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编号:10168123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肆虐?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31日 亚洲医药网
     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自然存在于人体的细菌,而是经由口沫传染而存在于胃肠道中;它感染了全世界约一半的成年人,在台湾地区更是由于同桌共食,普遍甚少使用公筷母匙的饮食习惯,而使成年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比例高达60%左右!

    1983年澳洲的病理医生Warren JR及年轻内科医生Marshall BJ共同在Lancet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他们在活动性慢性胃炎的胃黏膜上发现了有一种未知名的曲状杆菌寄生;第二年,他们再度发表了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部,常常有此细菌的存在,并且成功的培养出该菌菌种。

    在刚开始的前几年,许多胃肠科医师对此项发现报持着怀疑或反对的态度,1987年后,正面的文章越来越多,目前几乎找不到怀疑的文章了。近20年来,经过全世界胃肠、病理、细菌及免疫学家的临床研究,已经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是造成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甚至胃溃疡、胃癌等,都被证实两者间有密切相关。

, http://www.100md.com     根据实验报告指出,台湾地区慢性胃炎患者,检测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比例达70~90%,胃溃疡则为50~90%,十二指肠溃疡更是高达90~100%!

    人类是它唯一的宿主,而幽门螺旋杆菌的鞭毛,能够使它迅速的由强酸性的胃内腔穿透胃上皮细胞上面的黏液层,到达胃上皮细胞表面的中性环境;另外,幽门螺旋杆菌的尿素脢,可以分解胃上皮细胞渗透出来的尿素,以形成氨来中和胃酸。

    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疾病有:

    1. 慢性胃炎:

    国内胃炎病例中,最大的原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它并不会引起特殊疾病或症状,但会引发慢性活动性胃炎,也有部分病患产生消化性溃疡或胃黏膜萎缩等。

    2. 消化性溃疡:

    临床实验结果证实,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即可防止溃疡再发,实际上胃溃疡病患中,有70~80%具有幽门螺旋杆菌,证实虽然幽门螺旋杆菌并非造成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原因,但若未将此菌除去,则溃疡容易再发。
, 百拇医药
    3. 十二指肠溃疡:

    几乎百分之百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以抗发炎非类固醇类止痛药(NSAID)引起的最多。

    4. 胃(腺)癌:

    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的地区,胃(腺)癌的发生率也高。在许多国家的研究报告指出,幽门螺旋杆菌诱发胃(腺)癌之机率十分高,相反地,在胃癌病患中,亦可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但此菌仅为引发胃(腺)癌的因子之一,并非直接引起胃癌之原因。

    现阶段五种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包括:细菌培养、组织染色、尿素脢试验、呼气试验及血清学检查。前三者皆需做胃镜检查,在直视下选择部位作切片检查,后两种是非侵袭性检查,不必做胃镜检查就可以知道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无法确定上腹不适的原因。
, http://www.100md.com
    幽门螺旋杆菌的流行情形与社会经济状况关系密切,尤其是童年时代所处环境影响最为深远,童年时代生活条件的不良,无良好的供水系统,居住环境拥挤共卧一床,均易导致此菌的感染乃至流行,年龄较大有较高的感染率,并不是因为被感染的危险性随年龄增大而直线增加,而是因为这些年长者在青少年时期,因环境卫生不良,有很高的感染率造成,如果环境卫生大幅改善则感染的盛行率将不会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

    至于感染到幽门螺旋杆菌时,何时需要展开杀菌治疗?专家的看法也越来越积极。以前是当溃疡经常复发或出血、穿孔的高危险病人才要作杀菌治疗,现在则是建议有消化性溃疡就需要治疗。

    科学家研究不同幽门螺旋杆菌菌株和胃肠疾病的关系,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事先知道哪些人较易得到十二指肠溃疡,或得到胃癌的机会较大而加以治疗,将可减少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