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选择题评述
1. 治疗饮食积滞所致脘腹痞满胀痛症,最宜选用
A.枳实 B.木香 C.薤白 D.佛手 E.香附
【答案】A
【评述】 饮食积滞能影响脏腑气机的运行,导致脾胃升降失司,出现脘腹胀满疼痛。临证须选择理气药调治。上列5药,均属理气药。本症病变部位是在脾胃,故当选择调理脾胃气机的理气药。枳实,味苦辛而性寒,辛能行能散,苦能泄能降,寒能清热。入脾、胃、大肠经,行气之力较猛,具有破气除胀,消积导滞作用。善治食积不化之证。与题意甚符,故当选A。其他药如: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二药均偏于疏肝理气。木香行气、调中、止痛,擅长行气止痛。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适用于阳气不宣通所致胸闷作痛者,均与题意不符。
2. 理气药主治的病证是
, http://www.100md.com A.气滞血瘀证 B.气滞证或气逆证 C.气虚气逆证 D.中气下陷证 E.食积腹痛证
【答案】B
【评述】 理气药是具有调理气分,疏畅气机,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为主的药物。故选择B在情理之中。气滞者,常表现为闷、胀、痛;气逆者常表现为呕恶、呃逆或喘息。但因发病部位及病情轻重的不同,其具体症状亦有差别。如肺失宣降,则胸闷不畅,咳嗽气喘;肝气郁滞,则胁肋疼痛,胸闷不舒,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或结块,以及月经不调;脾胃气滞,升降失司,则脘腹胀满疼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题目中的其他项,如气滞血瘀证,宜选用理气活血药;气虚气逆证,宜选补气降逆药;中气下陷证,宜选用补气升阳举陷药;食积腹痛证,宜选用消食导滞止痛药。
3. 柿蒂的功效是
A.行气止痛 B.温中止呕 C.降气止呕 D.行气导滞 E.化痰止咳
, 百拇医药
【答案】C
【评述】 柿蒂属理气药,性味苦平,归胃经。本品性平,不寒不热,苦能降下,凡是胃寒、胃热所致胃气上逆的呃逆症皆适宜,具有降逆止呃之功。《本草拾遗》载 :“蒂煮服之止哕气。”当然临床还可根据寒热虚实辨证,配合其他药以加强降逆止呃效果。《本草求真》 说:“柿蒂味苦气平,虽与丁香同为止呃之味,然一辛热,一苦平,合用深得寒热兼济之妙。”C项切中题意,故选之。其他项中之功效,如行气止痛,可用木香、乌药;温中止呕,可用丁香、生姜;行气导滞,可用枳实、枳壳;化痰止咳,可用白前等,均非柿蒂之功效。
4. 乌药的功效是
A.行气止痛、温中散寒 B.散寒止痛、助阳通脉 C.祛风止痛、温中止呕 D.温肾散寒、调经止痛 E.温肾散寒、行气止痛
【答案】E
, 百拇医药 【评述】 乌药属理气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其辛能开,温能散寒,善于疏通气机,主治寒郁气滞所致胸腹胀痛,显示出“行气止痛”功效。本品上走肺,中走脾,下归肾与膀胱,温肾而散寒,治下焦虚寒,肾气(阳)不摄所致的小便频数或遗尿。其他选项如温中、助阳、祛风、止呕、调经等与乌药功效不切。故选E。
5. 具有燥湿化痰功效的药物是
A.乌药 B.香附 C.茵陈蒿 D.车前子 E.佛手
【答案】E
【评述】 上列5药,乌药、香附、佛手属理气药,其中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无燥湿化痰作用。唯佛手性味辛苦温,苦能燥湿,入肝、脾、胃、肺经,既能疏理脾胃气滞,又可疏肝解郁,故对脾胃气滞而脾不运化,湿从内生,湿蕴生痰之证,有燥湿化痰之功,常用于咳嗽痰多之证。与题意相合,故选之。车前子、茵陈蒿属利水渗湿药,与题目要求的“燥湿化痰”功效不符。
, 百拇医药
6. 既能行气散结,又能散寒止痛的药物是
A.荔枝核 B.香附 C.柿蒂 D.川楝子 E.枳实
【答案】A
【评述】 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易阻碍气机,出现气滞气结病症。上列5药,均属“理气药”类,在共同行气功效的基础上,分别有不同的功效特点。荔枝核性味甘涩、温,归肝、胃经,临床常用于(1)足厥阴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病证,如疝痛、睾丸痛(因为肝经脉“过阴器”;足厥阴之筋,“结于阴器”);(2)肝郁气滞胃脘痛及妇科经前腹痛或产后腹痛。主要是取其入肝经,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其他项中的药物功效分别是: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柿蒂降逆止呃;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与题意要求不符。故选A。
