侧脑室的各种肿瘤可影响邻近脑组织的功能而出现相应症状。第四脑室的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脑积水也可呈间断性,还可出现脑干或小脑损害的症状。第三脑室后部的松果体瘤,特征之一的性早熟见于10%的病人,限于男孩。可出现尿崩症、腺垂体功能不足、双眼上视不能和颅内压增高等。
, 百拇医药
    6.脑干 两侧多个颅神经(以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为常见)先后受累,锥体束等长束也继而出现损害的表现。

    7.脑膜 可出现头痛、精神改变、颅神经麻痹、腰骶神经根炎等,有的表现癫痫发作。多数有脑膜刺激征。

    (二)颅内压增高症状 生长在骨质颅腔内的肿瘤侵占正常为脑、脑血流和脑脊液所占据的空间而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的性质和程度决定于肿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和病人年龄。后颅窝的顶部为坚实的小脑天幕,发生肿瘤时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早。中线部位的肿瘤早期阻塞脑脊液循环而较快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恶性肿瘤的瘤周水肿(血管源性水肿)显著,对周围压迫更重,易发生肿瘤出血、坏死或囊性变而突然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加重)。老年人可因脑萎缩而不出现或很迟才发生颅内压增高。婴幼儿颅缝未闭,可通过颅缝裂开而缓解颅内压增高。

    1.头痛 开始为阵发性,早晨多见,位额、颞部。可因用力、咳嗽、俯身、解大便等而加剧。有的病人虽已视乳头水肿、却无头痛。
, 百拇医药
    2.呕吐 头痛时常先有恶心,然后呕吐。严重时不能进食,食后即吐。幕下肿瘤出现呕吐要比幕上肿瘤为早。小儿患者常以反复发作的呕吐为其首发症状。

    3.视神经乳头水肿 是颅内压增高的体征,不伴视觉症状,仅视野检查可见生理盲点扩大。持续相当时间后,发生视神经继发性萎缩而视力减退,视野向中心缩小。

    4.其他症状 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外展神经麻痹、复视、眩晕、癫痫发作、脉搏徐缓及血压升高等现象。婴幼儿患者有头围增大、颅缝分裂、头颅叩诊呈"破罐"声及头皮和额眶部浅静脉扩张等表现。

    5.脑疝 一侧大脑半球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使颞叶内侧结构(钩回)推移至小脑幕裂孔内,挤压动眼神经、中脑等。病人出现同侧眼球固定、瞳孔扩大,继而意识进行性抑制,对侧肢体轻瘫。称为钩回疝、颞叶疝或天幕裂孔疝。天幕上近中央的肿瘤可压迫间脑和上位中脑而引起意识抑制,出现不规则呼吸而瞳孔反应至后期才受影响,称为中央疝。后颅窝肿瘤引起的颅高压可使小脑扁桃体推移至枕大孔内,造成延髓和上颈位脊髓的压迫或梗塞。可引起心动过缓、血压增高,继而出现不规则呼吸或突然呼吸停止。称为枕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
, 百拇医药
    【病理说明】

    一般肿瘤学上的"良性"、"恶性"和"转移"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脑瘤。许多脑瘤的组织学分化好、生长缓慢,却不能治疗。几乎所有脑瘤都能播散至软脑膜扩延,但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以外部位的却极少。病理学上相同的脑瘤可因其发生部位、起病年龄和能否切除等因素而预后显著差异。现将各类脑瘤的好发部位、年龄等分述如下:

    (一)神经外胚层肿瘤(neuroectodermaltumours)最常见,多数与正常神经组织无明确分界。以起源于胶质细胞的肿瘤占首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好发于大脑半球,为20岁以上成人最常见的脑瘤,生长迅速,常因血供跟不上肿瘤生长速度而发生瘤中心部分坏死、囊变和出血,加速病情的恶化。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生长较缓慢,成人最常发生于皮质下白质,儿童和青年多在视神经、小脑和脑干。还伴发于神经纤维瘤病和结节性硬化。少支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常发生钙化,有自发出血倾向,仅偶或恶变。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为最常见的原始外胚层肿瘤。占儿童脑瘤的1/4,通常见于中线,小脑蚓部的下部。在成人则最常见于小脑半球。高度恶性,生长迅速,常经脑脊液循环扩散,转移至脑膜、脑室、蛛网膜下腔、腰段脊髓及马尾等。室管膜细胞瘤(ependymoma)及室管膜母细胞瘤(ependymoblastoma)主要生长于儿童的第四脑室内,堵塞脑脊液循环,瘤体位于脑室壁,可长入脑白质或蛛网膜下腔。
, 百拇医药
    (二)脑膜瘤(meningioma) 约占脑瘤的20%,女性为多,好发于大脑镰旁、大脑凸面、嗅沟、蝶骨嵴、鞍结节、枕大孔和小脑天幕,偶也长于脑室内。生长缓慢,有包膜,不侵犯脑组织。大多至中年期才出现症状,有的病人生前并无症状。可伴发于神经鞘瘤、乳腺癌。恶性脑膜瘤侵入正常脑组织,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内、外的转移。

