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血液病学
编号:10163468
坏血病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坏血病(scurvy)因缺乏维生素C(抗坏血酸)引起,临床特征为出血和骨骼病变。我国普通膳食中有大量新鲜果菜,婴儿又多哺母乳(母乳约含维生素C227.2~397.5μmol/L),大多均能维持维生素C生理需要量,因此,本病少见。

    【维生素C生化、生理作用】

    (一)来源与性质 人类由于缺乏葡萄糖内酯氧化酶,不能将葡萄糖-γ内酯转变为维生素C,需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以桔、柚、柠檬、蕃茄、山楂、豆芽、辣椒等新鲜果、菜含量最丰富;动物类食品中以肝、肾等含量较多,谷类及乳制品中含量甚少。维生素C是无色结晶体,水溶性,在干燥和避光条件下颇稳定。快速冷冻食物中不受破坏,溶液中的维生素C,如遇铁、铜等金属,或在pH7.6以上碱性液易氧化分解,所以洗煮蔬菜时间不宜过长,并不宜倾倒菜汤,泡、腌蔬菜时维生素C丧失亦甚多。

    (二)生理作用 维生素C在小肠各部分均可以吸收,以空肠吸收为主。其主动吸收过程和葡萄糖相似;胃酸缺乏时吸收减少;口服1~11/2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维生素C蛋白结合率低,在代谢旺盛的组织中含量丰富,但体内贮存少,体内半寿期为16天。维生素C由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健康人血液含量约48.3~79.5μmol/L,含量与每日摄入量成正比。维生素C每日需要量成人约75mg,孕妇100mg,哺乳期妇女150mg,儿童30~50mg,生后第一周的早产儿因饮食中含大量酪氨酸,应增加维生素C至每日100mg。血中维生素C超过饱和量(平均79.5μmol/L)时,尿中排出增多,如低于11.4μmol/L时,尿中不再排出维生素C。
, http://www.100md.com
    维生素C具有广泛生理功能,现将其主要方面分述于下:

    1.参与体内羟化反应 体内许多主要物质的合成与分解,都需经过羟化反应;如胶原生成,类固醇激素或其它类固醇化合物的合成或分解代谢,以及各种药物或毒物的生物转化等,例如维生素C是脯氨酸及赖氨酸羟化酶的辅因子,催化胶原蛋白肽链上脯氨酸与赖氨酸,成为羟脯氨酸及羟赖氨酸。胶原蛋白含有12%羟脯氨酸及少量羟赖氨酸,是组成胶原蛋白四级结构的重要物质,维生素C缺乏时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使骨、牙、毛细血管间壁组织的间质形成不良,发生出血现象。维生素C并参与酪氨酸及色氨酸羟化,脱羧合成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坏血病患者由于上述神经介质合成障碍,可因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而致猝死。大量维生素C能促使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胆固醇含量下降。

    2.维生素C在治疗贫血中的作用 维生素C能促进肠道中铁的吸收,促进血浆转铁蛋白中的铁转移到铁蛋白,储存体内;并对网状内皮细胞释放铁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参与Fe3+还原为Fe2+,使亚铁络合酶的SH基处于活性状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并参与叶酸在体内还原为四氢叶酸,并防止甲基四氢叶酸变为不可逆的氧化产物(甲酰叶酸),因此维生素C是治疗贫血的重要辅助药物。但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维生素B12失活。
, http://www.100md.com
    3.维生素C与抗体生成 免疫球蛋白中的二硫键(S-S),均由二个半胱氨酸组成。机体摄入的食物蛋白质含大量胱氨酸,需体内高浓度的维生素C将胱氨酸还原成半胱氨酸,以利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4.大量维生素C可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 近年有人发现癌瘤病毒能使正常细胞内cAMP含量下降,而使细胞发生恶变。并认为提高细胞内的cAMP含量,可使恶变细胞再转为正常。但临床应用维生素C预防与治疗癌症的作用未被证实。