7. 具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功效的药物为
, http://www.100md.com
A.半夏 B.胆南星 C.天南星 D.白芥子 E.皂荚
【答案】C
【评述】 上列5药,均为“化痰药”类,除胆南星外,四药药性均偏于温燥,具有燥湿化痰之功。在此基础上,各药药效又有其特点,如半夏既能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以治寒饮呕吐;天南星辛苦温,入肝经,既能燥湿化痰,又能祛风止痉,适用于风痰上扰或入经络所引起的风痰眩晕,中风痰盛、口眼歪斜、癫痫及破伤风。白芥子常用于寒痰壅滞之胸胁胀满,咳嗽气逆及痰滞经络之肢体疼痛、阴疽之症,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经止痛之功;皂荚主治顽痰及卒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之证,具有祛痰、开窍之功;胆南星是天南星与牛胆汁加工炮制品,其药性已由温变为凉。《本草求真》说:“胆制味苦性凉,能解小儿风痰热滞,故治小儿急惊最宜”,本品具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之功效。综观诸药,与题意相符的是C。故选之。
8. 紫菀的功效为
, http://www.100md.com
A.清肺化痰止咳 B.温肺化饮平喘 C.敛肺止咳平喘 D.润肺化痰止咳 E.宣肺止咳平喘
【答案】D
【评述】 上列5项功效的病变部位均在肺,治疗肺功能失常而致的咳喘症,其病因病机有痰、饮、肺气虚、肺阴虚及肺失宣肃等。临床用药须针对病因病机选择功效相符的药物。其中紫菀一药,其性质温润苦泄,有较好的化痰止咳功效,适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畅以及肺阴虚,久咳而痰中带血等多种咳嗽证。故“润肺化痰止咳”是其主要功效。当选用。其他所列功效之项,可以选择相关药用之,如“清肺化痰止咳”,可用瓜蒌;“温肺化饮平喘”,可用白芥子;“敛肺止咳平喘”,可用白果;“宣肺止咳平喘”,可用桔梗。
9. 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的药物为
A.半夏 B.天南星 C.禹白附 D.白芥子 E.旋复花
, 百拇医药
【答案】D
【评述】 皮里膜外之痰,是指痰所在部位而言。白芥子辛温入肺经,能温宣肺气,以化寒湿凝滞之痰,具有豁痰利气之效。其性走窜,可透达经络,善搜胁下及皮里膜外、筋骨之间凝聚之寒痰。故凡痰阻气滞之咳逆胁痛或痰留经络之肢体疼痛证,均可用本品治之,故答案选此。其他项中之半夏主治痰湿停留于胃的呕吐症。天南星主治经络之风痰。禹白附主治风痰所致之头痛头晕症;旋复花主治痰涎壅于肺的咳喘症。
10. 川贝母与浙贝母药性功效的主要区别为
A.川贝母偏于甘润,浙贝母偏于苦泄 B.川贝母能润肺化痰,浙贝母能解郁散结 C.川贝母质优效佳,浙贝母质次效逊 D.川贝母益气润肺,浙贝母化痰散结 E.川贝母清热化痰,浙贝母润燥化痰
【答案】A
【评述】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贝母的地下鳞茎。始出于《本经》,由于其产地不同,后世名称有异。主产于中国四川、云南、甘肃等地者,称“川贝母”。主产于中国浙江象山县者称之为“浙贝母”。由于产地不同,其药性功效有别。川贝母味苦甘质润,性偏凉,除清热化痰外,兼有润肺之功,多用于肺阴虚所致的久咳、痰少、咽燥等症。浙贝母性苦寒,清热化痰散结,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痰黄咳嗽,或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或痈肿。故“川贝偏于甘润,浙贝偏于苦泄”之答案符合题意。当选之。
, http://www.100md.com
11. 具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A.吴茱萸 B.苍术 C.桑枝 D.肉桂 E.厚朴
【答案】D
