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生的非典型肺炎患病经历
张挪富医生,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他因为抢救重症非典型性肺炎病人感染上该病,住院21天后,出院至今已经二十余天。他的口述代表了在这次非典型恐慌中,一位亲历者的声音
记者◎巫昂
2002年12月,我工作所在的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已经有非典型性肺炎病人送入住院,我们所的医生也经常到广州市以外的一些城镇医院会诊,当时在当地是有一些恐慌和谣言,但在广州,仅仅是部分医务人员知道。我基本只做三线值班,就是周末值班在家,科室有事再过去处理,没有直接接触到什么病人,当时也不叫非典型性肺炎,只知道比一般肺炎病情严重,我们呼吸疾病研究所规模较大,有5层病房,160张病床,是广州市呼吸疾病治疗的主要单位,最多的时候,同时收住近50个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人,尤其是医护人员,很多都是从别的医院转过来的。
到春节前后,病人明显增多,随着医护人员感染数量的增加,广东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已高度重视并下发文件,要求采取相应的传染病防治隔离措施,如上班要戴14~18层口罩、穿隔离衣、洗手,下班要漱口,这时候,我们医院开始要求三线值班主任也必须返医院查房,我轮到正月初八和十五值班,十五是周末,我上午8点半开始查房,一线医生告知有一个肺炎病人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当时我自觉平日经常参加锻炼,没什么太在意,就随便戴了个口罩,没穿隔离衣立即投入抢救病人过程中,通过40分钟人工球囊辅助病人呼吸(俗称:捏皮球)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约3个小时的抢救,病人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忙到中午12点,回家冲凉换洗衣服,两天后,是周二,我下午有专家门诊,开始感到有点发冷,晚上八九点钟开始发热37.8~38.5摄氏度,原以为中午没休息好,可能是感冒,当时没有流涕、咳嗽、咯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最难受的是全身肌肉难以形容的酸痛,如同疼痛刺入骨骼之中难以忍受。第二天,体温波动在38~39摄氏度,症状没有解除,药物只能短时间退烧。周四早晨,经X线胸片检查后,我以非典型性肺炎正式入院治疗。同时和我一起抢救的另外三位医师也分别因病住院治疗。我们医院前后共感染了二十余位医护人员。
, 百拇医药
住院期间的7~10天,属于病情的进展期,表现为持续发热不退,全身肌肉酸痛、肺部的阴影逐渐扩大(我是从右上肺开始的),并弥漫两肺。开始的时候每天都复查胸片,后来3天照一次,约14天后病情达高峰,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上厕所都比较辛苦,但我还是坚持自己上厕所,每天冲凉,严重的时候,需要把吸氧管接到卫生间才能冲凉、上厕所。
我生病期间,饮食基本正常。一直发烧,徘徊在38到39摄氏度之间,那几天,经常发大汗,一个晚上可能湿透三套衣服,酸痛症状明显,但呼吸道症状不太明显,直到后期才出现一些。也有过短期类似于呼吸衰竭的症状,这是指呼吸功能不能满足肌体的需要,血液里的氧分压是一个重要指标,抽出来动脉血测试分压,要是低于60可能就是呼吸衰竭了,而呼吸每分钟超过28次,也是一个指标。
因为针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没有搞清楚,针对病原治疗的药物是没有的,基本上采取的是激素治疗,营养的疗法,辅助的通气疗法。药物方面,我基本采取卫生部建议治疗方案中的一种,服用头孢类药,发高热时针对性地服用百服宁,采取冰敷等。
, 百拇医药
两周后我的病情逐渐减轻,并开始出现轻度的咳嗽咯痰症状。病情的第三周病情明显改善,胸片阴影基本完全吸收,体温及各症状也恢复正常。根据卫生部非典型性肺炎出院诊断参考标准(未用退热药物,体温正常7天以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胸部影像有明显吸收),我经过21天的治疗后康复出院。目前已恢复正常并返回工作岗位,可以和以往一样每周坚持打2~3小时的篮球,无特殊的不适症状。
这次患病住院并能很快康复,我有几个体会:首先是要树立坚强的信念虽然此病的病情严重、发展快、但并非是不治之症,尤其是原本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各级领导的关心也给予我极大的鼓舞;其次,是正确对待从医生到病人的角色转换,住院三周内,我没有给任何下级医生下指令要求修改我自己的医嘱,也非常尊重上级和专家小组的治疗意见,我跟他们说:“现在我是病人不是医生。”我也没有看过自己的病历与X光胸片,因为我在病前看过另一个感染上的主任的胸片,十分恐怖,都不敢相信是真的。最后,及时合理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包括现在卫生部制定的治疗措施和方案都是积极有效的:要注意病房的消毒和通风,避免交叉感染机会;治疗上保证充分的营养和维生素,中药的治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病情严重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使用鼻面罩辅助气道内持续正压呼吸治疗等;此外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等。, http://www.100md.com
