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8741
多用脑 勤思考 延缓生命衰老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徐迪新

    我出席过六次国际学术会议,有三次是在退休之后。1998年的世界遗传学大会,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和2001年国际农业科学大会。令人激动的是聆听了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重要讲话,和几十位当代著名科学家的主题演讲,其中有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是美藉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博士,和誉为“绿色革命之父”的诺曼·博洛格博士;还有国际知名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布鲁爵士,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等。这是我一生中幸逢的学术峰会。

    1998年退休,结束了在职学术生涯,但科学探索之路仍在延伸,有两篇论文获得1999年湖南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1世纪我的第一篇论文“早稻种子包衣直播育身研究”发表在2001年《种子》杂志上。科学需要人付出毕生的精力,我的每一点进展都得益于勤奋思考,同时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紧张工作得越早,坚持的时间越长,脑细胞的老化过程就发展得越慢。不少从事繁重脑力劳动的名人寿命就证实了这一点。巴甫洛夫活到87岁,爱迪生活到84岁,牛顿活到85岁,罗素享年98岁,而当年“人到七十古来稀”已是长寿记录了。由于思维活动能延缓大脑细胞的衰老过程和推进能力,即使到六、七十岁,思考能力毫不逊于年轻小伙子。与此同时,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会大大降低。
, 百拇医药
    美国著名医生扎尔维克说:保持思维活跃的人不仅认识能力比不爱思维的人强,身体也更健壮。他对134对孪生子进行了长期研究,结果发现思维活动对于增强人的体质和活力似乎同运动一样重要,即使早年不善思考的人,若到60岁后,也能使思想活跃起来。

    时至今日,我还未有过头痛,晕眩以及思维迟钝等不适感觉和病态,这就是勤用脑带来的好处。我自信老年科技工作者只要锁定目标,穷追不舍,必有所成。据统计,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中,至少有8人在80岁以上。

    老年人最大的特点是成熟,最大的财富是经验。要发挥这些优势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记忆,科技工作者尤其于此。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有可能减退,如何使之终生不减是老年人的心愿。记忆是积极地重新恢复过去的东西过程,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记忆,都得使用自己的记忆“库”。良好的记忆力,可以使人精力旺盛地工作到晚年,记忆力强还能使人增强活力,甚到耄耋之年都有旺盛的精力。脑子愈用愈灵,不让大脑“生锈”。法国著名神经病学教授安德烈?贝斯认为年老不等于健忘,只要勤于动脑,注意营养,老年人仍可以保持良好的记忆力。西方有位心理学家说“老不老,由你自己说”。
, 百拇医药
    坚持写日记有助于心理健康。英国心理治疗专家泼尼贝克教授称:退休赋闲在家的老人常因无所事事,而觉空虚,而记日记(即使是流水账)却可让老年人发现每天发生的事情还真不少,从而增加生活的充实感。据调查,不写日记的老年人中,患有抑郁症、恐惧症、狂躁症、失眠症的比例要比记日记的老人高出三倍之多。1957年我曾因日记获“罪”,被错划为右派。1983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愿写日记蔚然成风”一文,在中断26年之后,终于恢复了我写日记的习惯,且从未间断过,至今已积下了40大本,尤为珍惜的是非洲援外四年所记。本文的写成,我就翻阅了四十篇日记。写日记能提高自己的文学品德修养,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名家的著作均与日记有关,鲁迅先生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写日记,他们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除科研外,读书和写作占据了我学术生涯另一半时间,这就是自我设计的半耕半读“夕阳红工程”。学习仍然是我的第一需要。十平方米的“孺子居”,四壁皆书,22种报刊是我与时俱进的学友,每天看书读报和电脑上网各1小时,也常与忘年之交的同行讨论有关学术问题,日子过得很充实。希望晚年还能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发挥一点余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生物、非生物都遵循这一自然规律。愿老年朋友们在多运动和勤用脑中健康长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