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8746
老字号药店的前世今生——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武汉叶开泰、武汉马应龙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自明代以来,我国药店老字号,以四家大中药店最为名声显赫,即是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武汉叶开泰。此外还有武汉马应龙、苏州雷允上、广州潘高寿等等。北京同仁堂以“御药"而具备皇家气质,杭州胡庆余堂因“红顶商人"胡雪岩而得以广大门楣,武汉叶开泰因近代名臣叶名琛而更加备受尊敬,广州陈李济因地靠南洋而名声远播,武汉马应龙以眼药著称,雷允上以六神丸著称,潘高寿以川贝枇杷膏著称,等等。

    经历了数百年来的沧海桑田,这些曾经同样名声显赫的老字号,如今却命运悬殊。

    同仁堂老字号的新脉搏

    几个老字号的药店中,以同仁堂最为著名,而现状和发展趋势也是同仁堂最为出色。一部名为《大宅门》的电视剧,替同仁堂做了前所未有的推销,这在老字号中独一无二,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名叫乐显扬。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享受特权。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 百拇医药
    300多年来,同仁堂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始终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保持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产品特点,形成了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等为代表的十大名药。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宣布成立。1997年5月,集团公司所属6家子公司组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打通了与资本市场对接的脉络。

    2000年3月,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发起人,联合集团公司及其他6家有相当实力的发起人共同组建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沟通国际资本市场,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同仁堂已成为国有大型一类企业集团,实践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向国人向世界展示了中药老字号的风流。
, http://www.100md.com
    胡庆余堂又见青春

    赫赫有名的胡庆余堂有着独特的历史,它由清代驰名全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雪岩凭借特殊的社会地位和雄厚的财富实力,动用银子30万两,选址杭州清和坊,创办了胡庆余堂国药号。取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中“庆余"的意思,定名为“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

    胡庆余堂广为收购各省名贵药材,在继承许多传统良药的基础上,还广请名医,罗致人才,总结历史悠久的临床经验,收集民间古方,选出验方400余种,精心配制各种中成药。

    胡雪岩为胡庆余堂立下一块“戒欺"匾,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不以劣品代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

    胡庆余堂因其独特的“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经营方法,所以生意兴隆,胡庆余堂被尊称为“江南药王",享有“南庆余,北同仁"之称。
, http://www.100md.com
    1996年11月,这家百年老店被正大青春宝药业集团公司收购。有意思的是,正大青春宝的前身是从胡庆余堂分离出来的仅有37万元资产的制胶车间,其总裁冯根生先生14岁时还是胡庆余堂的一名学徒。26年后,后者发展成全国医药行业效益最好的大集团之一,回过头来收购了老东家。

    胡庆余堂在正大青春宝的旗下,重新焕发青春。原来青春宝的主营业务是在保健品方面,收购胡庆余堂后,才以此为基础,发展中成药行业。可以说,胡庆余堂是春风得意马蹄急。

    陈李济老树逢春

    “万千劫橘井清冷老号名驰寰宇,四百年杏林秀茂新花香遍南天。"这副由知名作家关振东撰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题写的对联,正悬在广州大道南陈李济药厂新厂基地前面新建的陈李济巨型牌坊的立柱上。气势恢宏的古老牌坊落成的时候,正是老字号陈李济400周岁的生日。

    陈李济药厂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由南海人陈体全与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未牌坊脚(今广州市北京路194号原厂址)创建,两人经过考虑取名“陈李济",首先是陈李各取一字,同时内含“同舟共济"与“存心济世"之愿。自此,陈李济的店号就在广州创立起来了。
, 百拇医药
    公司的管理者称,陈李济不能只吃老本,今天的陈李济,正着眼于“现代化发展第三步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陈李济正试图通过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运作来重塑中药在全世界的辉煌。陈李济极力在剂型上创新,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洋方法"来打造“古方正药",使之摆脱“黑大粗"的旧模样,成为受世界认可的中华医药品牌。如“镇厂之宝"旧陈皮,就已进入了自动化生产,穿上了体面的“洋包装"。

