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讨论——消瘦、发热、咳嗽、球蛋白升高
病历摘要
患者男,68岁。因纳差、消瘦3个月,发热、咳嗽2周入院。患者于2002年2月起自觉进行性纳差、消瘦,无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痛。2月8日外院胸部X线片示:左侧胸膜肥厚、肋膈角消失、左胸壁小结节影。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未予治疗。5月16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3℃~38.8℃,夜间为著;无畏寒、寒战,伴咳嗽、咯少许白痰,左侧胸部隐痛,无咯血、呼吸困难。遂于我院门诊拍胸部X线片,胸部高分辨CT示:左胸壁多个球形隆起,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发病以来体重下降30余斤。既往患“前列腺肥大”、“胆囊结石”。
入院查体 体温37.9℃,血压110/65 mmHg,一般情况差,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下肺呼吸音低,心脏、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肿。肛诊:前列腺Ⅲ°肿大,中央沟变浅,指套无血染。患者入院后仍发热、体温最高达39.0℃,无明显伴随症状,予以对症退热及支持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7×109~7.9×109/L,中性粒细胞64%~74%,血红蛋白96~101 g/L,血小板478×109~516×109/L;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肾功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9 U/L,碱性磷酸酶(ALP) 292 U/L,谷氨酰转移酶(GGT) 68 U/L,乳酸脱氢酶(LDH) 143 U/L,白蛋白(ALB) 23 g/L,A/G 0.4,肌酐(Cr) 1.0 mg/dk,尿素氮(BUN)14 mg/dk;凝血酶原时间(PT)16.5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3.3 s,纤维蛋白原670 mg/dk;血培养、痰培养(2次肺炎球菌20%~50%);血沉128 mm/1h,抗结核抗体、痰抗酸染色(-);血肿瘤筛查:CA199、CA50、癌胚抗原(CEA)正常,酸性磷酸酶(PSA)1.0 ng/mk;痰找瘤细胞(-);蛋白电泳:γ球蛋白37.2%(可见M蛋白);免疫球蛋白:IgG 34.3g/L,IgA 5.12g/L;尿轻链定量:κ19.6~19.9 mg/dk,λ<5.0 mg/dk;尿β2-MG:1894.5 ng/L;血免疫电泳:IgG、IgA增多,轻链λ/κ比例倒置;骨髓涂片(图1)示:增生活跃,浆细胞增高占7%,部分细胞胞浆丰富、呈火焰状,初浆区消失,核小、可见双核。B超示:前列腺肥大;X线片示:头颅、骨盆、胸椎、腰椎未见骨质破坏。5月31日于CT引导下行左胸壁肿物穿刺活检术,病理报告恶性肿瘤、间皮瘤可能性大。免疫组化:AE1/AE3(+),CEA(-),MC(+), Cakretinin(+), TB(-);进一步行头颅、腹盆腔CT、全消化道造影未见明确转移病灶。内科查房及病理科临床病理讨论:考虑恶性间皮瘤诊断成立,伴有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
, 百拇医药
2002年6月28日于全麻下行胸壁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在胸膜广泛生长,累及脏层及壁层胸膜,伴有血性胸腔积液约1000 mk;术后病理报告(图2):恶性间皮瘤。免疫组化示:AE1/AE3(++),CEA(-),MC(+),Cakretinin(+)。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一度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蛋白电泳:γ球蛋白36.2%;免疫球蛋白 IgG 25.2 g/L,IgA 4.28 g/L。7月30日开始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目前仍在继续观察治疗中。
图1 骨髓增生活跃,浆细胞部分细胞胞浆丰富、呈火焰状,初浆区消失,核小、可见双核
图2 胸壁肿物切除术病理证实为恶性间皮瘤
, 百拇医药
(HE×450)
病例讨论
浆细胞增生可分为3类:①恶性增生,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②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呈良性过程。③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继发于其他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与原发病有关,诊断过程往往颇为曲折。
近年关于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在临床上已逐步引起医师的重视,其特点主要包括:①发热、贫血或伴肝脾肿大;②血清球蛋白显著增高,多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Ig)增高,但亦可出现M蛋白;③骨骼X线检查无骨质破坏;④骨髓浆细胞轻度增加,一般在10%以下,极少超过20%,可出现少数异常的浆细胞;⑤能找到原发病,常见的有慢性感染(如结核、胆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支气管炎等)、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病、慢性肝病、造血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其机制一般认为是外来感染或内在某种抗原刺激,导致单克隆或多克隆的浆细胞增生,因而可能产生过多的单克隆或多克隆Ig。其中,恶性肿瘤继发的浆细胞增生症,包括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神经纤维肉瘤、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癌等,但国内外尚无恶性间皮瘤伴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的报告。
, 百拇医药
本例病人的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骨髓涂片又提示浆细胞增多,并具有一定“异形性”;结合患者发热而无感染表现,肿瘤迅速进展、3个月内胸壁肿块增大明显,一度使我们对细针穿刺的间皮瘤诊断产生质疑,而考虑是否存在淋巴瘤或骨髓外浆细胞瘤的可能。
但进一步行血免疫电泳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骨骼X线片未见骨质破坏;头颅、腹盆腔CT、全消化道造影未见占位性病变,亦无深部淋巴结肿大证据。临床病理免疫组化AE1/AE3阳性,提示上皮来源肿瘤,而MC、Cakretinin对间皮瘤特异性较高,考虑恶性间皮瘤伴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手术切除胸壁肿块,病理进一步确证了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并且患者于术后一度体温逐渐恢复正常,γ球蛋白下降,也证实了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的诊断。
总之,对临床上以发热、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骨髓浆细胞增多为特点的病例,应考虑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的可能,对于其潜在的病因,应寻找有关线索,以求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原发病。, 百拇医药(李梦涛 留永健 单渊东)
