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化学成份:
根及根茎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钠盐。目前,从甘草中提出的三萜类化合物已有30多种。
黄酮类化合物有30多个,主要有甘草甙、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异甘草甙元、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等。
生物碱类:含有63个挥发性成分和中性多糖。
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药理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1)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健康人及多种动物均能促进钠、水潴留,排钾增加,呈现去氧皮质酮样作用。
(2)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浸膏、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类固醇增加。甘草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有协同作用,甘草甜素能增强和延长可的松的作用。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抗消化性溃疡作用 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甙及其甙元、异甘草甙对大鼠多种实验性溃疡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能改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此外,甘草水提物能增加胃粘膜细胞的己糖胺成分,保护胃粘膜使之不受损害;甘草酸与锌的络合物甘草锌可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再生,刺激胃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有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从而起到抗溃疡作用,此作用可因消炎痛阻断胃内源性PG而消失。
(2)解痉作用 甘草煎剂、甘草浸剂、甘草素、异甘草素等对离体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降低收缩幅度,但对收缩频率无明显影响。对氯化钡、组胺引起的肠痉挛性收缩,解痉作用更为明显。对低频经壁刺激和神经刺激剂二甲苯哌嗪、高钾以及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收缩均呈抑制作用。
(3)保肝作用 甘草制剂和甘草甜素对动物多种实验性肝损伤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降低大鼠实验性肝硬化的发生率。可减轻肝细胞脂变坏死,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和MA含量,促进肝细胞再生。
3.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甘草水煎剂能抑制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降低小鼠血清IgE抗体水平,但对SRBC致IgG抗体的产生则无影响。
4.抗病毒作用 甘草甜素对人免疫性缺陷病毒(HIV,艾滋病毒)、肝炎病毒及水痘、带状疤疹病毒等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5.解毒作用 《千金方》载:“甘草能解百毒”。甘草多种制剂对药物中毒(水合氯醛、乌拉坦、咖啡因、组胺、毛果芸香碱、巴比妥),动物毒素中毒(蛇毒、河豚毒),细菌毒素中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及机体代谢产物中毒等多种因素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缓解中毒症状,降低中毒动物的死亡率。
6.镇咳祛痰作用 甘草浸膏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上,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达到镇咳作用。甘草次酸胆碱盐对豚鼠吸入氨水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故认为其镇咳与中枢有关。甘草还能促进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分泌,使痰易于咳出。
7.其他作用 抗心律失常。甘草甜素能降血脂。
鉴定: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长30-120cm,直径0.6-3 cm。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长,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具明显的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以外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胀果甘草 根粗壮木质性强,有的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质坚硬,木纤维多,粉性差。
光果甘草 外皮大多灰棕色,不甚粗糙,皮孔细小而不明显。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粉甘草外皮已除去)。②韧皮部及本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③束间形成层不明显。④导管常单个或2-3成群。⑤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
粉末:淡棕黄色。①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晶鞘纤维易察见,草酸钙方晶大至30μm。②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直径至160μm,稀有网纹导管。③淀粉粒多为单粒,卵圆形或椭圆形,长3-12-20μm,脐点点状。④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⑥棕色块状物,形状不一。
[理化鉴别] 取粗粉0.5g,加50%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少量,供点样用。吸附剂用硅胶G板。展开剂为丁醇-乙醇-氨水(5:1:2)。展距17.5cm。显色剂为50%硫酸、1%香兰醛乙醇溶液,喷雾后100℃烤5分钟,甘草甜素显蓝色斑点。
炮制:
1、甘草 取原材料,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筛去碎屑。
2、蜜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甘草片每100g,用炼蜜25g。
加工: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趁鲜切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在切成长段后晒干。亦有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甘草的药材商品规格、品名,各地略有不同。如宁夏分出口、内销两大类。出口品有分为红粉、白粉两种,等级有特、甲、乙、丙、丁、大小节子、疙瘩头、毛条。内销品分大、一、二、三等和毛条、大小节子、疙瘩头七个等级。
综合利用:
甘草的用途十分广泛,除做生药直接用于临床外,从甘草中提制的甘草酸及其多种盐类可用于制慢性肝炎、消化道溃疡、食物中毒、痤疮、咳嗽等。甘草酸可使化学药物造成的肝损害恢复正常,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制成口腔、肛门和外用的一系列消炎、止氧、镇痛药剂,甘草酸用于化妆品中,不仅是一种天然乳化剂,还有抗菌、消炎、保湿、软化皮肤、生发护发等功效。
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解痉、抗溃疡、止血、降低胆固醇、抑制艾滋病毒作用。从甘草中还可提制抗氧化剂,用于含油食品及化妆品中,甘草粉及加工品还大量用做糕点、糖果、蜜饯等添加剂或辅料,可增加甜味和天然风味。甘草又是烟草工业的重要辅料。提取有用成分后的残渣,可用于生产粗纸、纤维板和隔音隔热建筑材料。
资源分布: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干燥根或根茎,为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亦是各国药典收载的药材。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渴、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除药用外,又是食品、烟草、日用化工等的原料或添加剂。
全世界甘草属植物约24种,我国有11种,其中药用的有8种。《中国药典》收载3种,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以及甘草。
国产药用甘草分布于北纬36o-48o,横跨三北。其中以甘草分布最广,产量最大。
我国药用甘草资源,通常分为“西草”、“东草”和“新疆甘草”三类。西草原植物为甘草,主产地为内蒙古、宁夏、陕西及甘肃等地区。东草又称东北甘草,原植物为甘草,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地区。新疆甘草又称为原料草,其中以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甘草等为最重要。
野生甘草分布区广,自东向西的土壤、气候条件及群落植物有所不同。主要群落结构有内蒙古伊克昭盟草原上的白刺-甘草-芨芨草群落,东北松嫩平原砂岗地上和草甸地的甘草-野古草群落以及新疆天山北麓平原、玛纳斯河滩地和低阶地草甸的甘草群落。
临床应用: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甘草流浸膏、生胃酮(甘草次酸琥珀酸半酯二钠盐)及甘草锌对消化道溃疡有较好疗效。
2.肝炎 甘草甜素口服或静脉滴注,对急、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并能使部分病例HBsAg及HBeAg转阴。
3.眼科炎症 5%甘草酸钠滴眼,对疤疹性角膜炎、角膜结膜炎、束状角膜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食物中毒 甘草浓煎灌服,对饮食不洁、误食毒蕈、山荔枝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