【评述】上列5药,苍术、厚朴属“芳香化湿”药类,桑枝属“祛风湿”药类,与湿有关,与寒无缘,不在选择范围之内。吴茱萸、肉桂,属“温里药”类,二者必居其一 ,吴茱萸性味辛苦热,辛散苦降,入肝胃经。具有疏肝理气,降逆止呕,散寒止痛之功,主治肝郁胃寒之胸胁脘腹疼痛或痛经。肉桂辛、甘大热纯阳,归肾、脾、心、肝经,温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是治疗下元虚冷之要药,本品既能散沉寒,又能通血脉,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所致的痛证均可应用。《本草汇言》载:“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呕吐而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自退矣。”故当选之。
, http://www.100md.com
12. 既能散寒止痛,又能温中止呕的药物是
A.佩兰 B.秦艽 C.吴茱萸 D.五加皮 E.桑寄生
【答案】C
【评述】 上列5药中,佩兰属“芳香化湿”药类,秦艽、五加皮、桑寄生属“祛风湿”药类。此四药主治症常与“湿”有关,其功用分别是:佩兰化湿、解暑,常用于湿阻中焦证,或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证。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常用于风湿痹痛,或中风不遂,或阴虚骨蒸潮热。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水,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膝软弱、小儿行迟、水肿等症。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胎漏下血或胎动不安。吴茱萸属“温里药”类,性味辛苦热,入肝、脾、胃经,辛散苦降,加之药性大热,具有疏肝理气、降逆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对寒滞中焦之胃腹冷痛,或寒凝肝脉的疝气腹痛,或中焦虚寒,肝气上逆所致的头痛、吐涎沫,以本品为主药,配合他药,临床可取得显著疗效。正如《本草纲目》载 :“吴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综上分析,当选之C。
, 百拇医药
13. 心悸、失眠、盗汗者,当选用
A.朱砂 B.磁石 C.琥珀 D.酸枣仁 E.柏子仁
【答案】D
【评述】 上列5药均为安神药。安神药是指具有安定神志功效的药物。安神药可分为养血安神药与重镇安神药两类。养血安神药多源于植物药,具有养心益阴、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心、肝阴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等症,以虚证为主。重镇安神药多来源于矿石类及介类,取其质重能镇,重可去怯的作用,多用于心神不宁、躁动不安等症,以实证为主。据题目所示,心悸、失眠、盗汗者,为心、肝阴血不足,血不养神所致。当选用养血安神药。上药酸枣仁、柏子仁属养血安神药。其中酸枣仁性味甘平,归心、肝经,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失眠、惊悸怔忡、盗汗,是治虚烦不眠的要药,是临床常用的滋养安神之品,生用、熟用均可,与题意相符,故选之。柏子仁养血安神、润肠通便,无敛汗之功,与题意不符。其他三药皆属重镇安神类,治以实证为主,故亦不考虑。
, 百拇医药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仙鹤草的功效?
A.止血 B.补虚 C.杀虫 D.止痢 E.退黄
【答案】E
【评述】 仙鹤草性味苦涩,功专收敛止血、止痢。临床常用于:(1)治各种虚实寒热所致的身体各部位出血证,有良好的止血作用。(2)治腹泻、痢疾,取其收敛之性,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对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故有止痢之功。(3)治脱力劳伤,《滇南本草图谱》称仙鹤草为脱力草,有强壮作用,古人用之治劳力过度所致神疲乏力有效。经现代药理发现其所含的仙鹤草素有增加细胞抵抗力并有强心、调节心力的作用。故有补虚之功。(4)现代常用于治阴道滴虫、涤虫病,有杀虫之功。根据题意,“退黄”一项为仙鹤草功效所未备。
15. 下列除哪项外,均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作用?
