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0171672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我见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28期
     《内经》曾言“……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古今汤液家、医经家、针灸家各有论述。今从针灸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下个人看法。

    中医以阴阳为纲,将同一事物的两方面或相关联的两事物加以区分的标准,就是阴阳。如上为阳,下即为阴;表为阳,里即为阴;卫为阳,营即为阴等等皆属此类。“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意思是将“气”(能量)从一方,导引、吸引到另一方的过程。

    《难经》第七十难,对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诠解。“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阴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然春夏各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我在临床上多用此法施针,收效往往捷于一般手法。

    如张某,风湿性关节痛10余年,今冬病又发作。诊时症见双膝疼痛怕冷,皮色不变,双踝关节亦同,风市穴处有压痛,需拄拐而行,舌淡,苔白厚腻,脉沉弦。辨为筋骨不足,寒湿凝滞。沿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部位先施按摩,以通达气血,调和营卫。并在阳陵泉、阳辅、悬钟、足三里、委中、承山、风市、三阴交等大穴施行按、压、推、剁、敲等较重手法,以醒气催络,即《内经》“……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之意。随即于所按之穴呼尽入针(令咳一声,以散经络之气)。针尖达于天部后(心肺之部),暂不深入,只是左右均匀搓转针柄。待其气至(针下尤如鱼儿上钩之感),沉腕压针使之直达地部(即肝肾之部),此时手法最忌针体摇摆,这样才可使阳气下引入于阴部。待针至肝肾之部后,再行三进一退、进方退圆等补法,以益肝肾之气。最后吸尽出针,揉闭针眼,并于针过穴位用艾柱各灸数壮。

    经上法治半月余,康愈如初。可见手法不得不讲矣。, http://www.100md.com( 赵梓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