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儿科
编号:10165166
肾性尿崩症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肾性或肾源性尿崩症(nephrogenicdiabetes insipidur NDI)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病,由于肾脏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不起反应而致尿浓缩障碍,出现多饮、多尿和尿比重降低。

    本症在我国较少报导。北京儿童医院共收治18例,部分病例有明显家族史。也见一家姐妹5人中4人均患本病的报道。

    【病因】

    本症多见于男性,可能为性联隐性遗传。杂合子的女性亦可出现尿比重低的现象,但症状不明显,多数在家系调查时方始发现。

    【发病机制】

    尚未发现肾脏有病理变化。抗利尿素分泌正常,渗透压感受器与血容量感受器的功能正常,主要缺陷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ADH)不发生反应。
, http://www.100md.com
    在正常情况下,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环化酶,催化ATP转变为cAMP,从而增加了膜的通透性,使管腔内的水分回吸收增加。本症cAMP的生成减少,可能由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AVP特异受体有缺陷,不能与AVP结合,或由于细胞膜中的腺苷环化酶缺陷,因而影响了对AVP的反应。肾脏前列腺素对AVP有一定抑制作用,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可使一些本症患者的尿浓缩功能有所好转。

    髓袢升支和远曲小管对钠与氯的回吸收不受影响,虽血浆渗透压升高,但水分不能相应地回吸收,因而尿呈低渗性,其渗透浓度仅能维持在80~150mmol/L,(80~150mOsm/L,正常值100~1400mmol/L)。若尿的渗透浓度为100mmol/L,则每排出1mmol/L的溶质,相应地须排出10ml的水。若尿渗透浓度为1000mmol/L,则每排出1mmol溶质仅需排出1ml的水。若病人的电解质入量过多,必须相应地排出大量的水。如果水入量不足,则钠、氯离子的排出发生障碍,血钠、氯和尿素升高,血容量减少,出现高渗性脱水。当脱水出现后,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某些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水后,肾浓缩功能可稍有好转,尿的渗透浓度可稍高于血浆的渗透浓度。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

    生后即发病,但多数在数月后方得到确诊,主要表现为烦渴、多尿、便秘、反复出现脱水和生长发育障碍。兄弟中常见有同样症状的患者。皮肤弹性差,多伴有厌食和间断呕吐和找不到原因的发热。由于高渗性脱水,可出现惊厥,延误诊断的病例可因长期高渗脱水而智力发育障碍。尿量可高达6~10L/(m2·d)。由于尿量多,可继发肾集合小管、输尿管和膀胱扩张。

    【诊断说明】

    患儿常因原因不明的发热而就诊,有多饮多尿的病史,兄弟中有出现同样症状者,对诊断有帮助。虽出现脱水与高钠血症,尿比重仍固定在1.002~1.006,或80~150mmol/L。脱水时血氯亦增高。成人病例可见高尿酸盐血症。

    确诊依靠AVP试验,在限水后(尽量夜间不喝水)肌注AVP0.5~1ml,尿比重不上升,肾小管水的回吸收仍不能超过3ml/m2/分钟以上,尿量不减少,则可排除垂体性尿崩症(参阅内分泌疾病)。
, http://www.100md.com
    需与强迫性多饮(即神经性多饮)鉴别(参阅内分泌篇垂体性尿崩症专节)该症给AVP或高渗盐水后尿比重可上升。但须注意,长期多饮可使肾脏对AVP的反应减弱;但此种现象是暂时性的,当限水至正常小儿的入量,数周后,即对AVP恢复正常的反应。尿糖阴性,尿比重降低,血糖正常,可排除糖尿病的多饮多尿。此外,肾盂积水、肾小管酸中毒伴肾脏钙沉着症、低血钾、高血钙症和镰状红细胞溶血等病亦可使尿浓缩功能受损,需与本症鉴别。

    【治疗说明】

    无特效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保证液体入量和适当限制钠盐,以保证血容量和血钠在正常范围。水的入量须保持在6~10L/m2/d。并应注意足够的营养和热量。

    由于患儿每排出一个mOsm的溶质需要排出8~12ml的水,若减少电解质的入量则可相应地减少水的排出。年长儿应限制钠盐的入量在2~2.5mmol/(kg·d)。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比例应相应地提高,蛋白质的比例应减少。磷的入量亦应适当限制。
, 百拇医药
    在限制钠盐的同时,服用氯噻嗪类(cholorothiazide)利尿剂,可导致钠的负平衡,使尿量减少和尿浓度上升。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钠减少后,近曲小管对钠的回吸收增加,水分随之回收。实验证明,口服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60mg/(m2·d)〔或0.5~1.5mg/(kg·d)〕,同时减少钠的入量至1mmol(1mEq)/(kg·d),可使尿量减少40~50%。利尿酸(ethacrynic acid)120mg/m2/d口服,亦可起到同样作用。此类药物可使钾的排出增加,故需要注射或口服钾的入量不少于2~3mmol(2~3mEq)/(kg·d)。近年来应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如消炎痛亦可起到减少尿量,增加尿比重的作用。

    【预后说明】

    经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不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并可继续存活,但不能治愈,必须终生保持足够的水入量。

    【预防说明】

    遗传咨询非常重要。患儿的母亲和半数的姐妹为基因携带者,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尿浓缩功能不正常。基因携带者所生的男性半数发病,故应尽早检查尿比重,注意尿量,以便早期诊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