    维生素C的副作用 过去认为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C对机体无害,过量可由尿中排泄。但近年证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产生以下副作用①尿中排出的草酸显著增高,可能发生尿路草酸盐结石。在肾结石、痛风、半胱氨酸尿症等病人应慎用。②可能降低妇女生育力,影响胚胎发育。故主张妇女服用维生素C量不超过每日2g;生长期儿童服用大量维生素C,易致骨病。③每日服用维生素C1g以上可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尿频;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晕厥;长期大量服药后停用,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④下列疾病时慎用,G-6-PD缺乏,镰状红细胞贫血(可引起溶血加剧);抗凝治疗时(可干扰抗凝效果);糖尿病(可致尿糖假阳性)。
, http://www.100md.com
    【病因】

    主要由于食物中长期缺乏新鲜水果蔬菜(嗜酒、偏食等),或长期感染对维生素C需要量增多时,可患本病。基本病理改变是出血和骨骼变化,结缔组织细胞增生,细胞间质胶原蛋白形成不良,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产生皮肤、粘膜、骨膜下、关节腔、肌肉和齿龈出血。由于硫酸软骨素形成障碍,成骨细胞不能生成正常的骨样组织,软骨骨化生成障碍,钙盐在基质内沉着,形成临时钙化带,骨骺端骨质脆弱,易发生于骺分离、脱位、普遍性骨质疏松与萎缩。牙龈充血、水肿,齿质细胞退化、齿龈乳头增生及肉芽组织生长,并渐坏死。人体维生素C储量约1.5~3g,如无维生素C摄入,每日储量下降4%。当体内含量<0.1g时,可产生呼吸困难、水肿,少尿、神经病变,病情发展迅速。

    【临床表现】

    维生素C缺乏后数月,患者感倦怠、全身乏力,精神抑郁、虚弱、厌食、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骨关节肌肉疼痛,皮肤瘀点、瘀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小儿可因骨膜下出血而致下肢假性瘫痪、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半屈,足外旋,蛙样姿势。
, http://www.100md.com
    【实验检查】

    (一)X线检查 长骨先期钙化带增厚增宽,向两旁突出形成骨刺,钙化带下方出现局灶性或带状密度减低区,称坏血病区或坏血病线。普遍性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细小稀少,甚至消失呈毛玻璃状,严重时引起骨折及骨骺分离和移位。长骨骨骺区因骨膜下出血,可使松弛的骨皮质与骨膜分离。

    (二)白细胞维生素C含量 正常值>113.6μmol/106白细胞,为反映机体维生素C营养状况有价值指标,如含量低于正常1/4,提示维生素C不足。

    (三)血清维生素C浓度 正常空腹≥56.8~68.2μmol/L,<11.4μmol/L提示维生素C不足,<5.7μmol/L提示坏血病。如血清维生素C>34μmol/L可排除坏血病。血清与血浆维生素C浓度与临床症状可不符合。血清与血浆维生素含量低于正常不能作为维生素C缺乏诊断指标。

, 百拇医药     (四)维生素C耐量试验 静脉注射维生素C20mg/kg,4小时后尿液维生素C含量>80μmol/L,可排除坏血病

    【诊断说明】

    诊断依据为:①长期未摄入新鲜果菜或不适当烹调史、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或为人工喂养婴儿;②较典型临床及X线表现;③毛细血管脆性增加;④治疗试验:经维生素C治疗效果迅速;⑤血清、白细胞维生素C浓度减低,耐量试验增高。⑥凝血酶时间延长。

    本病应与一般牙龈出血及其它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的出血鉴别。幼儿下肢肿胀及假性瘫痪应与骨髓炎、关节炎、脊髓灰质炎、先天性梅毒、骨软骨炎鉴别。

    【治疗说明】

    1.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的损失。人工喂养儿应添加含维生素C食物或维生素C。疾病、手术前后、吸烟者,口服避孕药时、南北极地区工作者均应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

    2.轻症病人每日维生素200~300mg,重症300~500mg,感染时剂量增加,分3次饭前或饭后服用。如患者不能口服或胃肠道吸收不良时,可予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一次,一般疗程3周左右,症状明显好转时,减至50~100mg,一日3次口服。

    3.对症处理 如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补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不需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骨折自能愈合,但需时往往在1月以上,如有骨骼错位,恢复较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