, 百拇医药 A.大蓟 B.小蓟 C.地榆 D.白茅根 E.苎麻根
【答案】D
【评述】 上列5药均具有凉血止血功效,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同时兼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有四味,它们的功用如下: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苎麻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通过内服或外用均可治疗热毒所致的疮痈肿毒、烫伤、蛇毒等病证。正如《日华本草》称 “大蓟叶凉,治肠痈腹藏瘀血”;《本草拾遗》载: “小蓟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金疮出血,呕血等……及蜘蛛蛇蝎毒。”;《别录》载地榆:“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可作金疮膏。”;称苎麻根“主小儿赤丹”。而“白茅根”一药,除有凉血止血外,无解毒之功,只有清热利尿之力,常适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故选D符合题意。
16. 具有调经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 http://www.100md.com A.青皮 B.乌药 C.川楝子 D.枳实 E.香附
【答案】E
【评述】 上列5药,均属“理气药”类,能调理气分疾病,疏畅气机。气机不畅,主要与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气郁结而致月经不调伴有痛经或乳房胀痛者,可选用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药物治之。上述5药的功用分别是 :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治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或治食积气滞之胃脘痞闷胀痛。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治寒郁气滞所致的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痛经,或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及遗尿。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治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作痛、脘腹疼痛以及疝气痛等症。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消痞,治食积停滞、腹痛便秘,以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之症,或治痰浊阻塞气机,胸脘痞满之症。香附性味辛苦甘平,入肝经,辛能行能散,善于疏肝解郁,甘能缓能和中,缓肝气之急,如月经不调所致之痛经,香附最合适,是妇科调经之良药,李时珍称它是“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近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挥发油能直接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从而达到调经止痛的目的。故选E。
, 百拇医药
17. 木香的功效是
A.行气止痛 B.破气散结 C.消食化滞 D.行气消痞 E.疏肝理气
【答案】A
【评述】 木香为菊科植物云木香及同属植物川木香的根,其性味辛、苦、温,且芳香。辛能散能行,苦能燥能泄,入脾、胃、大肠经。《本草正义》称之 “脘腹气滞诸痛,于寒冷结痛,尤其所宜。”故其最显著的功效是“行气止痛”。符合题意,当选之。其他项所列之功效,分别是如下药物所具有:青皮破气散结,山楂消食化积;枳实行气化痰除痞;香橼疏肝理气,与题目不符。
18. 薤白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行气化滞 B.破气散结、消食化滞 C.疏肝理气,行气导滞 D.行气导滞、通阳散结 E.理气健脾、化痰止咳
, 百拇医药
【答案】D
【评述】 薤白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鳞茎。其性味辛、苦、温。入肺、胃、大肠经。临床主要适用于:(1)寒痰湿浊凝滞于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痹证,利用其辛开行滞、苦泄痰浊之功能,以散阴寒之凝结而达到温通心阳之目的。故有通阳散结之功。如《食疗本草》治胸痛瘥而复发,用薤根五升捣汁饮。(2)胃肠气滞下痢而后重,特别是阳虚冷泻、久痢不止者,利用本品“行气导滞”之力调理胃肠功能。如《食医心镜》载:“治赤白痢下,用薤白一握,切,煮作粥食之。”综观上列5项功效,行气导滞、通阳散结符合薤白之功效,当选之。其他功效分别为他药所具有:橘皮理气健脾、行气导滞;青皮破气散结、消食化滞;枸橼疏肝理气,行气导滞;香橼理气健脾、化痰止咳。
19. 川楝子的功效是
A.理气健脾、行气导滞 B.疏肝解郁、驱蛔止痛 C.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D.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E杀虫疗癣、理气健脾