    现在的陈李济制药厂,是广州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背靠大树好乘凉,但陈李济恐怕只能在平静中默默延续她曾经的辉煌。因为广药集团好像是一所养老院,不仅收容了陈李济,还有潘高寿、王老吉等知名老字号,而且广药集团正在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后许多由陈李济生产的药品,会冠以“广药"的名字也未可知。

    叶开泰还剩下一块招牌

    叶开泰的创始人名叫叶文机,原本安徽人。1637年,叶文机在汉口汉正街一带正式挂出了“叶开泰药铺"的招牌。取名为叶开泰,乃是叶神医的嘱咐:“叶家药铺开业,只图国泰民安",以叶氏的姓加上开泰之意,便名为叶开泰。
, 百拇医药
    叶开泰创业时期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经营策略。“软"即是尽力义务救死扶伤,创建口碑信誉,创建一种经营文化。对无钱买药的穷人,叶开泰不仅施舍医药,而且义务到岳阳等地对灾民义诊,同时在汉口设立施粥棚赈灾救民。所谓“硬",乃是力争炮制天下第一优质的中药,以“前店后场,绝不欺人欺世”为办店方针,创造一种社会信得过的产品。叶开泰有句老话,“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严守职业道德和操作规程。

    因为义诊和优质的两条铁规,叶开泰很快就有了良好的口碑。及至叶家出了一位名人叶名琛,叶开泰更是名声大振。叶名琛虽然一直做官,官至两广总督,没有直接经营管理叶开泰,但他对叶开泰的贡献无与伦比。1857年11月,广州城被英法联军攻破,他临危不惧,虽被俘却誓死不降,绝食自尽。他的爱国精神使叶开泰精忠报国、为民除疾的声誉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忠诚道义的无形资产猛增。

    1953年,叶开泰联合武汉两家小药店陈太乙和陈天宝,共同成立了“私营武汉市健民制药厂"。但是在公私合营的风潮中,又被变更为“公私合营武汉市健民制药厂"。在新的药厂中,叶家子孙叶容斋虽然按政策被选为董事长,但实际上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原来的制药传统和诚信理念被放弃,叶开泰进入了名存实亡的“皮影"时期。
, http://www.100md.com
    改革开放后,“健民"人似乎想过全面恢复叶开泰诚信精神,甚至期望恢复叶开泰体制。1988年,武汉健民还突然举行了一个叫人难忘的庆祝活动:“隆重庆祝武汉市健民(叶开泰)制药厂成立355周年"。从此,在武汉健民的门口挂了两块牌,一块是武汉健民的招牌,另一块是叶开泰的招牌。一直到今天,两块招牌一直就一齐挂着,武汉健民药业集团似乎始终想恢复叶开泰。

    马应龙前景光明

    马应龙药店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82年)的马应龙生记药店,主要制造和经营“马应龙定洲眼药"。创办人的名字就叫马应龙,故以人名得店名。1919年从河北定州南迁武汉后,眼药制造和经营迅速发展,蜚声海内外。1919年起,先后获得过农商部、实业部、铁道部等授予的国家级嘉奖,产品在东南亚华人世界中享有盛誉,行销东南亚诸国,成为中国最早向海外出口商品的四大厂(店)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马应龙生记药店成为国有独资企业——武汉第三制药厂,1993年改制为武汉马应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通过国有股股权协议转让的方式,被中国宝安集团收购,这是国内最早的国有股权转让交易之一,被业内誉为“宝马联姻"。而宝安集团以武汉马应龙为核心企业,致力于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目前,生物医药已经成为宝安集团的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强劲。

    马应龙目前的发展态势,恰如它的产品疗效一般,后顾无忧,前景光明。

    老字号的前世今生,演绎了许多或离奇或平淡的故事,洗却了许多纷纭浮躁,留下的铅华只是一样东西,蕴藉着强大精神力量的品牌。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老字号还能续写传奇,即便是因为某些原因而使诸如陈李济、叶开泰等老字号步履蹒跚,但总是叫人难以割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