患者男,68岁。因纳差、消瘦3个月,发热、咳嗽2周入院。患者于2002年2月起自觉进行性纳差、消瘦,无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痛。2月8日外院胸部X线片示:左侧胸膜肥厚、肋膈角消失、左胸壁小结节影。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未予治疗。5月16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3℃~38.8℃,夜间为著;无畏寒、寒战,伴咳嗽、咯少许白痰,左侧胸部隐痛,无咯血、呼吸困难。遂于我院门诊拍胸部X线片,胸部高分辨CT示:左胸壁多个球形隆起,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发病以来体重下降30余斤。既往患“前列腺肥大”、“胆囊结石”。
入院查体 体温37.9℃,血压110/65 mmHg,一般情况差,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下肺呼吸音低,心脏、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肿。肛诊:前列腺Ⅲ°肿大,中央沟变浅,指套无血染。患者入院后仍发热、体温最高达39.0℃,无明显伴随症状,予以对症退热及支持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7×109~7.9×109/L,中性粒细胞64%~74%,血红蛋白96~101 g/L,血小板478×109~516×109/L;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肾功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9 U/L,碱性磷酸酶(ALP) 292 U/L,谷氨酰转移酶(GGT) 68 U/L,乳酸脱氢酶(LDH) 143 U/L,白蛋白(ALB) 23 g/L,A/G 0.4,肌酐(Cr) 1.0 mg/dk,尿素氮(BUN)14 mg/dk;凝血酶原时间(PT)16.5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3.3 s,纤维蛋白原670 mg/dk;血培养、痰培养(2次肺炎球菌20%~50%);血沉128 mm/1h,抗结核抗体、痰抗酸染色(-);血肿瘤筛查:CA199、CA50、癌胚抗原(CEA)正常,酸性磷酸酶(PSA)1.0 ng/mk;痰找瘤细胞(-);蛋白电泳:γ球蛋白37.2%(可见M蛋白);免疫球蛋白:IgG 34.3g/L,IgA 5.12g/L;尿轻链定量:κ19.6~19.9 mg/dk,λ<5.0 mg/dk;尿β2-MG:1894.5 ng/L;血免疫电泳:IgG、IgA增多,轻链λ/κ比例倒置;骨髓涂片(图1)示:增生活跃,浆细胞增高占7%,部分细胞胞浆丰富、呈火焰状,初浆区消失,核小、可见双核。B超示:前列腺肥大;X线片示:头颅、骨盆、胸椎、腰椎未见骨质破坏。5月31日于CT引导下行左胸壁肿物穿刺活检术,病理报告恶性肿瘤、间皮瘤可能性大。免疫组化:AE1/AE3(+),CEA(-),MC(+), Cakretinin(+), TB(-);进一步行头颅、腹盆腔CT、全消化道造影未见明确转移病灶。内科查房及病理科临床病理讨论:考虑恶性间皮瘤诊断成立,伴有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
, 百拇医药
2002年6月28日于全麻下行胸壁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在胸膜广泛生长,累及脏层及壁层胸膜,伴有血性胸腔积液约1000 mk;术后病理报告(图2):恶性间皮瘤。免疫组化示:AE1/AE3(++),CEA(-),MC(+),Cakretinin(+)。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一度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蛋白电泳:γ球蛋白36.2%;免疫球蛋白 IgG 25.2 g/L,IgA 4.28 g/L。7月30日开始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目前仍在继续观察治疗中。
图1 骨髓增生活跃,浆细胞部分细胞胞浆丰富、呈火焰状,初浆区消失,核小、可见双核
图2 胸壁肿物切除术病理证实为恶性间皮瘤
, 百拇医药
(HE×450)
病例讨论
浆细胞增生可分为3类:①恶性增生,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②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呈良性过程。③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继发于其他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与原发病有关,诊断过程往往颇为曲折。
近年关于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在临床上已逐步引起医师的重视,其特点主要包括:①发热、贫血或伴肝脾肿大;②血清球蛋白显著增高,多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Ig)增高,但亦可出现M蛋白;③骨骼X线检查无骨质破坏;④骨髓浆细胞轻度增加,一般在10%以下,极少超过20%,可出现少数异常的浆细胞;⑤能找到原发病,常见的有慢性感染(如结核、胆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支气管炎等)、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病、慢性肝病、造血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其机制一般认为是外来感染或内在某种抗原刺激,导致单克隆或多克隆的浆细胞增生,因而可能产生过多的单克隆或多克隆Ig。其中,恶性肿瘤继发的浆细胞增生症,包括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神经纤维肉瘤、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癌等,但国内外尚无恶性间皮瘤伴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的报告。
, 百拇医药
本例病人的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骨髓涂片又提示浆细胞增多,并具有一定“异形性”;结合患者发热而无感染表现,肿瘤迅速进展、3个月内胸壁肿块增大明显,一度使我们对细针穿刺的间皮瘤诊断产生质疑,而考虑是否存在淋巴瘤或骨髓外浆细胞瘤的可能。
但进一步行血免疫电泳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骨骼X线片未见骨质破坏;头颅、腹盆腔CT、全消化道造影未见占位性病变,亦无深部淋巴结肿大证据。临床病理免疫组化AE1/AE3阳性,提示上皮来源肿瘤,而MC、Cakretinin对间皮瘤特异性较高,考虑恶性间皮瘤伴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手术切除胸壁肿块,病理进一步确证了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并且患者于术后一度体温逐渐恢复正常,γ球蛋白下降,也证实了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的诊断。
总之,对临床上以发热、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骨髓浆细胞增多为特点的病例,应考虑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的可能,对于其潜在的病因,应寻找有关线索,以求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原发病。, 百拇医药(李梦涛 留永健 单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