, 百拇医药
【答案】C
【评述】 川楝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成熟果实。属理气药类,其味苦性寒,入肝经。苦能泄,寒清热。主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脘腹胀满及疝气肿痛而有热象者。具有行气止痛之功。临床又常用于治疗虫积腹痛与头癣或秃疮。《本经》载:“主……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故有“杀虫疗癣”之力,二者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
20. 具有温肾散寒功效的药物是
A.橘皮 B.佛手 C.乌药 D.厚朴 E.苍术
【答案】C
【评述】 上列5药 ,其功用分别是: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归脾、肺二经,是治脾、肺二经气分之要药;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归肝、脾、肺、胃经,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痛胸闷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等症;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主治寒郁气滞所致的诸痛证,同时能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及遗尿。符合题意,当选之。厚朴、苍术二药均属芳香化湿药,并无温肾之功,故不选。
, 百拇医药
21. 既能平肝阳,又能息肝风的药物是
A.牛黄 B.石决明 C.钩藤 D.全蝎 E.牡蛎
【答案】C
【评述】 平肝息风药,是指具有平息肝风或潜阳镇静作用的药物,这类药是通过“平肝”达到潜阳作用或通过“息风”达到止痉效果。一般介类药多潜阳;虫类药多息风止痉。
上列各药 ,石决明、牡蛎,属介类药,以平肝见长,分别具有如下功用: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均可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全蝎、牛黄,属动物类药,以息风见长,分别具有如下功用:全蝎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牛黄息风止痉、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均可治惊风、中风癫痫、破伤风等痉挛抽搐症。钩藤,属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茎叶,性味甘、微寒,归肝、心包二经,具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功效,既善治热极生风惊痫抽搐之症,又能治肝热头胀头痛、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等症。正如《本草纲目》所言:“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症自除。”本品平肝与息风功效具备,符合题意,故选之。, http://www.100md.com(张水生)
A.枳实 B.木香 C.薤白 D.佛手 E.香附
【答案】A
【评述】 饮食积滞能影响脏腑气机的运行,导致脾胃升降失司,出现脘腹胀满疼痛。临证须选择理气药调治。上列5药,均属理气药。本症病变部位是在脾胃,故当选择调理脾胃气机的理气药。枳实,味苦辛而性寒,辛能行能散,苦能泄能降,寒能清热。入脾、胃、大肠经,行气之力较猛,具有破气除胀,消积导滞作用。善治食积不化之证。与题意甚符,故当选A。其他药如: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二药均偏于疏肝理气。木香行气、调中、止痛,擅长行气止痛。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适用于阳气不宣通所致胸闷作痛者,均与题意不符。
2. 理气药主治的病证是
, http://www.100md.com A.气滞血瘀证 B.气滞证或气逆证 C.气虚气逆证 D.中气下陷证 E.食积腹痛证
【答案】B
【评述】 理气药是具有调理气分,疏畅气机,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为主的药物。故选择B在情理之中。气滞者,常表现为闷、胀、痛;气逆者常表现为呕恶、呃逆或喘息。但因发病部位及病情轻重的不同,其具体症状亦有差别。如肺失宣降,则胸闷不畅,咳嗽气喘;肝气郁滞,则胁肋疼痛,胸闷不舒,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或结块,以及月经不调;脾胃气滞,升降失司,则脘腹胀满疼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题目中的其他项,如气滞血瘀证,宜选用理气活血药;气虚气逆证,宜选补气降逆药;中气下陷证,宜选用补气升阳举陷药;食积腹痛证,宜选用消食导滞止痛药。
3. 柿蒂的功效是
A.行气止痛 B.温中止呕 C.降气止呕 D.行气导滞 E.化痰止咳
, 百拇医药
【答案】C
