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科学 相信自己:克服非典时期心理难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丛中教授
“非典”是一种身体疾病,但在今天这个非常时刻,从某种角度讲它成为了某些人的一种心理疾病。随着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的非典病人人数的增加,一些出现疫情的大城市里一时人心惶惶,闻“非典”色变。主要表现为:一听到别人得了“非典”,就慌了神,不去认真了解“非典”是一种什么疾病,不知道怎样预防才是正确有效的,而只是凭着自己的理解,就开始瞎预防。比如,在马路上行走、骑车时都戴着口罩,不敢跟人说话,见人就躲开,道听途说地找一些药方来服用,当听说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时候,就想到了偏方、秘方。在做完这些之后,仍然感到不放心,战战兢兢地去求神拜佛,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恐慌是公众缺乏安全感所致。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按照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学说,安全感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需求。通常,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缓解心中的不安全感,获得安全感。在一个处于转型期的社会里,我们的社会制度并不完美,社会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制,人们没有足够的应付灾难或疾病的信心。在这样的传染病突然袭来时,人的忧虑不仅包括了对疾病本身的恐惧还包含了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忧虑:比如生病了怎么办?谁来支付医药费?会不会失去工作?会因此而被人歧视吗?传染给了家人怎么办?在这些因素的压力下,人容易变得脆弱,会在心理上形成更大的担忧,和更强烈的恐惧感。
, 百拇医药
这种恐惧源于对“非典”的不了解,导致出现“过度担心”、“过度控制”。
公众对于“非典”的恐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一种传染病,如同当初人们对爱滋病的恐慌一样,一般人容易“闻传染色变”。 “非典”确实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准确名称叫“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目前已经明确为“冠状病毒” 病原体感染所致,暂时还没有针对该病毒的治疗药物。据新华社4月21日的报道,全国共累积报告病例2001例,治愈出院1201例,死亡92例。“非典”也并没有人们流传的那样恐怖,其病死率在4.2%左右,死亡者主要原因是发病急、发现不及时、医治较晚、伴有躯体其它疾病等,而一般的病例在现有医疗条件下都能得到良好的救治。
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是正常而自然的心理反应。但现在一些人出现了过度恐慌:他们在心理上过度夸大“非典”的实际危险性,认为“非典”时刻威胁着自己的生命,整日惶恐不安,忙于用各种不确切手段预防“非典”。就象那些每天都担心自己身体上得了某种疾病的人一样,这种心病或许真会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过分担心染上“非典”,每天忧心忡忡,心理负担加重,精神焦躁不安,会影响身体的健康,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反而不利于预防“非典”。
, 百拇医药
出现恐慌心理,究其根本,是对“非典”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会导致心理上出现不安全感,继而不信任自己,而宁愿相信他人。这就使得我们不去主动获得正确的预防知识,不采用有效的预防手段,而是乱抓乱挠,跟风从众,以讹传讹,看别人做自己也学着怎么做,且不细想这么做是否真正有效。“有病乱投医,无病也乱吃药”。这样的心理反应,即不能有效地预防“非典”,还浪费了国家的医药资源,也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更减少了自己的生活乐趣,也给自己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烦恼。
因此,我们建议,在当前全社会都在积极防治“非典”时候,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非典”,以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态度对待“非典”,以正确有效的方式预防“非典”,就能顺利平安地、心身健康地度过这段“非典”时期。,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丛中教授
“非典”是一种身体疾病,但在今天这个非常时刻,从某种角度讲它成为了某些人的一种心理疾病。随着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的非典病人人数的增加,一些出现疫情的大城市里一时人心惶惶,闻“非典”色变。主要表现为:一听到别人得了“非典”,就慌了神,不去认真了解“非典”是一种什么疾病,不知道怎样预防才是正确有效的,而只是凭着自己的理解,就开始瞎预防。比如,在马路上行走、骑车时都戴着口罩,不敢跟人说话,见人就躲开,道听途说地找一些药方来服用,当听说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时候,就想到了偏方、秘方。在做完这些之后,仍然感到不放心,战战兢兢地去求神拜佛,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恐慌是公众缺乏安全感所致。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按照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学说,安全感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需求。通常,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缓解心中的不安全感,获得安全感。在一个处于转型期的社会里,我们的社会制度并不完美,社会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制,人们没有足够的应付灾难或疾病的信心。在这样的传染病突然袭来时,人的忧虑不仅包括了对疾病本身的恐惧还包含了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忧虑:比如生病了怎么办?谁来支付医药费?会不会失去工作?会因此而被人歧视吗?传染给了家人怎么办?在这些因素的压力下,人容易变得脆弱,会在心理上形成更大的担忧,和更强烈的恐惧感。
, 百拇医药
这种恐惧源于对“非典”的不了解,导致出现“过度担心”、“过度控制”。
公众对于“非典”的恐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一种传染病,如同当初人们对爱滋病的恐慌一样,一般人容易“闻传染色变”。 “非典”确实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准确名称叫“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目前已经明确为“冠状病毒” 病原体感染所致,暂时还没有针对该病毒的治疗药物。据新华社4月21日的报道,全国共累积报告病例2001例,治愈出院1201例,死亡92例。“非典”也并没有人们流传的那样恐怖,其病死率在4.2%左右,死亡者主要原因是发病急、发现不及时、医治较晚、伴有躯体其它疾病等,而一般的病例在现有医疗条件下都能得到良好的救治。
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是正常而自然的心理反应。但现在一些人出现了过度恐慌:他们在心理上过度夸大“非典”的实际危险性,认为“非典”时刻威胁着自己的生命,整日惶恐不安,忙于用各种不确切手段预防“非典”。就象那些每天都担心自己身体上得了某种疾病的人一样,这种心病或许真会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过分担心染上“非典”,每天忧心忡忡,心理负担加重,精神焦躁不安,会影响身体的健康,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反而不利于预防“非典”。
, 百拇医药
出现恐慌心理,究其根本,是对“非典”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会导致心理上出现不安全感,继而不信任自己,而宁愿相信他人。这就使得我们不去主动获得正确的预防知识,不采用有效的预防手段,而是乱抓乱挠,跟风从众,以讹传讹,看别人做自己也学着怎么做,且不细想这么做是否真正有效。“有病乱投医,无病也乱吃药”。这样的心理反应,即不能有效地预防“非典”,还浪费了国家的医药资源,也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更减少了自己的生活乐趣,也给自己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烦恼。
因此,我们建议,在当前全社会都在积极防治“非典”时候,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非典”,以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态度对待“非典”,以正确有效的方式预防“非典”,就能顺利平安地、心身健康地度过这段“非典”时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