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卫生习惯面面观
话题由来
小张这两天没事就往洗手间跑,在办公桌前还没坐定,又想着是不是该再去好好地洗洗手。“非典”着实已经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不少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连如何正确地洗手都不会,甚至还有人无所适从,开始囤积粮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知在家里怎样生活才“安全”。
疾病当前,人们才意识到养成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如此地重要。
随地吐痰不改不行 专家视点
潘孝彰(上海“非典”专家咨询组组员、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科教授):
一个人应该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第一应该禁止随地吐痰的陋习!
最新研究表明,“非典”病毒在无生命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可长达24小时,而由于痰液中含有蛋白成分,因此“非典”病毒在痰液里存活的时间至少还要长一倍。如果罹患“非典”的病人或“非典”带菌者随地吐痰,待痰液风干后,病毒将随风飘扬在空气中。马路上的行人一旦吸入这些病毒,就有可能被感染。事实上,“非典”的马路感染量是不小的,这与某些人随地吐痰的陋习密不可分。禁止随地吐痰,不单单针对病人,即便是健康人也不能随地吐痰,因为它们很可能成为病毒的“温床”。
, http://www.100md.com
关于禁止随地吐痰,应该加大有关法规的力度。新加坡对随地吐痰者有严厉的惩罚措施:要罚,就要罚得你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立法禁止随地吐痰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
与随地吐痰相关,一些人面对公众“肆无忌惮”地咳嗽和打喷嚏,也应该改一改。香港淘大花园不少居民感染“非典”,电梯就是其中一个“危险”场所。淘大花园的电梯空间很小,一旦有患者或带菌者在电梯里打喷嚏,带有病毒的飞沫就会沾到电梯的四壁及按钮上,健康人用手触碰病毒,又不小心接触口鼻等部位,就很容易被感染。因此,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一定要用手帕或纸巾遮挡。这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说得严重些,更是对他人生命安全负责的表现。
个人防护是“最后一道门”
周廷魁(上海“非典”专家咨询组组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 CDC 主任医师):
根据现在的研究,“非典”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个人防护极其重要,是保障健康的“最后一道门”,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 http://www.100md.com
我首先要提倡增强体质、劳逸结合、均衡饮食,这些是个人防护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现在是“非典”的流行期,因此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办公室和居室要保持通风。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洗手,要勤洗。如果从发病地区回来,或者接触过“非典”病人,一定要主动入院检查、主动进行2周的观察。一旦发现自己有可疑症状,要尽早就医,这对尽早痊愈、减少扩散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要尽量减少和可疑动物的接触,比如禽类。
我们原先的一些习惯也许能改变一下:打招呼能不能用拱手代替握手?吃饭能不能坚持分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能不能尽量多用银行卡少用现金?这些都有助于防止感染病毒。
日常消毒你注意过吗
薛广波(上海“非典”专家咨询组组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消毒学会主任委员、二军大教授):
现在“非典”病毒已经被定性为“冠状病毒”。这种病毒属于亲脂病毒,它的传染性很强,但它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截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 http://www.100md.com
呼吸道传染和接触性传染目前是“非典”病毒侵害人体的两大主要途径。针对呼吸道传染,我们可以在空气中喷洒消毒剂、或者在室内安装空气消毒装置,这些都能有效地减少呼吸道传染。针对接触性传染,我们要对自己经常触碰的日用品进行消毒。湿扫地板、用消毒剂擦拭家具表面,这些大家通常都能够想到,但还有一些东西也不能放过,比如小孩玩具、家用电器(例如电熨斗)的把手、门把手、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器、电视机的按钮等等。
由于这种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我们需要用高效的消毒剂,如二溴海因、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配制的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非典”出现,大家开始重视消毒,其实即使没有这种传染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重视家庭环境的消毒。经常打扫卫生保持居室清洁、每周至少要用消毒剂清洁一下家具、洗衣时加入消毒液或具有杀菌作用的洗衣粉……这些应该是远离病毒的“常规动作”。
记者点评
面对“非典”,有人无所适从、有人进退失据,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听听疾病防治专家的建议,握手改拱手,共食改分餐。听上去近乎玩笑,但细细想来,改变的不止是习惯,还是观念。每个现代人都不可避免要和其他人打交道,这就意味着个人的举动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他人和社会。随地吐痰的陋习必须禁止、“口无遮拦”的喷嚏最好也要绝迹。在这样一个非常的时期,对自己负责,就是对他人负责,就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朋友见面拱拱手,亲友聚会分分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既然这样简单的改变几乎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那么为什么不做呢?, http://www.100md.com
小张这两天没事就往洗手间跑,在办公桌前还没坐定,又想着是不是该再去好好地洗洗手。“非典”着实已经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不少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连如何正确地洗手都不会,甚至还有人无所适从,开始囤积粮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知在家里怎样生活才“安全”。
疾病当前,人们才意识到养成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如此地重要。
随地吐痰不改不行 专家视点
潘孝彰(上海“非典”专家咨询组组员、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科教授):
一个人应该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第一应该禁止随地吐痰的陋习!