记者◎巫昂
2002年12月,我工作所在的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已经有非典型性肺炎病人送入住院,我们所的医生也经常到广州市以外的一些城镇医院会诊,当时在当地是有一些恐慌和谣言,但在广州,仅仅是部分医务人员知道。我基本只做三线值班,就是周末值班在家,科室有事再过去处理,没有直接接触到什么病人,当时也不叫非典型性肺炎,只知道比一般肺炎病情严重,我们呼吸疾病研究所规模较大,有5层病房,160张病床,是广州市呼吸疾病治疗的主要单位,最多的时候,同时收住近50个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人,尤其是医护人员,很多都是从别的医院转过来的。
到春节前后,病人明显增多,随着医护人员感染数量的增加,广东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已高度重视并下发文件,要求采取相应的传染病防治隔离措施,如上班要戴14~18层口罩、穿隔离衣、洗手,下班要漱口,这时候,我们医院开始要求三线值班主任也必须返医院查房,我轮到正月初八和十五值班,十五是周末,我上午8点半开始查房,一线医生告知有一个肺炎病人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当时我自觉平日经常参加锻炼,没什么太在意,就随便戴了个口罩,没穿隔离衣立即投入抢救病人过程中,通过40分钟人工球囊辅助病人呼吸(俗称:捏皮球)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约3个小时的抢救,病人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忙到中午12点,回家冲凉换洗衣服,两天后,是周二,我下午有专家门诊,开始感到有点发冷,晚上八九点钟开始发热37.8~38.5摄氏度,原以为中午没休息好,可能是感冒,当时没有流涕、咳嗽、咯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最难受的是全身肌肉难以形容的酸痛,如同疼痛刺入骨骼之中难以忍受。第二天,体温波动在38~39摄氏度,症状没有解除,药物只能短时间退烧。周四早晨,经X线胸片检查后,我以非典型性肺炎正式入院治疗。同时和我一起抢救的另外三位医师也分别因病住院治疗。我们医院前后共感染了二十余位医护人员。
, 百拇医药
住院期间的7~10天,属于病情的进展期,表现为持续发热不退,全身肌肉酸痛、肺部的阴影逐渐扩大(我是从右上肺开始的),并弥漫两肺。开始的时候每天都复查胸片,后来3天照一次,约14天后病情达高峰,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上厕所都比较辛苦,但我还是坚持自己上厕所,每天冲凉,严重的时候,需要把吸氧管接到卫生间才能冲凉、上厕所。
我生病期间,饮食基本正常。一直发烧,徘徊在38到39摄氏度之间,那几天,经常发大汗,一个晚上可能湿透三套衣服,酸痛症状明显,但呼吸道症状不太明显,直到后期才出现一些。也有过短期类似于呼吸衰竭的症状,这是指呼吸功能不能满足肌体的需要,血液里的氧分压是一个重要指标,抽出来动脉血测试分压,要是低于60可能就是呼吸衰竭了,而呼吸每分钟超过28次,也是一个指标。
因为针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没有搞清楚,针对病原治疗的药物是没有的,基本上采取的是激素治疗,营养的疗法,辅助的通气疗法。药物方面,我基本采取卫生部建议治疗方案中的一种,服用头孢类药,发高热时针对性地服用百服宁,采取冰敷等。
, 百拇医药
两周后我的病情逐渐减轻,并开始出现轻度的咳嗽咯痰症状。病情的第三周病情明显改善,胸片阴影基本完全吸收,体温及各症状也恢复正常。根据卫生部非典型性肺炎出院诊断参考标准(未用退热药物,体温正常7天以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胸部影像有明显吸收),我经过21天的治疗后康复出院。目前已恢复正常并返回工作岗位,可以和以往一样每周坚持打2~3小时的篮球,无特殊的不适症状。
这次患病住院并能很快康复,我有几个体会:首先是要树立坚强的信念虽然此病的病情严重、发展快、但并非是不治之症,尤其是原本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各级领导的关心也给予我极大的鼓舞;其次,是正确对待从医生到病人的角色转换,住院三周内,我没有给任何下级医生下指令要求修改我自己的医嘱,也非常尊重上级和专家小组的治疗意见,我跟他们说:“现在我是病人不是医生。”我也没有看过自己的病历与X光胸片,因为我在病前看过另一个感染上的主任的胸片,十分恐怖,都不敢相信是真的。最后,及时合理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包括现在卫生部制定的治疗措施和方案都是积极有效的:要注意病房的消毒和通风,避免交叉感染机会;治疗上保证充分的营养和维生素,中药的治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病情严重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使用鼻面罩辅助气道内持续正压呼吸治疗等;此外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