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8822
丰富的药学典籍 灿烂的文化篇章——药文化现象探求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柯斌铮

    我国历史悠久,中国人民创造了自己极其丰富的医药学,历代医药学名人,为了人民的健康,悉心研究,一生辛勤努力,不惜付出自己的身体和利益,沥千辛,洒万苦,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药文化遗产,成了药文化的创造者。有史可考的中国古代医药学家名不胜数,最具代表性的药学家就有:僦贷季(《路史》)、俞跗(《史记·扁鹊专》)、桐君(《古今医统》)、伊尹、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葛洪、徐之才、陶弘景、雷敩、孙思邈、巢元方、王焘、沈括、李杲、张元素、李时珍、赵学敏等等。他们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为我国的药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些产生了世界影响。这些大师厚德载物,一生不辍,孜孜追求,光照后人,他们的精神为后世代人永志不忘。他们留下的大量的医药学文献,汗牛充栋,年代久远,俞臻完整,是中国药文化灿烂的篇章。

    秦汉时期编纂、成书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其中收载了365种动植物及矿物药,书中记述了药物的性质、主治、用法,还有产地、药用部分、配方剂型、剂量、服用时间。这是集东汉以前药学之大成的一部药物学科学文献。
, 百拇医药
    公元五世纪(420~479年,我国南朝刘宋时期),雷敩总结了药物的炮制经验,后人总结编成《雷公炮炙论》三卷,其中记载了十七种炮制方法,如炮、炙、煨、炒、煅、焙、浸、水飞、蒸、煮等法,是制药学的早期著作,每一个炮制操作及过程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留下了393张药方,而且还有详实的煎制方法和服用方法,至今还在医学实践中应用,仍不失其光彩,他推崇的汗、吐、下、和四种治疗方法,体现了“寒病用温、热药”,“热病用寒、凉药”的用药总原则。

    炼丹家葛洪,用毕生精力致力于炼丹,炼出了“灵丹”、“神丹”、“金丹”等求长生不老之丹,写出了《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抱朴子外篇》五十卷,把炼丹术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开辟了制药化学的道路。

    南北朝时,北朝北齐人徐之才,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用药总结归纳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等十剂,其药方有创见,是药物分类学和药学理论的重大创新。
, 百拇医药
    南朝梁陶弘景,是伟大的药物学家,他勇敢地承担起整理注释《神农本草经》的重大责任,编纂成《本草经集注》七卷,不仅对药物分类、产地、采制、疗效等作了详细记载,而且注意到由于药物的产地不同、采制方法是否得当与药效的关系,对“合药”、“分剂”、“汤酒”、“膏药”、“丸”、“散”的制作提出了规程,称之为“法则”,并强调制作过程中要搅拌均匀,保证质量。

    659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修本草》,收载了844种药物,是国家组织修订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我国药王孙思邈,编纂《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合方论5300多首;唐代王焘,撰《外台秘要》四十卷,他重视民间验方,大胆推广民间医药经验,收集单方6900多个,既保存了古方的特色,又有新的创建。

    宋朝时期,方剂学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构成了我国药学宝库的一部分,公元982年,任医官使尚药奉御王怀隐,副使王佑、郑奇,医官陈昭遇等人,用十年的心血,把朝廷下令从各地区和官医院向国家献的验方万余张集为《太平圣惠方》,16834个验方集为百卷,药方对药物的功效详加注释,这是一部空前的药方巨著,后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及《圣济总录》二百卷,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金代名医张元素,编撰《洁古珍珠囊》三卷,把疾病症状和用药联系在一起,编成秘诀,便于记忆,使用药之法为之一变。

    明代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五十二卷(1478年),收载了1892种药物,并附药方1.1万多方,已被译成多种文本,流传世界各地,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对药学事业暨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的药学专著的出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编纂出版、再版,反映了新时期药文化的繁荣。我国学者陈新谦主编的《新编药物学》,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已经再版了十四版,成为药学工作者案头的必备参考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