【评述】 柿蒂属理气药,性味苦平,归胃经。本品性平,不寒不热,苦能降下,凡是胃寒、胃热所致胃气上逆的呃逆症皆适宜,具有降逆止呃之功。《本草拾遗》载 :“蒂煮服之止哕气。”当然临床还可根据寒热虚实辨证,配合其他药以加强降逆止呃效果。《本草求真》 说:“柿蒂味苦气平,虽与丁香同为止呃之味,然一辛热,一苦平,合用深得寒热兼济之妙。”C项切中题意,故选之。其他项中之功效,如行气止痛,可用木香、乌药;温中止呕,可用丁香、生姜;行气导滞,可用枳实、枳壳;化痰止咳,可用白前等,均非柿蒂之功效。
4. 乌药的功效是
A.行气止痛、温中散寒 B.散寒止痛、助阳通脉 C.祛风止痛、温中止呕 D.温肾散寒、调经止痛 E.温肾散寒、行气止痛
【答案】E
, 百拇医药 【评述】 乌药属理气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其辛能开,温能散寒,善于疏通气机,主治寒郁气滞所致胸腹胀痛,显示出“行气止痛”功效。本品上走肺,中走脾,下归肾与膀胱,温肾而散寒,治下焦虚寒,肾气(阳)不摄所致的小便频数或遗尿。其他选项如温中、助阳、祛风、止呕、调经等与乌药功效不切。故选E。
5. 具有燥湿化痰功效的药物是
A.乌药 B.香附 C.茵陈蒿 D.车前子 E.佛手
【答案】E
【评述】 上列5药,乌药、香附、佛手属理气药,其中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无燥湿化痰作用。唯佛手性味辛苦温,苦能燥湿,入肝、脾、胃、肺经,既能疏理脾胃气滞,又可疏肝解郁,故对脾胃气滞而脾不运化,湿从内生,湿蕴生痰之证,有燥湿化痰之功,常用于咳嗽痰多之证。与题意相合,故选之。车前子、茵陈蒿属利水渗湿药,与题目要求的“燥湿化痰”功效不符。
, 百拇医药
6. 既能行气散结,又能散寒止痛的药物是
A.荔枝核 B.香附 C.柿蒂 D.川楝子 E.枳实
【答案】A
【评述】 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易阻碍气机,出现气滞气结病症。上列5药,均属“理气药”类,在共同行气功效的基础上,分别有不同的功效特点。荔枝核性味甘涩、温,归肝、胃经,临床常用于(1)足厥阴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病证,如疝痛、睾丸痛(因为肝经脉“过阴器”;足厥阴之筋,“结于阴器”);(2)肝郁气滞胃脘痛及妇科经前腹痛或产后腹痛。主要是取其入肝经,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其他项中的药物功效分别是: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柿蒂降逆止呃;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与题意要求不符。故选A。
7. 具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功效的药物为
, http://www.100md.com
A.半夏 B.胆南星 C.天南星 D.白芥子 E.皂荚
【答案】C
【评述】 上列5药,均为“化痰药”类,除胆南星外,四药药性均偏于温燥,具有燥湿化痰之功。在此基础上,各药药效又有其特点,如半夏既能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以治寒饮呕吐;天南星辛苦温,入肝经,既能燥湿化痰,又能祛风止痉,适用于风痰上扰或入经络所引起的风痰眩晕,中风痰盛、口眼歪斜、癫痫及破伤风。白芥子常用于寒痰壅滞之胸胁胀满,咳嗽气逆及痰滞经络之肢体疼痛、阴疽之症,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经止痛之功;皂荚主治顽痰及卒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之证,具有祛痰、开窍之功;胆南星是天南星与牛胆汁加工炮制品,其药性已由温变为凉。《本草求真》说:“胆制味苦性凉,能解小儿风痰热滞,故治小儿急惊最宜”,本品具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之功效。综观诸药,与题意相符的是C。故选之。
8. 紫菀的功效为
, http://www.100md.com
A.清肺化痰止咳 B.温肺化饮平喘 C.敛肺止咳平喘 D.润肺化痰止咳 E.宣肺止咳平喘
【答案】D
【评述】 上列5项功效的病变部位均在肺,治疗肺功能失常而致的咳喘症,其病因病机有痰、饮、肺气虚、肺阴虚及肺失宣肃等。临床用药须针对病因病机选择功效相符的药物。其中紫菀一药,其性质温润苦泄,有较好的化痰止咳功效,适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畅以及肺阴虚,久咳而痰中带血等多种咳嗽证。故“润肺化痰止咳”是其主要功效。当选用。其他所列功效之项,可以选择相关药用之,如“清肺化痰止咳”,可用瓜蒌;“温肺化饮平喘”,可用白芥子;“敛肺止咳平喘”,可用白果;“宣肺止咳平喘”,可用桔梗。
9. 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的药物为
A.半夏 B.天南星 C.禹白附 D.白芥子 E.旋复花
, 百拇医药
【答案】D
【评述】 皮里膜外之痰,是指痰所在部位而言。白芥子辛温入肺经,能温宣肺气,以化寒湿凝滞之痰,具有豁痰利气之效。其性走窜,可透达经络,善搜胁下及皮里膜外、筋骨之间凝聚之寒痰。故凡痰阻气滞之咳逆胁痛或痰留经络之肢体疼痛证,均可用本品治之,故答案选此。其他项中之半夏主治痰湿停留于胃的呕吐症。天南星主治经络之风痰。禹白附主治风痰所致之头痛头晕症;旋复花主治痰涎壅于肺的咳喘症。
10. 川贝母与浙贝母药性功效的主要区别为
A.川贝母偏于甘润,浙贝母偏于苦泄 B.川贝母能润肺化痰,浙贝母能解郁散结 C.川贝母质优效佳,浙贝母质次效逊 D.川贝母益气润肺,浙贝母化痰散结 E.川贝母清热化痰,浙贝母润燥化痰
【答案】A