    (三)神经鞘瘤(neurilemmoma,schwannoma)约占脑瘤的7%~10%,好发于第八颅神经,称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是成人中最多见的幕下肿瘤。生长缓慢,压迫而不侵入周围正常神经组织。发生于双侧的听神经瘤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四)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 约占脑瘤的5%~15%,多见于成人,都生于腺脑垂体,具有良性肿瘤的特征。按腺瘤所释放激素区分,以泌乳素腺瘤为最常见,其次常见的为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占第3位。释放糖蛋白激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激素)的垂体腺瘤最不常见。一部分腺瘤释放一种以上的垂体激素。也可按肿瘤体积区分:直径小于10mm的为垂体微腺瘤,局限于蝶鞍内;直径大于10mm的为垂体巨腺瘤,在作出诊断时腺瘤已达相当体积,使蝶鞍扩大变深、骨质吸收破坏或长出蝶鞍,引起正常垂体组织和邻近神经结构的压迫和损害。垂体腺瘤有发生坏死的倾向,在临床上表现为相应激素分泌过多症状的自发缓解或空泡蝶鞍。垂体腺瘤可伴发甲状旁腺、胰岛等其他腺体的肿瘤,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I型。
, 百拇医药
    (五)先天性肿瘤 占脑瘤的5%以上。以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为最多见,源自原始口腔Rathke氏憩室的残馀。通常位于蝶鞍之上,呈囊性,囊液含大量胆固醇结晶,囊壁常见钙化点。多于青少年因下丘脑或视交叉受压而发生症状。上皮样囊肿(epidermoids),又称胆脂瘤,(cholesteatomas)和皮样囊肿(dermoids)都源自神经管闭合时遗留在管内的外胚层组织。胆脂瘤主要发生于年轻成人的鞍上、桥小脑角、第四脑室、松果体区。皮样囊肿大多见于后颅凹。两者都呈囊性而不易区别。脊索瘤(chordoma)源自脊索的残馀。位于斜坡和颅底。肿瘤生长缓慢,但具高度侵入性,延颅底扩延而压迫多个颅神经,有时侵入鼻咽部。约1/3的病人经蛛网膜下腔扩散。

    (六)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 约占脑瘤的1%~2%。主要见于成人,多数生长于小脑半球,易囊性变。常多发而为von Hippel Lindau病的部分表现,是染色体3基因突变引起的1种显性遗传病。尚伴脊髓和视网膜的血管母细胞瘤,肾、胰等内脏肿瘤或囊肿,可有红细胞增多症。
, http://www.100md.com
    (七)松果体区肿瘤(pineal region tumors) 约占脑瘤的0.6%~2%。半数为生殖细胞的肿瘤(germcell tumors),主要发生于青少年,以生殖细胞瘤(germinoma)为最常见,男孩更多。尚有畸胎瘤、胚胎性癌、绒毛膜癌等。20%的松果体区肿瘤为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

    (八)转移瘤 占脑瘤的5%~25%,随肿瘤病人因医学进步而生存期延长,转移瘤将成为愈益常见的颅内肿瘤。可有高达1/4的肿瘤会转移至颅内。20%的脑转移瘤无原发肿瘤的表现。男性的继发性脑瘤最多来自肺癌,女性来自乳房癌。以黑色素瘤扩散至脑或脊髓的机会最多。它们最常是通过肿瘤栓子经血流而至脑内。头部和颈项的肿瘤可经颅底而直接扩展。淋巴瘤和白血病可通过眼球或经脉络丛而进入脑内和蛛网膜下腔。盆腔癌肿可经由椎周静脉丛而转移。

    【诊断说明】

    对无原因头痛,部分性癫痫,成年后首次发生的癫痫,伴有阳性神经系统体征的全身性癫痫,颅内压增高症,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某个特定脑功能(例如,说话、言语、空间定向)的进行性损害,颅内某个特定解剖部位的局限神经损害(例如,桥小脑角),各种神经-内分泌紊乱,颅神经麻痹或进行性视力减退,婴幼儿反复发作呕吐及头围增大,癌肿病人突然出现神经症状等各种情况均应考虑除外颅内肿瘤。应详细询问病情经过和仔细的全面体格检查,以找出可能存在的全身肿瘤和初步确定颅内病损的部位,推断是否为脑瘤以及可能是哪一种脑瘤。
, 百拇医药
    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computed tomography)和磁共振成象(MRI,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等医学影象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淘汰了常规应用于脑瘤诊断的X线平片、超声波和脑室造影等检查。

