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研究获重大突破
本报讯(记者胡德荣)以中国科学家为主,法国和美国科学家共
同参与研究的题为《钩端螺旋体全基因组测序及其生理与病理的特性》
的论文,4月24日发表在英国出版的国际权威科学刊物《自然》杂志
纪念DNA双螺旋发现50周年的特刊上。我国有关微生物学、病毒学家
认为,这项重要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
海第二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
中心、复旦大学、香港大学以及法国巴士德研究所、美国普度大学生
化系等机构的科学家,经过3年多研究,完成了钩端螺旋体全基因组
测序及注释工作,并向NCBI数据库递交数据后,深入进行了钩端螺旋
体的分子生理和致病机理研究。科研人员发现钩端螺旋体编码rRNA和
tRNA的基因数量极少,可能是其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发现了
一系列具有钩端螺旋体特色的代谢途径。科研人员还注释了一批可能
与侵袭、黏附、运动、趋化、毒性等致病因素相关的基因,特别是发
现了若干个潜在的、可能与破坏上皮细胞、干扰凝血平衡系统有关的
基因,为进一步认识钩端螺旋体病典型的小血管上皮细胞损伤和黄疸
出血症等严重感染特有的广泛的脏器出血,尤其是突发性肺大出血等
病理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百拇医药
同参与研究的题为《钩端螺旋体全基因组测序及其生理与病理的特性》
的论文,4月24日发表在英国出版的国际权威科学刊物《自然》杂志
纪念DNA双螺旋发现50周年的特刊上。我国有关微生物学、病毒学家
认为,这项重要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
海第二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
中心、复旦大学、香港大学以及法国巴士德研究所、美国普度大学生
化系等机构的科学家,经过3年多研究,完成了钩端螺旋体全基因组
测序及注释工作,并向NCBI数据库递交数据后,深入进行了钩端螺旋
体的分子生理和致病机理研究。科研人员发现钩端螺旋体编码rRNA和
tRNA的基因数量极少,可能是其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发现了
一系列具有钩端螺旋体特色的代谢途径。科研人员还注释了一批可能
与侵袭、黏附、运动、趋化、毒性等致病因素相关的基因,特别是发
现了若干个潜在的、可能与破坏上皮细胞、干扰凝血平衡系统有关的
基因,为进一步认识钩端螺旋体病典型的小血管上皮细胞损伤和黄疸
出血症等严重感染特有的广泛的脏器出血,尤其是突发性肺大出血等
病理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