【评述】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贝母的地下鳞茎。始出于《本经》,由于其产地不同,后世名称有异。主产于中国四川、云南、甘肃等地者,称“川贝母”。主产于中国浙江象山县者称之为“浙贝母”。由于产地不同,其药性功效有别。川贝母味苦甘质润,性偏凉,除清热化痰外,兼有润肺之功,多用于肺阴虚所致的久咳、痰少、咽燥等症。浙贝母性苦寒,清热化痰散结,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痰黄咳嗽,或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或痈肿。故“川贝偏于甘润,浙贝偏于苦泄”之答案符合题意。当选之。
, http://www.100md.com
11. 具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A.吴茱萸 B.苍术 C.桑枝 D.肉桂 E.厚朴
【答案】D
【评述】上列5药,苍术、厚朴属“芳香化湿”药类,桑枝属“祛风湿”药类,与湿有关,与寒无缘,不在选择范围之内。吴茱萸、肉桂,属“温里药”类,二者必居其一 ,吴茱萸性味辛苦热,辛散苦降,入肝胃经。具有疏肝理气,降逆止呕,散寒止痛之功,主治肝郁胃寒之胸胁脘腹疼痛或痛经。肉桂辛、甘大热纯阳,归肾、脾、心、肝经,温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是治疗下元虚冷之要药,本品既能散沉寒,又能通血脉,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所致的痛证均可应用。《本草汇言》载:“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呕吐而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自退矣。”故当选之。
, http://www.100md.com
12. 既能散寒止痛,又能温中止呕的药物是
A.佩兰 B.秦艽 C.吴茱萸 D.五加皮 E.桑寄生
【答案】C
【评述】 上列5药中,佩兰属“芳香化湿”药类,秦艽、五加皮、桑寄生属“祛风湿”药类。此四药主治症常与“湿”有关,其功用分别是:佩兰化湿、解暑,常用于湿阻中焦证,或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证。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常用于风湿痹痛,或中风不遂,或阴虚骨蒸潮热。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水,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膝软弱、小儿行迟、水肿等症。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胎漏下血或胎动不安。吴茱萸属“温里药”类,性味辛苦热,入肝、脾、胃经,辛散苦降,加之药性大热,具有疏肝理气、降逆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对寒滞中焦之胃腹冷痛,或寒凝肝脉的疝气腹痛,或中焦虚寒,肝气上逆所致的头痛、吐涎沫,以本品为主药,配合他药,临床可取得显著疗效。正如《本草纲目》载 :“吴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综上分析,当选之C。
, 百拇医药
13. 心悸、失眠、盗汗者,当选用
A.朱砂 B.磁石 C.琥珀 D.酸枣仁 E.柏子仁
【答案】D
【评述】 上列5药均为安神药。安神药是指具有安定神志功效的药物。安神药可分为养血安神药与重镇安神药两类。养血安神药多源于植物药,具有养心益阴、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心、肝阴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等症,以虚证为主。重镇安神药多来源于矿石类及介类,取其质重能镇,重可去怯的作用,多用于心神不宁、躁动不安等症,以实证为主。据题目所示,心悸、失眠、盗汗者,为心、肝阴血不足,血不养神所致。当选用养血安神药。上药酸枣仁、柏子仁属养血安神药。其中酸枣仁性味甘平,归心、肝经,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失眠、惊悸怔忡、盗汗,是治虚烦不眠的要药,是临床常用的滋养安神之品,生用、熟用均可,与题意相符,故选之。柏子仁养血安神、润肠通便,无敛汗之功,与题意不符。其他三药皆属重镇安神类,治以实证为主,故亦不考虑。
, 百拇医药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仙鹤草的功效?
A.止血 B.补虚 C.杀虫 D.止痢 E.退黄
【答案】E
【评述】 仙鹤草性味苦涩,功专收敛止血、止痢。临床常用于:(1)治各种虚实寒热所致的身体各部位出血证,有良好的止血作用。(2)治腹泻、痢疾,取其收敛之性,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对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故有止痢之功。(3)治脱力劳伤,《滇南本草图谱》称仙鹤草为脱力草,有强壮作用,古人用之治劳力过度所致神疲乏力有效。经现代药理发现其所含的仙鹤草素有增加细胞抵抗力并有强心、调节心力的作用。故有补虚之功。(4)现代常用于治阴道滴虫、涤虫病,有杀虫之功。根据题意,“退黄”一项为仙鹤草功效所未备。
15. 下列除哪项外,均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作用?