    (一)CT 分辨率不如MRI,但价格低、速度快为其优点。经造影剂增强后可勾划出直径仅5mm的肿瘤。脑膜瘤、黑色素瘤、原发性淋巴瘤和伴自发性出血的肿瘤等,密度较正常脑实质高的肿瘤,CT平扫即可显示。肿瘤周围有程度不等的低密度脑水肿影。CT像上可显示脑室、脑沟、脑池、中央灰质、脑干、小脑、松果体钙化影等受肿瘤影响所引起的推移、变形、扩大或消失。对诊断不能肯定的病人,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进行对比增强后,肿瘤区密度增高,可提高诊断率。对伴钙化的脑膜瘤、少支胶质细胞瘤和松果体区、肿瘤的分辨,CT可能优于MRI。但后颅窝被颅骨及含气腔窦所包围,伪迹较多。考虑天幕下肿瘤时,不选用CT。

    (二)MRI怀疑脑瘤时首选MRI。对颅底、脑干和小脑的病损,MRI远优于CT、核素造影等其他检查(图24-6)。可显示出绝大多数的颅内肿瘤及瘤周水肿。良性星形细胞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可能仅有癫痫发作而神经系统检查和CT都无异常发现,但MRI常显示白质异常。可静脉注射含钆造影剂进行对比增强,能更清楚分辨肿瘤组织与非肿瘤组织,确定血脑屏障的变化(图24-7)。
, http://www.100md.com
    小的转移性肿瘤、慢性癫痫发作背景上发生的某些胶质瘤、脑原发性淋巴瘤和脑膜癌病的初次平扫CT或MRI可能正常或无确定损害。在4~5周后重复增强CT或MRI通常可有阳性发现。

    CT、MRI的阳性发现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等资料作出判断。许多人在MRI上可于紧邻脑室处显示原因不明的白质异常,与肿瘤无关。CT或MRI见到的肿块增强并不一定都是脑瘤。脓肿、新发脑梗塞或多发性硬化的斑块等也可呈环形增强。

    (三)脑血管造影 经股动脉血管造影可选择性显示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枝,使手术医师了解脑瘤局部的血管解剖。

    (四)腰椎穿刺 脑膜癌病的诊断需要腰穿检查。多数病人有单核细胞的中度增高,可有蛋白质增高和糖的降低。但必须找到恶性细胞才能确定诊断。有时需重复穿刺才得阳性结果。颅压增高,腰穿可诱发脑疝,应慎用。

    (五)生化测定 基础血清泌乳素水平大于200ng/ml而排除其他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应用安定、多巴胺能拮抗剂、利血平等药物,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后,可确诊泌乳素腺瘤。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帮助诊断生殖细胞瘤。
, 百拇医药
    (六)活检 对影像学检查示颅内多发占位而全身周密检查未有阳性发现者,可能需要开颅或立体导向技术下进行肿瘤活检以明确诊断。活检判断肿瘤性质是决定正确治疗的必要前提。

    【鉴别诊断】

    有些疾病,例如脑脓肿、颅内血肿、脑寄生虫、脑肉芽肿,也出现颅内占位病损的各种变化。脑蛛网膜炎、良性颅内压增高等也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血管性头痛表现头痛、呕吐、可发生神经症状或体征。视神经乳头炎的充血和乳头隆起可能误认为视神经乳头水肿。

    另一方面,颅内肿瘤的表现也可能使医师误认为是某些其他疾病。例如,恶性胶质瘤内出血、癌肿栓塞、垂体腺瘤的出血性梗塞等表现与急性脑血管病相似;恶性胶质瘤的软脑膜浸润、脑膜癌病以脑膜刺激征为突出症状时,可能疑为脑膜炎;仅引起癫痫发作的良性星形细胞瘤可能病程相当长而不出现神经系统体征或颅高压症状,CT也无异常发现,造成鉴别诊断上的困难。
, 百拇医药
    尽管如此,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随访,结合CT、MRI检查,对多数病人还是能作出正确诊断的。

