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8837
传染病与人:恩恩怨怨何时了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陈蓉霞 来源:引自《中华读书报》

    说起传染病,人类真是心有余悸,历史也常常因它而改写。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远征印度的途中死于疟疾,时年33岁,他那征服世界的雄图大业也随之灰飞烟灭。

    近代以来,随着航海事业的兴起,殖民化浪潮风起云涌,原本在各个大陆老死不相往来的人口开始频繁接触,造成传染病的流行猖獗。说到这里必须补充一个基本的生物学常识。处于封闭环境中的人群(如美洲土著人)若从未接触过某种传染病,一旦与之遭遇,将遭灭顶之灾。这是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缺乏抵抗力。想当年,欧洲白人首次踏上美洲大陆,使当地土著人大批丧生的并不是白人的枪炮,而是他们无意中带过去的天花、麻疹、流感等病毒。西班牙人在征服阿兹台克(现今的墨西哥)时,入侵者只有500多人。阿兹台克人在首领的带领下奋起反击,就在胜利在望之际,一位战士患上天花,很快天花在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人中疯狂流行起来,约300多万印第安人成为牺牲品。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天花为何只杀死印第安人,而入侵者却安然无恙?最后只能归之于白种人的上帝要胜过他们所崇拜的神灵,这是愤怒的上帝对他们的惩罚!从此他们不再抗争,而是驯服地成为基督教的信徒和西班牙统治下的温顺良民。墨西哥就此成为西班牙的附属国。
, http://www.100md.com
    也有让殖民者吃尽苦头的例子。一种可怕的传染病——黄热病,原本局限于非洲西部。非洲黑人对于该病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抵抗力,一旦感染虽也会出现头痛、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数天之后即可痊愈。由于近代罪恶的贩卖黑奴活动,黄热病被带到了美洲,毫无抵抗力的白人、印第安人和亚洲移民随即成为黄热病的牺牲品。最严重时,美国当时的首都费城的行政机构几近瘫痪。就在此时,当时受法国控制的海地,爆发黑奴起义。拿破仑派兵前往镇压。在法军到达多米尼加数日后,黄热病摧毁了这支精锐部队,2.7万人丧生,甚至包括法军的统帅。拿破仑对此束手无策,不得不将当时法国占领的路易斯安那的领土拱手卖给美国。世界历史就此改写!

    今天,这些当初曾令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菌——天花、麻疹、黄热病等,似已淡出人们的记忆之外。这主要归功于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他们中有些人甚至不惜以身殉职。比如,在攻克黄热病的过程中,有科学家提出蚊子是传播媒介的说法,但对此尚有争议。因为人几乎是黄热病的惟一宿主,这一关键性的验证过程不得不在人身上进行。有三位勇敢的科学家挺身而出。他们让携带黄热病病毒的蚊子叮咬自己,结果卡洛尔幸运地从黄热病中死里逃生,而拉齐尔却英年早逝。
, http://www.100md.com
    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值得一提。1943年,二战已近尾声,盟军占领了意大利那不勒斯。随着冬天的来临,斑疹伤寒开始流行。人们用DDT来消灭传播这种疾病的元凶——体虱。所有的那不勒斯居民排队喷洒DDT,结果,虱子和伤寒绝迹。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DDT的发现者米勒荣获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但事过境迁,DDT带给我们的又是怎样一种痛楚反思?

    如果说,近代的传染病猖獗与资本主义的殖民化过程密不可分的话,那么,现代的不少传染病恐怕要归罪于人类盲目地改变生存环境。如人类对雨林的滥伐导致多年来一直寄居在那儿的古老病毒只能改变其宿主,已成当今人类心头之患的艾滋病毒、神秘的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似乎都来自于古老的非洲森林;新的流感病毒通常诞生在亚洲,因为这里人与动物接触频繁,当病毒跨跃物种传播时,其基因会发生突变,从而对新宿主带来极大危害;疯牛病则是20世纪80年代宰杀疯羊做成牛饲料所致,本来是食草的牛,人类却拂其天性,硬让它们食肉,悲剧就此酿成。

    最后还须指出,所有的传染病菌,其历史要比人类古老得多。它们与人类(宿主)构成了相生相克、彼此制约的关系。根据生物学知识,当一个动物种群密度过高时,就容易爆发传染病,随之种群密度有所下降。此外,种种传染病菌的存在,还是促成宿主基因多样性得以维持的原因。因为当种群中爆发某种传染病时,覆巢之下,竟有完卵,这些幸运者因带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型,而得以逃脱灭顶之灾。这就是无情的自然选择。

    顺便提及,自从天花被彻底征服之后,如今的人们大多已不再接种牛痘,人群中对天花的抵抗力已不复存在,万一天花卷土重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由洪涛院士等所著《战胜瘟疫:传染病与病毒》一书扼要但生动地讲述了传染病与人类的恩怨故事和人类攻克传染病的历史进程,其中特别介绍了与传染病有关的11项诺贝尔奖成果。其中有的似已成为尘封的历史,但仔细想来,却依然惊心动魄,留下许许多多话题让我们去咀嚼和反思。

    (《战胜瘟疫:传染病与病毒》,洪涛、王健伟著,“诺贝尔奖百年鉴丛书”之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8.00元), http://www.100md.com