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肾脏病学
编号:10163619
间质性肾炎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又称小管间质性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主要影响肾间质(包括肾小管、血管和间质)疾患的总称,不包括可引起继发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疾患,如肾小球肾炎等。本组疾病病因极为繁杂,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临床表现亦颇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呈肾功能衰竭,一般可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炎两大组。凡本书已有专节论述的间质性肾炎如肾盂肾炎、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和返流性肾病等,本节予以从略。

    本病确切的发病率不清楚。有报导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率为1.1%~1.7%,慢性为0.2%,可能远低于实际发病率。美国的资料显示约30%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疾病是间质性肾炎。

    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药物。约50%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和60%以上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是药物引起的。肾脏之所以易受内源性和/或外源性毒性物质损害,是有其结构与功能上原因的。包括:①肾血流量约占心排出量20%,是除肺以外血流量最大的器官,接触有害物的机会多;②肾小管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较高的代谢率,这使它易受伤害;③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面积极大,易捕获免疫复合物或在原位发生抗原抗体反应;④肾小管各部位选择性重吸功能不一,使一些物质引起的肾损害有不同的分布,如氨基糖甙类药物多影响皮质和近端小管,而非那西丁则多影响肾髓质;⑤在酸性尿液环境下,降低了一些物质(如尿酸)的溶解度,易形成结晶或沉淀等。本病的形态学改变十分相似,主要是间质容量增加、炎症细胞渗出、小管变性和退化等。急性者则以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者以间质纤维化、单核细胞浸润、小管萎缩扩张为主。不同病因损伤的主要部位有所不同,然而同一部位的损伤也可见于多种病因(或疾病)中。病情严重程度常与损伤的范围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本组疾病的临床表现有一些共同特点。肾小管功能损害远比其肾小球滤过率减退要明显,所以管球功能减退不成比例是怀疑本组疾病的重要线索。以损害近端小管为主的间质性肾炎常伴选择性重吸收障碍,导致发生低血钾、氨基酸尿、肾性糖尿、磷尿、高尿酸尿或重碳酸盐尿(Ⅱ型肾小管酸中毒)。如上述症状都具备就构成范可尼综合征。蛋白尿量常不多,一般不超过2g/d,罕见出现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常为典型的肾小管性蛋白尿(低分子量蛋白尿),包括β2微球蛋白、溶酶体、免疫球蛋白轻链等。钠重吸收可减少,重症可引起肾性失盐和低血容量,后者可恶化肾功能。这类情况较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多发性骨髓瘤和弥漫性间质性肾炎等。尿酸化和浓缩功能受损也很常见,可出现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I型),多见于主要影响集合管的间质性肾炎,如淀粉样变性和梗阻性肾病。影响髓质和乳头区的间质性肾炎常表现为多尿(常小于3L/d)、夜尿和低比重(或低渗透浓度)尿,对外源性抗利尿激素无反应或反应减弱,可见于镇痛剂肾病和镰状细胞病等。高钾血症可因肾小管钾分泌段损伤而产生,也可因肾生成肾素减少继发低醛固酮血症而发生。广泛而又严重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可呈急性肾功能衰竭。小管-间质的损伤也常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并可引起继发性肾小球损害和肾微血管损害,继而出现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硬化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及必要的辅助诊断常可做出诊断,病理诊断显然是确定性的,但只有部分病例才十分必要。早期病例及时祛除病因并施适当治疗可逆转或稳定肾功能,晚期病例难免进入终末期肾衰。,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肾病综合征 > 间质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