    【治疗说明】

    决定于肿瘤的类型、生长部位、数目和大小。以早期治疗的效果为更好。

    (一)手术治疗 对位于非言语半球额、前颞、枕叶或脑室内的有些原发性肿瘤(脑膜瘤、室管膜瘤、少支胶质细胞瘤和良性星形细胞瘤)若小脑和视神经的有些良性星形细胞瘤早期发现而能早期切除,有可能达到根治。未扩展至内听道外的听神经瘤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而保存听力。垂体微腺瘤的早期切除可纠正激素的过量分泌而不引起垂体功能减退。对于其他颅内原发性肿瘤,手术目的是明确诊断,进行部分切除可改善症状(癫痫发作可更易控制,减轻脑水肿)和为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创造条件(减少肿瘤体积,清除肿瘤中心区对放疗不敏感而又不能为化疗药物达到的缺氧、坏死瘤组织)。对造成严重威胁的急性颅内压增高可手术减压、脑室引流等以暂时缓解颅内压增高症状。对颅内单个转移瘤,若原发病已得控制,而此肿瘤对放射不敏感(黑色素瘤、肉瘤、肾癌、胃肠道肿瘤和肺癌),手术摘除优于单独放疗。
, http://www.100md.com
    (二)放射治疗 用于不适合手术或不能全切除的脑瘤。有常规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两种。对不能完全切除的脑瘤,在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可延长生存期。垂体微腺瘤切除后的复发率高,术后进行深部X线治疗或重粒子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不适合或不愿手术者可选择重粒子治疗。髓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常复发和经脑脊液转移,术后除后颅窝局部放疗外,还应对全脑和脊髓进行预防性深度X线治疗。

    若CT立体定向活检证实为对放射敏感的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或松果体母细胞瘤,直接进行头颅或颅脊放射治疗。

    利用立体定向的伽马刀治疗,可1次给予颅内靶点肿瘤部位大剂量高能γ(gamma)射线,对靶点周围组织放射损伤甚轻。颅内单个转移性脑瘤,直径小于3cm者首选*马刀。听神经瘤术后复发,也主张*马刀治疗。

    对多发性或大的转移性脑瘤,可采用姑息性全脑放疗。
, 百拇医药
    但放疗可引起脑的毒性反应。在开始放疗的1~2周内可发生原有神经症象的加剧,嗜睡,精神改变或食欲减失等急性变化。通常归咎于脑水肿恶化,对糖皮质激素有效。治疗后3至18个月间可出现放射所致脱髓鞘的后果,对皮质激素即无效。也因可放射坏死而再次出现原先的神经症象,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与肿瘤复发相同的肿块。但是在注射18F-去氧葡萄糖后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上可见到此肿块呈代谢减低。放疗18~60个月可出现皮质萎缩、交通性脑积水和下丘脑功能障碍而表现痴呆,阳萎或闭经,血清泌乳素增高等,儿童可表现生长迟缓,智力发育障碍。

    (三)药物治疗 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很多抗肿瘤药物不能进入脑内而无效。虽有各种改进给药方法,如局部灌注、病区注射、鞘内或脑室内注射等,但至今尚无成熟的经验。化疗仍是脑瘤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未经治疗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的预期生 /存期平均为17周,手术后加放射治疗组可达47周,除放射治疗再加化疗组病人的预期生存期可增至62周,在50岁以下组2年生存率达20%。卡氮芥(BCNU)静脉给药就可达到最好的效果。对少支胶质细胞瘤,有学者主张在手术后放疗前给丙卡巴肼(procarbazine)、氯乙环己亚硝脲(CCNU)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原发性淋巴瘤病人大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和糖皮质激素,可结合环磷酰胺、阿霉素(dexorubicin)和长春新碱。接着进行放疗。对生殖细胞瘤放疗后的复发,博来霉素(bleomycin)、顺铂(cisplatin)和长春碱(vinblastine)治疗有时获得效果。对髓母细胞瘤手术和/或放疗后的复发,可应用亚硝脲类、丙卡巴肼和长春新碱,结合强的松和鞘内注射甲氨蝶呤,5年生存率可接近75%。脑膜癌病需头颅放疗结合鞘内化疗。可经腰池或连结至侧脑室内的贮存器给予甲氨蝶呤、硫替替派(thio-TEPA)、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和甲基泼尼松龙单独或联合用药,对淋巴瘤、白血病的效果为较好。(化疗药物的应用及副作用参见"抗癌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溴隐亭(bromocriptine)为治疗泌乳素(微)腺瘤的首选疗法。为减少其胃刺激症状,可以小剂量开始,于少量进食后服用等。

    (四)应急措施 脑瘤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出现意识迟钝或天幕裂孔疝的迹象时,必须进行应急治疗。可给地塞米松,日剂量30~60mg,或甲基泼尼松龙,日剂量120~200mg,每4~6小时1次。用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的快速静脉滴注也可暂时降低脑水肿引起的颅高压症状。对脑室系统阻塞引起的颅内高压,必要时需紧急脑室引流减压。癫痫发作病人需采用抗癫痫药物(参见"癫痫"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脑肿瘤/颅内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