最新研究表明,“非典”病毒在无生命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可长达24小时,而由于痰液中含有蛋白成分,因此“非典”病毒在痰液里存活的时间至少还要长一倍。如果罹患“非典”的病人或“非典”带菌者随地吐痰,待痰液风干后,病毒将随风飘扬在空气中。马路上的行人一旦吸入这些病毒,就有可能被感染。事实上,“非典”的马路感染量是不小的,这与某些人随地吐痰的陋习密不可分。禁止随地吐痰,不单单针对病人,即便是健康人也不能随地吐痰,因为它们很可能成为病毒的“温床”。
, http://www.100md.com
关于禁止随地吐痰,应该加大有关法规的力度。新加坡对随地吐痰者有严厉的惩罚措施:要罚,就要罚得你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立法禁止随地吐痰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
与随地吐痰相关,一些人面对公众“肆无忌惮”地咳嗽和打喷嚏,也应该改一改。香港淘大花园不少居民感染“非典”,电梯就是其中一个“危险”场所。淘大花园的电梯空间很小,一旦有患者或带菌者在电梯里打喷嚏,带有病毒的飞沫就会沾到电梯的四壁及按钮上,健康人用手触碰病毒,又不小心接触口鼻等部位,就很容易被感染。因此,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一定要用手帕或纸巾遮挡。这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说得严重些,更是对他人生命安全负责的表现。
个人防护是“最后一道门”
周廷魁(上海“非典”专家咨询组组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 CDC 主任医师):
根据现在的研究,“非典”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个人防护极其重要,是保障健康的“最后一道门”,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 http://www.100md.com
我首先要提倡增强体质、劳逸结合、均衡饮食,这些是个人防护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现在是“非典”的流行期,因此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办公室和居室要保持通风。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洗手,要勤洗。如果从发病地区回来,或者接触过“非典”病人,一定要主动入院检查、主动进行2周的观察。一旦发现自己有可疑症状,要尽早就医,这对尽早痊愈、减少扩散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要尽量减少和可疑动物的接触,比如禽类。
我们原先的一些习惯也许能改变一下:打招呼能不能用拱手代替握手?吃饭能不能坚持分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能不能尽量多用银行卡少用现金?这些都有助于防止感染病毒。
日常消毒你注意过吗
薛广波(上海“非典”专家咨询组组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消毒学会主任委员、二军大教授):
现在“非典”病毒已经被定性为“冠状病毒”。这种病毒属于亲脂病毒,它的传染性很强,但它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截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 http://www.100md.com
呼吸道传染和接触性传染目前是“非典”病毒侵害人体的两大主要途径。针对呼吸道传染,我们可以在空气中喷洒消毒剂、或者在室内安装空气消毒装置,这些都能有效地减少呼吸道传染。针对接触性传染,我们要对自己经常触碰的日用品进行消毒。湿扫地板、用消毒剂擦拭家具表面,这些大家通常都能够想到,但还有一些东西也不能放过,比如小孩玩具、家用电器(例如电熨斗)的把手、门把手、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器、电视机的按钮等等。
由于这种病毒传染性强,因此我们需要用高效的消毒剂,如二溴海因、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配制的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非典”出现,大家开始重视消毒,其实即使没有这种传染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重视家庭环境的消毒。经常打扫卫生保持居室清洁、每周至少要用消毒剂清洁一下家具、洗衣时加入消毒液或具有杀菌作用的洗衣粉……这些应该是远离病毒的“常规动作”。
记者点评
面对“非典”,有人无所适从、有人进退失据,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听听疾病防治专家的建议,握手改拱手,共食改分餐。听上去近乎玩笑,但细细想来,改变的不止是习惯,还是观念。每个现代人都不可避免要和其他人打交道,这就意味着个人的举动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他人和社会。随地吐痰的陋习必须禁止、“口无遮拦”的喷嚏最好也要绝迹。在这样一个非常的时期,对自己负责,就是对他人负责,就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朋友见面拱拱手,亲友聚会分分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既然这样简单的改变几乎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那么为什么不做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