, 百拇医药 A.大蓟 B.小蓟 C.地榆 D.白茅根 E.苎麻根
【答案】D
【评述】 上列5药均具有凉血止血功效,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同时兼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有四味,它们的功用如下: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苎麻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通过内服或外用均可治疗热毒所致的疮痈肿毒、烫伤、蛇毒等病证。正如《日华本草》称 “大蓟叶凉,治肠痈腹藏瘀血”;《本草拾遗》载: “小蓟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金疮出血,呕血等……及蜘蛛蛇蝎毒。”;《别录》载地榆:“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可作金疮膏。”;称苎麻根“主小儿赤丹”。而“白茅根”一药,除有凉血止血外,无解毒之功,只有清热利尿之力,常适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故选D符合题意。
16. 具有调经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 http://www.100md.com A.青皮 B.乌药 C.川楝子 D.枳实 E.香附
【答案】E
【评述】 上列5药,均属“理气药”类,能调理气分疾病,疏畅气机。气机不畅,主要与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气郁结而致月经不调伴有痛经或乳房胀痛者,可选用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药物治之。上述5药的功用分别是 :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治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或治食积气滞之胃脘痞闷胀痛。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治寒郁气滞所致的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痛经,或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及遗尿。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治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作痛、脘腹疼痛以及疝气痛等症。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消痞,治食积停滞、腹痛便秘,以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之症,或治痰浊阻塞气机,胸脘痞满之症。香附性味辛苦甘平,入肝经,辛能行能散,善于疏肝解郁,甘能缓能和中,缓肝气之急,如月经不调所致之痛经,香附最合适,是妇科调经之良药,李时珍称它是“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近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挥发油能直接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从而达到调经止痛的目的。故选E。
, 百拇医药
17. 木香的功效是
A.行气止痛 B.破气散结 C.消食化滞 D.行气消痞 E.疏肝理气
【答案】A
【评述】 木香为菊科植物云木香及同属植物川木香的根,其性味辛、苦、温,且芳香。辛能散能行,苦能燥能泄,入脾、胃、大肠经。《本草正义》称之 “脘腹气滞诸痛,于寒冷结痛,尤其所宜。”故其最显著的功效是“行气止痛”。符合题意,当选之。其他项所列之功效,分别是如下药物所具有:青皮破气散结,山楂消食化积;枳实行气化痰除痞;香橼疏肝理气,与题目不符。
18. 薤白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行气化滞 B.破气散结、消食化滞 C.疏肝理气,行气导滞 D.行气导滞、通阳散结 E.理气健脾、化痰止咳
, 百拇医药
【答案】D
【评述】 薤白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鳞茎。其性味辛、苦、温。入肺、胃、大肠经。临床主要适用于:(1)寒痰湿浊凝滞于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痹证,利用其辛开行滞、苦泄痰浊之功能,以散阴寒之凝结而达到温通心阳之目的。故有通阳散结之功。如《食疗本草》治胸痛瘥而复发,用薤根五升捣汁饮。(2)胃肠气滞下痢而后重,特别是阳虚冷泻、久痢不止者,利用本品“行气导滞”之力调理胃肠功能。如《食医心镜》载:“治赤白痢下,用薤白一握,切,煮作粥食之。”综观上列5项功效,行气导滞、通阳散结符合薤白之功效,当选之。其他功效分别为他药所具有:橘皮理气健脾、行气导滞;青皮破气散结、消食化滞;枸橼疏肝理气,行气导滞;香橼理气健脾、化痰止咳。
19. 川楝子的功效是
A.理气健脾、行气导滞 B.疏肝解郁、驱蛔止痛 C.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D.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E杀虫疗癣、理气健脾
, 百拇医药
【答案】C
【评述】 川楝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成熟果实。属理气药类,其味苦性寒,入肝经。苦能泄,寒清热。主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脘腹胀满及疝气肿痛而有热象者。具有行气止痛之功。临床又常用于治疗虫积腹痛与头癣或秃疮。《本经》载:“主……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故有“杀虫疗癣”之力,二者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
20. 具有温肾散寒功效的药物是
A.橘皮 B.佛手 C.乌药 D.厚朴 E.苍术
【答案】C
【评述】 上列5药 ,其功用分别是: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归脾、肺二经,是治脾、肺二经气分之要药;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归肝、脾、肺、胃经,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痛胸闷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等症;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主治寒郁气滞所致的诸痛证,同时能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及遗尿。符合题意,当选之。厚朴、苍术二药均属芳香化湿药,并无温肾之功,故不选。
, 百拇医药
21. 既能平肝阳,又能息肝风的药物是
A.牛黄 B.石决明 C.钩藤 D.全蝎 E.牡蛎
【答案】C
【评述】 平肝息风药,是指具有平息肝风或潜阳镇静作用的药物,这类药是通过“平肝”达到潜阳作用或通过“息风”达到止痉效果。一般介类药多潜阳;虫类药多息风止痉。
上列各药 ,石决明、牡蛎,属介类药,以平肝见长,分别具有如下功用: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均可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全蝎、牛黄,属动物类药,以息风见长,分别具有如下功用:全蝎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牛黄息风止痉、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均可治惊风、中风癫痫、破伤风等痉挛抽搐症。钩藤,属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茎叶,性味甘、微寒,归肝、心包二经,具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功效,既善治热极生风惊痫抽搐之症,又能治肝热头胀头痛、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等症。正如《本草纲目》所言:“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症自除。”本品平肝与息风功效具备,符合题意,故选之。, http://www.100md.com(张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